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非洲豬瘟究竟是什麼來頭

2020-11-27 光明網

  2018年8月1日,遼寧省瀋陽市瀋北新區某養豬場發生非洲豬瘟疫情,這是我國首次爆發非洲豬瘟。隨後,河南省鄭州市和江蘇省連雲港市相繼發現非洲豬瘟,一時間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非洲豬瘟究竟是什麼?會感染人嗎?該如何防控?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豬傳染病研究室相關專家進行解答。

  非洲豬瘟是什麼?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感染引起的豬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各個年齡段的豬只均易感,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高達100%。

  作為非洲豬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員,成熟後的ASF病毒粒子為二十面體對稱,直徑約200 nm,從內到外依次由病毒基因組、內核心殼、內膜、衣殼和囊膜五部分組成。

ASFV結構示意圖

  「該病毒耐低溫、對高溫敏感,而且不同溫度條件下存活時間不一樣。」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豬傳染病研究室主任兼豬烈性病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仇華吉研究員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ASFV在25-37℃可存活數周,56℃可存活70分鐘,60℃可存活20分鐘,在4℃條件下可以存活1年以上,在冷凍肉中甚至可存活數年之久。

  不僅如此,該病毒常寄宿在家豬、野豬(疣豬、非洲灌叢豬)和軟蜱中,可引發多種途徑的傳播。「但凡接觸了感染的豬及其排洩物、豬場受汙染的鞋子、衣服和器具,都可讓病毒在家豬和野豬中迅速蔓延。」他說。

  仇華吉介紹,ASFV的傳播循環主要有:野豬-軟蜱-家豬、家豬-家豬、野豬-野豬和野豬-家豬,且病毒在不同的循環內可以持續存在。

  ASFV傳播循環

  豬感染後有什麼症狀?

  「ASFV自然感染的潛伏期通常為3~19天,OIE法典指出的潛伏期為15天。」該團隊羅玉子博士介紹,根據毒力和感染途徑不同,ASF可表現為最急性型(強毒株)、急性型(中等毒力毒株)、亞急性型和慢性型(弱毒株)。

  據了解,我國此次爆發的非洲豬瘟屬於急性型,生豬感染後的病死率可達90-100%。

  受到ASFV急性感染的豬只初期呈現發燒(40-42℃)、沉鬱、厭食等症狀,耳、四肢、腹部皮膚處可見出血點與發紺。

  隨著病程的延長,病豬的眼、鼻處則會出現黏液膿性分泌物,同時伴隨著嘔吐、便秘等現象,其糞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蓋。病豬步態僵直、呼吸困難,病程延長則出現神經症狀。另外,妊娠母豬在妊娠的任何階段均可出現流產。

  急性非洲豬瘟的臨床症狀

  A. 虛弱縮成一團 B-D. 四肢、耳朵、頸部明顯的充血(紅色)區域

  E-F. 頸部、耳朵皮膚表面壞死病變

  感染ASFV的豬經剖檢,可見病豬的脾臟顯著腫大,一般情況下是正常脾臟的3~6倍,色澤呈暗紅色,質地變脆。同時出現腎臟斑點狀出血,淋巴結腫大、出血等現象。其他剖檢變化還包括心臟、肺臟、肝臟、膀胱、胃等組織臟器出血、腫大。

  如何防治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雖然對豬具有高度致病性,但是該病不是人獸共患傳染病,迄今沒有感染人的報導,所以幾乎不存在感染人的風險。」仇華吉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有效的非洲豬瘟疫苗和治療方法,只能通過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及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來防控和根除該病。

  他建議,養殖戶應避免用泔水養豬,杜絕用未經高溫消毒處理的泔水、食物殘羹直接飼餵生豬,同時提高豬舍的衛生條件,加強養殖場和相關場所的清潔和消毒可以有效阻止疫病的入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封閉飼養。

