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嫦娥五號的四個「首次」成就!

2020-12-05 騰訊網

2020年11月25日22時06分,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嫦娥五號」太空飛行器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發射升空,它將實現無人對於月球隕坑內部的土壤取樣,屆時將會足足具體兩公斤的月球土壤被帶回。之前的蘇聯Luna16探測器整體落月,最終帶回的月巖樣品只有100克。雖然美國前前後後已經帶回過幾百千克的月巖樣本,但並不是月球背面隕坑裡的,更接近地幔的土壤,所以需要的探月技術更複雜,材料更先進。而這一次發射的嫦娥五號就完成了四個自我的首次突破。讓我們看看是些什麼方面吧:

一、第一個首次:鑽取月壤,無汙染封裝

「嫦娥」五號計劃在月面採集 2 千克土壤樣品,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獲取不同的部分的土壤,方便對於月球的進一步的研究。 一種方式是在月球上降落之後,通過鑽取器來鑽取,獲取深度為 2 米的月球樣品。另一種方式是用機械臂的電鏟鏟取月球表面的土壤,這一部分的土壤可能含有月球的特殊的月球信息。為了使獲取的樣品儘量保持原樣,層次結構不被破壞。此外還要在月面真空環境下完成樣品封裝,並帶回地球,所以整個環節必須分毫不差。蘇聯曾經也在這一方面吃了不少苦頭,蘇聯曾多次嘗試月面採樣,卻僅僅成功過3次,共帶回樣品 300 多克,這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鑽取過程中也可能有未知的困難,由於不能保證所鑽取的土壤是否有堅硬的巖石,或者有其他堅硬的礦物質,這樣在鑽取過程中機器零部件的運動磨損和熱脹冷縮情況也難以捉摸。我國科研人員對這一鑽探過程在實驗室進行了反覆的實驗,想像了各種不同的情況,通過模擬月壤情 況,對「嫦娥」五號的採樣器進行驗證,檢測 鑽取過程遇到阻力時的狀況,將可靠性提升到最高。

二、第二個首次:從月面起飛

這次探測器的任務還有返回,而不是像前幾個嫦娥兄弟們留在月球(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完成任務後就留在了月球)。完成月面採樣後,嫦娥五號的上升器與著陸器分離,上升器獨自從月面起飛。這一過程是完全自主的,不能確定其姿態,與地球上發射火箭不同,地球上發射火箭可以人為的控制設計發射平臺,但是月球上難以保障有好的發射平臺,且工作人員對其控制也難以保障,所以如何升月,是一項十分複雜的新技術,就好比在月球上自動發射火箭,其中的技術要求極高。

第三個首次:對接上升器與軌道器

在上升器進入月球軌道後,採集的樣本需要被送到軌道器中,這就需要與軌道器實現對接。但是對接高度是在距離地球有38萬千米以外的太空進行,地球上的技術人員根本無法提供數據和測控的支持,只能依靠提前設計的人工智慧控制完成。就是說,太空對接這一過程,依靠的是提前設計的程序進行控制,也就是說月球軌道上如果出現任何一點沒有預料的變化都有可能令對接失敗。就算在完成對接後,將樣品從上升器送進返回器裡,也是一項難度較大挑戰。

