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榮對中國地質事業的貢獻不只有石油領域。
1943年8月到1954年的11年間,關於中國鈾(釷)礦地質與勘查的開拓性與奠基性工作,雖然也有如潘其雲的文章所說的何杰等人的工作,但基本上都是謝家榮做的。但,這在一切有關中國鈾礦或放射性礦產地質勘查歷史的文章中,在有關中國核工業發展歷史的所有文獻中,都根本找不到。
本文要說的就是謝家榮在這期間所做中國鈾(釷)礦地質與勘查的開拓性工作,包括他對國外有關鈾釷礦產研究情況的關注,對相關科學情報的收集,對檢測鈾釷礦儀器的研製和宣傳,以及鈾釷礦的實地測勘、鈾釷礦產地質的研究、中國鈾釷礦找礦遠景區的預測、中國鈾釷礦產勘查的計劃。
一、關注鈾釷礦產地質情報
1945年,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世界上第一次使用了原子彈,由此引發了人們對製造原子彈的鈾釷礦產的關注。謝家榮在其主辦的刊物《礦測近訊》上接連組織刊登了一系列文章,介紹有關鈾釷礦產的基本知識和國外對鈾釷礦產勘查的情況。這些文章有——(一)1946年5月,《礦測近訊》第63期刊出張祖還先生寫的《江蘇東海磷礦述略》。謝家榮在該文後面加了一個「編者按」,對東海磷礦的成因提出了3種假說,並論及探礦計劃,指出要注意其中可能有的放射性礦產。
(二)1946年12月,在《礦測近訊》第70期上發表他節譯自《美國礦物學家》雜誌第31卷第3-4期合刊上Yagoda的《利用α放射線在磨光面上研究鈾釷礦物法》(節譯)。該文詳細介紹了在礦石磨光面上利用α射線研究鈾釷礦物的方法。同期的《礦測近訊》上還刊出了張宗潢譯自《礦業界》雜誌1946年8月號的《放射性探礦術》,介紹利用γ射線的強穿透力進行包括鈾釷礦產在內的礦產勘查的方法。
(三)1948年6月,在《礦測近訊》第88期上刊出了1948年4月11日華盛頓原子能委員會為獎勵美國鈾礦之發現及生產而公布的《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獎勵國產鈾礦辦法》。
(四)1948年9月,在《礦測近訊》第91期上刊發了餘伯良8月26日寄自加拿大滿地可的《加拿大探測鈾礦近況》,概述了加拿大西北地區、大熊湖區、卑詩省、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鈾礦探測情況,包括鈾的品位、產狀、共生礦物,以及礦業經營情況。
(五)1949年3月,在《礦測近訊》第97期上刊出了趙宗浦的《蘇聯原子能礦產資源》,介紹蘇聯鈾礦勘查的歷史與現狀,指出其已發現的鈾礦主要產在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西伯利亞貝加爾湖西南,並指出這些鈾礦產地都距中國新疆和東北很近,故將來中國新疆和東北有發現類似鈾礦的可能。
二、研製檢測鈾釷礦物的儀器
在關注國外鈾釷礦產勘查開發情況的同時,謝家榮還著手組織研製檢測鈾釷礦物儀器。1946年8月,為配合即將開展的大規模礦產勘查工作,將原有的物探人員和儀器加以擴充。
據《礦測近訊》第66期載《本處物理探礦工作概況》報導:本處謝處長對物理探礦工作,向極重視,前曾與北平研究院合作,在艱苦之物質條件下完成電探工作多種。……由本年四月份起,陸續增加工作人員六七人,並撥款千餘萬元,切實進行。……五、配製放射性礦物之檢定及野外探勘儀器,並試配放射性測井儀,正積極進行。