  仇華吉特別提醒養殖戶:「多了解一些有關非洲豬瘟的知識。非常時期,不要從外面(尤其是疫區)引種購豬(包括精液),不要從外買鮮肉和肉製品入場;對豬場實行封閉式管理,減少人員出入,少參會、少出差、少聚餐,出差人員返場要隔離1~2天;嚴控車輛、物料入場,謝絕推銷人員進場;開展滅鼠、滅蚊、滅蠅;加強門衛和場區日常消毒;發現疑似病例立即隔離、送檢、上報,密切關注鄰近地區和周邊豬場的疫情狀況。可以將防控級別提升至最高水平。」(程唯珈)

[責編:趙清建]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力新型疫苗開發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非洲豬瘟在世界蔓延引發廣泛關注。中國科學家團隊通過歷時近1年合作研究攻關,近日已分離出中國國內正在爆發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並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的高解析度結構 助力新型疫苗開發
    非洲豬瘟病毒整體結構(左:5層切面圖;右:衣殼層整體結構)2013年以來研究團隊解析了四類三十餘種全病毒原子解析度的結構,從結構比較中可以看到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個十分巨大、複雜的病原體國際在線報導
  • 中國科學家解析出精細三維結構:非洲豬瘟病毒就長這樣!
    《科學》雜誌今晨發表中國科學家團隊研究成果: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助力疫苗研發過去一年以來,非洲豬瘟已經被人所熟知,儘管它不會直接傳染人,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點,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學術論文,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新鑑定出非洲豬瘟病毒多種結構蛋白,揭示了非洲豬瘟病毒多種潛在的保護性抗原和關鍵抗原表位信息,提出了非洲豬瘟病毒可能的組裝機制,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2019-10-19 10:50:05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中國解析豬瘟病毒】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
  • 中國科學家首次「看清」非洲豬瘟病毒,是個「大塊頭」
    大約100年前,它在非洲肯亞被首次確定,而在2018年8月3日,中國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通報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疫情,隨後病毒很快傳播到全國大部分地區。動物疾病防控領域的頂級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所長步志高將非洲豬瘟病毒稱為「令人敬畏的對手」。
  • 我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可達100%。」記者了解到,近百年來,非洲豬瘟病毒從非洲傳播至歐洲、南美洲、亞洲等多個國家。
  • 中國團隊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三維結構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我國非洲豬瘟病毒科研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科學家團隊成功分離國內生豬生產中發現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採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
  • 中國科學家全球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為疫苗研發提供重要依據
    圖說:上海科技大學生物電鏡中心300kV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據介紹,生物電鏡中心是該校重大基礎科學平臺設施之一,具有較為全面的冷凍電鏡數據圖像採集、存儲和高性能計算處理系統,目前已經形成為科研團隊提供完備的電子顯微成像技術支撐和服務能力,在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解析這一重大成果的獲得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非洲豬瘟病毒長這樣啊!
    非洲豬瘟病毒整體結構(左:5層切面圖;右:衣殼層整體結構)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
  • 非洲豬瘟有什麼特點?
    問:非洲豬瘟有什麼特點?  答:與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情相比,非洲豬瘟有其特殊性。  一是至今無有效疫苗可用於防控。  二是發病後死亡率100%。  溫馨提示:  關注廣州本地寶(ID:bdbguangzhou)微信公眾號,回復【豬瘟】,即可查看廣州非洲豬瘟疫情最新情況、非洲豬瘟防控情況等消息。
  • 非洲豬瘟可怕,但非洲豬瘟病毒長得很「漂亮」,圖文詳細解說病毒
    一、非洲豬瘟病毒是由什麼組成的?《科學》上發表了題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裝配機制》的學術論文。該論文說: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 ASFV)是一種巨大且複雜的雙鏈DNA病毒(1921年在肯亞首次發現),在沒有可用疫苗的情況下,會引起高度傳染性且通常致命的豬瘟。
