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留給我們最偉大的科學財富並不是相對論,而是它

2020-12-05 李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愛因斯坦

每當我們說起愛因斯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E = mc^2,光電效應和量子糾纏。但是,這些理論並不是愛因斯坦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科學財富,甚至他的大腦切片也沒有增進我們對神經科學的理解。相反,愛因斯坦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只是一個簡單的科學方法:Gedankenexperiment,德語的意思是「思想實驗」。

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之前或之後的任何一位物理學家,他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了思想實驗,思考了那些永遠無法實際執行的實驗,充分證明了人類思維的力量!按照這種思路,思想實驗只是在大腦中進行的實驗,這表明我們渺小的人類有能力通過邏輯推理就能推導出支配大自然的方程式。

在今天的理論物理學中思想實驗很常見。如果一個理論的預測結果超出了現有實驗技術所能測量的範圍,但在理論上仍然屬於可以通過實驗測量的範圍之內,我們通常就會用到思想實驗來檢驗一個理論是否符合現實標準。思想實驗可以將一個理論的預測能力推到極限,因此可以揭示理論的不一致性或新的預測效果。

EPR思想實驗

著名的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實驗(EPR悖論)就是一個檢驗量子力學預測結果的思想實驗,在這個實驗中沒有具體的實驗工具,只有思想。在1935年題為《能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的描述是完全的嗎》的論文論文中,三位物理學家指出,量子力學的標準哥本哈根解釋有一個特殊的結果:它允許「糾纏」粒子的存在。

糾纏粒子的兩個粒子之間具有相關的可測量特性(如:自旋特性)。這種相關性的存在意味著,只要兩個粒子沒有被測量,那麼其中每一個粒子的值都是不確定的。例如,我們只要知道其中一個粒子自旋向上,另一個粒子必定自旋向下,反之亦然,但我們不知道哪個自旋態對應哪個粒子。其導致的結果是,如果我們測量其中一個粒子,另一個粒子的狀態會立即改變。當我們測量到一個粒子自旋向上的時候,另一個粒子一定是自旋向下的,即使根據哥本哈根的解釋,沒一個粒子之前沒有特定的自旋值。

愛因斯坦認為,這種遠距離的「幽靈」行為根本不符合真實世界的現實性和局域性,肯定是無稽之談,於是就導致了數十年的爭論。約翰·斯圖爾特·貝爾(John Stewart Bell)後來精確地量化了相互糾纏的粒子與經典粒子之間的關聯程度。根據貝爾定理,量子糾纏可以違反一個約束經典關聯的不等式。

貝爾定理的測試在最初的時候仍然只是思維實驗。但在今天,我們已經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貝爾不等式,毫無疑問量子糾纏確實存在。而且它是現代量子通訊和量子計算技術的基礎,在未來幾代的領先技術很有可能就會建立在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的思想實驗之上。

愛因斯坦的等效原理

另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是愛因斯坦的電梯加速實驗。愛因斯坦認為,對於電梯裡的觀察者來說,不論你通過哪種方式測量,你都無法知道電梯的狀態是靜止在引力場中還是以恆定的加速度被拉起。這一等價原理意味著,在電梯中,引力的作用與沒有引力時的加速度是相同的。這個等價原理被引入數學方程,就成為廣義相對論的基礎。愛因斯坦也喜歡用思想追逐光子,花了很長時間思考光子在火車和鏡子之間的運動等等。

拉普拉斯惡魔

在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出現之前,拉普拉斯設想了一個無所不知的「惡魔」能夠測量宇宙中所有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根據牛頓力學他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這個被稱為「拉普拉斯惡魔」的存在,將能夠完美地預測未來所有時間內任何粒子的特性。拉普拉斯那時並不知道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也不知道混沌理論,這兩種理論都破壞了微觀世界的可預測性。然而,拉普拉斯的決定論思想影響巨大,並導致了機械宇宙的想法,以及我們對科學理論的理解通常是一個預測工具。

