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當這個詞語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時,它就已經成為大家最關注的詞彙之一。如今,婚內家暴的案件越來越多,自從家暴法出臺以後,每年統計的實際家暴案件,以及網友調查的家暴案件只多不少。
在國內,甚至國外,每年家暴的案件都在上升,到了2018年的家暴案件統計的數據中已經顯示亞洲的家暴率已經高達32%,在我國,已婚婦女遭受過家暴的案例也超過了30%。
家暴不僅僅是對婦女的一種傷害,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據統計,超過34.6%的孩童在8歲的智商低於90(正常情況下,智商應該在90-110之間)的原因都是因為母親頻繁遭受家庭暴力,且這樣的概率還在不斷的上升。
01.為什麼家暴會導致孩子智商的降低
我們常常說的家暴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輕家暴,表現為冷暴力、辱罵、或者精神傷害。另一種這是我們熟知的家暴,多表現為肢體接觸造成的傷害。
有研究表明6歲之前的孩子因母親頻繁受家暴會導致智商比同齡孩子降低3倍,8歲的孩子智商比同齡孩子低2倍左右。這是因為很多媽媽們在懷孕的期間就有可能遭受輕家暴,或者肢體上的家暴。
在這樣的母體生長中的嬰兒,會因為母親遭受家暴導致的精神損傷而發育不良。媽媽們因為孕期患上焦慮症或者躁鬱症的情況並不少見,很多媽媽因為家暴而無法擁有一個比較溫和的孕期,孩子受母體的影響本能的不安,發育受限。
很多媽媽們在懷孕期間受到家暴甚至會選擇抽菸喝酒來排除憂慮,更是導致孩子可能成長為畸形兒。
而那些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會因為親眼目睹家暴而在內心形成陰影,甚至因為過度的刺激,導致孩子大腦的不正常發育。
很多童年經歷過或是接觸過家庭暴力的孩子會變得敏感、自卑、膽小,甚至出現夢魘的現象,致使他們沒聽生活在擔驚受怕之中。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中,他們本能的害怕和逃避影響他們正常的成長與發育,而使得他們的智商往往比同齡人低上許多。
02.這些家庭之中隱藏的輕家暴,我們一定不能忽視
比起肢體上的家暴傾向,很多輕家暴看似不經意,實則對被家暴的一方能夠造成更深、更重的傷害。
首先是,精神傷害
我們所提及的精神傷害,是不同於肉體傷害這種感知明顯的傷害。它多是體現為不固定的時間段,對個人人格權利的一種制約、侮辱和傷害。這種傷害已經成為很多家庭輕暴力最常見的一種,也是最難以估計後果的一種。
據統計,在已婚的家庭中,女性受到男性的精神傷害的比例已經高達51%,而男性受到女性的精神傷害也並不低,只比前者低2%。精神傷害往往會導致被傷害一方精神的損傷,比如焦慮、失望和悲觀。
精神傷害會使得受害者處於極度不安的環境之中,它不僅傷害到作為成年人的受害者一方,還會使得更幼小的存在,比如孩子一方的敏感額不安。很多時候這種傷害並不明顯,但傷害最大,它一般的表現形式多為否定、侮辱和咒罵。
其次是,冷暴力
冷暴力這個詞彙大家都不陌生,因為這個詞彙已經是很多已婚家庭都會面臨的一種現狀。冷暴力的傷害絲毫不亞於肢體上的傷害,因為這不僅是一種精神上的壓抑,也是一種肉體上的壓迫,可以說是身心受損。
很多夫妻吵架、鬧矛盾會選擇冷暴力,或者在感情出現了冷淡或是裂痕的時候選擇冷暴力。這種冷暴力不僅是雙方的不理會,甚至包括無視、逃避,以及不聞不問。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多受害的一方(多為兒童)會感到恐懼和憂慮,心理上的不適會導致身體上發生變化,這種輕型的家暴看似平常,但卻殺傷力強大。
03.如何避免家庭中的輕家暴和隱形家暴
第一、及時的溝通
面對矛盾,以及家庭出現的各種困難,最忌諱的就是夫妻之間的避而不談。溝通是解決一切困難的起始,很多家庭最後變得冷淡、破碎,甚至出現婚內出軌,或是演變成最後的暴力相待,都是因為溝通得不到位,導致相互的猜疑和不信任。
及時的溝通,能夠快速地解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也能將這些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至於雙方心中一直有一個梗,彼此因此而日漸疏遠,最後崩潰。
第二、傾聽與理解
傾聽作為一件最簡單的事情,但卻成為最難能可貴的事情。很多家庭中扮演著妻子與丈夫的角色時,都會為了一點小事爭著說明白,甚至說服對方。很多矛盾正是少了傾聽這個環節,大家都只顧著說,沒有一個角色扮演傾聽者,久而久之,我們只會為自己感到委屈而去埋怨甚至怪罪,而無法體會到伴侶的心情。
學會傾聽是一種理解,大家都有累或者不舒服的時候,和諧的關係需要維繫,也需要理解,傾聽自然不可避免。
第三、學會承擔
承擔是一個家庭能夠越來越好的必要步驟,一個小家庭,彼此有彼此的角色,也就彼此有彼此的責任和義務。成立一個家庭,就會有扮演長輩、丈夫(妻子)。子女的人物,我們需要面對的事情都不相同,需要在家裡承擔的也都不相同。
學會承擔起屬於自己的一份責任,這是對自己的一種認知,也是對這個小家的一種態度與負責。大家都在承擔的時候,就會少很多的埋怨和不平衡,也是維繫關係的一種態度。
家暴傷害的不僅是自己的妻子與丈夫,更是自己的孩子。遠離家暴,保護我們的家人,讓我們的家庭越來越好。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