謝家榮十分重視研製在野外檢測鈾釷礦物的儀器,具體的研製工作由物理探礦課課長張宗潢進行。1946年11月,檢測儀器研製成功;11月22日,張宗潢奉謝家榮命,攜自製的蓋格-米勒計數器(Geiger-Müller counter)由重慶飛南京,測試自南嶺和東北採集的鈾礦石。
1955年1月15日,在毛澤東主席主持的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上,地質部副部長劉傑演示了蓋革計數器靠近鈾礦標本時發出的"嘎嘎"響聲」。劉傑副部長演示時使用的蓋革計數器的第一臺就是由謝家榮領導下的礦產測勘處研製成功的。
張宗潢攜帶蓋格-米勒計數器到南京後,1946年12月1日,謝家榮主持礦產測勘處首次通俗科學演講會,講題為「用蓋末二氏計數儀鑑定放射性礦物之方法」。張宗潢帶到南京的這臺蓋革計數器後來留在南京礦產測勘處,由楊開慶和霍學海用來鑑定他們採自南嶺和東北的放射性礦物標本。
三、鈾釷礦的實地測勘
(一)對廣西鐘山縣紅花區黃羌坪鈾礦和獨居石砂礦的研究與勘查
1943年,南延宗先生在廣西考察期間,在鐘山紅花區黃羌坪發現鈾礦物,是鈾礦物在國內的首次發現。1946年,為調查廣西鈾礦和兩廣之鎢銻鉍鉬礦產,謝家榮派出南嶺特種礦產隊,由張兆瑾、霍學海會同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徐克勤等,於4月25日離開重慶前往南嶺地區的廣西鐘山、賓陽、藤縣及廣東樂昌、曲江、乳源一帶工作;5月,在鐘山縣黃羌坪試探鈾礦化,除地面地質觀察外,還動用了槽探工程揭露礦化地段,並採集了富(川)賀(縣)鍾(山)地區富含獨居石的砂錫礦樣品。其對黃羌坪鈾礦化進行的約1個月的試探工作,得出了如下認識:「總觀本區礦床,似應屬中溫熱液一類,沿長英巖之扭轉面而存在,分布極不均勻,厚自五公釐至六七公釐。各含鈾礦物中,Pitchblende似屬原生,其他水氧化物類則俱為次生。據目前觀察,儲量微薄,難言開發,將來應就整個區域內之剪力帶繼續施探,或有發現堪採礦床之望。」
回到南京後,此次所採含獨居石的砂錫礦樣品經用上述的蓋革計數器檢查,證明樣品具放射性,又經中央地質調查所的王超翔、彭琪瑞顯微鏡研究,證明其為獨居石無誤。
在此次試探的基礎上,1948年春節後,謝家榮決定組織4個隊進行本年春季的調查工作,其中一隊即廣西八步隊,成員包括南延宗、趙家驤、霍學海、趙宗溥,任務就是研究八步的鈾釷礦產;2月26日,謝家榮隨隊出發前往廣西八步,對黃羌坪鈾礦化和八步地區的砂錫礦和砂錫礦中所含的獨居石礦等進行了整1個月的考察,於3月26日結束野外工作。
此次野外考察結束後,謝家榮著有下列3篇文章——
1.《廣西鐘山縣黃羌坪鈾礦苗簡報》(資源委員會礦產測勘處臨時報告第73號)。該文簡述了此次考察的目的,黃羌坪鈾礦苗的交通位置和地質產狀,詳細描述了鈾礦苗的特徵,指出次生鈾礦物成黃色針狀、粉狀及綠色片狀散浸於細粒花崗巖的東西向和南北向兩組節理中。
在此基礎上,謝家榮討論了黃羌坪鈾礦化的成因及其意義,指出——
所謂黃羌坪鈾礦,不過為鈾礦苗之一種指示,而尚未可稱為鈾礦床也。但此種指示,殊有力量,蓋除次生鈾礦物外,尚有:(一)細粒花崗巖中長石之特紅,(二)墨水晶之存在,(三)綠色螢光之石英,(四)硫化礦脈之存在等等。凡此徵象,至少可指示花山花崗巖,尤其細粒花崗巖脈中含有較尋常花崗巖格外豐富之鈾量,但是否其下尚有堪採之鈾礦床,則殊難斷言,蓋花崗巖或細粒花崗巖中所含之微量鈾質,經過潛水浸溶,經裂隙上升,可復沉澱於節理或巖縫中,造成如今日所見之次生鈾礦,但其下未必有堪採之鈾礦也。
