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慢性疼痛,
生命中出現的那些珍貴的人,
就是我們的阿司匹林。
繡線菊不是菊,而是薔薇科繡線菊屬植物的統稱。以菊為名,大概是由於其密集的花序有那麼點兒像菊花。本屬植物廣泛用作觀賞,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粉花繡線菊,學名Spiraea japonica L. f.,也叫日本繡線菊。全國各地均有栽培,青島亦多見,不論是道旁還是小區內部,都有可能發現其身影。花為復傘房花序,粉紅色,花蕊明顯長於花瓣。理論上花期6-7月,但據本磚家觀察,堅持到秋天問題不大。
麻葉繡線菊,學名Spiraea cantoniensis Lour.。既名「麻葉」,應該是指葉子像某種麻。其葉形較為狹窄,我猜是像大麻的掌狀裂片。花為傘形花序,形如繡球,《中國植物志》用文學化的語言盛讚之:花序密集,花色潔白,早春盛開如積雪,甚美麗。青島各公園均有大量栽培,尤其中山公園為盛。
三裂繡線菊,學名Spiraea trilobata L.。看照片即可知,其名來源於葉子,「葉片近圓形,先端鈍,常3裂」。花為具總梗的傘形花序,和麻葉繡線菊差不多。本種不太多見,以上照片攝於青島洪山坡小區。
菱葉繡線菊,學名Spiraea vanhouttei (Briot) Zabel,為麻葉繡線菊和三裂繡線菊的雜交種。這是一個完美的雜種,其葉片長度、寬窄以及形狀恰好介於父本母本之間,比麻葉短且寬,又比三裂長且窄。青島中山植物園有栽培。
李葉繡線菊,學名Spiraea prunifolia Sieb. et Zucc.。花為無總梗的傘形花序,其天賦異稟之處就是原變種的花重瓣,好似一粒粒白色爆米花。本種又名「笑靨花」,請原諒我看不出笑靨在哪裡,皺皺巴巴反似愁眉苦臉。
這是單瓣李葉繡線菊(var. simpliciflora Nakai,),且比重瓣花清秀多了。或有人問,重瓣的是原變種,單瓣反而是變種,難道是先有重後有單嗎?不是。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是命名順序,先命名的是「原變種」,後命名的只能屈就,和實際演化過程無關。
金焰繡線菊,學名Spiraea x bumalda cv.Coldfiame。這是近幾年引入的園藝雜交種。花葉均酷似粉花繡線菊,特點是葉色絢麗,新梢頂端幼葉紅色,下部葉片黃綠色,賞花觀葉兩相宜。另有一種類似的金山繡線菊,新生葉為嫩黃色,其餘相同,恕不贅述。
繡線菊屬植物除了「以色事他人」之外,還蘊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其拉丁屬名Spiraea的前四個字母組合Spir在一種常見藥物中亦有出場,這種藥物就是大名鼎鼎、長盛不衰的阿司匹林(Aspirin)。這並不是巧合,繡線菊和阿司匹林之間,確有一段歷史淵源。
阿司匹林本名乙醯水楊酸,即乙醯化的水楊酸,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藥物之一。人們對水楊酸的利用歷史悠久,最早是從柳樹皮中提取,後來發現也可用繡線菊屬植物製備。1899年拜耳公司第一次推出以Aspirin為名的有關產品時,命名中即用spir字樣來「紀念」水楊酸和繡線菊屬之間的關係。
沒有阿司匹林,我們可能活不了現在這麼久這麼好。繡線菊屬植物曾為人類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貢獻,本磚家也是剛剛知道。雖然這個知識點沒什麼用,但「多了解一些這個世界上的知識,終究是一件讓人心安的事情」,我是這麼想的。
三裂繡線菊
瀏覽過這篇文之後,如果你以後再看到繡線菊,腦海中也許就會浮現出阿司匹林四個字,這是多麼美好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