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已成為全球3C數碼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

2020-12-09 電子發燒友

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已成為全球3C數碼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

半導體投資聯盟 發表於 2020-12-04 13:52:27

集微網消息,當前,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已成為全球3C數碼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

相比傳統方形電池、圓柱電池,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具有能量密度更高、形狀更加靈活以及安全性更高等特點,已經成為大部分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標準配置。

根據Techno Systems Research數據顯示,2019年軟包電池在筆記本電腦鋰電池中佔比為75.29%,預計2021年市場佔比增至90.13%;受制於平板電腦厚度要求,平板電腦自推出以來,其鋰離子電池就以軟包電池為主,2019年平板電腦軟包電池出貨佔比就已高達98.17%。

而從手機鋰電池類別來看,近年來也在向軟包電池方向發展,市場佔比逐年提高。根據Techno Systems Research數據統計,2015年軟包電池在手機鋰電池中佔比為53.72%,2019年已提升至84.94%,預計2021年軟包電池將普遍應用於手機中,市場佔比預計將增至88.66%。

與此同時,近年來包括TWS藍牙耳機等新興消費類電子產品需求日益擴大,為消費類鋰電池行業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受益於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近幾年相關3C電池企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期,珠海冠宇電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珠海冠宇」)便是其中的顯著代表之一。

自成立以來,珠海冠宇便以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為主要研發和產業化方向,一直致力於聚合物軟包鋰子電池的研究開發。根據Techno Systems Research統計,2019年珠海冠宇筆記本電腦及平板電腦鋰離子電池合計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二,智慧型手機鋰離子電池出貨量排名全球第四,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

近日,上交所正式受理珠海冠宇科創板IPO申請,隨著招股書的披露,其近幾年的經營業績和研發成果也首次公布於眾。從主營業務銷售情況來看,消費類電池業務系其主要業績來源,而動力電池業務卻仍然處於研發階段,甚至可以說一直在原地踏步,並未有實質進展。

創始股東全部退出

珠海冠宇成立於2007年5月11日,由哈光宇電源、佳運科技、光宇國際投資設立;2013年後,其正式於2020年5月6日從「有限公司」轉為「股份有限公司」,踏出IPO上市的第一步。

資料顯示,該公司主要從事消費類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同時布局動力鋰離子電池,主要產品根據下遊應用領域可分為消費類鋰離子電池和動力類鋰離子電池。

其中,消費類鋰離子電池產品包括電芯及PACK,應用領域涵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消費類無人機等;動力類鋰離子電池產品包括電芯、模組及PACK,主要應用於汽車啟停系統和電動摩託。

2017年,是珠海冠宇被傳出「單飛」獨立上市的關鍵一年。而這一年,控股股東哈光宇電源則將其持有的珠海冠宇70%股權逐漸出售,直至消失在股東列表,其他創始股東也悄悄消失在股東列表。

哈光宇電源當時給出的解釋稱,由於原材料及工資成本上漲導致利潤率收窄以及業務競爭激烈,為著重於製造及銷售動力電池而非鋰聚合物電池,故將珠海冠宇出讓。

2018年12月,珠海冠宇完全從哈光宇電源剝離,謀求獨立上市道路,名稱也從珠海光宇電池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珠海冠宇電池有限公司。

珠海冠宇股權結構

目前,珠海冠宇共由50位股東構成,珠海普瑞達系其第一大股東及控股股東,佔其整體股權的20.6982%;同時,珠海普瑞達通過與重慶普瑞達、珠海普明達、珠海際宇、珠海普宇、珠海際宇二號、珠海惠澤明、珠海凱明達、珠海澤高普、珠海旭宇籤署一致行動協議,合計控制其35.0717%股份的表決權。

而2017年受讓哈光宇電源持有的珠海冠宇23.127%股權的合力泰,也已經消失在股東列表。

2017年後實現扭虧為盈

有意思的是,就在創始股東紛紛剝離其股權後,珠海冠宇業績卻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並在2018年實現扭虧為盈。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珠海冠宇營業收入分別為29.35億元、47.47億元、53.31億元和26.96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2.46億元、2.22億元、4.32億元、2.54億元。

其中,消費類鋰電池是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包括筆電類(含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類和其他消費類。報告期各期,其消費類鋰電池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7.61億元、44.45億元、51.71億元和26.09億元,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84%、99.78%、99.85%和99.84%。

