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工程領域的前沿代表性技術:自由曲面光學

2020-06-14 芯仔科技


光學工程領域的前沿代表性技術:自由曲面光學


自由曲面是目前光學最前沿的設計理論和方法,在光學設計方面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光學工程領域的前沿代表性技術:自由曲面光學


什麼是自由曲面

自由曲面指表面形狀不能被連續加工的,具有傳統加工成型的任意性特點的曲面。

自由曲面是工程中最複雜而又經常遇到的曲面,在航空、造船、汽車、家電、機械製造等部門中許多零件外形,如飛機機翼或汽車外形曲面,以及模具工件表面等均為自由曲面。

工業產品的形狀大致上可分為兩類或由這兩類組成:一類是僅由初等解析曲面例如平面、圓柱面、圓錐面、球面等組成。

大多數機械零件屬於這一類。可以用畫法幾何與機械製圖完全清楚表達和傳遞所包含的全部形狀信息。

另一類是不能由初等解析曲面組成,而由複雜方式自由變化的曲線曲面即所謂的自由曲線曲面組成。

例如飛機,汽車,船舶的外形零件。自由型曲線曲面因不能由畫法幾何與機械製圖表達清楚,成為擺在工程師面前首要解決的問題。

自由曲面主要用於汽車拉伸模型、注模、輪機葉片、艦船螺旋槳及各種玩具成型塑料模等,隨著自由曲面應用的日益廣泛,對自由曲面的設計、加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己成為當前數控技術和CAD/CAM的主要應用和研究對象。

從20世紀50年代起,隨著國防和民用光電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複雜的光學和機械結構開始出現,這對現代成像系統的性能、像質、體積和重量等指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航空航天領域所採用的離軸折反式光路中,系統的非對稱性帶來了更多的非對稱和更高級像差,光學系統需要向超薄、超簡的方向發展,這些僅靠傳統的球面和對稱非球面已難以滿足。此時,非球面系統的更高級階段——自由曲面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自由曲面光學

我們通常所說的自由曲面一般指沒有旋轉對稱軸的複雜非常規連續曲面,或者說,可以是任何形狀的表面。顯然,不論是在初始結構計算、面型描述、系統優化還是製作加工上,自由曲面都面臨著相當大的難以把握性。

自由曲面初始結構的獲得可以從球面或非球面逐步逼近而來,或通過光線追跡得到點雲再進行曲面擬合。對於前者,通常先設計低階曲面,以滿足系統的光學特性參數和結構要求,如焦距和數值孔徑。

在之後的優化過程中,再逐步加入其他參數,使其向著更複雜的面型發展,以滿足像質要求。對於後者而言,點雲通常基於費馬原理直接獲得,即對於共軛的一對物像點,沿不同路徑傳播的光線具有相同的光程。得到點雲之後,再選擇合適的數學方式對其進行擬合和描述。

自由曲面光學是先進光學工程領域的前沿代表性技術之一。在成像系統中,該技術可以矯正像差、提高成像質量、減小系統單元數量及重量;在高性能照明系統設計中,該技術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更可消除系統對照明方向性的嚴格要求,並且提供了很大的設計自由度。

自由曲面光學器件的設計基於非成像理論,不僅可以自由分配光強,也可以控制光線角度、光程差等物理量,令光源的出射光重新分布,在照明面上形成特定的光斑,可滿足一系列照明要求,同時極大地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對LED光源進行了自由曲面照明系統的設計,改善了由LED與傳統光源不同的配光分布帶來的照明系統能量利用率低下等問題,得到傳統光學設計所難以實現的照度均勻性。

自由曲面的面型描述方法

自由曲面的的面型描述方法非常豐富,其遵循的原則是靈活多變、能描述多種複雜面型、像差校正能力強、光線追跡和優化收斂速度快。按照面型控制方式,這些描述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全局控制曲面和局部控制曲面。