麥克斯韋妖

「拉普拉斯惡魔」並不是物理學中唯一著名的惡魔。麥克斯韋爾也想像了一個惡魔,一個能夠根據粒子的速度將氣體粒子分類的惡魔。麥克斯韋妖的任務是打開和關閉一扇連接兩個盒子的小門,這兩個盒子裡氣體的溫度是一樣的。每當一個快速粒子從右邊靠近小門時,惡魔就會打開小門讓快速粒子穿過進入左邊的盒子。每當一個緩慢的粒子從右邊靠近小門時,惡魔就會把門關上,不讓其通過。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左邊盒子裡的粒子平均能量和溫度增加,整個系統的熵減小。因此,麥克斯韋妖似乎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麥克斯韋妖讓物理學家頭疼了幾十年,直到物理學家最終認識到,在測量、存儲並最終刪除信息時,麥克斯韋妖本身必須增加熵或使用能量。

黑洞信息丟失悖論

一個至今仍讓理論物理學家頭疼的思想實驗就是黑洞信息丟失悖論。如果我們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結合起來,(這兩個理論每一個都是非常成熟的理論)我們會得出一個結論:黑洞會蒸發。但是我們也會發現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黑洞的蒸發會永遠地破壞信息,造成信息丟失。然而,這違背了量子力學態的時間反演屬性,也就是信息守恆定律。如果你往黑洞裡扔一個錢包進去,而黑洞逃逸出來的輻射不會攜帶任何有關錢包結構的信息。等黑洞蒸發完,任何落入黑洞內部的物質信息都會丟失。

因此我們在結合這兩種理論時面臨著邏輯上的不一致性,這也充分顯示和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不協調性。對於黑洞信息丟失問題,科學家為解決這一問題設計了一個思維實驗,通常想像有兩個觀察者(鮑勃和愛麗絲),其中一個跳進了黑洞,而另一個留在了外面。

目前最流行的解決方案之一是黑洞互補。1993年,李奧納特·蘇士侃提出的黑洞互補關係建立在思想實驗的主要規則之上。黑洞外面的人可以通過複製信息來避免黑洞中的信息丟失,一份留給鮑勃,一份留給愛麗絲,並讓物質信息既可以落入黑洞消失又可以在外保留。

