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歐盟讓中國損失三個億,現在的北鬥系統讓歐盟眼饞不已

2020-12-05 吳鉤越戈

至今為止全球上能夠自主研發並可以將研發出的導航衛星系統投入使用的只有四個國家,而且還包括歐盟,儘管說中國在這個領域的起步比較晚,可是人們卻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發展十分迅速,如今中國在這個領域的技術已經走到了世界前段,而中國所研發的導航衛星系統也可以成為其他國家最為信任的。

曾有軍事專家向人們介紹過,在中國研發北鬥系統的時候,曾經經受過非常困難的時期,當時因為中國缺少相應的先進技術,所以在最初的時候研發的第一代北鬥並不是很理想,那個時期歐洲真準備驚醒伽利略衛星導航,這個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在歐盟四處尋找合作的時候,中國正因為北鬥的不成功而止步不前,雙方立即一拍即合,中國還承諾會撥出三個億的資金。

可是接下來歐盟卻陸續和印度和日本進行了合作,這就減少了中國在伽利略這個項目中所佔的份額,自然也影響到了中國的核心利益。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毅然退出這個項目,而是選擇繼續自己研發,可是歐盟卻認定是中國違約在先,並沒有退回中國投入的三個億。當時歐盟的做法可謂是不地道,而現在中國北鬥系統越來越成功,也投入到了使用之中,可是歐盟的伽利略項目依舊沒有實現。

預計中國將會在2017年的7月份完成北鬥三號的首次發射,同時還會進行多次的一箭雙星發射,根據目前的計劃來看在今年中國將會發射六到八顆衛星。而北鬥三號系統所使用的是星間傳輸與地基傳輸功能一體化的全新設計,也因此而將高、低軌衛星以及地面站的鏈路進行互通。其實早在之前本來是計劃在2018年實現18顆全球衛星發射,這18顆衛星的分布可謂是十分合理,從數學角度上來說也符合可以同時看到四顆衛星的規定,可是因為還要考慮遮擋等問題,所以如果想要真正實現全球組網至少要有24顆衛星。

北鬥導航系統是五顆靜止衛星以及三十顆運行衛星所組成的,這樣就要首先發射三顆同步衛星,而這三顆衛星並不是完全靜止的,不過一般情況下在中國都可以看到,因此對北鬥系統有著巨大的幫助。另外北鬥不但可以運用無源接收機完成任務,同時還能夠主動給衛星系統發信號,並擁有衛星簡訊的功能。

