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為反水付出代價,伽利略出問題就來找中國,中國寸步不讓

2020-12-24 小振看世界


合作共贏才是推動兩國發展的重要動力,各位如果有過了解,就應該知道我們這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中的許多測量儀器和精密設備都由歐洲航天局提供了技術支持,因此我們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上能看到歐洲航天局的圖標,這意味著中歐在航天事業友好互助的道路上迎來了新時代。



這是現在,把時間回溯十幾年,情況又是另一番景象。那是在2003年,中國向歐洲航天局注資約2.5億美元參與了伽利略導航系統的研發,當時我們對北鬥系統的研發也剛剛起步,其實這次合作本來就是打算花錢買個學習參觀機會的,歐盟那邊也答應了,可惜事情有了美國的參與便有了波折。



歐盟為反水付出代價,伽利略出問題就來找中國,中國寸步不讓。美國不樂意見到中歐在航天科技的研發上走的如此之近,擔心兩家聯合會對他的GPS衛星定位系統產生威脅,所以與歐盟進行了秘密協商。美國看出歐盟並非鐵板一塊,特別是對如何處理中美關係上有不同看法,於是主動提出可以援助歐盟建造伽利略。



他們甚至可以給歐盟支付一大筆「補償金」以補償歐盟修改伽利略頻率造成的損失,代價就是不能帶上中國,歐盟同意了,中國也就被排除在外。但是我們的國家很給力,並沒有氣餒,反而在2007年先歐盟一步發射衛星,獲得了E1、E2、E5B、和E6等頻段,並享受這些頻率的權利,簡單來說,中國把地盤先佔了。



歐盟當場傻眼了,當初他們為了與美國合作,籤的協議中就不允許使用與GPS相近的頻率,如今中國又把剩下的頻率給佔了,他們之前早就設計好的頻率很難修改,想改只能從頭再來,這個 損失可太大了,於是就有了後日歐盟與中國就衛星頻率問題的長期談判,但鑑於歐盟之前的表現,我們一直沒有回應。



直到2011年,歐盟對中國態度柔和化,對外稱:與中國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合作是與中國關係發展的重要一步。此後中國也予以了相對等的回應,在中國的幫助協調下,伽利略衛星才在2016年升上太空。各位對此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留言。