愛因斯坦的思想實驗對今天的理論物理學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愛因斯坦的思想是建立在真實實驗的基礎之上,他有麥可遜·莫利的實驗來反駁以太;有水星的近日點進動;有普朗克輻射定律的測量。他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科學財富就是思考科學的方法。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獲諾貝爾獎不是因相對論,而是它,它打開量子力學的大門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被譽為繼伽利略·伽利雷、艾薩克·牛頓之後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如今我們一提到愛因斯坦,肯定就會想起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愛因斯坦分別於1905年、1915年創建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決了牛頓經典力學在宏觀高速世界不適用的問題,相對論創造性的將時間維度與三維空間聯繫在一起,提出「四維時空」概念,將整個人類對於世界、對於宇宙的認知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程度
  • 愛因斯坦最傑出的特點不是他的科學成就,而是他偉大的人格
    過去,他對每一位客人都深表歡迎,不論是德國最著名的劇作家豪普曼,或是剛從波蘭來的窮苦學生(多半是要求愛因斯坦博士協助他進入大學就讀),他都一視同仁。但現在,似乎每個經過柏林的人都想來拜訪這位害羞的教授了。有一天,一位活潑的年輕人前來拜訪,提出一筆優厚的酬勞,請愛因斯坦寫篇介紹自己的文章給他工作的雜誌,愛因斯坦冒火了。
  • 科學家用實驗證明了時間膨脹,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愛因斯坦的偉大
    當然不是,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開始研究探索時空的奧秘,這個時候科學家發現,時間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和神秘。時間這個概念十分的抽象,愛因斯坦曾經猜測,時間有可能根本不存在,它只是人類潛意識的一種錯覺。可是當愛因斯提出相對論之後,對於時間,空間,物質又有了新的解釋。愛因斯坦曾指出,時間、空間、物質這三者緊密聯繫在一起。
  • 讓愛因斯坦獲諾貝爾獎的不是相對論而是它
    科學不會停滯不前,一位位科學巨匠在風暴中心劈波斬浪,經典物理學在相對論物理與量子物理的雙重修正下再次揚帆起航。而解決光電效應難題的,正是我們所熟知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因建立相對論而廣為人知,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這麼偉大的科學家險些沒有拿到被稱為科學界至高榮譽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從不頒發給有爭議的發現,而對相對論的討論和爭議至今仍未停歇)。愛因斯坦榮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益於其對光電效應的創造性解釋。
  •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勝利:一個廣義相對論的世紀!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勝利:一個廣義相對論的世紀!斯隆數字巡天中星系分布的部分地圖,距離70億光年。我們今天觀察到的星系聚類量是重力作用於宇宙時間的標誌,並允許測試廣義相對論是否適用於這些尺度。1915年11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了四篇論文- 每篇論文相隔一周,然後是1916年3月的一份總結論文 - 他在論文中提出了他的廣義相對論,並吹響了人類的集體思想。愛因斯坦早期的狹義相對論(1905年)已經足夠令人困惑,因為它與空間和時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愛因斯坦偉大,僅僅是因為相對論?(後篇)
    當然有,那就是愛因斯坦發明的方法。愛因斯坦最開始發現了狹義相對論,也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其對應的公式也不複雜,無非就是洛倫茲變換+時間膨脹公式+長度收縮公式等等,一共沒幾個,而且每一個公式都很簡單。因為狹義相對論的學術成果都是用傳統方法猜出來的。
  • 愛因斯坦偉大,僅僅是因為相對論?(前篇)
    前面我寫了很多廣義相對論的文章,加起來估計有20多篇,其中詳細介紹了狹義相對論的起源,推理過程,以及其內涵和場景。今天我想聊聊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到底體現在哪些地方。難道僅僅是因為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其實大家可以看出最終的萬有引力公式和最開始的猜測公式很相似了。這就是傳統物理學家探索物理規律的技術路線:先看數據,然後猜公式,然後繼續一步一步驗證,最終把公式給猜出來。但是大家發現沒?
  • 事實證明:愛因斯坦又對了!致敬偉大的廣義相對論!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致敬!最新研究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搖擺的脈衝星證實了廣義相對論!最新觀測顯示,在距離我們25000光年外的脈衝星正在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搖擺,這種現象立刻在科學界引起了大量關注並為之震撼。因為在一個多世紀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已經預言了這一現象。此次觀測的蟹狀星雲是超新星的殘骸,脈衝星現在位於其中心,每秒旋轉30次。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何被諾貝爾獎拒之門外,難道相對論不夠資格
