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金剛川#
文/丁敏君
作為第一批觀看了《金剛川》的觀眾,必須要為這部電影發聲,為管虎和他的浪漫英雄主義發聲,同時也希望大家都能夠在觀影之後,對故事中描述的那段歷史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
01《金剛川》再現管虎式「浪漫英雄」,無名之輩動人心弦
在《金剛川》上線之前,管虎已經通過《八佰》證明了他在戰爭片領域中的絕對實力。
由於管虎的個人風格太過濃烈,《金剛川》也自帶「管虎風」。
可以說無論是《八佰》還是《金剛川》,都充斥著一種浪漫主義情懷,不同的是,管虎在《八佰》中借歐豪飾演的端午來致敬趙子龍,而《金剛川》中吳京飾演的關磊和張譯飾演的張飛顯然是關雲長和張翼徳的「新組合」,不變的是,管虎影片中的那些英雄們總有一夫當關的實力與勇氣,卻展現出了普通人的悲喜,而他們骨子裡的浪漫因子也為這齣悲壯的大戲增添了不少光彩。
當然,看過《八佰》的影迷們自然都還記得那匹可以自由穿梭於敵后街道上的白馬,這匹白馬同樣出現在了《金剛川》中。
雖然不知道這匹白馬是不是管虎從《八佰》片場帶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管虎將「白馬情節」帶到了《金剛川》中。
只不過每個人對這匹駿馬的理解都略有不同,除了可以確認它象徵著希望和浪漫之外,更多層的含義恐怕只有管虎本人清楚了。
管虎的浪漫還體現在他讓吳京和張譯守著射程不足4000米的高射炮與敵人的戰鬥機叫囂,即便熊熊烈火在山間狂燃,即便冰冷的炮彈穿透英雄的胸膛,那最勇敢、最可愛的人們永遠不會放棄,除非勝利帶著和平如約而來。
戰爭片從來都不缺英雄,但不是每位英雄都能夠被世人銘記。
在《金剛川》中堅守在江水兩邊的戰士們甚至連戰友的姓名都叫不上來,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最愛可愛的人」。
《金剛川》的主角們沒有一個是歷史上的大名人,但他們無一不是英雄,無一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正是這些「無名之輩」的努力才造就了奇蹟般的勝利,這不僅體現著管虎的浪漫主義情懷,更體現著《金剛川》歌頌平凡英雄的思想內核。
02渡不完的橋,看不夠的《金剛川》
《金剛川》的故事圍繞著渡橋展開,全程2個多小時的故事中,渡橋既是行動目的,也是行動本身,每一個人都在為渡橋做努力,但總有人永遠也渡不完這座橋,也總有人為了更多的人渡橋而自我犧牲。
這其中包括吳京、張譯飾演的炮兵,包括魏晨等人飾演的工兵...沒有人知道哪裡會是終點,但沒有人會停下前進的腳步,因為勝利與和平在召喚。
想必也會有人在觀影的時候對主角們所經歷的頻繁修橋、被敵機轟炸、再修橋的行為感到心痛,但當影片接近尾聲,所有非戰鬥人員跳入江中以血肉鑄就橋梁的時候,很多事情都已經不言而喻了。
縱然敵人有千萬種方法炸毀那座橋,但當我們在心底築起了一堵牆的時候,沒有什麼能夠逾越這堵牆,也沒有什麼是這堵牆阻擋不了的。
03比《八佰》更壯觀,比《敦刻爾克》更前衛?
由於《金剛川》是由三位導演共同執導的,這部電影也算是三種不同風格的融合。
不知是巧合還是刻意為之,影片選擇用多重視角對同一場戰役進行了不同的解讀,這也給了三位導演各自發揮的空間。
《金剛川》分別從一個普通戰士、敵人、高炮班和「橋」的視角展開敘述,可以說是以小見大。
4重視角的拍攝手法已經不算很稀奇了,此前諾蘭在《敦刻爾克》中已經將這種拍攝手法的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
只不過《金剛川》的宏觀世界只不過是一場戰役,要用多重視角講述同一場戰役,這就大大增加了拍攝難度。
此外,《金剛川》還有一部分內容是站在「敵人的角度」,通過侵略者意識到錯誤之後的回憶來對故事進行另一番解讀。
大膽選用「敵人視角」展開敘述的確有利於全方位地呈現戰況,也有利於輸出「反戰」的思想。
不過既然《金剛川》採用了與《敦刻爾克》類似的表現形式,影迷們難免會用更嚴苛的標準去對影片進行考量。
一種新的創作風格和創作模式被推出,在接受市場檢驗的時候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金剛川》在正式公映之後究竟會「出奇制勝」還是會因為太超前而造成誤讀,似乎只能交給時間去證明了。
不管怎麼說,《敦刻爾克》這個「競品」與《金剛川》的背景相差太大,導演的風格也截然不同,反而是《八佰》已經成為了《金剛川》品質的一把標尺。
由於故事的背景不同,《金剛川》和《八佰》的受眾還是會有細微的差別,但總體來說大部分願意走進影院觀看《金剛川》的影迷們基本上都會對《八佰》有先入為主的印象,如果《金剛川》無法在《八佰》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恐怕很難在票房上更進一步。
如果說《八佰》講述的是英雄靈魂的覺醒與救贖的故事,那麼《金剛川》無疑是在為無名英雄們頌歌,兩者的立意不盡相同,但卻因為背後所傳遞出的對和平的期許而殊途同歸。
不過因為故事設定等原因,《金剛川》在場面上其實要遠勝於《八佰》,畫面也更加壯觀和震撼,再加上還有吳京、鄧超等實力派影帝坐鎮,總體來看不乏賣點。
而最終《金剛川》能否在票房上創造新紀錄,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你會去看《金剛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