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t/h循環流化床鍋爐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及其效果分析

2021-01-1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0引言

為了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環保政策,GB13271《鍋爐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於2014年頒布實施,對燃煤鍋爐的汙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達到 100mg /Nm³以下,特別是浙江省在 2018年頒布了DB33 /2147 -2018《燃煤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地方標準,對燃煤機組等提出了比國家標準更嚴格的超低排放要求,尤其是對NOx排放濃度進行了嚴格的控制,需要達到50mg/Nm³以下。寧波眾茂杭州灣熱電有限公司4號鍋爐於2007年12月投入使用,已不能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排放要求,在2016 年對4號鍋爐進行了低氮燃燒技術改造。本文介紹了這臺鍋爐低氮燃燒改造的情況以及改造後的效果,該低氮燃燒技術方案並在其餘3臺鍋爐上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1低氮燃燒技術改造

1.1鍋爐使用情況概述

寧波眾茂杭州灣熱電有限公司使用的4號鍋爐由無錫華光鍋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型號為UG - 130 /5.3- M5的次高溫次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單鍋筒橫置式,單爐膛,自然循環,全懸吊結構,全鋼架 П 型布置,設計煤種為煙煤。爐膛採用膜式水冷壁,鍋爐和煙道中間是絕熱式旋風分離器,尾部豎井煙道布置兩級三組對流過熱器,過熱器下方布置三組光管省煤器及一、二次風各三組空氣預熱器。環保設施配有一套石灰石爐內脫硫系統、一套SNCR脫硝系統、一套布袋除塵系統、一套爐外溼法脫硫系統。目前,鍋爐 NOx原始排放濃度約 350mg /Nm³,採用「SNCR「脫硝工藝進行脫硝 後,NOx排放濃度可控制在90350mg/Nm³左右,無法達到《燃煤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中 NOx規定的要求。因此,在2016年對該臺鍋爐進行了低氮燃燒技術改造。

1.2 低氮燃燒原理及影響因素

NOx主要來源於人類的活動,其中絕大部分來自燃料的燃燒,根據形成機理,可分為燃料型NOx、熱力型 NOx以及瞬時型NOx,其中瞬時型NOx產生的量很少,可忽略不計。循環流化床燃煤鍋爐產生的主要是燃料型 NOx,大約佔總 NOx的 75% ~ 90% ,其次是熱力型 NOx。燃料型 NOx的生成的反應過程和燃燒條件( 如溫度和氧氣)及各種成分的濃度密切相關。熱力型 NOx 生成的原理如下:

當燃燒區域溫度低於 1000℃ 時,NO的生成量較少,隨著溫度的升高,NOx的生成速度按指數規律增加,當溫度足夠高時熱力型 NOx可達20% 。因此,溫度對熱力型 NOx 的生成具有絕對性的作用,另外,空氣係數和煙氣停留時間對熱力型 NOx的生成也有很大影響。

根據上述分析,針對循環流化床鍋爐的運行特性,本次改造從爐膛溫度控制、高溫旋風分離器的分離效率,含氧量,床溫控制,分級燃燒,布風板布置,返料系統的優化等方面對4號鍋爐進行低氮燃燒技術改造。

1.3 改造內容

1.3.1增加爐膛受熱面

1)增加兩片水冷屏。在靠近前屛水冷壁處左右各布置一片水冷屏,從前屏水冷壁中部穿進爐膛然後向上,從爐膛頂棚管穿出,並從兩根集中下降管分別引出一根下降管連接到水冷屏下集箱,水冷屏下部迎煙氣衝刷2.5米範圍內澆注料敷設,將原來水冷壁上集箱至汽包的 12 根 直徑133 ×6 的聯絡管更換成 直徑194 × 10 的管子,其中兩根作為增加的水冷屏的聯絡管。通過增加爐膛內受熱面,運行過程中有利於降低爐膛溫度,減少 NOx的生成。

2)增加三片屏式過熱器。由於採用低氮燃燒,床溫和含氧量降低後鍋爐在低負荷運行時會影響主蒸汽的溫度,甚至會達不到設計的溫度,在靠近前屛水冷壁中間部位均勻布置三片屏式過熱器,過熱器管材質為 12Cr1MoVG,規格為直徑42 × 6,在管屏下部敷設澆注料。

通過增加爐膛內的受熱面,既能降低爐膛溫度,減少NOx的生成,又能保證鍋爐在低負荷運行時主蒸汽的溫度。

1.3.2分系統的優化改造

1)旋風分離器結構優化。將分離器進口寬度由原來的 1200mm 縮小到 900mm,通過計算,這樣煙氣速度可以由原來的 22m/s 提高到 27m/s,提高分離器的分離效率,有利於降低床溫和含氧量。