相關焦點

  • 北鬥伽利略之爭,在被美國坑慘之後,歐盟選擇和中國開展航天合作
    北鬥伽利略之爭,歐盟被美國坑慘當初歐盟選擇和中國一起研發伽利略導航系統,2003年中國投入2.3億歐元,即2.59億美元,用於參與伽利略30顆衛星星座的開發,中國參與伽利略研發,也是想花錢學技術,2005
  • 英國又與歐盟吵架了,坑了中國被北鬥超越的系統反成香餑餑
    ,尤其是這種分割又不是情侶分手,很多東西就算是想一分為二都沒辦法,尤其是涉及到高科技方面,歐盟非常絕情的想要將英國掃地出門,但是英國卻不甘心如此離開,而其中爭執的焦點就是曾經揚言挑戰GPS,現在要爛尾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 北鬥先後兼容GPS、伽利略!歐盟雖輸了,但別忘了他差點坑慘中國
    二、熱臉貼冷板凳,歐盟坑中國.....2009年3月中旬,來自中國和歐洲航天部門的官員們行色匆匆,趕赴德國慕尼黑,就爭執了半年的導航衛星放射頻率「重疊」問題展開第二輪談判。雙方唇槍舌劍,激烈交鋒。恰恰在這個時候開始,歐盟為「伽利略」計劃的財政和利益分配吵成一團。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歐盟開始排擠中國。眼看著投入巨額資金,卻得不到與之相稱的對待,甚至待遇還低於沒有投入一分一釐的其他非歐盟國家,如印度等國,令中國大為不滿。
  • 我們則該謝謝歐盟,你當年把中國踢出去,才成就了中國今天的北鬥
    我們則該暗自慶幸,幸好當年歐盟把中國踢出了伽利略計劃,才成就了中國今天的北鬥。 伽利略背後的故事,很精彩! 壹 曾幾何時,歐盟深為伽利略導航系統自豪! 伽利略計劃耗時20年、耗資130億歐元,計劃於2020年全部投入使用。與美國的GPS系統相比,伽利略系統更先進,也更可靠。
  • 歐盟加快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
    據斯洛維尼亞通訊社1月12日布魯塞爾報導,在1月12日舉行的第13屆歐洲太空會議上,歐盟專員蒂埃裡·布雷頓(Thierry Breton)表示,歐盟希望在比原計劃提前的2024年發射新一代歐洲伽利略衛星。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Charles Michel)強調,要想在世界上更強大,歐盟就必須在太空上更強大。衛星導航系統被認為是歐盟的關鍵空間計劃之一。
  • 北鬥系統背後心酸:向歐盟投入23億資金卻被拋棄,中國決定單幹
    但各位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建設北鬥導航系統的背後,中國曾經付出了許多心血。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曾經與歐盟合作的事宜。當前世界上有四大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分別是美國的GPS,中國的北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和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其中的伽利略系統是一個基於民用的全球導航系統,於1999年提出建設,2000年的時候,我國也開始發展屬於自己的北鬥導航系統。
  • 繞開美國長臂管轄,最大盟友也開始「反水」,中國接連收穫好消息
    眾所周知,我國半導體產業雖然處於被美國制裁階段,但自從中科院宣布進軍光刻機和晶片市場後,國內已經獲得技術突破,先後研發出了8nm石墨烯晶圓和國內首臺光刻機。而就在這個轉折點,中國接連收穫好消息,美國最大的盟友歐盟也開始反水,選擇繞開美國長臂管轄,和中國達成重要合作。
  • 歐洲伽利略導航故障頻發,曾將中國擠出局,逼北鬥搞出尖端原子鐘
    作為歐洲的面子工程,這並不是伽利略導航第一次出現故障,2019年7月伽利略導航就全線癱瘓停擺,衛星定位服務中斷長達一周。近四年來伽利略導航系統就趴窩三次,系統故障、時間異常和服務降級,這些問題從2016年歐盟宣布伽利略開始提供導航定位服務以來,就一直常伴左右,而這些又和一個叫原子鐘的設備息息相關,這也是歐空局將中國航天踢出伽利略導航後,自食惡果的直接體現。
  • 曾經歐盟讓中國損失三個億,現在的北鬥系統讓歐盟眼饞不已
    至今為止全球上能夠自主研發並可以將研發出的導航衛星系統投入使用的只有四個國家,而且還包括歐盟,儘管說中國在這個領域的起步比較晚,可是人們卻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發展十分迅速,如今中國在這個領域的技術已經走到了世界前段,而中國所研發的導航衛星系統也可以成為其他國家最為信任的。
  • 上海"磁懸浮失火"給中國教訓 盲目迷信就要付出代價
    第二天,上海磁懸浮交通發展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失火的原因初步鑑定為:「德方提供的蓄電池起火的可能性很大。」據記者從磁懸浮項目一名中國專家處獲悉,「磁懸浮起火的原因是由於上海的氣候、溼度跟德國不一樣。該蓄電池在德國並沒有發生過起火事故」。據悉,2003年發生的上海磁懸浮電纜觸頭(接觸點)燒毀事故也曾被歸因於「上海的溼度、溫度和空氣純淨度與德國不同」。
  • 科工力量:中國獲得稀土冶煉提純能力,是付出了代價的
