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金剛川》歸來:無神論者創造的神跡,重拾一段揚眉吐氣的歷史

2020-12-08 騰訊網

兩個月前剛剛看過管虎導演的《八佰》,儘管題材很贊,然而由於過度的藝術加工和歷史雜糅,拉低了這部電影的水準,成為一部爭議之作,至少筆者覺得好壞參半。有了這種印象在前,在得知同樣由管虎參與執導的《金剛川》即將公映的消息,期望值也就降低了很多。後來聽說整部影片籌備僅四個月,拍攝僅兩個月 ,更加覺得是應景獻禮之作,對其質量也沒太大信心。但是,正值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70周年,央視播放的大型記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將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呈現於眼前,也激發了本人觀影的熱情。

■管虎導演的《八佰》算是誠意之作,製作品質精良,然而藝術加工的痕跡過重。

說真的,這麼多年來國內幾乎沒有正兒八經地拍攝過抗美援朝題材的影片,似乎自從中美建交以來這就是一個禁區,大多數人對抗美援朝影片的印象恐怕還停留在《上甘嶺》、《英雄兒女》的年代,近年來也只有《集結號》略有提及,還有那部拉著一群老藝術家站臺,卻引發輿論風波的《我的戰爭》(我至今沒有興趣觀看)。管虎、郭帆、路陽幾位新生代導演到底會怎樣講述這場70年前的立國之戰?我是帶著疑惑走進影院的。

■在《英雄兒女》中高呼"向我開炮"的王成大概是很多人心中最經典的志願軍英雄形象。

隨著影片開場歷史記錄影片的旁白,我的身心被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情感被劇烈地震撼著,以至於影片結束仍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完了片尾曲,在回家的路上情不自禁地哼起《英雄讚歌》的旋律,感受著眼角沁出的一顆淚滴……作為70後生人,已過不惑的筆者通常是不容易被影視作品感動到流淚,但《金剛川》卻讓我有了淚崩的衝動,因為它傳遞的精神能量遠超預期,也讓我有了寫下感受的想法(以下涉及劇透,慎入)……

■影片《金剛川》提檔海報,對空怒射的37毫米高射炮就是片中志願軍迎戰美軍飛機炸射的唯一武器。

《金剛川》的故事情節其實很簡單,就是過橋與炸橋,一支志願軍主力師奉命在決戰前夕渡過金剛川,唯一的路線只有工兵臨時搭建的木橋,為了阻止志願軍過橋,美軍動用飛機和重炮反覆攻擊,炸了修,修了炸,經過一晝夜的拉鋸,橋梁屢斷屢修,屹立不倒,最終保證主力部隊順利渡河,開赴前線,而窮盡手段的美軍只能徒自哀嘆。如果以傳統戰爭片的標準衡量,這個故事背景並不吸引人,既不是場面恢弘、炮火連天的大型戰役,也不是短兵相接、刺刀見紅的近戰搏殺,更不是鬥智鬥勇、曲折詭譎的敵後破襲。影片中直接展開對決的不過是天上幾架飛機,地上兩門高炮而已,這樣的戰鬥有啥看點?

■影片《金剛川》預告片截圖,志願軍的唯一目的就是過橋。

然而,在看過電影後筆者覺得,這場戰鬥夠熱血,夠悲壯,夠慘烈!慘烈到何等程度?片中有名有姓的角色,除了作為倖存老兵加入旁白的戰士小胡外全部壯烈犧牲!他們的軀體被美軍重炮的炮彈拋上半空,被美軍航空炸彈的破片撕裂射穿,被美軍飛機的機關炮彈打得粉身碎骨,被美軍燃燒彈的烈焰燒成焦炭!在這一切發生前,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而在一瞬間,戰友情、老鄉情、師徒情,還有朦朧的愛情,全都在戰火中被吞噬,被湮滅,然而他們不懼死亡的精神也在令人動容的犧牲中得到了升華!一場處於戰線後方的戰鬥尚且如此捨生忘死,那麼最前沿戰鬥的殘酷和壯烈就可想而知了。

