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黑洞形成理論
原標題: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黑洞形成理論 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現有黑洞形成和演化理論 類星體是迄今為止人類所觀測到的最遙遠、最明亮的天體。它的中心是質量超過太陽質量千萬倍的超大質量黑洞。通過研究遠距離高紅移類星體,人類可以窺知早期宇宙結構和演化的信息。 目前,天文學家已發現20多萬顆類星體,分布於宇宙大爆炸之後7億年至今。但其中距離超過127億光年(即紅移大於6)的類星體只有40個左右。
-
我們發現了宇宙早期的超級黑洞和最亮類星體
在這篇論文裡,我們團隊宣布發現了一顆距離我們128億光年、發光強度是太陽的430萬億倍、中心黑洞質量約為太陽120億倍的超亮類星體。它成為了目前已知的遙遠宇宙中發光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類星體就是這樣一類天體。類星體是1963年被天文學家發現的一類特殊天體,屬上世紀60年代四大天文發現之一。它們因為看起來是「類似恆星的天體」而得名,實際上卻是銀河系外能量巨大的遙遠天體。它們的中心是猛烈吞噬周圍物質的、質量在太陽千萬倍以上的超大質量黑洞。這些黑洞周圍豐富的物質發出的巨大能量,使得類星體成為宇宙中最耀眼的天體。
-
迄今質量最大類星體現身 宇宙早期的它或將改寫黑洞形成理論
迄今質量最大類星體現身 宇宙早期的它或將改寫黑洞形成理論天聞頻道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其中心黑洞瘋狂吞噬周圍物質而發出極強的光芒。通過長期的觀測研究,天文學家確定早期宇宙的類星體中含有超大質量黑洞。
-
天文學家製作出迄今最大的恆星、星系和類星體三維天文圖像目錄
天文學家製作出迄今最大的恆星、星系和類星體三維天文圖像目錄(Credit R.White/STScI /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劉霞):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天文學研究所(IfA)天文學家,使用「全景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反應系統」(PS1)提供的數據,製作出了迄今最大的恆星、星系和類星體三維天文圖像目錄。
-
科學家發現黑洞驅動的類星體
然而與類星體相比,其強度可能連一盞 10-W 的燈泡都算不上。由於銀河系的核心(巨型黑洞)對附近材料的貪婪吞噬,其亮度可以達到驚人的地步。 近日,天文學家們又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明亮的類星體(J043947.08 + 163415.7)—— 其亮度竟然是太陽光芒的 600 萬億倍!此前的紀錄保持者,亮度僅相當於太陽的 420 萬億倍。
-
中國科學家發現宇宙最亮類星體
距離地球128億光年 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26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中國天文學家為主的科研團隊發現一顆類星體,光度是太陽光度的430萬億倍,距離地球128億光年,比目前已知距離地球最遠130億光年的類星體還亮7倍。
-
天文學家發現已知最亮的類星體
這是一個非常遙遠的類星體,由一個質量是太陽20億倍的黑洞所驅動。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個發現的類星體在宇宙年齡只有10億年的時候就形成了,那時候第一代星系還正在成長。現在,128億年之後,哈勃望遠鏡接收到了它明亮的光。
-
抱歉,天文學家並沒有發現早期宇宙中最亮的類星體
這幅圖片展示了J043947.08+163415.7近距離看起來是什麼樣子。這是一個由超大質量黑洞驅動的類星體,這個天體是迄今為止在早期宇宙中發現的最亮的類星體。在天文學中,有兩種問題需要回答:簡單的問題和困難的問題。簡單的問題涉及到近距離的天體,這些物體數量多且容易看到。困難的問題涉及到那些遙遠而又罕見的天體。而最大的問題是確定宇宙極端發生了什麼。
-
這顆類星體在宇宙眨眼的瞬間消失
在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工作的天文學家拉瑪薩現在感到很困惑。在2014年之前,她和其他許多人一樣,都預計類星體將相對停滯不前。然後你將看見人一生中發生的巨大變化,這很酷。儘管已經發現了類星體暗淡的例子,但天文學家們想知道,像拉瑪薩發現的劇烈變化是否已經普遍存在。檢驗其真實性並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調查一但深入就不會回頭觀看之前觀察到的物體。
-
類星體的能量之謎
單看光學圖像的觀測結果,並不能發現它們的特殊性。而最初發現它們的特殊性,要歸功於射電天文學以及光譜觀測的進展。20世紀50年代,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展起來的雷達探測技術被用於天文學研究。天文學家發現,有些天體能發出非肉眼可見的射電波段輻射(即無線電波),這類天體被統稱為射電源。
-
高紅移紅色類星體又添新成員
來源:科技日報近日,天文學家利用斯巴魯望遠鏡發現了兩個高紅移紅色類星體。 類星體是一種極其明亮的活動星系核,其中心含有帶吸積盤的超大質量黑洞。一些類星體因其煙霧狀塵埃吸收藍光而看上去發紅髮暗,因此被稱為紅色類星體。 天文學家熱衷於尋找高紅移類星體(紅移高於5.0),因為它們是可觀測宇宙中最明亮、最遙遠的緻密天體之一。
-
類星體到底是什麼?來自遙遠宇宙的它,為何如此暴躁?
