-
2018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華科大「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
2018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華科大「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入選湖北日報訊(記者方琳、通訊員王瀟瀟、高翔)「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剛剛揭曉。
-
華中科大「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 入選2018中國科學...
長江商報訊(記者 張衡 通訊員 高翔 王瀟瀟)27日上午,記者從華中科大獲悉,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舉辦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揭曉。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羅俊院士團隊研究成果「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成功入選。
-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羅俊團隊「測得最高精度引力常數G...
羅俊團隊「測得最高精度引力常數G值」位列第五金羊網 作者:張璐瑤 2019-03-01 文/金羊網記者 張璐瑤圖片來源:中山大學官方微信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召開「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
-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發布
2019年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在北京召開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發布十大進展遴選結果,並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對十大進展逐項解讀。 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劉敏主任宣布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調控植物生長
-
5.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
牛頓萬有引力常數G是人類認識的第一個基本物理常數,其在物理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兩個世紀以來,實驗物理學家們圍繞引力常數G值的精確測量付出了巨大而艱辛的努力,但其測量精度目前仍然是所有物理學常數中最低的。按照牛頓萬有引力定律,G應該是一個固定的常數,不因測量地點和測量方法的不同而變化。
-
科技部公布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克隆獼猴等入選
2019年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召開「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
-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克隆猴等入選(圖)
中新網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27日在北京公布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它們分別是: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
-
最高精度G值測出:科研方向要滿足國家需求
世間萬物,有能量就有引力。從牛頓1687年發表萬有引力定律,到卡文迪許第一次用扭秤實驗測出萬有引力常數G值,西方科學家主導這一領域的研究達300多年。 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及其團隊加入了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的隊伍,開始用扭秤技術精確測量G值。
-
中科院上海分院兩項科研成果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專家解讀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現場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DNA納米機器人、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調控植物生長-代謝平衡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
-
歷時30年,中國學者測出迄今最高精度萬有引力常數
北京時間8月30日凌晨,Nature刊發了中科院院士羅俊團隊歷經30年最新測定的萬有引力常數G值的結果,是迄今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實驗使用了兩種單獨的G值測量方法,相關裝置和細節均由團隊自主研製完成,Nature刊文評論稱,這項實驗可謂「精確測量領域卓越工藝的典範」。
-
去年測得最精確引力常量G的中國科研團隊,今年編入了高中教科書
以下為報導原文科技日報武漢8月30日電 (記者劉志偉 通訊員王瀟瀟 高翔)北京時間8月30日凌晨,《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30年艱辛測出了截至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
-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公布,誰是大贏家?
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召開「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發布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8年中國科學家做出的這十大進展是: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調控植物生長-代謝平衡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
-
北大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近日,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發布,北京大學工學院周歡萍課題組、化學學院嚴純華/孫聆東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入選。該離子對在器件使用過程中的最高效率最高達到了21.52%(認證值為20.52%),並且沒有明顯的遲滯現象。
-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
羅俊院士帶領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經過35年的山洞蟄伏,於2018年成功測得國際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該事件還獲得了中國科技部評選的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以及中國科學院等單位評選的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連結—— 萬有引力是什麼?
-
最高精度G值測出
世間萬物,有能量就有引力。從牛頓1687年發表萬有引力定律,到卡文迪許第一次用扭秤實驗測出萬有引力常數G值,西方科學家主導這一領域的研究達300多年。 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及其團隊加入了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的隊伍,開始用扭秤技術精確測量G值。
-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
羅俊院士帶領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經過35年的山洞蟄伏,於2018年成功測得國際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該事件還獲得了中國科技部評選的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以及中國科學院等單位評選的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連結——萬有引力是什麼?
-
何蘭田代表:萬有引力常數最新成果應寫入課本
他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萬有引力常數G值的精確測量是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典型代表,在中學課本中增加相關內容的介紹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何蘭田說,萬有引力常數G是人類認識的第一個基本物理學常數。這個常數除了通過實驗測量外,無法通過理論計算等方法給出。目前的高中物理教材中通常只提及到卡文迪許測得第一個G值,但對其實驗方法的介紹基本是一片空白。
-
2018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出獼猴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公布「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中中」「華華」 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調控植物生長-代謝平衡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
-
華科大引力中心團隊研究成果編入高中教科書
華中大計算機學院大二學生鄭樸看到課本中出現了自己學校的研究成果感觸頗深。羅俊院士帶領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經過35年的山洞蟄伏,於2018年成功測出國際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該事件還獲得了中國科技部評選的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以及中國科學院等單位評選的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