從另一方面觀之,地面發現次生鈾礦,其下常有原生鈾礦,如瀝青鈾礦之類。國外實例甚多,我國不能獨異。南君最初發現之鈾礦苗中有黑色之瀝青鈾礦,本處張兆瑾、霍學海二君於去年探勘本礦時亦曾獲得厚達數公釐之黑色鈾礦脈,其外緣俱已變為黃色及紅色之次生鈾礦,可見地面所示,原生鈾礦之微脈已稍露其端,向下則有擴大為堪採礦脈之希望。
更就地質環境及礦床型式論之,黃羌坪鈾礦苗與葡萄牙及英國之康華爾鈾礦頗為相似。葡萄牙鈾礦於地面上僅見次生鈾礦物,但至地面以下20餘公尺即發現原生鈾礦脈,深達百公尺以上。準是以觀,則黃羌坪鈾礦苗頗有注意之價值。
上述二種相反之推測,俱屬可能,究竟如何,只有實施鑽探以證實之。
因此,謝家榮在簡報中提出了鑽探計劃:布置了2個鑽孔,待從美國訂購的先鋒鑽機到達之後實施鑽探。
2.《廣西富賀鍾區獨居石礦簡報》(資源委員會礦產測勘處臨時報告第74號)。該文概述了富賀鍾地區獨居石發現史,詳細描述了花山花崗巖區和姑婆山花崗巖區的砂錫礦和獨居石的產狀。
3.《關於開發廣西獨居石意見》。該文指出,據已有分析結果,廣西獨居石含氧化釷約6%,共有獨居石儲量6萬噸,若將含獨居石高之花崗巖風化區域一併計算,儲量可數倍或十倍以此數。
(二)遼寧海城鈾釷礦產的調查
日本侵華期間,在遼寧海城發現了鈾礦。在《評述戰時中國淪陷區內的礦業經營》一文中,謝家榮曾經指出「日人在遼東灣的周圍,從山海關起,經過興城、錦縣到對岸的遼陽、海城、鳳城、岫巖等地,發現了許多稀有金屬礦物,這種礦物多產生在偉晶花崗巖脈內或其附近的衝積層中,所含的金屬有鉈、鈦、鈾、釔、鉭、鈰等質,在海城區曾有若干生產。」謝家榮曾於1947年2月初派王作賓和趙宗溥前往遼南地區調查海城的稀有金屬礦;9月13日,在礦產測勘處舉行的遷回南京後的學術研討會上,趙宗浦指出:礦區附近出露地層為震旦紀的片麻巖、雲母片巖及角閃片巖,火成巖大部為花崗片麻巖及花崗偉晶巖脈,鈾礦產於黑雲母偉晶花崗巖脈中,與圍巖界限清晰,帶狀構造發育。
1947年12月,謝家榮著文《中國之獨居石礦》(中英文)。文章寫道:「遼寧海城之鈾礦:據日人勘探估計金屬鈾質儲量為13噸,曾經於十個月之探礦工作期間內獲得精獨居石礦砂4.4噸,其成分為含8%UO2 ,計含金屬鈾量362公斤。」該文還根據相關資料計算出,富賀鍾江地區砂錫礦尾礦和臺灣西北礫石層中的獨居石儲量分別為214.75噸和859.3~1388.95噸。
1949年11月,在《東北地質礦產概況和若干意見》中,謝家榮也指出,海城鈾礦等是日本人在抗戰末期新發現的礦床,須繼續進行搜探。
四、鈾礦地質與勘查研究
1948年春,謝家榮在結束廣西、湖南的野外工作後,於5月19日應武漢大學工學院曹誠克院長之邀,前往土地堂煤田調查,並應礦冶系周則嶽主任之邀在工學院作學術報告——「如何探尋釷鈾等放射性礦產」。武漢大學周刊於此有如下記載——
本校工學院院長曹誠克先生前赴湘省考察礦業,在長沙曾與資源委員會全國礦產測勘處處長謝家榮先生,及打鑽專家Davis(美籍)會晤。曹先生以武昌土地堂一帶煤田,有打鑽測勘必要,當面約謝處長一行來鄂,乃於同往新化錫礦山考察銻礦鑽探後,曹先生先行返校,謝處長偕同Davis於五月十八日應約到達武昌,十九日遄來本校,復應礦冶系周則嶽主任之邀在工學院作短時間之學術性演講,講題為「如何探尋釷鈾等放射性礦產」,謝處長以專門之研究,作系統之分晰,內容充實,講解詳明,聽眾甚多,頗饒興趣,理學院亦有多人參加聽講,據謝處長云:中國已發現鈾礦多處。
