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歡迎來到煙花雨巷陌,切花百合的生物學特性。形態特徵,百合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由地下和地上兩部分組成:地下部包括鱗莖、子鱗莖、莖根基生根,地上部由葉片、莖稈、珠芽(有些百合無珠芽)、花序組成。(1)鱗莖百合鱗莖是莖基部膨大變化的部分,在鱗莖盤上分層著生數十枚鱗片,形成球形、扁球形、卵形、長卵形、橢圓形、圓錐形等。鱗莖形狀因種類、土壤質地、栽培技術、生長年嶺不同而異。
鱗莖無外皮包被,其顏色隨種類、品種而異,有白色、黃白色、黃色、橙黃色、紫紅色等。鱗莖的大小因種類品種不同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小的周徑6cm重量7~89,大的周徑24~25cm,重量在100g以上,特大的周徑為34~35cm,重量在350g左右。鱗莖的大小與花蕾的數目密切相關,如麝香百合雜種系品種,周位10~12cm時有1~2個花蕾,當周徑在12~14cm時,有2~4個花蕾。
周徑為14~16cm時,花蕾有3~5個,周徑大於16cm,花蕾在4個以上。同樣,東方百合雜種系、亞洲百合雜種系花蕾數與周徑大小也成正比。鱗片為橢圓形、披針形至矩圓狀披針形有節或無節,肉質,自外向內,鱗片由大變小,鱗莖作為貯藏營養物質的器官,其中水分佔70%、澱粉佔23%,還含有少量的蛋白質有機物、纖維素、脂肪等,其鱗片數量多少與形成的葉片、花朵數目成正比。
即鱗片越多,形成的葉片、花朵就越多,去除新球鱗片會加速新球的萌發,但也會降低以後器官的形成和增大的速度,降低葉片和花朵的數目,延遲開花。(2)根百合類的根由莖生根和基生根組成,莖生根,又稱上根,是由埋在土壤中的莖幹所生,分布在土表之下,具有支撐整個植株和吸收水分、養分的功能,其壽命為1年。基生根,又稱下根,是從鱗莖基部產生,多分枝。
這類根粗壯,生長旺盛,是百合類吸收水分、養分的主要器官,壽命在2年以上。(3)葉百合葉多散生,稀輪生,有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矩圓狀倒披針形、條形或栯圓形等不同形狀,先端漸尖,無柄或有短柄,葉大小因栽培條件、品種而異,葉片數目50~150枚(因栽培條件、品種、處理時間而異),具1~7條葉脈,其中中脈明顯,側脈次之,在葉表凹陷。葉色有黃綠色、綠色、濃綠色,具光澤,質地柔軟。
(4)子球和珠芽絕大多數百合在莖根附近產生子球,其數目隨品種、栽培條件而異,子球的周徑為3.0~6.0cm,卷丹及其雜交品種,在地上葉腋處產生珠芽,珠芽的形狀為圓形或卵圓形,成熟後呈紫色,周徑在0.5-1.5cm。(5)花百合花單生或成總狀花序排列苞片葉狀,但較小。花下垂、平伸或向上。花形是百合分類的重要依據,主要有:喇叭形,先端1/3向外反卷,如麝香百合雜種系類。
②漏鬥形。先端1/3向外張開,如東方百合雜種系等。③杯形。先端微反卷,如亞洲百合雜種系等。球形,花被片2/3以上向外反曲,狀似球形,如鹿子百合等。花被片6枚、2輪、離生,由3個花萼片和3個花瓣組成,顏色相同,但花萼比花瓣稍狹,均為橢圓形,基部具蜜腺。許多品種花被片基部具大小不同的斑塊,雄蕊6枚,中部與淡綠色的花絲相連,呈"T"字形,花絲明顯短於花柱,花柱較細長。
柱頭膨大,3裂,子房上位,中部胎座。花色極為豐富,有白色、粉色、粉紅色、紅色、黃色、橙紅色、紫紅色、紫色、雜色等,斑點或斑塊的顏色有黑色、紅褐色、紅色、紫紅色、黑褐色等,花粉的顏色有黃色橙紅色、紅色、紅褐色、紫褐色等。(6)蒴果百合的蒴果長橢圓形,每個蒴果可產生數百枚種子,3心室,種子扁平,周圍具膜質翅,形狀半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種子大小、重量、數量因種類而異。
如渥丹種子小,長徑僅有5mm,每克有700~800粒;而湖北百合、天香百合的種子大,長徑為12mm,每克有170~180粒,麝香百合雜種系則居中,每克大約有400粒,在乾燥、低溫的貯藏條件下,種子可保存3年。生長發育特性,(1)自然生長規律一般認為百合的自然生育期可以分為4個階段:發芽期,從種球的下種、發芽,到葉片的開始生長,這個階段利用種球所貯藏的養分。
生長期,葉片生長到露出花蕾,這個階段葉片生長旺盛,光合產物開始由地上部分向地下部分轉移。開花期,從開花一直延續到花朵凋謝,這個階段不管是地上、地下部分還是整株的乾重都在迅速增加,母球的乾重比其他器官增長更快。種子成熟期,從花朵凋謝到採收,這個階段植株的生長已經停止,只有子鱗莖的乾重還在增加。(2)鱗莖生長發育特性百合鱗莖可以視為一個大的營養芽體,從形態發育上看則為植株的縮影。
一個老鱗莖由鱗莖盤、老鱗片和新魚鏻片、初級莖軸和次級莖軸、新生長點組成。鏻莖是多世代的結合體,因此其發育質量受多代至少是2個世代環境條件和栽培管理的影響。鏻莖大小常以周徑或重量為衡量標準,鏻片數目多並且生長得充實,則鏻莖質量就好。切花生產用的種球必須是由小鏻莖培育成的大鏻莖,即頭年沒有開過花的鱗莖,周徑通常在12c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