相關焦點

  • 曾經卑微祈求歐盟轉讓原子鐘技術,如今北鬥核心器部件100%國產化
    因為沒有研發全球導航系統的經驗,中國曾經與歐盟有過一段合作,那個時候歐盟也想擺脫美國的控制,所以欣然接受,當時中國承諾投資2.7億美元參加歐洲的伽利略項目開發,而歐盟則提出到2008年建成一個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然而中歐的蜜月期,隨著美國的挑撥,最終以不愉快而告終,到2007年中國被排除於重大決策之外,理由是安全等問題。
  • 英國又與歐盟吵架了,坑了中國被北鬥超越的系統反成香餑餑
    ,尤其是這種分割又不是情侶分手,很多東西就算是想一分為二都沒辦法,尤其是涉及到高科技方面,歐盟非常絕情的想要將英國掃地出門,但是英國卻不甘心如此離開,而其中爭執的焦點就是曾經揚言挑戰GPS,現在要爛尾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 北鬥系統背後心酸:向歐盟投入23億資金卻被拋棄,中國決定單幹
    但各位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建設北鬥導航系統的背後,中國曾經付出了許多心血。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曾經與歐盟合作的事宜。當前世界上有四大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分別是美國的GPS,中國的北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和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其中的伽利略系統是一個基於民用的全球導航系統,於1999年提出建設,2000年的時候,我國也開始發展屬於自己的北鬥導航系統。
  • 美國為搞垮北鬥系統,聯合盟友多次阻撓,結果中國沒死歐盟死了
    畢竟他們非常期待這樣一場肺炎,能徹底擊垮中國,就算做不到也要進一步拖延中發展的腳步。然而誰能想到,到最後,肺炎別說是拖垮中國,連減緩中國的發展速度都做不到。我國在2020年制定了無數宏偉的目標,其中第一個目標就是北鬥導航衛星正式完成組網工作。現在這項工作已經進入了收官階段,即將徹底完成。
  • 歐盟,非常謝謝你!當年沒有你的堅持,今天中國不可能有北鬥
    「伽利略計劃」是歐盟為了擺脫淪為美國「附庸」,打破GPS壟斷地位所進行的努力,耗時20年、耗資130億歐元,曾號稱比美國的GPS更先進、更可靠。「伽利略」系統研發之時,我國也正在開發北鬥系統,為了共同對抗美國的GPS,歐盟決定把當時衛星導航技術尚且薄弱我國拉入「伽利略計劃」,但後來翻臉不認人,把我國「踢出」來了,彼時憤恨,此時則應該感到慶幸。
  • 美國為了搞垮北鬥,串通盟友聯合阻撓,結果中國沒死歐盟死了
    因此中國和歐盟同意共同申請剩餘頻道的使用權,進而共同開搞全新的導航架構。為了阻止這一計劃,美國人建議,如果歐盟減緩中國的發展速度,將衛星導航的所有核心技術都送往歐洲。於是,歐洲在一開始就改變了熱情,在收取了10多億的中國研發費用後,直接把中國踹出去了。
  • 中國北鬥成最大黑馬,部分性能趕超GPS,歐盟悔不當初
    北鬥系統能在短短十多年間取得如此大的突破,除要感謝無數航天科研人員的刻苦鑽研外,還要感謝歐盟當年的「拒絕之恩」。2003年,歐洲人主動「邀請」中國加入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方欣然受之,並承諾投入2.3億歐元資金。然而,進入2005年,歐洲政治開始轉向,親美政治人物紛紛上臺,歐洲航天局與美國「修好」,開始排擠中國。
  • 北鬥伽利略之爭,在被美國坑慘之後,歐盟選擇和中國開展航天合作
    北鬥伽利略之爭,歐盟被美國坑慘當初歐盟選擇和中國一起研發伽利略導航系統,2003年中國投入2.3億歐元,即2.59億美元,用於參與伽利略30顆衛星星座的開發,中國參與伽利略研發,也是想花錢學技術,2005
  • 歐盟為反水付出代價,伽利略出問題就來找中國,中國寸步不讓
    那是在2003年,中國向歐洲航天局注資約2.5億美元參與了伽利略導航系統的研發,當時我們對北鬥系統的研發也剛剛起步,其實這次合作本來就是打算花錢買個學習參觀機會的,歐盟那邊也答應了,可惜事情有了美國的參與便有了波折。
  • 歐盟加快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
    據斯洛維尼亞通訊社1月12日布魯塞爾報導,在1月12日舉行的第13屆歐洲太空會議上,歐盟專員蒂埃裡·布雷頓(Thierry Breton)表示,歐盟希望在比原計劃提前的2024年發射新一代歐洲伽利略衛星。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Charles Michel)強調,要想在世界上更強大,歐盟就必須在太空上更強大。衛星導航系統被認為是歐盟的關鍵空間計劃之一。
  • 我們則該謝謝歐盟,你當年把中國踢出去,才成就了中國今天的北鬥
    我們則該暗自慶幸,幸好當年歐盟把中國踢出了伽利略計劃,才成就了中國今天的北鬥。 伽利略背後的故事,很精彩! 壹 曾幾何時,歐盟深為伽利略導航系統自豪! 伽利略計劃耗時20年、耗資130億歐元,計劃於2020年全部投入使用。與美國的GPS系統相比,伽利略系統更先進,也更可靠。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我們除了有「中國速度」,同樣有「中國精度」
    嗨,大家好,我是王叔,在我們講完中國的各種世界領先之後,一定要聊一聊「中國精度」。  全球共有四個全球導航系統建成或在建,除了北鬥,還有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和歐盟伽利略。GPS上世紀就開始提供全球服務,在我國也有龐大應用規模,但我國依然努力建設了自己的北鬥系統。
  • 北鬥先後兼容GPS、伽利略!歐盟雖輸了,但別忘了他差點坑慘中國
    2004年中歐正式籤署技術合作協議,中方承諾投入2.3億歐元的巨額資金,第一筆7000萬歐元的款項很快就打到歐方帳戶上。中國與歐盟合作,既有戰略利益也有實際的好處。到2007年底,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中軌道」導航系統,標誌著「北鬥」系統在技術和規劃上的重大突破。本來中國誠心與歐盟合作,一開始就定位「北鬥」為區域導航系統,給「伽利略」計劃留下了毫無保留的施展空間。
  • 中國為什麼要自建北鬥系統?
    2020年6月23日,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這意味著歷經26年後,中國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目前,能夠提供全球衛星定位服務的只有四家: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歐洲伽利略(Galileo)以及中國北鬥。
  • 中國北鬥星初創,歷經歐盟背信棄義,自力更生,抗震救災顯神威
    於是,歐盟「誠邀」同是急於建設衛星導航系統的中國加入,我國欣然同意。2004年加入伽利略計劃後,我國承擔了約五分之一的建設成本,期待著伽利略計劃與北鬥計劃最終可以雙喜臨門。後來,伽利略計劃因為歐盟內部公私合作關係破裂,竟然在2007年將中國踢出了該計劃,進行所謂「不讓別國參與的純歐盟化」。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將覆蓋全球
    27日,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CNSS)正式向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這是世界上第三個投入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在此之前,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建成並投入運行。與此同時,歐盟也在打造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計劃。
  • 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這兩件事是直接原因
    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目前,美國、俄羅斯、中國、歐盟都建立了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1994年,中國在財政十分拮据的情況下,為什麼要建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其直接原因,可以用兩件事說明:第一,海灣戰爭引發新軍事革命。
  • 北鬥導航系統誕生和成功,源自美國的六次羞辱和伽利略的天價欺詐
    2010年7月31日上午,在世界東方,有一個強有力的聲音向世界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北鬥系統的正式意味著我們完全擺脫對GPS的依賴,在茫茫宇宙中,我們有了自己的視覺神經,從此上天入地,下海跨洋,不用再依靠別人家的GPS。這套系統已經問世,就不再是單純的中國的北鬥,而是地球的北鬥,必然會改變衛星導航世界的格局。
  • 經歷全線「跳閘」事故後,歐盟伽利略導航系統如何規劃未來?
    經歷過2019年7月崩潰的6天後,「彈性」對於歐盟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的重要意義凸顯。歐洲委員會信號與頻率司專家多米尼克·海因斯(Dominic Hayes)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參加了11月23日在成都開幕的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
  • 「界面早報」中國發射兩顆北鬥三號衛星 歐盟調查亞馬遜數據使用情況
    中國發射兩顆北鬥三號衛星,首次裝載國際搜救組織標準設備新華社消息,9月19日22時0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兩顆北鬥導航衛星。據了解,兩顆衛星均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第13、14顆組網衛星,也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37、38顆北鬥導航衛星。據介紹,兩顆衛星上首次裝載了國際搜救組織標準設備,將為全球用戶提供遇險報警及定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