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伽利略」24顆衛星全部崩潰,信號將無法使用,GPS該樂了

2021-01-09 谷火平觀察

最近,中國剛剛發射成功第46顆北鬥衛星,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就崩潰了。據了解,負責「伽利略」系統日常運營的歐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局向用戶發布消息,稱由於「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故障,信號將無法使用,何時修復尚不清楚。隨後,有關這次衛星崩潰事故的詳細信息被披露出來,在此次事故中,「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的全部24顆衛星崩潰,無法向地面提供服務,前不久,歐洲還在期待「伽利略」實現全部功能,摩拳擦掌準備競爭全球衛星導航市場,但隨著此次「伽利略」的全線崩潰,其他國家必然會對這款由歐洲提供的服務產生不信任感。

第46顆北鬥衛星發射

據悉,沒有更新衛星導航信號的廣播星曆是導致此次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衛星導航系統的精度取決於自身軌道、時間和設備等多項因素,用戶通過廣播星曆接收這些信息,一旦廣播星曆出了問題,衛星導航系統的精度將大打折扣。目前看來,「伽利略」的廣播星曆很可能出現了長時間未更新的情況,這才導致了衛星精度的大幅下降。實際上,在2017年,「伽利略」就曾發生過一起類似事故,當時18顆衛星上的原子鐘發生故障,雖然沒有對衛星功能造成多少影響,但結合此次24顆衛星崩潰事故,「伽利略」系統的問題或許還遠不止如此。

「伽利略」標誌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和中國有過一段令國人憤慨的緣分。由於衛星導航系統在民用、武器導航等領域的重大意義,有能力的國家都想擁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美國搞了GPS,俄羅斯有格洛納斯。中國當年研製北鬥系統的想法剛剛冒頭,歐洲就找上門來,一番「我有技術你有資金」的勸說把中國拉進了「伽利略」研製計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方面資金投了不少,但歐洲各國卻極少讓中國參與「伽利略」研製計劃的核心。很顯然,歐洲看不上中國的技術,更不想讓中國學到歐洲的技術,中國就是「伽利略」的提款機。於是,中國弄明白歐洲的態度後直接退出了「伽利略」的研製,另起爐灶,開始研製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北鬥衛星

在中國科研人員的刻苦攻關下,北鬥系統進步神速,從2000年發射第一顆衛星上天,開始為中國用戶提供服務,到2018年底完成衛星組網,具備向全球用戶提供完整服務的能力,北鬥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前兩個是美國的GPS與俄羅斯的格洛納斯。

GPS佔有大量市場

那麼比北鬥起步還早、歐洲多國開發的「伽利略」到哪去了?由於技術困難和多國協調的問題,直到2016年,「伽利略」才開始提供初始服務,勉強夠得上全球第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但「伽利略」的信號也是這四個衛星導航系統中較差的。在研製過程中,除了各國扯皮和技術問題外,超支也是「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開發中的一大問題,截至目前,該計劃的花費已經超出原計劃2倍。而由於進度太慢,歐洲在打衛星這件事上同樣比中國晚了一步,中國搶先佔用了質量更好的頻段,歐洲方面雖然提出抗議,但先佔先得的規則原本就是歐美制定的,在他們看來,憑藉西方領先的技術,最好的太空資源自然會被西方國家獲得,但中國技術的發展超出了西方的預期,原計劃留給「伽利略」的頻段被中國北鬥系統率先開通使用,這也是「伽利略」信號差的一個原因。

衛星容不得失誤

按照計劃,「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本應在今年年內實現全部功能,但現在卻出了一個影響這麼大的事故,24顆衛星全部崩潰,不管是衛星質量引起,還是地面人員操作上的疏忽,「伽利略」作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出現如此事故將對其未來的市場擴張造成較大的消極影響。在當下的市場中,發展多年的GPS已經佔據了大量份額,格洛納斯由於衛星老化,服務質量和範圍較之GPS差了很多,而發展勢頭迅猛的北鬥系統目前已經在海洋漁業、手機定位、軍用定位等領域站穩了腳跟,目前看來,這些曾經被歐洲人看不起的中國技術與中國團隊正是GPS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相關焦點