2)返料系統的優化。將原來的返料箱拆除,更換成新型的返料箱,返料箱風室隔成三部分,返料風分成三路獨立風,使返料風形成高壓頭小風量,提高返料的可靠性。同時,將返料口下移並向爐膛中間靠攏,這樣布置有利於返料的均勻性,使布風板同一平面處的溫度均勻性,減少床溫局部過高造成 NOx 生成量高的因素。

3)布風裝置的優化。經過床層冷態試驗發現,布風板上的床料顆粒度分布不是均勻的,呈現中間細,四周粗的狀態,為了保持整個床面流化風保持一致,對布風板及風帽進行了改造,風帽的開孔率呈中心部位小,向四周逐漸增大,使鍋爐在運行過程中流暢分布更均勻。

4) 二次風系統的優化。原來的二次風口離布風板高度僅有2米左右,造成還原區濃度不夠,分級燃燒不夠明顯,對二次風口進行了優化,保留原有的兩個風口,其他的風口改到離布風板 3.5米高度處,使得分級燃燒更加明顯。

5) 增加煙氣再循環系統。為保證低負荷時一次風氧氣不過量、降低 NOx 生成量,從引風機出口增設一根直徑720x8煙氣再循環管通往一次風機入口,用脫硫除塵後的低氧煙氣代替部分空氣,降低一次風氧含量,在保證床料充分流化的同時,控制一次風氧氣不過量,降低 NOx 生成量。

1.4 水汽系統的變化

由於增加了屏式過熱器,汽水系統的蒸汽流向發生了變化,原來是汽包→包牆過熱器→低溫過熱器→減溫器→高溫過熱器→集汽集箱,經過低氮燃燒改造後變成了汽包→包牆過熱器→低溫過熱器→一級減溫器→屏式過熱器→二級減溫器→高溫過熱器→集汽集箱。

2鍋爐運行試驗優化

2.1冷態試驗

2.1.1布風板均勻性試驗

在床料充分流化後,迅速關掉一次風機,床料自由下落、堆積,觀察床料表面平整,無明顯凹凸,表明布風板經改造優化後均勻性良好。

2.1.2冷態臨界沸騰風量的測量

根據料層與空板的阻力曲線等無法判斷最小流化風量,通過打開爐門用鉤耙在主床內鉤動,從手感上感覺沸騰效果,確定最小流化風量約為38000m³/h。

2.2運行參數調整

通過冷態試驗可以發現床料的均勻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不改變一次風量的情況下,通過調節新增二次風口的風量,優化了爐膛空氣分級燃燒,降低了 NOx 生成量; 另外,在低負荷情況下,通過調節煙氣再循環系統的引入一次風機的煙氣量,保持爐膛出口的 NOx不會大大提高,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後,床溫、爐膛出口溫度等參數有了明顯的變化。

3改造後的效果分析

3.1 運行參數

鍋爐經低氮燃燒改造後,最大出力可達到150t/h,與原設計最大出力一致,在30~110%額定負荷內能穩定燃燒,並且在較低負荷時,主蒸汽溫度能達到規定的溫度,改造後運行兩年時間以來,水冷壁管子磨損大大較少。

3.2 NOx排放效果

鍋爐經低氮燃燒改造後,爐膛出口的NOx生成量比改造前大大降低。目前,鍋爐經過近兩年時間的運行,結合「SNCR」脫硝工藝進行脫硝後,最終NOx排放濃度可控制在 50mg /Nm³以下的超低排放要求。

4總結

1) 該鍋爐通過增加鍋爐爐膛內受熱面,優化旋風分離器結構、返料系統、布風裝置,調整二次風系統風口布置,增加煙氣再循環系統等措施,鍋爐各項性能指標均能達到預期要求,並且以往存在的水冷壁磨損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 低氮燃燒改造後,在額定負荷下,爐膛出口 NOx 排放質量濃度從 350mg /Nm³降 至 100mg/Nm³以下,效果接近原來的最終 NOx排放濃度,優於預期效果;經SNCR脫硝後,最終排放濃度能達到 50mg /Nm³以下,運行穩定時甚至能達到 30mg /Nm3,氨逃逸量控制在 8mg /Nm³以內。

