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首先來說說「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科學嗎?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沒有先進儀器預測天氣農耕時代,人們根據歷年發生的天氣狀況,也預測出重陽節要是不下雨的話,只好看立冬,如果立冬還是不下雨的話,那麼則意味著今年的雨水很少,嚴重的話還可能是個旱年。其實對於這句俗語指的個別地方,畢竟我國地大物博,而對於南方來說,雨水多是常有的事,這句俗語多指的是秦嶺淮河以北的地方。
-
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陰,一冬溫是啥意思?今年是暖冬嗎?
因為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所以在農村有著看立冬節氣時的天氣來推測冬季寒冷與否的俗語,比如農村俗語「立冬陰,一冬溫」,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會是暖冬,還是冷冬呢? 其實這句俗語總共有兩句話,立冬陰,一冬溫只是前一句,後一句為立冬晴,一冬風,這整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立冬節氣這一天是陰天的話,那麼今年整個冬天降雪颳風的日子比較少,天氣比較暖和
-
農村俗語「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啥意思?今天晴天好嗎?
在農村中關於十月初一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晴天好不好呢?在農村中關於未來天氣的俗語有很多,這是因為以前科技水平比較落後,人們無法推測出未來的天氣變化,再加上以前農業耕作技術十分落後,農民幾乎是靠天吃飯,所以未來天氣如何,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影響。
-
今晚7點32分立冬,「冬」是啥意思?冬天真來了嗎?
此時節,朔風起,地始凍,水始冰,天氣一天天變冷,草木凋落,樹葉飄零,一地金黃。「冬」是什麼意思?立冬之日是冬天的真正開始嗎?立冬之後為啥還有不少風和日麗的「小陽春」天氣呢?看看天文學上的「立冬」和氣候學上的「冬天」的不同寓意,這裡還真有不少誤解。立冬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也是進入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過後,天明顯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顯得更加重要。
-
大雪節氣將至,「大雪不寒,明年旱」啥意思?冬季不寒冷不好嗎
導讀:大雪節氣將至,「大雪不寒,明年旱」啥意思?冬季不寒冷不好嗎?大雪天氣說的是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雪花飄舞,是一個動作狀態,並且給人帶來的是天氣好冷,雪本來也是屬於雨水,地面溼淋淋的。而大雪節氣是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中的排名在21位的時節,在每年的太陽到達黃經255°的時候,也就是陽曆時間在12月6號~8號之間到來。今年大雪節氣時間剛好在12月7號,在中間。大雪節氣天氣怎麼樣?
-
農村俗語「臘月暖六月旱,臘月打雷衣減半」,這話啥意思呢?
要說在農村裡,對於大家比較關注的就是農村的莊稼長勢和收成了,這個時候也是處於在臘月,就像北方地區現在的農作物就是小麥了,對於今年的天氣如何是直接影響著小麥年後的長勢,對於農民來說現在還是希望天氣下雪降溫
-
這個冬季為何成了「爛冬」——氣象專家解讀連陰雨天氣
一則《尋人啟事》在網上流傳,尋找「走失的太陽公公」,段子轉了一輪又一輪,大家紛紛表示非常想念太陽,天空還是沒有一點放晴的意思。 據省氣象局氣候中心統計,這個冬季已達冬酣標準(即「爛冬」);根據目前的天氣趨勢,重度冬酣已成定局。
-
2021初中地理:中國主要災害性天氣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地理:中國主要災害性天氣,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寒潮 發生於秋末,冬季,初春,源於西伯利亞,蒙古一帶強冷空氣入侵。 2、颱風 夏秋季節源於熱帶洋面的大氣渦流,西北太平洋最多。
-
大暑是什麼意思啊 大暑屬於哪個季節天氣怎麼樣
大暑是什麼意思啊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120°。大暑期間,漢族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
2021年是災旱年?官方給答案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在三九和四九的時候沒有出現大降雪,那麼就意味著到了五九和六九時,降水量會減少甚至沒有。簡而言之,也就是降雪量與降水量成正比,從降雪量就可以預測降雨量的多少,所以大家都盼著在冬季能下一場大雪,象徵著來年能取得豐收。
-
大雪節氣,俗語「大雪不凍倒春寒,大雪不寒明年旱」啥意思?