  •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的未來在哪?
    2016年12月,累計18顆衛星在軌的伽利略系統終於開啟全球性定位服務的測試階段。根據設計,伽利略系統需要24顆衛星才能正常使用全球定位。當時還缺六顆衛星的歐洲人不得不藉助美國GPS衛星的幫助。截至目前,由30顆衛星組成的伽利略系統中的26顆已經部署到位,最後4顆衛星也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部升空。
  • 評析伽利略、GLONASS和GPS
    目前,世界上正在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主要有兩大系統:一是美國的GPS系統,二是俄羅斯的「格魯納斯」系統。近年來,歐洲也提出了有自己特色的「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計劃。因而,未來密布在太空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將形成美、俄、歐操縱的GPS、「格魯納斯」、「伽利略」三大系統「競風流」的局面。
  • GPS只有24顆衛星,北鬥卻有55顆,並不是質量不足用數量湊
    隨後經過20年的研究和部署,共計投入300億美元之後,完成該系統的部署。並且在太空共計部署24顆衛星,精準度可以達到釐米和毫米級,此外GPS系統的衛星部署在距離地面20200公裡上空,運行周期為12小時。分別部署在6條軌道之上,由於GPS是全球最早投入使用的衛星定位系統,因此得到眾多國家廣泛使用。
  • 美國用GPS,用歐洲伽利略,俄格洛納斯,為何不用中國北鬥?
    可以說位於澳大利亞的衛星地面接收站沒有怎麼使用了,不過澳大利亞還就此問題高調宣布「將不再和中國續約」,澳大利亞為啥這樣做呢?,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是最好開發的,太空5個頻譜在誰先佔誰擁有的利美原則在,美俄佔有了4個頻譜段,而較差的第五個頻譜段就是中國北鬥和歐洲伽利略在共同使用著。
  • 為什麼北鬥的衛星數量比美國和歐洲多?
    屆時,北鬥導航系統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北鬥系統建設先後經歷了北鬥一號、二號、三號系統3個階段,目前北鬥一號4顆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其中美國的gps,精度最高,覆蓋最全面,適用範圍最廣。幾乎壟斷了全球的民用市場。中國的北鬥為什麼比美國的衛星數要多?
  • 印度開始新計劃,打造定位系統,目前僅有7顆衛星或超過伽利略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這樣一個國家居然要開始著手打造本國衛星定位系統。這一提議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之所以要打造這樣一款定位系統。為的就是如果將來無法獲取GPS信號,可以用本國衛星定位系統替代,而且這款系統也分為民用版本和軍用版本。據悉印度此前和美俄兩國籤署獲取GPS和格洛納斯系統精碼的協定,但是在印度看來將會導致主動權完全不在自己手中。
  • 美有GPS,還備用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為何不用中國北鬥?
    地面衛星接收站的功能主要是為了校驗衛星,在校正衛星軌道,實現空間站對接等任務的時候非常的重要。幾年前我國神舟飛船在太空實現對接的時候,用到了位於澳大利亞的衛星地面接收站,時隔幾年的情況下,我國在巴基斯坦有了新的衛星信號接收站提供服務。
  • 為何GPS只需要24顆衛星,北鬥系統卻要55顆,專家道破其中真相
    我國的北鬥衛星系統的所有衛星都已經順利升空,並實現了全球組網,這意味著繼美國的GPS系統、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以及歐洲國家的伽利略系統之後,世界上出現了第四個相對成熟的全球定位系統。
  • 北鬥組網衛星數量55顆,美國GPS卻只用24顆,兩者差距在哪?
    在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問世之前,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在使用由美國搭建的GPS導航系統,雖然後續俄羅斯與歐洲國家分別研製了格洛納斯系統和伽利略系統,但與GPS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導致GPS在一定程度上擁有了壟斷地位,只要美國願意,他們隨時可以切斷衛星信號,這對其他國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隱患,我國也深知這一道理,所以才會抓緊時間研製北鬥
  • 歐洲伽利略導航衛星原子鐘現大面積故障
    西媒稱,歐洲航天局18日指出,搭載在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18顆衛星上的9個原子鐘出現了故障。但歐洲航天局表示,該衛星導航系統的運行並未受到影響。據西班牙埃菲社1月18日報導,歐洲航天局局長揚·韋爾納在記者會上指出,6個被動型氫微波激射器原子鐘和另外3個銣原子鐘出現了故障,故障原因正在調查。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上的每顆衛星都配備兩個被動型氫微波激射器原子鐘,其中一個用作產生導航信號的主要參照,另一個當作備用。此外,還配有兩個銣原子鐘。在所有氫原子鐘發生故障時,銣原子鐘作為支援。