■出現在這幅《金剛川》海報中的主要人物無一例外全部犧牲。

在看《金剛川》之前,筆者曾讀過一篇文章,認為該片選擇的戰例不妥當,偏偏選擇志願軍打擊南朝鮮軍的戰例,難道那麼多暴揍美軍的戰例不香嗎?甚至質疑導演和主創團隊的膝蓋是不是跪到美國人那邊去了?可是,觀影歸來,筆者覺得這種觀點實在過於偏頗和先入為主。就整部影片而言,我是沒有看到過一個南朝鮮兵的影子,從始至終志願軍指戰員們都在與聯合國軍中最精銳的力量——美國海空軍航空兵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進行著殊死搏鬥。

■影片《金剛川》中隱蔽在樹林中待命的志願軍戰士。

儘管影片背景已經是戰爭臨近結束的1953年夏季,可是美國依然牢牢掌握著朝鮮戰場上的空中優勢,肆無忌憚地向中朝軍隊拋撒鋼鐵和死亡。為了摧毀金剛川的木橋,美軍運用了諸多手段,從B-26投擲的普通航彈和延時航彈到重型榴彈炮的遠程炮擊,從F4U戰鬥機的掃射投彈到B-29轟炸機的燃燒彈攻擊和地毯式轟炸。相比之下,志願軍的反制手段少得可憐,最有力的反擊就是用"喀秋莎"火箭炮報銷了美軍炮兵陣地,而面對美軍飛機的進攻,唯一能依靠的只有2門備彈不足百發的37毫米高射炮而已。然而,負責掩護橋頭的高射炮班不畏強敵,勇猛迎戰,不惜自我暴露,吸引火力,他們的頑強甚至刺激美軍飛行員擅自駕機出擊,發起一場西部牛仔決鬥式的空地對射!最終,高射炮班以全體犧牲的代價完成任務。

■《金剛川》中由張譯和吳京扮演的張排長和關班長分別指揮兩門高射炮。

除了人物角色的深度刻畫和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金剛川》的敘事方式也讓我感到意外。一部好電影最基本的標準就在於要把故事講清楚,而本片採用了分段多角度敘述的方式,將這場戰鬥的過程講得非常細緻明白。《金剛川》分為四個獨立片段,但前三個片段其實講述的都是同一時間段的事件,只不過分別從過橋部隊、美軍飛行員和高射炮班的角度敘事,因此使得整個戰鬥過程中發生的各種事件都非常全面和立體,而且各個片段之間還相互印證,有助於幫助觀眾完整地了解細節緣由。比如在第一片段中隱蔽在樹林中的部隊突然遭到炮擊,造成人員傷亡,當時筆者還疑惑難道部隊暴露了?後來在第二片段中借美軍飛行員的視角解釋了實際上是美軍炮兵在進行試射時打偏了,炮彈恰好落在部隊隱蔽的樹林中。

■《金剛川》中由鄧超扮演的高連長和李九霄扮演的劉班長均在空襲中犧牲。

在影片的第四段落,經過一夜的較量,當晨曦降臨,已經返航的美軍飛行員聽聞剛被轟炸不到半小時的橋梁再度被修復,只能掉頭查看虛實,愕然地發現志願軍工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當作橋墩,支撐起一座人橋,讓大部隊從身上跑步過河!這種西方軍隊無法想像的獻身精神和頑強韌勁最終令高傲的美軍為之折服,並通過一段美軍老兵的回憶為全片做了註腳:"我知道你們都不信神,但你們的確創造了神跡!"

■《金剛川》中張譯扮演的張排長親自操炮與美軍戰鬥機對射。

總而言之,《金剛川》是國慶檔之後最值得觀看的影片,也是近年來最出色的國產戰爭題材影片(竊以為比兩個月前的《八佰》更好),我甚至覺得可以視為新世紀國產戰爭歷史主旋律影片的一個新標杆,如果以同樣的水準和手法去重新拍攝昔日的經典戰爭題材影片,相信絕對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此外,筆者也覺得《金剛川》的上映恰逢其時,在中美關係日趨緊張的當下,這部影片讓國人重拾一段揚眉吐氣的歷史,讓我們記得早在70年前我們在實力相差極為懸殊的情況下,就敢於挑戰並戰勝了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如今,中美在綜合國力和軍隊裝備水平的差距遠比70年前小得多,難道我們現在還會害怕跟美帝野心狼叫板嗎?