    提起愛因斯坦,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相對論!這是改變世界的偉大理論,它和量子力學組成了現代科學的兩大基石。不管在誰看來,相對論都是諾獎級別的科學理論!但是,愛因斯坦獲獎,卻不是因為相對論!而是因為光電效應!這個結果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誰都沒有想到,相對論竟然無法獲獎。那這是為什麼呢?
  • 經典物理學才是最偉大的科學理論
    經典物理學才是最偉大的科學理論蘇鍾麟摘要:1推翻相對論就是要恢復經典物理;2 科學不是爭名奪利的工具;3自然科學必須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原理,相對論(狹義)完全背離客觀實際,廣義相對論不是研究方向,量子力學尚有問題;4經典物理被萬千實驗實踐證明為符合客觀實踐,符合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科學理論
  • 20世紀的科學大師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至今都無懈可擊!
    愛因斯坦,20世紀最卓越的科學大師,智慧超群的人類天才,以其著名的相對論最為世人稱頌。事實上,相對論由二種學說組成,即1905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和1915年提出的文義相對論。後者被稱對狹義相對論做幾點評述。
  • 愛因斯坦因為它,獲得人生中唯一諾獎,光電效應究竟是啥?
    愛因斯坦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其實,小編覺得完全可以把「之一」去掉。這位科學巨匠所締造的相對論擴展了牛頓的時空觀,將我們的宇宙描述成三維的空間加上一維的時間所構成的四維時空。相對論對時空和物質的詮釋更是堪稱經典——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
  •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去世,霍金教授留給世人什麼樣的遺產?
    史蒂芬霍金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在宇宙論和黑洞等主要研究領域裡,他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那麼偉大,為什麼沒有因為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
    當然,你可能不是很了解朗道,這是因為他的成就主要集中在量子力學,而我們一般人所受到的教育很少會接觸到量子力學。但朗道的頒獎詞叫做:朗道十誡。意思就是說,朗道是因為10個巨大的科學成就獲得諾獎,這在整個科學家都是極其少見的。朗道其實就屬於讓諾貝獎榮光的科學家。
  •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嗎?
    [1]這個案例中,T就是「牛頓力學(及牛頓力學給出水星位置理論值)」,A1是「水星運動觀測」,A2,A3…是我們尚不確定的其他因素,O是「水星運動的實際情況」。現在O出了問題,那麼到底是T的問題,還是A1,A2,A3…的問題?愛因斯坦傾盡心血的廣義相對論給出的結論是,牛頓錯了。廣義相對論不是對牛頓力學的補充,而是顛覆性的新系統。
  • 牛頓or愛因斯坦,誰是最偉大的科學家
    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科學界史上劃時代的領袖人物。伏爾泰曾這樣評價牛頓:「 他用真理的力量統治我們的頭腦,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們」。拉格朗日則直呼牛頓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作為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的愛因斯坦,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之後最偉大的
  • 什麼是相對論?愛因斯坦到底破解了什麼秘密?
    相對論絕非是「靈機一動」的純粹思維產物,而是包含了大量的高等數學。它的基礎是數學,其形式也要數學來表達。很多民科總是喜歡對我說,相對論是偽科學,他們是如何地推翻了相對論,但他們不能出示嚴謹的數學模型,因為他們沒有數學能力,甚至連中學數學能力都不能具備。鑑於相對論的數學過程比較難懂,我就只說說它的原理。相對論是20世紀物理學革命最偉大成就之一,甚至可以去掉「之一」。
  •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最重要的悖論埃倫費斯特悖論
    在1912年至1933年這段時期中埃倫費斯特的最重要的成就是絕熱不變量,他在量子物理學包括相變理論和埃倫費斯特理論做出了傑出貢獻。埃倫費斯特悖論是埃倫費斯特針對狹義相對論提出的一個思維實驗。為了解決悖論,你會發現狹義相對論真的是不夠用了,必須要引入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才能解釋。這個悖論也大大啟發了愛因斯坦去思考廣義相對論的問題。1.
  • 五個偉大的科學失誤:愛因斯坦的宇宙常數
    在天體物理學家馬裡奧·利維奧(Mario Livio)不久前出版的《傑出的失誤》(Brilliant Blunders)一書中,作者向我們講述了科學史上五個偉大科學錯誤的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即使是最聰明的頭腦也會犯錯;而且,在通往偉大發現和偉大突破的道路上,巨大的風險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也往往帶來巨大的失敗。以下就是馬裡奧·利維奧所選出的五個最傑出的科學失誤。
  • 愛因斯坦竟不是由於相對論而獲得諾貝爾獎
    但在相對論力學中,能量和質量只不過是物體力學性質的兩個不同方面而已,愛因斯坦因而指出:「如果一物體以輻射形式放出能量△E,那麼它的質量就要減少△E/2,至於該物體所失去的能量是否恰好變成輻射能,在這裡顯然無關緊要。於是我們被引到了這樣一個更加普遍的結論上來,即物體的質量是它所含能量的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