  • 「伽利略」衛星首發成功
    儘管延遲一天,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計劃」的首批兩顆衛星21日還是從位於法屬蓋亞那的庫魯航天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歐盟希望在2019年完成全部30顆衛星的發射,從而對全球衛星導航市場進行重新洗牌。目前在這一領域和歐洲競爭的不僅有美國,還有中國、俄羅斯以及印度等多個國家。
  • 【科普】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洲Galileo衛星定位系統進展如何?
    空間段:為保持GLONASS的運作,至少要有24顆衛星在軌運行。截至2016年1月,GLONASS系統星座共有29顆衛星(27顆GLONASS-M衛星和2顆GLONASS-K衛星),其中24顆在軌運行,2顆備份星,1顆處於技術檢查階段,2顆已完成飛行測試。地面監控段:GLONASS地面控制段包括1個控制中心,1個同步中心和若干遙測、跟蹤控制站和監測站。
  • GPS只要24顆衛星就能覆蓋全球,為何北鬥需55顆?差距在哪裡
    當然,科技給人類的生活質量帶來很大提升,例如人工智慧的出現,手機電腦的普及,以及各種交通工具等,都是我們生活無法脫離的產物。 衛星導航系統的出現也是其中之一,不管你身在何處,只要下載一個小小的地圖軟體,打開網絡與定位,即便是身處異國他鄉,也能輕鬆找到目的地。為什麼美國的GPS只要24顆衛星?
  • 美國能主動關閉特定國家的GPS衛星信號嗎?
    2020年6月23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搭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 標誌著 得到充分體現。有朋友說「現在好了,我們再也不用擔心美國人切斷信號,不給我們使用GPS了!」GPS由24顆圍繞中圓地球軌道飛行的衛星以及地面控制站構成,衛星軌道距離地面高度約20200公裡,每天繞地球飛行兩周;這24顆衛星被平均分配在6個等距離的傾斜軌道上,每個軌道上4顆衛星,它們的間距也大致相等;2011年,美國又追加發射了一些衛星,一部分用於替換退役衛星,另一些用於擴展,以增加覆蓋範圍、提升定位精度。
  • 手機怎麼查看北鬥衛星GPS信號 能否連接北鬥衛星導航
    自從手機支持北鬥後,使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導航,在導航過程中幾乎沒有提示GPS信號弱,不知道如何連接北鬥衛星的你,可以來看看本文提供的詳細介紹。  手機如何連接北鬥衛星  目前來看,個人手機無法只使用北鬥衛星的信號。手機的定位晶片集成到Soc中,用戶無法選擇使用哪種衛星導航系統。
  • 中國北鬥成最大黑馬,部分性能趕超GPS,歐盟悔不當初
    文|鐵血君9月23日凌晨5點左右,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第47、48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標誌著北鬥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已進入倒計時階段,屆時將為全球用戶提供更精準、更可靠的服務。
  • 目前在太空中的GPS衛星的數量不是24顆,而是32顆
    首先,目前在太空中的GPS衛星的數量不是24顆,而是32顆。24顆只是為了進行全球定位而需要的最小衛星的數量,多出來的那幾顆衛星,一方面是用來做備份的,防止某些衛星失效而讓地球上某些區域的導航出現故障,另一方面這些衛星還可以增加衛星定位的精度。
  • GPS現代化與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
    互操作性是適當配備接收機將能夠接收全星座所有可用衛星上播發的信號,並使它們的解決得到改進,而不受他們各自廣播信號的結構所阻礙。兼容性是指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空間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可以單獨使用或同時使用,而不會影響各自服務或信號的使用。GPS和GLONASS系統是兩個達到全球完全運行能力的系統。
  • 明明有北鬥衛星,為什麼手機上還是使用GPS?
    美國早在九十年代就在全球提供了導航服務,而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九十年代才啟動建設,在衛星導航領域,我國大大落後於美國。使得美國研製的GPS導航系統率先已經搶佔了中國市場,中國再將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投入到市場,短時間內也是無法超越美國的,需要慢慢的趕超。第二,目前中國研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還不是很完善,它需要進一步的改進與優化。
  • 北鬥先後兼容GPS、伽利略!歐盟雖輸了,但別忘了他差點坑慘中國
    「伽利略(Galileo)」導航系統,則由歐盟和歐洲航天局(ESA)合作開發,同樣旨在提供高精度的全球定位保障服務。伽利略與GPS系統、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已實現兼容互通。按照計劃,伽利略系統由兩個地面控制中心和30顆衛星組成,預定於2020年實現全部衛星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