對於前者而言,每個參數都會對表面的全局形狀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只改變其中一個參數,曲面各處的矢高和斜率都會發生改變。此類描述方法包括各種多項式定義的方法。

而對於後者而言,每個參數對曲面面型變化的作用範圍有限,因此可以通過改變某個或某幾個參數來調整局部面型。此類描述方法包括三次樣條曲面、非均勻有理樣條曲面以及高斯基函數組合曲面等等。

這裡我們例舉一些常用的自由曲面描述方法:

雙曲率面——又叫鐲面或馬鞍面,由在 x-z 平面(或 y-z 平面,z 軸與光軸方向平行,下同)內的一段曲線(圓弧或高階曲線)繞與 x 軸(或 y 軸)平行的直線旋轉一定角度形成,其特點是具有旋轉對稱軸,但該對稱軸並不與光軸平行。雙曲率面的 x 和 y 方向通常具有不同的曲率。特殊情況下,當這兩個曲率相同時,雙曲率面就退化為球面,而當其中一個方向的曲率為0時,雙曲率面則退化為柱面。

復曲面——表面在正交的兩個方向上分別具有獨立的曲率和各階係數,其特點是具有互相垂直的兩個對稱面,即 x-z 平面和 y-z 平面。與雙曲率面不同的是,復曲面不一定具有旋轉對稱軸。

XY 多項式曲面——在非球面的基礎上增加了各階單項式得到的曲面,打破了非球面原有的旋轉對稱性。可以看作是對非球面的更高級修正。進一步地,我們還可以設計復曲面基底 XY 多項式曲面,即以復曲面為基底,增加各階單項式,從而結合復曲面和 XY 多項式曲面各自的優勢,也為光學設計提供更多的自由度。

梯形畸變校正曲面——由美國 ORA 公司(現屬 Sysnopsys 公司)的 J. Rogers 提出的一種自由曲面。它在形式上與傳統對稱非球面類似,但在代入非球面公式之前,首先對 x 和 y 坐標做不同程度的變換(傾斜和縮放),從而校正由帶有光焦度的離軸反射鏡所帶來的梯形畸變。由於坐標變換的存在,這類表面也不再具有傳統非球面的旋轉對稱性。

Forbes 曲面——由美國 QED 公司的 G. Forbes 提出的一種正交曲面。它通過經過優選的標準雅可比多項式正交基函數系的方式來定義偏離球面的非球面係數項,使各項係數都有十分明確的物理含義,並且具有唯一性。

Zernike 多項式曲面——由諾獎得主F. Zernike 提出的一種曲面,它由一系列在圓域內正交的基函數組成。這意味著定義在該圓域內的函數如果用 Zernike 多項式來擬合,無論使用的項數有多少,其各項係數始終保持不變。此外,它還容易與經典的塞德爾像差建立聯繫,也是它得到普遍應用的主要原因。

高斯基函數複合曲面——由美國中佛羅裡達大學的 O. Cakmakci 等提出的一種局部面型可控的自由曲面,它可以是在二次曲面的基礎上疊加一組線性拓撲形狀分布的高斯曲面,也可以拋離基底項而直接由一系列高斯函數組合而成。該方法對於像差的控制力更強,與 Zernike 圓域正交的描述方式相比,對矩形或其它形狀的非球面描述能力更強,很容易實現面型的局部控制。

非均勻有理 B 樣條曲面(NURBS 曲面)——一種非常優秀的曲面描述方法,廣泛應用於現有三維 CAD 軟體中。該方法使用一系列帶有權重的頂點來控制面型,各頂點呈拓撲矩形排列。這是一種典型的局部控制曲面,即每個頂點僅影響周圍局部區域的面型,因此 NURBS 曲面可以表示出非常複雜的面型。1991 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頒布的關於工業產品數據交換的 STEP 國際標準,把 NURBS 作為定義工業產品形狀的唯一數學方法。