  • 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
    豬瘟和非洲豬瘟在我國都是一類動物疫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非洲豬瘟列為法定的A類傳染病。其危害程度高,對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那麼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是什麼?怎麼區分呢?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特徵為發病急,高熱稽留和細小血管壁變性,引起全身泛發性小點出血。
  • 美國成功研製出非洲豬瘟疫苗了?中國的疫苗什麼時候能面市?
    近日,美國梅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宣稱已經開發出一種非常有希望的非洲豬瘟候選疫苗。看來美國這款非洲豬瘟疫苗確實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那麼中國的疫苗最近有什麼新的進展?事實上,今年我國非洲豬瘟疫苗研究也取得了5個重大成果。
  •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衣殼(Capsid)的高解析度電鏡三維結構,並鑑定出多種關鍵的衣殼蛋白,為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和疫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 非洲豬瘟抗體陽性高發之原因解析!
    對於該情況,豬場是不勝其煩,煩的原因且看下面關於非洲豬瘟抗體陽性的論述!   非洲豬瘟抗體產生屬於細胞免疫的範疇,抗體會隨著細胞新陳代謝帶來的不斷更新換代而逐漸衰減,即非洲豬瘟抗體不是長期存在,疫苗接種或野毒感染三個月後逐漸下降,直至檢測不到。   抗體陽性,表明豬最近被感染過或正處於感染期。
  • 非洲豬瘟疫苗有戲?專家:淨化才是目前最好策略
    該疫苗是目前最具實現產業化應用前景的疫苗,將為我國及有關國家非洲豬瘟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重要技術手段。該研究成果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安全關鍵技術」重點專項和黑龍江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計劃的支持。第一財經採訪專家認為,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實驗室結果跟實踐應用中的結果相差很大。而且大型養殖集團均對疫苗的態度非常慎重,行業內主流聲音認為,淨化是最好的策略。
  • 「專家談非洲豬瘟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發出了哪些信號?
    2019年3月1日15點,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非洲豬瘟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的主題是「專家談非洲豬瘟防控」。1、再次說明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會影響人類和其它的物種,非洲豬瘟病毒在自然界當中的唯一宿主就是豬。2、非洲豬瘟病毒是不感染人的,那我們國家為什麼還對非洲豬瘟疫情的防控這麼重視呢?因為非洲豬瘟對養豬是一個打擊或者毀滅性的疾病,一旦被非洲豬瘟病毒感染,發病或者死亡的豬可達到百分之百。我們國家是一個養豬大國,養豬數超過世界一半,佔53%。
  • 我國科學家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衣殼(Capsid)的高解析度電鏡三維結構,並鑑定出多種關鍵的衣殼蛋白,為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和疫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感染家豬和野豬的烈性傳染病,其發病率和致死率高達100%。早在1921年,非洲豬瘟就在非洲肯亞被首次發現,近百年來,已經擴散至南美洲、歐洲以及亞洲等多個國家。尤其最近一年來,非洲豬瘟在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肆虐,造成了數以億計的經濟損失。
  • ...透過2020第二屆中國西部豬病論壇看如何織牢非洲豬瘟防控網
    農業科技報社全媒體記者 耿蘇強在缺乏安全有效的非瘟疫苗的情況下,我們究竟該如何防控非洲豬瘟?期望復養復產的企業又該做好哪些準備工作?"於是,很多人談起非洲豬瘟就色變,把非洲豬瘟妖魔化了,這是不對的。"他認為,要想對抗非洲豬瘟,首先要了解非洲豬瘟及其病毒。非洲豬瘟殺傷力很強,但它並非無懈可擊。它有短板和軟肋,就是"三怕"和高度接觸性傳染。"非洲豬瘟不怕冷、不怕髒、不怕鹹,怕高熱、怕乾燥、怕強酸強鹼。"
  • 非洲豬瘟疫苗被指創製成功 專家稱目前最好策略仍是淨化
    該疫苗是目前最具實現產業化應用前景的疫苗,將為我國及有關國家非洲豬瘟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重要技術手段。  換言之,雖然尚未運用到實踐,但該研究所可以說已成功創製疫苗,且研究成果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安全關鍵技術」重點專項和黑龍江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計劃的支持。  第一財經採訪多位專家認為,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實驗室結果跟實踐應用中的結果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