1948年7月,謝家榮在《礦測近訊》第89期上發表《鈾礦淺說》。文章分為5個部分,分別概述了鈾礦物、鈾礦的檢測識別及鈾礦的勘探方法、世界鈾礦概況、鈾的應用和鈾礦礦業。
文章將量豐、質佳的鈾礦物別為三類,即原生鈾酸鹽類、原生鈮鉭鈦酸類、次生鈾礦類,分別介紹了各類鈾礦物的特徵,特別指出次生鈾礦物顏色鮮豔、比重小、硬度低,大多僅為原生鈾礦的指示而無經濟價值。
文章介紹了3種鈾礦的檢測方法,即α射線的照片感光法、紫外光燈法和蓋革計數器檢測法和每種方法的原理與使用方法。對於鈾礦的勘探,文章指出,與其他礦床大同小異,就是依據地質理論,實施工程探勘,要求相關地質人員必須熟悉礦物,明了地質。
文章第三部分為「世界鈾礦記略」,簡略介紹了當時世界上已經發現和正在開採的鈾礦地質特徵、產狀,鈾礦品位、儲量、產量等。文章還介紹了除原子彈以外,鈾的各種工業用途和醫用以及各國U235的儲備等。
這是國內詳細介紹鈾礦知識最早的文獻,是對鈾礦地質和找礦勘探基本知識的敘述,吳鳳鳴先生稱其為「中國鈾礦地質學研究的起點」是很確切的。
五、中國鈾釷礦找礦遠景區
在中國,到哪裡去找鈾礦?早在70年前,謝家榮便指出了在中國境內有可能找到鈾礦的地方。1947年11月,謝家榮著文Some promising regions for searching uranium and thorium deposits in China(中國鈾釷礦的找礦遠景區),指出了在中國尋找鈾釷礦產的7個遠景區。
以下是作者的譯文(節選)——
中國鈾釷礦的找礦遠景區(謝家榮1947年11月提出)
Ⅰ.前寒武紀地塊中的偉晶巖脈:兩個地區,即遼東灣地區和陰山地區已經生產了少量黑稀金礦,鈮釔礦,褐釔鈮礦和鈮鈦鈾礦。從構造上講,遼東灣地區是山東半島東部向北的延伸,因此也應該在山東半島的偉晶巖脈中尋找放射性礦產。雖然現在已經知道偉晶巖並不是鈾礦物的真正來源,但還是值得進行仔細研究,特別是在初步研究階段。
Ⅱ.成礦作用複雜的南嶺地區:此區從東部的贛南,經過湘南、粵北和桂東南,一直延伸到滇南的個舊錫礦區。這個地區有一系列複雜的不同成因、不同類型的礦床,從高溫的到低溫的都有,但主要是高溫的類型。在礦床附近幾乎總是有火成巖侵入體。本區可望找到康沃爾型的鈾產地。
Ⅲ.湘西黔東地區:這個地區基本上西部是高原,東部是高地,但有一些明顯的斷層和褶曲。很少或沒有火成巖侵入體。礦床主要是低溫類型的,以產出汞、金、銻、鎢(白鎢礦)、砷(雄黃和雌黃)、鉛、鋅、銅礦為特徵。湘西高地東緣或貴州高原東部與湘西高地之間的過渡帶值得仔細研究,可能會有金屬礦床,特別是鈾礦床產出。
Ⅳ.滇中康南地區:本區基本上是由前寒武紀的變質巖構成的,其時代從太古代到五臺紀和震旦紀。本區有非常複雜的礦物組合。除若干巖漿分異或高溫熱液成因的鎳、鐵礦床外,其他礦床主要屬於中溫到低溫熱液型礦床。因此,可以認為本區是很有希望的鈾礦產地。
Ⅴ.玄武巖銅礦區:在雲南、貴州、西康、四川四省比鄰區,還有滇西和滇西北的部分地區,有許多直接或間接由玄武巖噴發形成的銅礦床。在這種礦床中有望找到一些鈾或釩的產地。
Ⅵ.沉積建造中的產地:應當注意沉積巖中,特別是四川、西康、雲南和新疆中生代盆地沉積中的鈾礦產地。
Ⅶ.海灘砂和海岸沉積:在遼寧南部、山東東部(青島)和臺灣的海灘沉積中已經發現了獨居石。在海岸地區仔細搜尋這種礦物可能會有更重要的發現。整個福建和廣東的海岸都有希望找到獨居石。
70年後的今天,回顧謝家榮當年指出的鈾釷礦找礦遠景區,我們不得不敬佩他的遠見卓識。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世界級鈾礦大營鈾礦以及其他許多鈾礦都在他提出的遠景區內。