分段環形面和拼接非球面——顧名思義,是由各段曲面拼接而成。對於分段環形面而言,每段曲面由一個三次多項式定義,曲面整體為旋轉對稱。而拼接非球面以非球面和環形面為基礎。顯然,各段表面在接線處需保證邊界點相接且一階導數連續,才能使曲面整體光滑。

自由曲面的光學設計優化

優化是光學設計的重要步驟之一,通過優化我們可以提升系統的成像質量以及控制結構參數。對於幾何光學設計,優化過程基於光線追跡。

我們通過對不同視場和孔徑位置的光線進行採樣,逐表面追跡其路徑,並分析光線在各表面上的位置,從而計算系統的像差並對其進行控制。

同時,在優化的過程中,系統的各優化變量需要收斂於某一組值,使得系統的像差向著局部最小的方向發展。這個過程需要根據光線追跡的結果對面型進行迭代。每一次迭代都需要計算各變量對像質或約束條件的微分,並重新計算優化評價函數。

因此,追跡的光線數量越多,描述面型的參數越複雜,迭代所需的計算量越大,系統收斂的速度越慢。而自由曲面由於面型自由度高,需要更加密集地對不同視場和孔徑位置的光線進行採樣,以防止表面在小範圍內產生劇烈變形。所以,自由曲面光學系統的優化要遠遠難於普通球面或非球面系統的優化。

儘管計算機性能日益強大,這些工作都可以由計算機自動完成,但一個較為複雜的自由曲面光學系統往往也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優化完成。

由於自由曲面的優化過程中需要對視場進行密集採樣,因此像面整體成像質量也更加難以控制。如果採用手動方法平衡系統的像質則會極其複雜耗時,並且很大程度上依賴設計者的經驗知識。

此時,基於像面整體成像質量的自動平衡算法可以有效減小這部分的工作量。這種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在迭代過程中採用特定算法對各視場的評價函數分配不同的權重。這種方法使系統在全視場範圍內達到均衡的成像質量,甚至能夠提高系統整體的成像性能。

用於自由曲面設計的經典軟體

ZEMAX是一套綜合性的光學設計軟體。它提供先進的、且符合工業標準的分析、優化、公差分析功能,能夠快速準確的完成光學成像及照明設計,並且可以進行光學自由曲面的設計。