相關焦點

  • 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紀錄片《英雄兒女》、電影《金剛川》觀後
    原標題: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紀錄片《英雄兒女》、電影《金剛川》觀後英雄兒女》和電影《金剛川》,浩大的悲壯和澎湃的熱血在我們胸中翻滾。
  • 《金剛川》歷史事件地點在哪 故事原型發生在哪一年
    《金剛川》歷史事件地點在哪金剛川位於源於北漢江(韓語:號才,Bukhangang*)是漢江的兩條主要支流之一,起源於江原道北部,所以在朝鮮的部分又叫金剛川。金剛川有真實故事的,該片以大量生動確鑿的事實和鮮為人知的史料為鋪墊,其中不乏珍貴的國內外戰場紀實鏡頭,真實呈現70年前的那場浴血戰場,張涵予的解說錦上添花!雖說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肯定有藝術加工,這個後方,都犧牲那麼大,可以想像前線多慘烈,所以電影要告訴我們的就是記住這些先烈的流血犧牲,我們要發憤圖強,為社會,為祖國做貢獻。
  • 《金剛川》票房亮眼 精誠之作致敬歷史紀念英雄
    影片不僅吸引了年長觀眾前往影院重溫崢嶸歲月,更有青少年觀眾在大銀幕光影中走進歷史,自發起立鼓掌,激動表示:「感謝《金剛川》讓我看到了爺爺奶奶年輕時的樣子,感謝祖國記得他們。」也正是觀眾的好評讓影片票房持續堅挺,有望走出長線。
  • 《金剛川》主創整齊亮相,以電影之名致敬歷史
    10月22日,中國電影人向「最可愛的人」致敬——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系列電影發布會召開,由中影股份領銜出品的電影《金剛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最可愛的人》和《英雄連》相繼亮相,接力致敬歷史和英烈。
  • 《金剛川》:不斷走向勝利的團隊,早已提前悄悄地幹掉了失敗
    電影《金剛川》正是改編自這段歷史。導演管虎、郭帆、路陽選擇了分別從步兵、對手(美軍飛行員)、防空炮兵——三個視角去展現戰鬥當中的每一處細節,看完讓人感覺暢快淋漓。 1953年7月12日,「金城戰役」打響的前一天。
  • 吳京出演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襲來,管虎布的這場「局」有點大
    《 金剛川》,《最可愛的人》,《保衛國土,抗美援朝的光影紀錄片》《英雄連》在清華大學教授殷宏看來,原因是這些電影為何受到如此高度關注的原因不同。這一方面與70年前那個歷史時期的認知補充有關。哪部電影給您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 吳京新片《金剛川》預售開啟 IMAX與巨幕版海報公布
    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將於10月23日正式登陸院線,今天影片官方微博宣布本片預售現已開啟,並提供了淘票票和貓眼的預購連結。官方微博同時還放出了電影的IMAX與中國巨幕版海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金剛川》:管虎牽著一匹白馬,渡過了那座理想橋
    #文/丁敏君作為第一批觀看了《金剛川》的觀眾,必須要為這部電影發聲,為管虎和他的浪漫英雄主義發聲,同時也希望大家都能夠在觀影之後,對故事中描述的那段歷史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在《金剛川》中堅守在江水兩邊的戰士們甚至連戰友的姓名都叫不上來,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最愛可愛的人」。《金剛川》的主角們沒有一個是歷史上的大名人,但他們無一不是英雄,無一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 為什麼共產黨員必須是徹底的無神論者
    原標題:為什麼共產黨員必須是徹底的無神論者 核心提示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不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而且要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普及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共產黨員應當是徹底的無神論者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
  • 《金剛川》等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將映 喚醒家國記憶
    《金剛川》等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將映 喚醒家國記憶 2020-10-21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看了這部神劇,你還確定自己是無神論者嗎?
    雷德利斯科特的作品,不管是科幻題材,還是像《天國王朝》那樣的歷史題材,主題都逃不開宗教。這部神劇討論的東西,把他之前所有的主題給一鍋燴了,包括人造人、人類的起源、生命的意義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宗教信仰。故事講述了幾百年之後,地球上發生了一場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的戰爭,導致地球最終毀滅。