六、新中國鈾釷礦探礦計劃
除了指出中國鈾釷礦的找礦遠景區,謝家榮還積極準備中國鈾釷礦產的勘查。1949年5月,為協助上海市軍管會接收資源委員會在滬各單位,南京的資委會辦事處特組織赴滬臨時工作隊,謝家榮為領隊,由南京抵丹陽,在此等候上海解放。在丹陽和上海期間,謝家榮與華東區有關領導商討了礦產測勘處的工作。同年6月,依據在上海的討論,謝家榮編制出了《中國探礦計劃》。它包含6個部分:探礦的重要、探礦的機構、探礦的對象、1950年探礦計劃,以及人員、設備和經費,後附有1950年的探礦計劃表9個。
在「探礦的對象」一節中,謝家榮說——
鈾、釷等放射性礦物,為發展原子能的重要原料,中國至今雖還沒有大規模研究或利用原子能的能力,但這些放射性礦物的存在,卻已有事實證明。就地質理論研究,我們並可指出若干搜探這類礦物的區域,所以我們也要隨時加以測探。
《中國探礦計劃》所附9個表的最後一個即是1950年的鈾釷礦探礦計劃表。按照這個計劃,1950年將派出地質9人、測量2人、鑽探2人、助手2人,共15人,踏勘黑龍江、綏遠、臺灣,詳測遼東,鑽探廣西各處的鈾釷礦產,總計使用經費人民幣1924萬元。
表中並詳細列出了各省的工作地區和已經有的發現——
黑龍江省:漠河縣中央溝,嫩江縣金陽河,嫩江縣逢源金廠,嫩江縣興安金廠,嫩江縣霍龍門,嫩江縣葡萄溝,樺川縣小石頭,依蘭縣黑背,穆稜縣穆稜。上列各地砂金礦內皆含有獨居石,成分可自40~50%。
遼東省:綏中縣環海寺,綏中縣礬石山,錦縣三角山,海城縣大房身,海城縣三臺溝,上列各地偉晶花崗巖內有鈮鈦鈾礦產出;莊河縣黑島,蓋平長嶺寺,蓋平仙人島,上列各地海岸砂內皆含有獨居石。
綏遠省:集寧魚心及平綏路沿線,各地偉晶花崗巖露出甚廣,魚心且有鈮鈦鈾礦發現。
臺灣省:新竹桃園沿岸,臺南曾文溪,各地砂層內皆有獨居石。
廣西省:鐘山黃羌坪,富川、賀縣、鐘山縣砂錫礦產地皆有獨居石礦,如水巖壩等地皆有產出。
謝家榮知道,即將誕生的新中國,百廢待興,沒有那麼多的人力、物力來執行這個探礦計劃。所以,他在《我們提出的一個探礦計劃》中寫道——
這是一個比較龐大的探礦計劃,在目前百廢待舉,財政艱難的時候,新政府是否願意全面施行,而我們這個僅有四十餘名技術人員的小機關是否擔當得起這個重大責任,都成問題,但我們仍舊做了這個計劃,其目的不過在估計一個全面探礦所需的經費、設備和人員,以供有關當局及同業機關的參考罷了。
但畢竟他已有根有據地提出了中國具體的鈾釷探礦計劃,這也是中國地質學史上的首次。
七、鈾釷鐳找礦須知
1954年春,地質部普查委員會和負責開展鈾礦普查的地質部普查委員會第二辦公室相繼成立,謝家榮擔任普查委員會的常委和總工程師。鑑於鈾礦找礦工作的保密性,我們無從查找謝家榮與第二辦公室的工作關係,但是要說普查委員會的總工程師與普查委員會第二辦公室的工作沒有關係,以及前述謝家榮關於中國鈾礦地質與勘查的研究工作成果對中國鈾礦找礦工作沒有起作用,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即便如此,我們也還是可以而且應該指出謝家榮對1954年後中國鈾釷礦找礦工作的貢獻:為了指導從1954年開始的全國礦產普查工作,普查委員會決定由謝家榮、黃汲清編寫的《普查須知》於1954年初夏問世。這本《普查須知》是當年地質人員的必讀書和工作手冊,其第一章「找礦須知」由謝家榮撰稿,共21節,第16節為鈾釷鐳的找礦須知,包含9點——
1.鈾、釷、鐳都是原子量最大的元素,具有放射性,在國防工業,和平工業及醫藥上具有極重大的意義。