ZEMAX的應用領域及範圍

顯微鏡、望遠鏡、目鏡等鏡頭設計等

相機鏡頭、各種變焦鏡頭、手機攝像頭、夜視系統設計等

各種LED二次配光透鏡,色度分析及顏色混合優化等

車燈、LCD 背光板和LED等照明系統設計優化

光管、光纖連接器,有源及無源器件、光纖耦合

DVD、VCD 雷射讀寫頭、幹涉儀、全息光學

LCOS、DLP等各種投影儀及光學引擎設計

物理光學BPM計算,偏振光學

雷射光學系統,雷射打標機及元件設計,系統分析

雷射擴束鏡頭、F-theta掃描鏡頭設計優化,整形鏡頭設計

軟體可以實現的主要功能

幾何光學設計:成像鏡頭設計、成像質量分析、溫度環境分析、加工公差分析等

物理光學設計:雷射系統及元件的設計及分析,光學相干衍射特性分析、光纖耦合等

照明系統設計:照明系統的設計,光機設計,和3D模型軟體動態連結,光源庫等

ZPL語言擴展:自帶的程式語言可以實現功能的擴展

擴展功能:可以和C語言、C++、VB等程式語言進行配合使用


相關焦點

  • 西安光機所突破用於光學成像的自由曲面技術
    自由曲面被認為是一種革命性光學成像技術,是目前國際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其列為「Cutting Edge Technology」,歐洲航天局(ESA)將其列為「Game Changer Technology」,其打破了傳統光學曲面迴轉/平移對稱的局限性,為光學設計人員提供了更多設計自由度,具備大幅提升特別是非對稱光學系統視場、像質、體積等的潛力
  • 西安光機所在自由曲面光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自由曲面被廣泛認為是一種革命性光學成像技術,是目前國際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NASA將其列為「Cutting Edge Technology
  • 光子學公開課|亞利桑那大學Rongguang Liang教授:自由曲面光學歷史、現狀和展望
    2021年2月1日,光子學公開課正式推出「自由曲面光學技術」專題系列課程。    光學系統設計領域從早期的球面系統到旋轉對稱式的非球面系統,再到非旋轉對稱式系統,光學系統朝著緊湊、輕量、高性能的方向發展。隨著高精度加工和檢測技術的提升,自由曲面逐漸被應用於各類光學系統中,為地面遙感、光譜成像、固態照明等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 四百餘位光學專家齊聚長春 「先進光電領域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
    &nbsp&nbsp&nbsp&nbsp11月14日,中國工程科技「先進光電領域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論壇在長春市南湖賓館召開,四百餘位光學專家齊聚一堂,聚焦光電領域發展趨勢,獻計前沿技術發展。
  • 2019光學信息前沿南開青年論壇暨2019南開大學人才論壇光學工程分...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珊珊)7月19至21日,在南開大學百年華誕即將來臨之際,2019光學信息前沿南開青年論壇暨南開大學人才論壇光學工程分論壇在津南校區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及美國、歐洲和新加坡知名研究機構的150多位專家學者、學生與會交流。
  • 自由曲面為光學系統設計插上靈動的翅膀|《光學學報》創刊40周年紀念
    在另一方面,自由曲面成像系統結構複雜,元件個數少,系統參數高。在很多情況下,設計者很難從已有系統中找到與設計要求接近的系統作為自由曲面系統設計的初始結構。如果從一個與設計要求相差較遠或者像質極差的初始結構為起點進行後續優化,對設計經驗的依賴較大,且時間成本與人力成本較高。以同軸系統為起點的系統設計也有相同的問題。
  • 中山大學將與渝企共建量子光學技術聯合實驗室
    據悉,中山大學將和重慶連芯光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開展共建「重慶量子光學技術聯合實驗室」的合作,形成一批科技創新成果,培育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培養一批量子與光電技術複合型人才。研討會以「聚焦高新產業,匯聚頂尖人才」為主題,旨在通過學術研討,搭建全國乃至世界量子與光電技術產業領域人士的合作、交流平臺,加速推進重慶市量子光電技術產業的發展。
  • 光學元件的「考核面試官」丨流光E彩
    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聯合開設「流光E彩」科普專欄,講述生活中的光電科普趣事,傳播最生動的光電知識,展示最前沿的光電進展。生活中,如架在耳朵上的眼鏡、智慧型手機的攝像頭、單眼相機等,無時無刻不看到光學元件的影子。但是你知道嗎?這些光學元件為了滿足它們的使用要求,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光學檢測。
  • 中國工程科技「先進光電領域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論壇開幕
    11月14日,吉林長春南湖賓館主樓會議中心激蕩著思想的火花,中國工程科技「先進光電領域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論壇在這裡召開,四百餘位光學專家齊聚一堂,聚焦光電領域發展趨勢,獻計前沿技術發展。會議由長春理工大學副校長付躍剛主持。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二局局長徐進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對長春理工大學等承辦單位、省內各有關部門給予的支持表示感謝。
  • 前沿研究丨光學數位化全息技術——全光學機器學習展望