    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內蒙古白雲鄂博礦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截至2018年,中國稀土的專利申請數量,已經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稀土共有17種,包括15個鑭系元素,原子序數從57到71,在加上原子序數為21、39的鈧、釔。中國是唯一個能夠提供全部稀土金屬的國家。
  • 美國為搞垮北鬥系統,聯合盟友多次阻撓,結果中國沒死歐盟死了
    想當年美國人也是曾經努力過,想要用自己的力量……阻止中國開發導航衛星的腳步。甚至還聯合歐盟一起打壓,結果中國的北鬥衛星被沒被阻止住,反倒是歐盟的伽利略被搞死了。建設衛星導航系統, 除了技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頻道了。畢竟如果沒有合適的衛星頻道和軌道,無論多麼先進的衛星都不過是一坨太空垃圾。
  • 中國北鬥星初創,歷經歐盟背信棄義,自力更生,抗震救災顯神威
    2顆正在軌道上運行的衛星為圓心,它們與用戶接收機的距離作為半徑,形成2個球面,用戶接收機必定在這2個球面相交的圓弧上。地面處理中心站配有電子高程地圖,顯示以地心為球心,以球心至地表高度為半徑的球面。通過一系列計算,求解出圓弧與地表的交點,即是用戶接收機的具體位置。
  • 我國匯款18億後被拒絕合作,如今伽利略系統差點癱瘓淪為廢鐵
    據環球網報導,歐盟可能沒想到,當年拽的跟個大佬似的,欺騙中國18億人民幣後把中國踢出伽利略,卻讓中國研究出來屬於中國自己的北鬥導航系統。曾幾何時,伽利略是歐盟引以為傲的導航系統,現在差點癱瘓變成了一堆廢銅爛鐵。
  • 中國女記者在美國染疫寫下心路歷程!稱為自由付出代價?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隨後便寫下了心路歷程,比較中美兩地的抗疫措施,又形容自己為了美式自由而付出代價。 甚至還在超市聽見一名女子 嘲諷說︰「感謝中國,天佑美國。」 隨後,在不久女子不幸感染上肺炎。她表示自己是與丈夫6月提出到佛羅裡達州馬可島為父親慶祝生日,在當地一間著名雪糕店排隊時,發現職員及其他顧客沒有戴口罩,結果飛返華盛頓後不久證實染疫。
  • 中國引進高速列車幕後:西門子要價過高付出代價
    中國鐵路爭議中面臨選擇從時速160公裡提高到時速200公裡以上,是一次質的飛躍——列車控制系統、牽引制動系統、車體外型、系統集成等都要因為這40公裡時速的提升而做出質的改變。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就已經開始摸索製造高速列車,但始終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經歷全線「跳閘」事故後,歐盟伽利略導航系統如何規劃未來?
    經歷過2019年7月崩潰的6天後,「彈性」對於歐盟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的重要意義凸顯。歐洲委員會信號與頻率司專家多米尼克·海因斯(Dominic Hayes)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參加了11月23日在成都開幕的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
  • 「伽利略」衛星首發成功
    儘管延遲一天,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計劃」的首批兩顆衛星21日還是從位於法屬蓋亞那的庫魯航天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歐盟希望在2019年完成全部30顆衛星的發射,從而對全球衛星導航市場進行重新洗牌。目前在這一領域和歐洲競爭的不僅有美國,還有中國、俄羅斯以及印度等多個國家。
  • 美駐聯合國代表與蔡英文通話 趙立堅斥其將為錯誤言行付出代價
    美駐聯合國代表與蔡英文通話 趙立堅斥其將為錯誤言行付出代價 2021年01月15日 10:0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外交部網站)  中國臺灣網1月15日訊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4日主持例行記者會,針對有記者問:據報導,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取消訪臺後於1月14日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舉行視頻通話。克拉夫特就與蔡英文通話發布推特並稱,由於中國阻撓,臺灣不能通過聯合國、世衛大會等平臺分享抗疫成功經驗。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澳大利亞付出慘痛代價,為何仍不願向中國「服軟」?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進入21世紀以後,中澳經濟的互補性讓雙方經貿關係日益密切,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得益於中國需求的提振,澳洲才成為當時唯一未現衰退的西方發達國家,該國所有言論都在說:澳大利亞之所以幸運全靠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