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雙星!中國北鬥成最大黑馬,部分性能趕超GPS,歐盟悔不當初

2020-12-06 鐵血軍武

文|鐵血君

9月23日凌晨5點左右,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第47、48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標誌著北鬥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已進入倒計時階段,屆時將為全球用戶提供更精準、更可靠的服務。

北鬥系統能在短短十多年間取得如此大的突破,除要感謝無數航天科研人員的刻苦鑽研外,還要感謝歐盟當年的「拒絕之恩」。

2003年,歐洲人主動「邀請」中國加入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方欣然受之,並承諾投入2.3億歐元資金。然而,進入2005年,歐洲政治開始轉向,親美政治人物紛紛上臺,歐洲航天局與美國「修好」,開始排擠中國。投入巨額資金,卻得不到與之相稱的對待,中國不但進不到「伽利略」計劃的決策機構,甚至在技術合作開發上也被歐洲航天局故意設置的障礙所阻擋。正因為這樣,中國才決心研發屬於自己的導航系統,幾年後,北鬥橫空出世,成為最大黑馬。

伽利略導航系統

目前世界公認的四大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分別是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中國的北鬥以及歐盟的伽利略。這四大系統中,GPS是最成熟、使用國家最多的,用戶數量超過33億;北鬥作為後起之秀,近些年發展迅猛,不斷突破技術難關,已能和GPS分庭抗禮,甚至在定位精準度、抗幹擾等方面更加出色;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和歐盟的伽利略則稍遜一籌,各方面均無法和GPS、北鬥相比。

截至2018年年底,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建成並提供全球服務,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在內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鬥系統服務,計劃2020年年底前,全面建成北鬥三號系統。與此形成對比的,7月11日,伽利略24顆衛星突然全部崩潰,所有服務暫時中斷,無法向客戶提供定位服務,直到8月18日,"伽利略"系統才恢復正常,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

北鬥導航系統

根據空間定位原理,欲定位某一目標至少需3~4顆衛星,想具備全球範圍定位能力少則得24顆衛星,太空強國美、俄都用了近30年,誤差仍在10米級。中國獨樹一幟地運用兩星定位,國內定位誤差卻達到了亞米級,即解析度在1米以內,需要時可以精確到分米、釐米甚至毫米。

另外,在導航定位中,在光速已知的前提下,時間測量越精密,位置解算就越精確,據悉1納秒、即十億分之一秒的時間測量誤差將會引起0.3米的測距誤差,而我國研製出的原子鐘,導航時間誤差300萬年僅為1秒,完全解決了導航時間誤差這一掣肘。

原子鐘

除定位精度高以外,北鬥系統的另一個亮點是抗幹擾能力強。北鬥系統採用的三頻段信號,比起雙頻段信號在抗幹擾能力方面有天然優勢;此外,國防科技大學王飛雪和團隊提出的最新編碼理論改造應用方案,運用一種複雜的幹擾抑制計算方,在高精度、抗幹擾、抗輻照等技術性能上再次獲得重大突破,使北鬥抗幹擾能力提升1000倍。軍事專家分析認為,我國北鬥系統的抗幹擾能力很可能已遠遠超過美國GPS。

從這則故事裡,我想到了一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當初被歐盟瞧不起的中國,如今已然在衛星導航領域實現趕超,不得不說令人感嘆,只不過我們是自豪,而他們的心情可能就複雜了。(文中配圖均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yjp)