    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刊發《光學數位化全息——全光學機器學習展望》一文指出,未來,光學數位化全息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將為基礎科學和全息實際應用帶來重大突破。光學數位化全息技術,即利用光學手段得到高解析度、大尺寸、成本更低的全息圖,利用3D雷射直寫技術加工各種光敏材料,可以實現計算全息圖的光學數位化。
  • 自適應光學助力太陽高分辨力光學成像技術發展與應用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饒長輝研究員帶領太陽高分辨力光學成像技術研究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太陽大氣高分辨力層析成像技術研究,突破了太陽自適應光學(AO)、地表層自適應光學(GLAO)、多層共軛自適應光學(MCAO)以及太陽大氣多波段層析成像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獲取了太陽大氣可見至近紅外7波段同時層析高分辨力圖像。下圖展示了太陽大氣高分辨力光學成像技術的發展歷程。
  • Nature技術解析 | 3D高速納米直寫機在實現三維光學傅立葉曲面結構...
    但是由於技術的局限,通常只能製備有幾個深度級別輪廓,無法獲得複雜的連續「波浪」表面,從而限制了使用簡單的數學設計而實現複雜的衍射光學效果。    研究亮點  針對以上問題,蘇黎世聯邦理工的Nolan Lassaline博士等人,提出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解決設計和製備間的差距,製備了任意數量的正弦波組成的光學表面。
  • 優質汽車光學模具
    因為透鏡的一個表面為具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曲率半徑的曲面,所以可以使入射光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得到擴散。鑑於兩個方向的曲率半徑相互獨立,根據產品要求,分別調節兩個曲率,使得光輸出在兩個方向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擴散。因此,使用雙向曲率曲面構成的透鏡,可以根據設計要求更自由地分配光輸出,更***地利用光通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眩光。此外,由於使用的是光滑過渡的曲面,燈具有均勻過渡的光分布和良好的外觀。
  • 紫外LED自由曲面配光技術應用取得新進展
    近日,在重慶市科技計劃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集成光電技術研究中心在紫外
  • 光學前沿——第十一屆國際信息光學與光子學學術會議(CIOP 2019)在...
    西工大新聞網8月16日電(姜碧強)8月7-9日,光學前沿——第十一屆國際信息光學與光子學學術會議(CIOP 2019)在西安召開。本屆會議由中國雷射雜誌社與西北工業大學聯合主辦,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技術協辦。
  • 【光物理前沿6】超快光學研究前沿
    》所作序超快光學是瞬態光學的最前沿部分。本書是一本介紹超快光學前沿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的著作,所收錄的前沿專題均由國內奮鬥在相應領域的翹楚執筆。他們了解該領域發展的來龍去脈與最新進展,因此本書在給出本領域各分支入門級歷史與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突出了編著者們親自主持或參與研發及應用過的部分。本書每章各具獨立性和自己的風格,因而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或需要從任何一章開始閱讀。
  • VR頭盔(眼鏡)光學原理解析
    近幾年隨著VR技術的大熱,不管是VR設備還是VR內容都有了一個量和質的發展,於是很多人對於VR技術產生了好奇,感覺VR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今天小九帶大家來了解一下VR頭盔的光學原理。 VR頭顯是一種利用頭戴式顯示器將人的對外界的視覺、聽覺封閉,引導用戶產生一種身在虛擬環境中的感覺。
  • 郭光燦:走在量子光學的最前沿
    在光學領域有多年積累的郭光燦找了一個「冷門」——量子光學。當時,這個方向並不被國內學者看好,認為用經典理論解決光學問題就足夠了,量子光學不會有太多理論內容,沒有前景。「比我有名的很多人都說這個方向沒有用,因此國內幾乎沒有人考慮用量子理論解決光學問題。但是我覺得,這裡面應該很有趣。」郭光燦堅持要劍走偏鋒,就奔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下去。
  • LED燈具光學設計與光學模擬軟體計算課程開課了!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半導體照明實驗室副主任;基於非成像光學的精準光學設計,獲得1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發表專業論文40多篇, 2014年,研究成果「調控光線行為的三維自由光學曲面構建及其在半導體照明中的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Light | 鈮酸鋰單晶薄膜在集成光學領域的應用
    集成光學是當今光電子學領域的發展前沿之一,集成光學的工藝基礎主要是薄膜技術和微電子工藝技術。目前,光電子集成技術研究較多的包括GaAs、InP、SiO2/Si和鈮酸鋰(LiNbO3)光電子集成技術,其中LiNbO3具有優異的電光性能和非線性光學頻率變換性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集成光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