3) 針對原來 CO 排放指標偏高的現象,通過合理選擇再循環煙氣量,旋風分離器圓柱段增加補燃噴嘴,從一次熱風風道接入一次風,與高溫煙氣混合,使煙氣中 CO 燃盡,從而有效的降低了CO 排放指標; 另外,通過燃料消耗量與產生的蒸汽量計算,改造後鍋爐熱效率並未降低,熱效率與環保得到了很好的平衡。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循環流化床鍋爐低氮燃燒技術試驗研究
    近年來,電力需求增速變緩,越來越多的機組需要調峰運行,大量CFB鍋爐在低負荷情況下,由於循環灰量少,分離器入口溫度低於850℃,導致SNCR反應無法進行,採用單一的SNCR脫硝技術無法滿足NOx超低排放要求,採用低氮燃燒技術降低原始排放結合SNCR脫硝系統是實現CFB鍋爐NOx超低排放的有效途徑。
  • 循環流化床鍋爐低NOx燃燒環保改造
    一般來說,CFB 鍋爐的 NOₓ 排放值確實要顯著低於那些未採取有效爐內低氮燃燒技術的普通煤粉鍋爐,但仍未達到國家現階段 NOₓ排放標準。當然,目前有極少部分 CFB鍋爐 NOₓ 排放濃度已經達到 90~150 mg/m3,但這部分達標機組比例不超過 10%,大部分循環流化床鍋爐仍需進行改造。
  • 循環流化床鍋爐脫硝技術改造與運行分析
    北極星環保網訊:1 前言某大型化工公司熱電廠配置2臺75t/h 、1臺130t/h、1臺2 4 0 t/ h循環流化床鍋爐,1臺1 2MW汽輪發電機組,為全公司數套化工生產裝置供3種不同規格的蒸汽和部分電力。
  • 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2019年會
    (二)循環流化床鍋爐低成本超低排放專題研究:1、CFB鍋爐全負荷、低成本、低能耗超低排放技術研究;2、半乾法脫硫工藝在CFB鍋爐上穩定經濟運行及優勢;3、超低排放形勢下CFB鍋爐爐內爐外聯合高效脫硫、脫硝技術。
  • 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機理、結焦原因以及預防措施
    循環流化床(CFB)鍋爐燃燒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潔淨煤燃燒技術,它具有煤種適應性強的特點,尤其是在劣質煤的燃燒過程中,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我國在引進後進行了自主研發。本文著重分析研究循環流化床鍋爐結焦的問題,並闡述如何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 循環流化床鍋爐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術探討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根據國家環保政策及對燃煤電廠汙染物實施超低排放的要求,在充分發揮CFB鍋爐清潔燃燒技術優勢的基礎上,基於循環流化床鍋爐氮氧化物產生機理,依託SNCR技術,通過配煤摻燒,優化燃燒方式,實現循環流化床鍋爐氮氧化物排放低於50mg/Nm3的目標。關鍵詞:循環流化床鍋爐(CFB)、氮氧化物、環保指標、超低排放。
  • 循環流化床鍋爐SNCR+SCR聯合脫硝流場優化研究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年來,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重點區域霧霾問題嚴重,「超低排放50355」新標準被提上日程,各行業開始進行脫硝、除塵、脫硫提效改造。原先應用於高濃度NOx循環流化床鍋爐上的低氮燃燒技術、SNCR及低氮燃燒+SNCR技術已經不能滿足NOx排放值小於50mg/m3的要求,為了控制NOx的排放濃度,必須採用SNCR+SCR聯合脫硝技術對NOx進行控制。
  • 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爐內脫硫脫硝燃燒優化調整分析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 要:由於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在投入使用中具有燃燒汙染物排放量低、燃料適應性廣以及負荷調節範圍大等優勢,所以應用廣泛。但同時,在控制其環保排放指標的過程中仍有多方面的因素會影響其燃燒汙染物的排放。基於此,主要結合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爐內的脫硫脫硝燃燒問題進行分析,並進一步探究優化調整脫硫脫硝技術方案。
  • 「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發電技術」專刊即將出版
    我國每年煤炭開採、洗選加工副產的低熱值煤超過7億噸,這些劣質燃料難以在常規煤粉鍋爐或其他燃燒設備中燃用,只能採用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這是我國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發展的動力。循環流化床燃燒中,爐內添加石灰石可低成本脫硫;循環流化床鍋爐內部特有的低溫燃燒和快速床中特殊的氣固流動結構營造出的還原性氣氛,可將NOx生成濃度控制在較低水平,從而實現低成本汙染物控制,促進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迅速發展。
  • 關注|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爐內脫硫脫硝燃燒優化調整分析 - 全國...
    基於此,主要結合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爐內的脫硫脫硝燃燒問題進行分析,並進一步探究優化調整脫硫脫硝技術方案。關鍵詞:循環流化床鍋爐;脫硫脫硝;燃燒;優化在實際應用中,循環流化床鍋爐(CFB)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通過合理地控制爐膛溫度以及分級燃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降低NOx排放的作用。
  • 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概況、耐火材料應用和技術要求
