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星體揭示宇宙的關鍵信息,它與活動星系之間有何關聯?

2020-12-06 悟空科學

類星體是宇宙中的一種奇特的物體,來自直徑約為宿主星系百萬分之一的區域。它是類似恆星天體的簡稱,也是迄今科學家們觀察到的最遙遠、最有活力的物體之一。在普通光學望遠鏡的視野下,類星體看上去就像一般的普通恆星,只不過其每秒所散發的輻射能量,可以達到一千個星系一樣多。當然,即使個別類星體比數百個星系的組合看上去還要明亮,但許多類星體都比我們太陽系的大小更小。類星體的很多特性,都於其周圍所處的環境有關,比如,大質量黑洞、活動星系等,研究人員通過對它的研究,也為宇宙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提供了很多關鍵信息。

遙遠的類星體有哪些基本特性

直到20世紀60年代,當射電天文學取得突破進展的時候,天文學家才意識到這些河外天體正在發射大量的無線電能量。通過等待已知的無線電源通過月球,可以將光學和無線電數據結合起來,為天文學家提供天空中類星體的精確位置。而這一重要發現被研究人員命名為類星體,是「準恆星無線電源」的縮寫,也是一種銀河系外能量巨大的遙遠天體。其中心是千萬倍太陽質量以上的超大質量黑洞,猛烈地吞噬著周圍的物質,具有很大的紅移是它最顯著的特點。在照相底片上,類星體具有類似恆星的像,極少數類星體有微弱的星雲狀包和噴流狀結構。在它的光譜中,有許多強而寬的發射線會發出很強的紫外輻射,而射電源則會發出強烈的非熱射電輻射,有些類星體還會發出X射線輻射。類星體一般都有光變,時標為幾年,科學家們可以從光變時標估算出類星體發出光學輻射的區域的大小。

我們普遍認為,類星體的發射線產生於一個氣體包層,其產生過程與一般的氣體星雲類似,在氣體包層中存在著猛烈的湍流運動,而在其吸收線的區域裡,湍流運動的速度則相對很小。在銀河系的早期生命中,早已有 2000多種已知的類星體存在,且大多數類星體已被發現數十億光年,因為它的旅行只需要很短的時間,所以研究太空中的物體就像一個時間機器一樣,在數十億年前,我們看到光線離開時的物體。簡而言之,當科學家們看得越遠,他們就可以了解到更遠的時間。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也可能曾經有過一個長期沉默的類星體,了解更多關於這個類似於每年生產10000顆恆星的類星體,便可以向科學家們傳授更多關於這個遙遠而又關鍵的歷史時期,當第一批恆星和星系點燃、並將宇宙塑造成我們今天所知的樣子。類星體是一類被稱為活動星系核(AGN)的物體的一部分,關於類星體的研究一直是一個挑戰,因為它們與超大質量黑洞難以測量的質量有關。

類星體的終結和恆星的誕生

通常情況下,類星體往往意味著該星系中恆星形成的結束,但是,當其不再有天然氣體供應之後,其中部分星系誕生恆星的時間會比大家所預期的時間更長。當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落入物質的時候,便會導致類星體的形成,與此同時,磁碟本身還會損失大量的電磁能量,黑洞也因此看上去比銀河系還要明亮閃耀。氣體周圍的磁場隨著催化氣體接近光速的速度而變得扭曲,此時的材料射流甚至會穿過這扭曲的場線,在放置額外氣體落到上面的同時,扼殺該星系的氣體供應來源。這也是為什麼,天文科學家們的前提不是恆星形成,而是類星體標誌著星系的老化。

科學家們研究的星系很多,其中有一些和銀河系很類似,都具有明顯的旋臂;當然,其中也存在非常緊湊的類型,甚至還有一些出現了與另一個星系合併的情況,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依然保持著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氣體供應。這些處於過渡階段的星系的確是非常罕見的,科學家們往往在其形成之前就已經捕獲了它們,而這樣的階段大約會持續1000萬年左右,這個看似很長的時間在宇宙的生命周期中,卻不過是眨眼之間很難抓住的東西。研究人員通過科學數據統計和分析得出,在具有增生超大質量黑洞的星系中,大約有10%的星系都保持著氣體供應,並且還能製造出新的恆星。我們還需要嘗試確定是否只有某些類型的星系在其生命的最後階段保留氣體供應,又或者這樣的現象是否發生在所有星系中。