當物質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類星體周圍旋轉時,它會被強大的自身輻射力量加熱並向外噴射。所有這些不可思議的「消化過程」使類星體形成了驚人的景觀,它的亮度是由1000億顆恆星組成的星系的1000倍。通過對其多年的觀測以及對電磁波譜不同波長的觀察,研究小組發現從類星體從噴射出的氣流的速度可以超過4000萬英裡(6400萬千米每小時),溫度可以達到數十億度。 研究小組研究的一次外流在三年時間裡從4300萬英裡每小時(6900萬公裡/小時)加速到大約4600萬英裡/小時(7400萬公裡/小時)——這是在太空中所探測到的有史以來速度最快的氣流。
-
宇宙最亮,超過光速,擁有超級能量,神秘的類星體到底是什麼?
說起「類星體」很多人或許不甚了解,在上世紀60年代,類星體成為天文學四大發現之一。這個神秘星體的發現,讓我們知道它是至今人類發現距離最遠也是最明亮的天體,在那個天體之內,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無人知道,有不少科學家認為那裡擁有宇宙中最高級的文明,但是很遺憾,以人類現在連太陽系都衝不出的技術,想要接近這個區域,或許連想都不要想了。科學家將這個天體稱為類星體,是因為它像恆星但卻不是恆星,到目前為止,類星體的發現已經多達幾千個。
-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非常非常遙遠的星系裡…… 天文學家周二宣布,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黑洞和類星體的年齡超過130億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黑洞和類星體,這讓天文學家對早期宇宙中巨大星系的形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天文小百科:淺談類星體
3.它們的光譜是連續光譜及強烈的發射譜線:在1962/63年,由M.Schmidt測出這和那些已知的電波星系光譜相同。不過在1986年後,發現越來越多更大紅移的類星體,其中約有30個z值超過4的;最近的報告(1990年)指出,PC1247+3406的z值為4.90。值得一提的是,類星體的數目似乎以Z=2左右為分界;紅移小於2的隨著z值增大,數目也越多,而紅移大於2的,分布趨勢則相反,z值越大的類星體數目越小。
-
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
而想形成這麼大質量的超級黑洞,至少需要數萬個黑洞或者恆星合併在一起,目前科學家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20多顆的類星體。 類星體究竟是什麼?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被發現了2015年3月3日,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128億光年,430萬億倍太陽光度、中心黑洞質量約為120億個太陽質量的超類星體,這是人類目前已觀測到的遙遠宇宙中發光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類星體巨大的能量從何而來呢?
-
類星體宇宙學距離:光學幹涉測量
以直接的三角視差方法測量銀河系內天體距離為基礎,天文學家利用天體物理性質發明了多種測量方法。涉及不同距離尺度時,測距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同時精度各異。天文學家由此建立了十分實用的「距離階梯」。然而,因難於消除誤差傳遞,導致其精度受到嚴重限制。在今天「精確宇宙學時代」傳統方法已難於滿足要求。本文主要介紹如何測量宇宙學距離,這是觀測宇宙學的基本工作之一。
-
類星體揭示宇宙的關鍵信息,它與活動星系之間有何關聯?
遙遠的類星體有哪些基本特性直到20世紀60年代,當射電天文學取得突破進展的時候,天文學家才意識到這些河外天體正在發射大量的無線電能量。通過等待已知的無線電源通過月球,可以將光學和無線電數據結合起來,為天文學家提供天空中類星體的精確位置。
-
天文學家發現類星體有史以來最強風
科學家們第二次看了一個奇怪的物體,發現了有史以來探測到的最強風,它吹走了一種叫做類星體的特殊黑洞。當超大質量黑洞加速某些粒子時,類星體就形成了,它無法吸收得如此劇烈,以至於當它們以明亮的噴射狀結構從黑洞射出時,它們幾乎達到光速。
-
天文學「四大發現」之一,可以「秒殺」黑洞的天體!
類星體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距離我們最遙遠的、最明亮的天體。因其像恆星又不是恆星,所以獲得了「類星體」的名稱。這是20世紀60年代著名的天文學「四大發現」之一。到目前為止,人類己發現數千個類星體。從發現時起,它就籠罩上了一層層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