  • 《金剛川》的高炮,能轟碎一切牛鬼蛇神
    抗美援朝70周年,《金剛川》作為第一部獻禮片,拍攝周期只有短短兩個月。 藝術加工之後,《金剛川》的故事發生時間點被拖後到金城大戰前夜,而各種角色設定也並非完全遵循真實歷史的原型人物。 但,這場慘烈的仗,這群可愛的人,是存在過的。 電影以三個視角,四個章節構成,從頭到尾由一個姓胡的步兵倖存者回憶講述。
  • 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
    對此,我們要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引導、督促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做徹底、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由于堅持了徹底的唯物主義,就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領域徹底否定了超物質的神靈,因此必然是無神論者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理論體系,是在對各種唯心主義和不徹底唯物主義的批判中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馬克思致力於將唯物主義徹底地貫徹到人類歷史領域,通過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產生和發展的根本規律。
  • 被「誤解」的《星際穿越》裡,是屬於全人類的「神跡」
    就如同當年牛頓僅憑猜想便準確預測了萬有引力定律,卻終其一生沒有研究出牛頓係數一樣,其實人類許多偉大的發明創造,最初的時候,僅僅來源於一句「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將地球翹起」的假設。著名的發明家和企業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辛勤勞作,奮發圖強後的汗水很容易被理解,然而所謂的「天賦」指的是什麼呢?
  • 被「誤解」的《星際穿越》裡,是屬於全人類的「神跡」
    就如同當年牛頓僅憑猜想便準確預測了萬有引力定律,卻終其一生沒有研究出牛頓係數一樣,其實人類許多偉大的發明創造,最初的時候,僅僅來源於一句「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將地球翹起」的假設。著名的發明家和企業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辛勤勞作,奮發圖強後的汗水很容易被理解,然而所謂的「天賦」指的是什麼呢?
  • NBA十大神跡:現役二人上榜,喬丹佔兩項,遠古巨獸幾乎無法超越
    不過在NBA的歷史長河中,也確實留下了一些後人只能嘆為觀止的神跡,想要打破簡直難於登天,下面來看一下,究竟是哪些難以打破的神跡,他們又恐怖在哪裡呢?1、 神人生涯場均30+22眾所周知,張伯倫憑藉著各種無解的紀錄被球迷稱為「遠古巨獸」。
  • 共產黨員要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旗幟鮮明地指出:「共產黨員要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嚴守黨章規定,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絕不能在宗教中尋找自己的價值和信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9年歷史表明,共產黨員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神論者,是保持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具體體現,是做一個合格黨員的基本要求。
  • 《金剛川》口碑下滑,在於胡亂充斥的「無腦個人英雄主義」
    昨天周六難得沒有加班,我懷著致敬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的心情走進電影院觀看了《金剛川》,此時距離10月23日首映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周,網絡上關於《金剛川》的熱議我一直在關注著,其中尤為突出的兩點的是:一、票房明顯不如預期。
  • 《金剛川》北大放映引年輕學子共鳴 心懷敢勇感召當下新世代
    北大放映《金剛川》傳遞敢勇 菁英學子動情觀影精神共振  10月31日,電影《金剛川》主創走進北大校園,與莘莘學子共同感受70年前的戰火紛飛,共沐年代久遠卻至今傳承的精神感召。當天,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座無虛席,影片結束後現場觀眾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 《星際穿越》的神跡:當男主角掉入黑洞之後
    在大師級導演諾蘭的駕馭下,蟲洞、黑洞、五維空間、星際旅行,在大銀幕上,在浩瀚蒼穹的震撼畫面下,和親情、人類歷史、人類哲學雜糅在一起。最終被演化成一場波瀾壯闊的,人類關於科學的探索開拓史。然而《星際穿越》終究是一部以藝術為先導的電影作品,而其中關於科幻的部分,僅僅是導演諾蘭講述自我認知命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