活動星系和類星體之間有何關聯

有些類星體非常明亮,哪怕是120億光年的距離,可以在看到它們。類星體是強烈的X射線源和可見光源,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強大的X射線源。類星體的力量取決於其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以及它吞噬物質的速度。在它們的中心,幾乎所有的星系、包括我們自己的星系,都被認為包含超大質量黑洞。類星體代表的是一種極端情況,受到大量氣體迅速湧入黑洞的影響,其能量輸出比星系本身大一千倍左右。而那些具有稍微不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星系,被稱為活動星系,其黑洞則被稱為「活動星系核」或AGN。

我們的銀河系和相鄰的仙女座星系是正常星系的例子,超大質量黑洞的氣體很少被捕獲。來自類星體和AGN的X射線,是在墜落物質被加熱到數百萬度的溫度時產生的,因為它向超大質量黑洞旋轉。然而,並不是引力漩渦中的所有物質都註定要落入黑洞,在許多類星體和AGN中,部分氣體會以熱風的形式逸出,以高達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從盤中吹走。其中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高能噴氣機,科學家們通過無線電和X射線觀測結果顯示,它們遠離一些超大質量黑洞。這些噴氣式飛機以近乎光速的速度移動,從光束射出銀河系,行進數十萬光年。

類星體如何揭示宇宙的關鍵信息

我們自己的星系群大約有一百億年的歷史,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從最遙遠的類星體觀察到的光子與我們銀河系的年齡相當!通過無線電和X射線觀測,像我們自己的星系中心,也很明顯現地存在著尚未解釋的能量反應。有些星系被稱為活動星系,雖然它們離得更遠,但它們的核輻射比我們自己星系的輻射還要多。科學家們認為類星體的「核」非常明亮,以至於隱藏了相對暗淡的周圍星系。星系和活動星系的「核活動」與類星體中發生的活動,往往具有相似的特徵,因為它更容易觀察,這有助於驗證解釋類星體如何工作的理論。

那麼,類星體釋放大量能量背後的引擎是什麼?3C273射流提供了線索,這是一種射電,光學和X射線探測器,可以在十萬光年內進入太空,這種模式指向旋轉的超大質量物體。根據理論,來自周圍星系的物質圍繞著這個物體在所謂的吸積盤中運行,每當來自盤中的物質被重力拉到中心時,產生的電磁力就會產生一束高能粒子,這些粒子在無線電、光學和X射線能量下被觀察為射流。任何具有足夠質量以產生這些能量射流的物體,由於其自身的引力肯定會發生自行坍塌。此外,類星體和活動星系的核心都看到了巨大而黑暗的物體。事實上,理論中唯一符合這些標準的物體是一個黑洞,一個如此巨大的物體,甚至光都不會逃脫它的引力!

射電天文學家使用數字系統來命名天空中的物體,而3C273就在第3個劍橋目錄中被命名為第273個無線電源,3C273和3C48都是第一批次被確定的類星體,它們具有與以往任何研究不同的奇異光譜。在1963年,天文學家Maarten Schmidt(3C273)、Jesse Greenstein,以及Thomas Matthews(3C48)注意到,如果光譜只是一個非常大的紅移,那麼光譜就有特殊意義了 。換句話說,3C273正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光速的十分之一)離開我們。了解有關3c273和其他類星體的更多信息,有助於更多地了解我們宇宙的歷史,大規模結構和未來。