從市場份額來看,當前珠海冠宇所處的筆電類鋰電池市場集中度較高。

根據Techno Systems Research統計顯示,2019年前五名鋰電池供貨商佔據了88.76%的市場份額,而珠海冠宇筆電類鋰電池出貨量佔當年全球總出貨量的20.87%,位居第二,僅次於ATL,與第三名LG電池相差無幾。但與ATL市場份額相比,珠海冠宇仍然有近10%的差距。

數據來源:Techno Systems Research

與筆電類相同的是,珠海冠宇在手機類鋰電池市場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根據Techno Systems Research統計顯示,2019年珠海冠宇手機鋰電池出貨量佔當年全球總出貨量的7.27%,排名第四。目前,其已經成為華為、OPPO、小米、摩託羅拉、中興等手機企業的供應商。

但從整體供貨情況來看,珠海冠宇市場地位並不牢固,與排名後兩位企業相差較小,而與頭部企業則差距懸殊。根據Techno Systems Research統計顯示,2019年ATL、三星SDI和比亞迪佔據整體手機類鋰電池市場份額達54.52%,其餘企業則佔據45.48%。其中,僅ATL一家便佔據手機類鋰電池市場份額達31.08%,頭部效應顯著。

數據來源:TechnoSystemsResearch

動力電池業務停滯不前

與不斷增長的消費類電池業務相悖的是,經過多年的發展,珠海冠宇的動力電池業務仍然處於研發階段,尚未形成大批量產,這也使得其近幾年動力類銷售收效甚微。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珠海冠宇動力類鋰電池業務銷售收入分別為434.56萬元、988.02萬元、765.18萬元和429.63萬元,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16%、0.22%、1.15%和0.16%,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從毛利率情況來看,動力電池業務的投入與產出比例差距懸殊。報告期內,動力類鋰電池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4.32%、9.29%、-134.4%以及-456.24%,由正變為負且持續下降。

對此,珠海冠宇解釋稱,一方面,公司動力類業務處於布局階段,目前動力類電池主要應用於電動摩託、汽車啟停系統等領域,新產品的產品類型、容量差異較大以及小批量生產各批次良品率差異較大;另一方面,自2019年下半年起,公司將動力類與消費類鋰電池產線分開,且動力類鋰電池獨立產線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分攤的固定成本較多。

在當前研發尚未有實質進展的情況下,珠海冠宇仍將大力投資動力電池業務。

招股說明書顯示,珠海冠宇擬募資4.07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擬開展消費類鋰電池、車用動力鋰電池、儲能鋰電池和下一代電池等方向的研究。

其中,擬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增強在汽車啟停系統、PHEV動力電池和BEV動力電池等領域的研究開發力度,致力於開展關於上述產品的高安全性、高功率性能、高環境適應性、高精度控制技術和低成本研發等。

集微網了解到,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珠海冠宇已經成功開發了應用於純電動汽車的270Wh/kg高比能電池;在功率型混動HEV電池領域,新一代產品在-30℃下10C倍率放電電壓>2.0V。

但無論技術水平達到何種程度,其當前動力類鋰電池並未實現規模量產,也沒有任何商用案例,其僅在招股說明書介紹稱,動力類電池領域已進入豪爵、康明斯、中華汽車等廠商的供應鏈體系,再無任何關於動力類電池的應用介紹。