關於大雪的俗語也有很多,反映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們今天就看看這個俗語「大雪不凍倒春寒,大雪不寒明年旱」的意思。到了大雪,早就進入了冬季,本來應該很冷了,可是該冷的時候不冷,或者比往年這個時候氣溫高,說明今年冬季寒冷的時間往後推遲了。等到過完年春天的時候,本來天氣該暖和了,結果由於寒冷時間後延還是比較冷,把地裡的麥苗,春天各種植物的嫩芽都凍壞了。
-
2020年哪些災害性天氣讓你記憶猶新?陝西省去年重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剛剛過去的2020年,哪些災害性天氣讓你記憶猶新呢?1月15日,陝西省氣象臺發布去年陝西省重大天氣氣候事件。據了解,去年陝西出現了暖冬與區域涼夏,年內先後發生雪災、霜凍、乾旱、暴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造成了數十億元的經濟損失。8月4-7日大範圍暴雨引發多地洪澇災害 2020年8月4-7日陝西自北向南出現一次明顯的強降水天氣過程,全省195站累計雨量超過100毫米,10站超過200毫米。
-
一線直擊:八月下旬 甘肅旱半夏開始陸續採挖
【天地網訊】8月下旬,甘肅旱半夏陸續採挖,因農戶忙著採挖,現產地新貨量暫時不大。去年產新期旱半夏價格在100-105元,今年產新期價格較去年同期價格下滑5元。目前產新大幕拉開,今年產量到底如何?後期行情是漲是落?
-
2021年是災旱年?官方給答案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在三九和四九的時候沒有出現大降雪,那麼就意味著到了五九和六九時,降水量會減少甚至沒有。簡而言之,也就是降雪量與降水量成正比,從降雪量就可以預測降雨量的多少,所以大家都盼著在冬季能下一場大雪,象徵著來年能取得豐收。
-
冬不冬晴寶貝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你喜歡奶茶還是晴寶貝套路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文字也是有很多層意思的,有時候說話都是需要一點技巧的,三不知就被別人帶著跑了,更何況是專門給你下一個陷阱的問題。最近這個「冬不冬晴寶貝」的問題就遭到很多人的質疑,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
鬼斧神工丨旱夔門
旱夔門由兩處如刀削般的600多米絕壁構成,兩山之間形成一道400多米寬的天然大石門,其險峻堪比長江三峽之首的夔門。▲ 旱夔門-王洪平旱夔門集「短、奇、秀、幽」為一身。Dry Kuimen set "short, odd show, quiet" as one.
-
今年夏季江西省北澇南旱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原標題:今年夏季江西省北澇南旱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9月7日,白露節氣,如約而至。江西省氣候中心用八個字概括2020年該省夏季主要氣候特點:澇在贛北,熱在贛南。「今年夏季江西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頻發,無論是日大暴雨範圍、日平均最低(高)氣溫,還是夏季高溫日數均創1961年以來同期新高。」江西省氣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
農村立冬流傳的俗語「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是啥意思
第二,立冬雨一冬雨,立冬晴一冬晴。這句話的意思是立冬當日如果下雨的話預示著整個冬天都會在陰雨中度過,立冬當日天氣晴朗,預示著這將是一個豔陽高照的冬季。第三,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早旱。這句俗語表達的意思是立冬這一天下雨的話農民們應該做好防範,防止冷冬季節,多準備厚衣厚被和充足的糧食。立冬這一天沒有下雨的話農民們應該做好應對冬季以及初春的乾旱情況。第四,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麥蓋三層被」的意思是冬天降雪量大,田野裡覆蓋著厚厚的雪,瑞雪兆豐年,說明第二年將會迎來大豐收,收穫的糧食多到吃不完。
-
古人如何認為「冬打雷」現象?這種天氣現象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
就是說打雷這一天氣現象,正常的話應該是農曆二月春分前後開始出現,到秋分前後消失。如今距離秋分已經兩月,仍然出現了打雷現象,這種冬季打雷在古代的「天人感應」的觀點中,肯定是會有些說法的。打雷首先說一下「雷的形成」。按照現在的科學解釋,就是天上的兩種帶電雲層,一個正極,一個負極,相互碰撞在一起產生的放電現象。
-
農村老人說:霜降不見雨必定暖到冬什麼意思?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還有就是比如這句霜降不見雨、必定暖到冬。這句霜降不見雨、必定暖到冬。從字面意思我們很容易就知道,這其實也是一則預測氣候變化的諺語。意思就是在霜降期間要是不下雨,那麼今年的冬季就不會那麼寒冷,雨雪冰凍天氣就相對較少,總體來說和往年的寒冷天氣相比會舒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