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導,歐盟可能沒想到,當年拽的跟個大佬似的,欺騙中國18億人民幣後把中國踢出伽利略,卻讓中國研究出來屬於中國自己的北鬥導航系統。
曾幾何時,伽利略是歐盟引以為傲的導航系統,現在差點癱瘓變成了一堆廢銅爛鐵。伽利略於2016年投入使用,由歐盟通過總部位於布拉格的歐洲GNSS機構運營的歐洲航天局創建,它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個獨立的高精度定位系統,成為世界第三大導航系統,這樣歐洲就不必依賴美國GPS或俄羅斯GLONASS系統,以為可以在軍事上更加獨立自主了!
中國當年也是滿心希望能與歐洲合作,誠意滿滿的掏出來18億定金,卻慘遭歐洲排擠。關於計劃的財政和利益分配,中國一直受到擠壓,並將中國排除在核心決策之外。 中國對伽利略的影響甚至無法與沒有為信號放大系統付出一分錢的國家相提並論。 此外,中國不可能接受和其他國家用於國防的相同系統,因此中國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已經沉默多年的「北鬥」系統。而且歐盟不但踢出了中國,還卑躬屈膝和美國合作,在與美國籤署的協議中,歐盟同意轉換為二進位偏移載波調製1.1或BOC,以允許GPS和Galileo並存,甚至將來合併使用兩個系統。
歐盟還同意為了美國和歐盟的安全進行軍事上的合作,結果果然被美國免費提供給歐盟的氫原子鐘和銫鐘給坑了一道。一般而言,定位系統的觀看誤差是由衛星自身的時間信號接收設備的問題引起的。因此,在系統中,通常只有一個或幾個衛星在本地發生故障,然而定位系統卻在多地發生了故障。
歐洲與中國終止合作,暴露了歐洲在地緣政治上的目光短淺。歐盟的短期經濟目標往往比長期的戰略目標更為重要。與中國相反,由於歐盟沒有統一的地緣經濟戰略,從而與中國的合作錯失良機。
北鬥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導航系統。第二代系統的第一顆於13年前發射。隨後在2009-2011年又發射了9顆,實現了區域功能覆蓋。在此階段,總共發射了16顆。 5年前,該系統開始向全球覆蓋範圍過渡,首次發射了新一代第17顆衛星。 然後第18和第19顆從西昌成功發射,這標誌著中國首次在長徵3B運載火箭上同時發射兩顆。
北鬥系統是十分先進的,Expedition-1是一個獨立的高層,能夠將一個或多個太空飛行器送入不同的軌道。 2015年9月29日,發射了第20顆,該系統內首次攜帶氫激射器。在4年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第21、22和23顆,其中最後兩顆先後投入服務。
北鬥二號導航系統可比伽利略先進多了,定位的精度更高,讓整個歐洲瑟瑟發抖。作為該計劃的「前任」,中國證明了實現關鍵的技術還需要自力更生才能成功。他國的幫助是無法等待,無法信任或無法實現的。
當初伽利略愛理不理,現在的北鬥你高攀不起。回顧13年前,中國決定放棄伽利略計劃,放棄18億的資金。這確實是當下的最壞的結果,卻是對未來中國發展極有好處。在當時很難想像,中國龐大的火箭部隊現在可以依靠如此靈活的北鬥導航系統來完成其全球打擊計劃。隨著北鬥本地化計劃的穩步推進,目前在北鬥3號衛星上部署的家庭原子鐘的準確性比北鬥2號基線原子鐘高出一個數量級,據說該誤差在300萬年中僅為1秒。雖然是當今是全球貿易的時代,很多國家都在購買其他國家的現代標準導航系統,但是中國導航系統的核心技術必須由中國人自己牢牢控制。
想想清代的鎮遠和定遠被日本打得落花流水,就知道獨立自主研究國防科技有多麼重要。這麼一想我們還得多多感謝歐盟把我們踢出了伽利略的合作計劃,多虧他們的不合作,我們的北鬥系統才能成為成功媲美美國GPS的軍用導航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