如果僅從營收數據來看,珠海冠宇動力類業務想要迎來較大增長,仍需加大投資,在產能、銷量、良率等方面均有突破後,方能有所成效;如果從應用情況來看,當前電動摩託電池尚未達到普及狀態,規模上量仍需時日。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淺析鋰離子電池業務停滯不前的原因
    創始股東剝離謀「單飛」 兩年後珠海冠宇終踏IPO徵途 愛集微 楊雪嬌 發表於 2020-11-27 17:05:48 (原文作者:愛集微 楊雪嬌 )        當前,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已成為全球
  • 寧德時代領銜涉足軟包路線 軟包電池成資本追逐新熱點
    3月6日,億緯鋰能(300014.SZ)發布公告,稱子公司億緯集能收到現代起亞軟包電池訂單,未來六年訂單需求將達13.48GWh。這是其繼進入戴姆勒供應鏈後,再次在乘用車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以新能源汽車的持續增溫為背景,此前長期作為非主流的軟包電池,近期正在成為三元鋰電池新的投資熱點。
  • 科創板一周年 喜迎「軟包鋰離子動力電池」先行者孚能科技
    7月17日上午,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孚能科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股票代碼:688567),成為「科創板」新能源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先行者,同時也是中國新能源車用「軟包鋰離子動力電池」領域率先登陸科創板的公司。
  • 三元軟包崛起,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之戰未結束
    1月20日,國家863 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歐陽明高介紹動力電池專項研究進展。聽眾們發現,三家承擔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的企業,都選擇了三元軟包技術路線。在市場層面,三元軟包電芯的市場份額也在增長。孚能、萬向A123、多氟多、卡耐新能源、捷威、天能等企業都在批量供貨給整車企業,並不斷擠佔方形和圓柱的市場。
  • 軟包鋰離子電池用在太陽能路燈上的優勢
    隨著電池技術和太陽能路燈技術的不斷進步,絕大多數新安裝的太陽能路燈都採用鋰電池作為蓄電池。太陽能路燈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目前主要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方形、圓柱、軟包;其中方形和圓柱的外殼主要採用的事鋁合金,不鏽鋼等硬殼,而軟包的外殼則採用的是鋁塑膜,那與方形和圓柱的外殼相比較,軟包鋰電池具有以下多項優勢:(1) 安全性能好:在極端情況下不像硬殼電池那樣會發生爆炸,不爆炸的超高安全性,使其常應用於乘用車和日用產品;(
  • 欣旺達深度解析:鋰離子電池模組龍頭,多業務並進未來可期
    欣旺達深耕鋰離子電池產業,主要產品涵蓋鋰離子電 池模組、鋰離子電芯、電源管理系統、精密結構件、智能製造類(含自動化設備)等多個領域, 目前已成為國內鋰能源領域設計研發能力最強、配套能力最完善、產品系列最多的鋰離子電池 模組製造商之一,是全球鋰離子電池領域的領軍企業。
  • 鋰離子電池和鋰聚合物電池的區別
    相對於現在流行的鋰離子電池而言,它具有容量大、體積小(薄)、安全(不會爆炸)等優點。但是,由於整個產業鏈的換代需要一定時間,它的造價(成本)目前還比較高,僅在高端數碼產品中有使用(超薄筆記本電腦等)。   鋰聚合物電池優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鋰聚合物電池單體電池的工作電壓高達3、6v~3、8v遠高於鎳氫和鎳鎘電池的1、2V電壓。
  • 長城控股與復星高科合資成立動力電池公司 生產三元軟包電池
    在籤約儀式上,長城控股與復星高科共同宣布,雙方旗下子公司將共同投資組建合資公司,生產三元鋰離子軟包動力電池,並協力打通在動力電池產業中各關鍵環節。未來,長城控股與復星高科將利用各自優勢資源加強合作,構建創新的合作模式和穩固、可持續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圓柱形電池VS軟包電池,新能源車究竟哪種動力電池比較厲害
    目前動力電池的封裝種類共有三大形式:圓柱形、方形以及軟包,直觀上它們的不同點只在於形狀上,但同時它們在技術開發和應用角度上也有著不同,那麼電池會因為形狀不同而產生怎樣的區別?或者說,哪種更高級呢?自從1991年索尼公司發布首個商用鋰離子電池後,鋰離子電池革新了消費電子產品的面貌,其圓柱形設計也成為目前最常見的電池造型,例如5號、7號鹼性電池都是採用這種形狀設計。而在之後的時間裡,由於電池的應用場景變多,以三星SDI為首的方形電池和LG華為為首的軟包電池設計也進入市場,目前三類技術也均在新能源汽車產品中進行應用。
  • 圓柱/方形/軟包 動力電池為何有3種形狀
    方形電池鋰離子運動示意  上面兩張圖表達鋰電池本身的工作原理。簡單來講,鋰離子在電解液中由負極到正極,完成一次放電,再由正極回到負極,完成一次充電。所以三種不同形狀的電池設計,都會遵守電池本身的技術原理,但由於形狀的不同,在製造成型上分成了卷繞和疊加兩種不同的工藝。