第四個首次: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在嫦娥五號的返回器返回地球的時候,速度將達到11.2千米每秒的第二宇宙速度,如果像「神舟」系列飛船一樣採用「一頭扎進大氣」的方式的話,返回器肯定會因為速度過快,而被高溫燒毀。所以要將它減速至 7.9 千米每秒的第一宇宙速度進入地球軌道,才能夠安全的將它降落到指定位置, 但是這些都有很大難度。 我國選擇了「彈跳式」再入返回技術,類似於我們小時候打水漂的方式在進入大氣層階段把速度降下來。這需要精準的計算和控制,每一次的彈跳的有計算準確,同時還要配合多臺的小型發動機進行位置調整。避免被彈出大氣外,再也會不來了。當這些都圓滿的完成後,才能準確降落至內蒙古中部的預定降落場中。而飛行器從月球軌道回家,採用「彈跳式」進入大氣層的方式,僅有蘇聯採用過。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力爭實現中國航天四個「首次」
    嫦娥工程此前完成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以及五號T1試驗器的任務,每一次任務都在上一次任務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此次「嫦娥五號」的任務就是要力爭實現中國的四個「首次」。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組成的著上組合體將在月球表面自主完成月壤採集,並將樣品封裝進上升器中。作為首次採樣,取多取少不是重點,取到了就是成功。
  • 嫦娥五號創5個首次 嫦娥五號任務紀實全紀錄
    經過科研團隊的數據接收和處理,12月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  五星紅旗月球閃耀,自豪激動溢於言表。這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同時也是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  ——「太空擁吻」驚險浪漫。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力爭實現中國航天四個「首次」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力爭實現中國航天四個「首次」 2020-11-24 18:41:13   來源:央視網
  • 嫦娥五號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 有望實現四個「首次」
    通過後續的幾次發射,包括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首飛和「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我們現在對「胖五」更加充滿信心。嫦娥五號有望實現四個「首次」「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黃兵告訴記者,不僅是用於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發射,長徵五號作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代表型號,從誕生起就瞄準著更廣闊的宇宙,它的肩上還將承擔起中國航天執行更多重大任務的使命。按照計劃,嫦娥五號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 今天發射的嫦娥五號實現四個「首次」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今日凌晨4時30分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研製的首個月球無人取樣,並且將樣品帶回地球的太空飛行器。中國成為繼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完成月球取樣的國家,並且完成了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 嫦娥五號計劃年底發射 有望實現四個「首次」
    「對於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而言,從立項之初就是用於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月球上去。」黃兵說。「長徵五號火箭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黃兵坦言,經歷過長徵五號第二次發射的失敗,再到第三次發射的成功,我們整個團隊對火箭的認識都在提升,整個系統也越來越成熟。
  • 嫦娥五號將挑戰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趙竹青)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推進中國太空雄心,「五個首次」即將開創
    24日,隨著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太空,外媒又一次將目光聚焦中國的「太空雄心」。與此前幾次探月任務不同,嫦娥五號不僅要在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實現軟著陸,還要採集兩公斤月壤後返回地球,完成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有人形象地將這次探月任務稱為「挖土」之旅,如果成功,將是40多年來首次有國家從月球上帶回「土特產」。
  • 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 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首次從月面起飛 ■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據新華社福州9月19日電 (記者 張逸之 秦宏)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
  • 去月球「挖土」咯:今天發射的嫦娥五號實現四個「首次」,下個月將...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今日凌晨4時30分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研製的首個月球無人取樣,並且將樣品帶回地球的太空飛行器。中國成為繼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完成月球取樣的國家,並且完成了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這也是人類繼1976年後首次發射太空飛行器去月球採集回收樣本。
  • 嫦娥五號「探月」歸來 實現五個首次
    賀 電    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    欣聞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你們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力爭實現中國航天四個「首次」
    本文轉自【央視網】;央視網消息:嫦娥工程此前完成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以及五號T1試驗器的任務,每一次任務都在上一次任務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此次「嫦娥五號」的任務就是要力爭實現中國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組成的著上組合體將在月球表面自主完成月壤採集,並將樣品封裝進上升器中。作為首次採樣,取多取少不是重點,取到了就是成功。
  • 嫦娥五號月底發射!中國人的四個第一次
    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進入第24個月晝,順利工作682個地球日。馬上,嫦娥五號也要奔月了!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在海南文昌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執行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在進行發射前的總裝和測試。
  • 時間基本定了,現離嫦娥五號發射預計只有3個月,將創4個首次
    ,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離嫦娥五號發射只有3個月時間了,倒計時開始。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成功發射,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成功發射,2014年10月24日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成功發射,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 發射時間基本定了,現離嫦娥五號升空預計只有3個月,將創4個首次
    個月時間了,倒計時開始。既然時間基本確定了,那麼作為國人的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什麼是嫦娥五號,它到底擁有哪些頂尖技術,要不然真有點丟人了,大家也看到了,在過去十幾年時間,我國在探月工程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說是五次關鍵航天發射,成功率達100%,放眼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做到,就連美蘇兩國曾經在探月方面失敗過多次。
  • 「嫦娥五號」預計年底前發射,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於登雲說,目前我國月球探測任務實現了「五戰五捷」,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
  • 嫦娥五號計劃2020年年底前發射 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中新社福州9月20日電 (郭超凱)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日至21日在福州舉行,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會上透露,中國預計2020年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
  • 嫦娥五號計劃2020年年底前發射 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中新社福州9月20日電 (郭超凱)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日至21日在福州舉行,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會上透露,中國預計2020年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
  • ...嫦娥五號的電源如何保證?|嫦娥五號|奔月|電源|蓄電池|嫦娥四號...
    效果圖,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鄭瑩瑩 攝中新網文昌11月24日電(鄭瑩瑩 郭超凱 繆新培)嫦娥五號的月球探測任務中,探測器所需能源超過了中國此前任何一項月球探測、深空探測任務,那麼,「嫦娥五號奔月」的電源如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