相關焦點

  • 「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兩顆北鬥導航衛星
    本報北京9月2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5時1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47、48顆北鬥導航衛星。這是繼去年11月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基本系統」部署任務完成後,今年北鬥中圓軌道衛星的首次發射,正式開啟北鬥三號從「基本系統」向「完整系統」大步邁進、向全球組網的「全面衝刺」。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副總師王金剛介紹,此次是北鬥中圓軌道衛星第一次配置輕量化氫鍾,具備更高的精度和穩定度,能夠有效提升衛星的性能指標和服務質量。
  • 曾經歐盟讓中國損失三個億,現在的北鬥系統讓歐盟眼饞不已
    至今為止全球上能夠自主研發並可以將研發出的導航衛星系統投入使用的只有四個國家,而且還包括歐盟,儘管說中國在這個領域的起步比較晚,可是人們卻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發展十分迅速,如今中國在這個領域的技術已經走到了世界前段,而中國所研發的導航衛星系統也可以成為其他國家最為信任的。
  • 再次一箭雙星,中國運載火箭頻繁發射,實力要讓對手感到膽寒
    2020年對中國航天來說,是極為不易且極為不平凡的一年。雖然有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是在中國航天人的努力下,中國航天還是取得了不斐的成績。2020年6月23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成功。
  • 北鬥系統「亮劍」GPS
    彼時,歐盟正在聯合搞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我國曾試圖投入巨資入夥,但發現很多核心技術並不開放並果斷退出了伽利略計劃,推進「北鬥二號」。「北鬥二號」的申請軌道和頻率和歐洲伽利略系統一致,按國際規則,衛星軌道和頻率誰先佔了算誰的,雖然伽利略計劃的第一顆衛星比我國早兩年上天,但只佔了軌道沒開通頻率,歐洲不慌不忙的搗鼓給北鬥二號的部署時間。北鬥二號第一顆衛星就佔了衛星軌道和頻率,隨後開始一個接一個的打衛星,後來還發展到一箭雙星。
  • 中國北鬥有多厲害?GPS的霸主地位動搖,歐美體驗什麼是中國速度
    由此可見對於定位和時間有超高要求的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用北鬥來命名就是這個原因了。那麼另外一個問題來了,現在全球最有名也運用最多的衛星導航系統就是美國的gps。而中國人普遍也在使用,那麼用的好好的,為什麼我們還要花大力氣去研究北鬥呢?
  • 高精度銣原子鐘亮相北鬥三號首發雙星
    原標題:亮相北鬥三號首發雙星   據新華社西昌11月6日電(李國利 王同心)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首發雙星5日晚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作為衛星的重要載荷之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的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也精彩亮相。
  • 北鬥衛星一箭雙星,格洛納斯卻失聯3顆,這是合作還是「填坑」?
    北鬥衛星一箭雙星,格洛納斯卻失聯3顆,這是合作還是「填坑」?
  • 中國北鬥不如GPS?看徐穎解密北鬥靠什麼來「推翻前浪」
    中國掏出7000萬歐元,相當於那年北京的一千套房子。歐洲人笑稱:中國比自己更愛伽利略。但天有不測風雲。歐盟突然變卦,打算把中國踢出伽利略項目。這意味著中國將失去申請的頻率和軌道,永遠只能借用別國的「眼睛」。中國決定,要自研衛星系統,在2007年4月以前把衛星打上去。
  • 中國北鬥邁出走向全球「關鍵一步」——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
    vid=548500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  題:中國北鬥邁出走向全球「關鍵一步」——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  李國利、樊永強、張文科  19日凌晨,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
  • 軍媒詳解北鬥三號導航系統性能特點 比GPS和"格洛納斯"更穩定
    2018年11月19日2時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第十八、十九顆組網衛星,標誌著北鬥三號基本系統部署圓滿完成。
  • 中國北鬥正式服務全球,不僅免費還完美融合5G,性能超美國GPS
    隨著最後一顆北鬥三號衛星發射成功,我國的北鬥導航系統已經正式完成全球組網,屬於中國的北鬥「天網時代」已經到來。而且它不需要任何軟體輔助,人們就可以免費使用北鬥提供的定位導航服務。今後北鬥將會時刻伴隨在我們的身邊,它對於每個國人乃至整個國家的意義都十分巨大。北鬥系統到底有多強悍?我們來詳細盤點一下。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我們除了有「中國速度」,同樣有「中國精度」
    嗨,大家好,我是王叔,在我們講完中國的各種世界領先之後,一定要聊一聊「中國精度」。  全球共有四個全球導航系統建成或在建,除了北鬥,還有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和歐盟伽利略。GPS上世紀就開始提供全球服務,在我國也有龐大應用規模,但我國依然努力建設了自己的北鬥系統。
  • 北鬥,北鬥!收到請回答。
    由央視新聞提供的感受北鬥定位帶來的參與定位遊戲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 北鬥正式啟用,北鬥定位精度能夠比得上GPS定位嗎?
    【北鬥正式啟用,北鬥定位精度能夠比得上GPS定位嗎?】我們感覺到驚喜的是,北鬥導航全球系統正式開通,我相信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成功。我們已經有能力去取代GPS導航系統,甚至於我們的北鬥更有優勢,因為它是我們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這方面就不是GPS可以比擬的,我們也不用擔心美國將GPS關閉,影響我們的各方面的安全。現在,我們說說的是GPS和北鬥導航系統到底在精度方面有什麼區別呢?1.在精度方面,GPS全球定位精度水平9米,高程15米。
  • 打開手機導航的定位為什麼還是GPS,而不是中國的北鬥?
    我們普遍接觸的GPS,使用的是美國的衛星,而北鬥,我國北鬥導航已經全面覆蓋了,簡稱為BDS導航系統,北鬥,則是實打實的國貨,智慧型手機是北鬥民用的主要發展方向,這可不是一句空話。BDS全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手機上的定位一般理解成定位,或者定位服務,從字面上看,GPS的叫法相對更貼切一些,而GPS也叫習慣了,也可以理解成一個統稱。
  • 火箭點火8分鐘後軌跡偏離,一箭雙星以失敗告終
    如今,各國都開始在航天領域有所發展,我國也不例外,例如我國的「神舟」系列飛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北鬥系統全面組網。令我們欣慰的是,我國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並獲得圓滿成功。然而,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實力,歐洲就是其中之一。
  • 長四乙一箭雙星圓滿成功、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太空行走丟失一枚鏡子
    長四乙一箭雙星圓滿成功7月3日11時10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一箭雙星任務,將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及搭載的「西柏坡號」科普衛星(八一02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北鬥先後兼容GPS、伽利略!歐盟雖輸了,但別忘了他差點坑慘中國
    恰恰在這個時候開始,歐盟為「伽利略」計劃的財政和利益分配吵成一團。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歐盟開始排擠中國。眼看著投入巨額資金,卻得不到與之相稱的對待,甚至待遇還低於沒有投入一分一釐的其他非歐盟國家,如印度等國,令中國大為不滿。
  • 宋掌柜前來祝賀我國今日一箭雙星的發射成功
    2019年11月23日早晨8點55分,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第五十,五十一顆北鬥衛星。今天是一個好日子,宋掌柜也前來恭賀我們國家的一箭雙星發射升空成功。兩顆衛星均屬於中原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目前在建的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織網衛星。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2020發射任務收官
    至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宇航發射任務全部收官。此次發射的兩顆衛星均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微納技術試驗衛星以火箭支撐艙側壁搭載方式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