  • 圓柱、方形、軟包,電動車電池之間的差距比你想像得大
    很簡單,很多有大功率推進器的鋰離子從正極「瘋狂遊向」負極,而到了負極還沒上岸(嵌入負極),後面的又一個鋰離子便也衝了過來,兩個鋰離子撞到一起「撞死」失去活性。如此一來,電池便損失了一個鋰離子。長此以往下,「死去」的鋰離子便會對堆積到一起,形成鋰枝晶。很多電池爆燃情況的發生,大多都是鋰枝晶過長刺破隔膜致使電池內部短路而導致的。
  • 中國軟包鋰離子電池用鋁塑複合膜市場格局
    近年來,隨著國內鋰離子電池行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上遊鋰離子電池材料企業的技術進步,包括隔膜在內的絕大部分鋰離子電池材料已逐步實現了國產化,而鋁塑複合膜由於技術壁壘極高,量產後過程控制的難度大,國內鋁塑複合膜市場長期被日本企業所壟斷,至今國產化率依然有限。
  • 2020動力電池企業排行榜|動力電池|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磷酸鐵...
    在不同電池形狀方面,方形電池(代表企業: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中航鋰電)受頭部企業裝機電量增長帶動,依然是最大的裝機勢力;軟包電池(代表企業:孚能科技,捷威動力)裝機降幅最大,表明軟包電池受市場關注度有所降溫;圓柱電池(代表企業:LG化學、松下)裝機超過軟包,成為唯一同比增長的電池勢力。2020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呈現兩個現象。
  • 軟包電池的極致安全 東風日產電池生產線探秘
    其實日產研發電動汽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技術積累至今已超過了70年。為什麼這麼低調呢?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出現過重大事故,存在感較弱。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款車在國內因為續航和價格的問題並沒有獲得市場青睞。
  • 三元軟包撬動811能量密度300Wh/kg 磷酸鐵鋰和錳酸鋰逐漸被棄?
    據了解,在被遠景集團收購以前,AESC一直是以軟包錳酸鋰電池技術路線為主,自2009年以來已為全球35萬輛日產Leaf電動車提供動力電池配套;國軒高科則是磷酸鐵鋰路線的主要代表之一,早在幾年前動力電池市場可是磷酸鐵鋰的天下。如今,動力電池市場形勢大變,這兩家企業也都不約而同地瞄準了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軟包。就連長期堅持方形電池路線的寧德時代也發力軟包電池。
  • 動力電池市場激戰正酣 哪種技術路線能夠勝出?
    年初以來,資本市場連續出現CTP技術、刀片電池、特斯拉無鈷電池技術等多個與動力電池相關的新聞熱點,引發業界和投資者對2020年及未來電池技術路線的無限遐想。數據顯示,一臺新能源汽車中電池系統成本佔到30%~40%,可以說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時代最重要最核心的配件。
  • 新能源電池行業價值分析,看這篇就夠了
    按照正極材料劃分,主要分為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三元材料(指鎳鈷錳組成的正極材料),各自數據如下: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 千際投行三元材料更優,因此成為動力電池的主流發展路線之一,而不同三元材料配比的能量密度也不同,從下表中可知,鎳的比例越大能量密度也就越大,電池性能更優,這就是所謂的高鎳電池。當然由於技術水平製備工藝等原因,523仍然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三元材料。
  • 中科院資深固態電池專家談固態電池技術產業化
    根據產業鏈調研,固態電池將在2025年逐步實現商業化,在2030年成為動力電池主要技術路線。在此背景下,世界上主要國家均在大力布局該領域,主要分布於歐、美、中、日、韓,共有53家企業在布局研發固態電池,其中大約9家專注從事硫化物固態電池。
  • 約稿|鋰離子電池材料晶體結構分析技術探討
    據Technavio最新報告數據,鋰離子電池全球市場規模在2020-2024年期間有可能增長478.1億美元,且市場的增長動力將在預測期內加速。而馬爾文帕納科(Malvern Panalytical )便是國內XRD市場主流品牌之一,近日,儀器信息網有幸邀請馬爾文帕納科分享了針對鋰電材料晶體結構分析技術的探討及技術展望。
  • 鋰離子電池的分類以及區別
    此外,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在工作電壓、充放電循環壽命等方面都比鋰離子電池有所提高。基於以上優點,聚合物鋰離子電池被譽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聚合物鋰離子的發展趨勢展望 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在全球技術成熟並商業化已經2年多時間了,雖然銷量在快速增長,但其市場份額尚低於10%,與液態鋰電90%的市場份額無法相比,大大低於人們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