    摘要:根據四川白馬電廠60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運行情況,結合循環流化床鍋爐循環系統中爐膛、回料器、外置床、灰控閥等重要設備工況特點,分析了各部位耐火材料作用行為和特性要求。運行6年的實踐證明:大型循環流化床CFB鍋爐設備合理選擇耐火材料,可有效解決金屬受熱面磨損造成爆管,克服金屬材料高溫變形、耐磨性能差、不耐高溫等問題,保證了機組安全穩定運行。
  • CFB鍋爐NOx超低排放居國際先進水平
    中煤陝西公司化工分公司總工程師孫宗禮介紹,該公司共有4臺480t/h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CFB)鍋爐,採用爐內噴鈣加爐外半乾法脫硫兩級脫硫方式,脫硝方式是SNCR+SCR聯合脫硝系統為實現超低排放目標,該公司自主研發新的鍋爐低氮燃燒改造方案,對空氣流場、燃料流場、返料灰流場、尿素流場等進行綜合調控。通過改變給煤口結構,自主設計了一種新型給煤裝置。由於改變燃料流場,使煤粉拋灑得更遠更均勻,進一步增加床面著火溫度的均勻性,降低了NOx生成量。
  • 普通燃氣鍋爐改造為低氮冷凝鍋爐有哪些經濟節約的方式?
    隨著當前鍋爐排放越來越嚴,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對鍋爐進行低氮改造,燃煤鍋爐逐漸被淘汰。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能減少近100%的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量,6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50%的氮氧化合物排放量,並有助於減少酸雨形成,緩解地球溫室效應,從根本上提高環境質量。
  • 66萬千瓦超超臨界流化床鍋爐通過專家評審
    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研討會上,中國電力科技網CEO魏毓璞表示。  電站鍋爐作為火力電站主機設備之一,主要有煤粉爐和流化床鍋爐兩類。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初,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流化床燃燒技術的研發,在遵循自主開發與引進結合的原則上,已經擁有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5萬千瓦、20萬千瓦、30萬千瓦、60萬千瓦循環流化床鍋爐系列產品。
  • 淺析大容量生活垃圾循環流化床焚燒爐的技術特點與調試運行
    垃圾焚燒鍋爐從爐型上主要分為爐排燃燒與循環流化床燃燒,其中前者以國外引進為主,後者國內可以自主研發製造。循環流化床鍋爐具有垃圾燃盡率高、灰渣含碳量低、負荷調節範圍大、燃料適應性廣、符合中國垃圾低位熱值低的國情等優點,但運行成本相對較高。
  • 670t/h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將作為國家「十五」科技攻關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與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200MW(670t/h)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日前獲得依託工程,並將作為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而進行技術示範。
  • 生物質燃料在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應用
    生物質燃料在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應用 韓曉多(黑龍江歲寶熱電有限公司,黑龍江哈爾濱150300)  摘要:簡述了循環流化床鍋爐工作原理和特點,稻殼的輸送方式,生物質顆粒上料流程,生物質的特性和燃燒過程及燃燒後結焦與積灰、焦油的防治。
  • 金億冠流化床鍋爐防磨系列講座一:什麼是CFB循環流化床鍋爐
    外文名: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簡稱名:CFB鍋爐循環流化床鍋爐採用的是工業化程度最高的潔淨煤燃燒技術。循環流化床鍋爐採用流態化燃燒,主要結構包括燃燒室(包括密相區和稀相區)和循環回爐(包括高溫氣固分離器和返料系統)兩大部分。循環流化床鍋爐是在鼓泡床鍋爐(沸騰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鼓泡床的一些理論和概念可以用於循環流化床鍋爐。但是又有很大的差別。早期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流化速度比較高,因此稱作快速循環流化床鍋爐。
  • 淺談250t/d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鍋爐的設計
    摘要介紹幾種垃圾焚燒技術的比較,闡述處理垃圾250t/d循環流化床鍋爐本體結構和主要系統的研製心得,得出250t/d生活垃圾焚燒鍋爐採用流化床式焚燒形式是較好的選擇。(2)流化床式焚燒技術。流化床燃燒技術其特點是垃圾的懸浮燃燒,空氣與垃圾充分接觸,是專門針對低熱值燃料而開發的,流化床焚燒低熱值的垃圾有較高的效率,燃燒效率可高達95%以上,而且對燃料成分變化不敏感;由於流化床獨特的燃燒方式,其氣體有害物的排放量少於其它焚燒方式。
  • 60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二級給煤系統優化探討
    北極星環保網訊:為獲得更高的發電效率與更低的汙染物總排放值,同時基於材料工業的迅速發展與投資成本的考慮,國內外都在積極研製大容量、高參數的循環流化床(CFB)鍋爐。如今,我國已經擁有60餘臺投入商業運行的300MW級CFB機組,全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四川白馬60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示範電站也已併網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