2.鈾礦物種類很多。鈾的硫化物尚屬未知。釷的主要礦物為獨居石。鐳的自然形態礦物尚未發現,主要存在於含鈾礦物中,似放射性分解的產物。
3.用蓋米二氏計數儀為測驗鈾最準確最簡捷的方法,其次是紫外光燈。從顏色加上紫外光燈的測驗,很容易在野外認識鈾礦。
4.如遇到沒有氧化的原生鈾礦,則識別之法為它的比重特高,黑褐的顏色及油脂光澤。用氟化鈉在白金絲上熔成小球,加入一些待鑑定的礦物,熔融後以紫外光燈試驗,如系鈾礦,即呈現燦爛的螢光。
5.鈾礦物的四周,因經常發生放射現象,遂使其附近的石英變為黑色,成為煙水晶,長石變為深紅色,方解石變為粉紅色,螢石成深紫色,金剛石變為綠色,石英或方解石含有微量的鈾時在紫外光下現綠色。這種特殊顏色徵象,亦可為鑑定鈾礦之一助。
6.濃集到足夠開採的鈾礦床,為數雖少,但鈾及其他放射性元素在地殼中的分布卻甚廣泛,在花崗偉晶巖及富含有機質的巖石中含量較多。
7.鈾礦礦床可分為下列四類:(1)中溫熱液礦床,成脈狀,為目前最重要的礦床。(2)偉晶巖脈礦床,都產在富於鉀的偉晶巖中,常為非晶質瀝青鈾礦或鈮酸礦等,分布很廣。(3)在表生層中的氧化礦床。(4)沉積礦床,成層狀。
8.上述第一類礦床為目前已在開採的最重要的礦床。(2)(3)兩類則礦量微小,現已證明無工業價值。第四類礦床雖目前尚未採用,但由於形狀整齊,礦量巨大,有極重要的遠景意義,可視為將來的有工業價值的礦床。
9.原生鈾礦床,包括熱液礦床及偉晶巖礦床,都產在地塊中,特別在地塊的邊緣。又據在許多地方研究的結果,凡含有鈾礦偉晶巖的地區中,即不可能再發現重要的熱液脈礦鈾礦床。
新中國建立前,除了謝家榮和他領導的礦產測勘處的少數幾個人做過鈾礦勘查外,其他人基本上沒有做過相關工作。因此,這個鈾釷礦的找礦須知,對於新中國即將開展的鈾礦普查與勘探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無疑也是謝家榮為中國鈾礦地質勘查所做出的開拓性貢獻。
八、結束語
斯人早故,業績長存。今天,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忘記謝家榮對於中國鈾礦地質與勘查所做出的重要貢獻。發現鈾礦物,還遠遠不是找到鈾礦床。怎樣鑑定和識別鈾礦物,鈾礦床的基本地質知識是怎樣的,如何在中國找鈾礦,中國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鈾礦,這些問題是謝家榮用他的辛勤勞動最先做出回答的,並且最先組織和進行了中國鈾礦的初步勘查,擬定了中國鈾釷礦床的勘查計劃。關於中國鈾礦的基本知識和基礎工作,謝家榮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做了。謝家榮是中國鈾礦地質研究與勘查的先驅、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原子彈、中國核工業的發展,有謝家榮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今年是謝家榮誕辰120周年,也是謝家榮擬定中國鈾釷礦找礦遠景區70周年,謹以此文獻給謝家榮先生,以緬懷謝家榮先生為祖國地質事業,為祖國的核工業,為祖國的崛起與強大,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所做的巨大貢獻。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