相關焦點

  • 星暴星系中的恆星形成率有多高,它和普通星系之間有何不同?
    當然了,雖然這樣的活動持續時間可能長達一千萬年、甚至更久,但對於星系的整個生命周期而言,這個時間長度可能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月。在新形成的恆星群體中,由於經常存在一些巨大而明亮的個體,所以,星暴星系往往也是最明亮的星系之一。那麼,星暴星系中的恆星形成率到底有多高,它和普通星系之間又有何不同?
  • 星系和暗物質之間有什麼關係?普朗克衛星揭曉了答案
    ,揭示了類星體(活動星系中明亮的核心)的光度與它們所在更大暗物質「光暈」質量之間的聯繫。這一結果對於我們理解星系如何在宇宙歷史中演化是一個重要的確認。宇宙中大多數星系的核心都有超大/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數百萬到數十億倍。這些宇宙怪物中大多數都是「休眠」的,在它們附近幾乎沒有或幾乎沒有活動,但大約有1%被歸類為「活躍」,它們以非常快的速度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物質。
  • 類星體可以觸發橫穿星系的海嘯並扼殺恆星形成
    暢遊科學海洋,共尋宇宙之妙,大家好,我是南城~眾所周知,類星體是宇宙中最發光的星系,它們的超大質量黑洞從巨大的吸積盤中吞噬掉大量物質,從而在整個太空中散發出瘋狂的輻射。天文學家發現,類星體發出的輻射爆炸像海嘯一樣,在它們擴散通過周圍的星系時,以接近光速百分之幾的速度向外推動物質。
  • 研究發現:與黑洞、活動星系和類星體有關!
    宇宙中微子被證明與遙遠活動星系中心的耀斑有關,這些星系被認為擁有超大質量黑洞。當物質落向黑洞時,其中一些被加速並噴射到太空中,產生中微子,然後中微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宇宙中滑動,研究成果現已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 黑洞釋放出巨大能量,驅動類星體產生,亮度超過整個星系
    這種能量創造了一個明亮而強大的星系核心,稱為類星體,它的光可以大大超過其宿主星系。天文學家普遍認為,類星體的能量是限制大質量星系增長的原因。20年前,科學家們假設類星體在限制星系增長方面起著關鍵作用,但具體的觀測證據出人意料地難以獲得。科學家們認為,類星體狂風每年釋放出相當於數百個太陽質量的物質。當類星體風席捲銀河系的圓盤時,原本會形成新恆星的物質被猛烈地從銀河系帶走,導致恆星的誕生停止。
  • 宇宙深處發現一個奇特星系,紫外光度堪比類星體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通過分析斯隆數字巡天重子振蕩光譜測量項目中50萬個星系和類星體的光譜,以及加那利大型望遠鏡和阿塔卡瑪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列的觀測數據,首次發現了紫外光度與類星體相當的星系。哈勃定律指出,星系退行速度與星系距離成正比,而星系退行越快,紅移值就越大。因此,可以通過測量星系的紅移值來測算星系距離。具體到BOSS-EUVLG1,紅移值2.47意味著它大約處在宇宙創生僅20億年之際,它的星光在宇宙中穿行了一百多億年才抵達地球被我們觀測到。
  • 類星體到底是什麼?來自遙遠宇宙的它,為何如此暴躁?
    類星體向宇宙噴射出高熱量的放射性氣流。(圖片源於:美國國家航空局,歐洲航空航天局,J.奧利姆斯特) 幾乎每個星系的中央都是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吞噬著大量物質、並不斷向外釋放出驚人的輻射。當物質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類星體周圍旋轉時,它會被強大的自身輻射力量加熱並向外噴射。所有這些不可思議的「消化過程」使類星體形成了驚人的景觀,它的亮度是由1000億顆恆星組成的星系的1000倍。
  • 抱歉,天文學家並沒有發現早期宇宙中最亮的類星體
    這是一個由超大質量黑洞驅動的類星體,這個天體是迄今為止在早期宇宙中發現的最亮的類星體。在天文學中,有兩種問題需要回答:簡單的問題和困難的問題。簡單的問題涉及到近距離的天體,這些物體數量多且容易看到。困難的問題涉及到那些遙遠而又罕見的天體。而最大的問題是確定宇宙極端發生了什麼。在一項驚人的新發現中,天文學家宣布在早期宇宙中發現了一顆破紀錄的類星體,它的亮度超過600萬億顆太陽。
  • 類星體的能量之謎
    類星體,是遙遠宇宙中最明亮的一類天體。它發出光學輻射的區域很小,只有幾光天到幾光年。如此小的發光區域,每秒鐘釋放的能量卻比大小是它幾十萬甚至千萬倍的普通星系還大上千倍。那麼,類星體的巨大能量來源是什麼呢?超大質量黑洞對周圍物質的吸積,是對這個問題的簡單回答。那麼,黑洞到底如何吸積周圍物質?如何產生盤風和噴流,與周圍介質相互作用,從而影響寄主星系的演化?
  • 科學家揭秘宇宙「巨無霸氣泡」從何而來
    一項由中、美、法、德等8國學者共同參與的國際研究揭示了宇宙中神秘的「巨無霸氣泡」萊曼—阿爾法氣團從何而來。萊曼—阿爾法氣團是一種巨大的氣體雲,它的體積是銀河系的數倍,亮度可達到太陽的幾十億倍。科研團隊觀測了一個產生於107億年前的萊曼—阿爾法氣團,罕見地看到了有氣體向中心下落的跡象。
  • 類星體可以引發海嘯,撕裂星系,扼殺恆星的形成
    眾所周知,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星系。當它們的超大質量黑洞貪婪地吞噬巨大吸積盤上的物質時,類星體會在太空中噴射出大量的輻射。更厲害的是,天文學家發現,類星體放射出的射線在其周圍的星系中傳播時,就像海嘯一樣,將物質以接近百分之幾光速的速度向外推。
  • 類星體引發的海嘯足以撕裂星系、阻止恆星誕生
    眾所周知,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星系。當它們的超大質量黑洞貪婪地吞噬巨大吸積盤上的物質時,類星體會在太空中噴射出大量的輻射。 眾所周知,黑洞活動會產生強大的風,吹向其周圍的空間。宇宙中的冷氣體是形成恆星的物質。
  • 宇宙燈光秀!NASA用哈勃望遠鏡觀測到了橫掃星系的類星體「海嘯」
    一組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獨特功能,發現了宇宙中有史以來最強勁的能量外流。它們從類星體發出,像海嘯一樣橫掃星際空間,對類星體所在的星系造成嚴重破壞。類星體是非常遙遠的天體,釋放出異常巨大的能量。
  • 類星體流出物,星系形成過程的絆腳石
    利用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獨特功能,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有史以來最具能量的流出物。它們來自類星體,像海嘯一樣穿過星際空間,對類星體所在的星系造成巨大破壞。  在黑洞吞噬物質的過程中,熱氣體環繞著它並發出強烈的輻射,從而形成了類星體。在黑洞附近的炙熱輻射壓力的驅動下,風將物質從星系中心推離。這些流出物加速到驚人的速度,只有光速的幾個百分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宇宙最亮類星體
    以中國天文學家為主的科研團隊發現了一顆430萬億倍太陽光度、中心黑洞質量約為120億個太陽質量的超亮類星體。據悉,這是人類目前已觀測到的遙遠宇宙中發光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它的質量是如此之大,以至於現有理論模型很難解釋它在宇宙形成早期如何迅速地長大。
  • 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類星體
    類星體由溫度極高的氣體組成,亮度極高,類星體的巨大能量來自它的核心部分,是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質量相當於十億顆太陽,它會撕裂恆星,把氣體吸盡類星體,完全吞噬它們,直到什麼都不剩,讓它們從可見的宇宙中永遠消失,這無疑是宇宙中,最可怕最強大的力量。類星體(又稱為似星體、魁霎或類星射電源)是宇宙早期星系核心,由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與普通星系相比,類星體直徑小,但亮度大。
  • 類星體是什麼,為何說它比黑洞還強?堪稱宇宙最強星體
    ,它比太陽,黑洞,星系還要厲害很多,是目前人類發現的宇宙中破壞力最大,威力最強的星體,被人類形象地稱為「宇宙最強星體」——類星體。,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它和其他星體非常形似,但又不是,根據這些特性,天文學家將它命名為「類星體」。
  • 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
    在宇宙中有一種神秘而強大的天體,它能夠照耀到100億光年以外的區域,它的體積遠遠小於星系但是它所能爆發出的能量是一個星系的千萬倍之上,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天體所擁有的能量能夠超越整個銀河系,這就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天體-類星體。
  • 科學家利用AI創建了一幅超詳細的恆星、星系和類星體3D地圖
    馬諾阿天文學研究所(IfA)的天文學家小組在2016年發布了一份包含30億天體的星表,其中包括恆星、星系和類星體(超大質量黑洞的活動核心)。不用說,解析這個包含2 PB數據的龐大資料庫是一項不適合普通人、科學家,甚至是人類的任務。 2016年目錄發布的主要目標,是更好地表徵這些遙遠的光斑,並繪製所有三個維度的星系排列。
  • 八國科學家聯手揭秘宇宙「巨無霸氣泡」從何而來
    科學家揭秘宇宙「巨無霸氣泡」從何而來新華社南京2020年3月25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25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