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傾若塵
人生總有許多個選擇,更有許多的無能為力。有的時候,甚至知道選擇的並不正確,有可能為自己畫地為牢,但是我們總是為了自己,讓真相埋沒。然後任歲月發酵,成為了永遠不可觸摸的傷痛,不敢觸碰,傷口總在不知不覺中,破開、流血,演變成枷鎖,影響自己的一生。說起童年,每個人心中想到的形容詞肯定都是:天真浪漫、童言稚語、五彩繽紛······童年的時光,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刀光劍影,總是那麼令人懷念。可是,有那麼一些人,總是因為童年的一些錯誤,被噩夢纏身,不得解脫。在人性的本質和救贖之間,徘徊不定,在後悔和自我安慰下,一點一點的前行。
《追風箏的人》,這部由卡勒德·胡賽尼著的小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我遲遲不敢翻開,害怕被血淋淋的現實擊垮。但是當我翻開的時候,便一發不可收。被作者的語言徵服,被娓娓道來的情節牽引。他用細膩的文筆,簡練的篇章勾勒出家庭與友誼、謊言與背叛、掙扎與救贖之間的故事。
文字是有魔力的,它真的能把你拉入那個故事,讓你身臨其境,仿佛所有的一切都在你眼前發生,那麼的觸目驚心,又那麼的無能為力,好像除了流淚,別無選擇。一個謊言,要用無數個謊言來彌補。可是,我們總是不斷地在製造謊言,儘管內心承受了很多的煎熬。
有時候我們覺得還有大把的時間,卻發現這個社會不給你贖罪的機會,白雲蒼狗,世事變遷,只怕已經來不及了。這本書以阿富汗的溫馨舒適,到因為種族、宗教之間而劍拔弩張,戰火紛飛,國民們的生活變遷為背景,講述了一個關於人性本質和救贖的故事。或許這本書之所以享譽多個國家,就是因為它不僅是一部貼近人性的故事,更是一部政治史詩。
一、以童年開篇,皆因純真歲月在童年
阿米爾有一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他是家裡僕人阿里的孩子,名叫哈桑。兩個人都沒有母親,阿米爾母親因為生他去世,而哈桑的母親拋棄了他。兩個少年,喝同一個胸脯的奶水長大,他們不是兄弟勝似兄弟。兩個人不論做什麼都一起,他們在一棵樹上刻下兩個人的名字。兩個人一起惡作劇,一起爬山上樹,一起追風箏。不論阿米爾做什麼,哈桑都支持他。
他們有令人豔羨的友情,但是又有不平等的地位。我想起了在中國的尊卑之分,原來尊卑不分種族,部分國度,都存在。不論他們兩個的感情有多好,阿米爾都是血統高貴的少年,而哈桑只是卑賤的家僕。
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哈桑總是護在阿米爾身前,儘管他自己也怕的要死。阿米爾不敢承認,在他的心底深處,總有細小的聲音戳破他,他並沒有真的把哈桑當做朋友,哈桑只是他無聊時、聊以消遣的對象,他捉弄哈桑,嘲笑哈桑。
但是不管怎麼說,他的童年都跟哈桑有關。另一方面,因為他竟然妒忌哈桑,妒忌父親對他的友好,妒忌父親不論做什麼,都要帶上他,好像他才是父親的兒子。阿米爾渴望得到父親的微笑,希望餐桌上不再那麼冷清,冷清到只有碗碟的聲音。這些沒有說出口的妒忌,這些渴望得到的愛,都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回憶過去,我們的童年也有幾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那些糾纏在一起的時光,總是令人時常想起。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有趣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童年也是最讓人難以忘記的。童年賦予了人最真摯的情感,所以觸動人心也最強烈。這也是作者巧妙的設計,這樣的開篇對以後事情的發展來說,更能讓人感到心痛,但又有些理解。
二、故事發展,目睹悲慘不堪後,他的抉擇引人深省
人生有許多的岔路口,一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當我們面對選擇時,總是人神交戰,但最終是否也像阿米爾一樣,選擇了保全自己呢?動物都有趨利避害的天性。人是高級動物,面對危險的時候,是不是第一個想到的也是躲避危險呢?
阿米爾和哈桑,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追風箏。成千上萬的風箏,在天空中肆意的飛翔。那一年冬日,哈桑告訴阿米爾「為你千千萬萬遍」,然後就撒開腿去追那隻王者風箏。阿米爾看到了父親的笑,這個笑融化了一切,也戰勝了一切。
為了這一抹微笑,他退縮。當他滿世界找哈桑時,內心是真的焦急,擔心的。可是當他看到阿塞夫侵犯哈桑時,他害怕了,害怕自己收到傷害,害怕那盞風箏被奪走,害怕看不到父親的笑,他眼睜睜的看著哈桑被撕破衣服,褲子上的血染紅了潔白的雪。
他清楚的記得父親說過的:當你殺害一個人的時候,你偷走一條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為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子女的父親。當你說謊時,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時,你偷走了公平的權利。沒有比盜竊更十惡不赦的事情了。他知道自己不該這樣,但是又害怕承擔真相被戳破的後果。當一個謊言開始,就需要無數個謊言來遮蓋。
感情破裂,他惱怒的是自己,也責怪哈桑。哈桑越是原諒他,他越覺得自己不可饒恕,越討厭哈桑。命運的翻雲覆雨手,終於讓他又踏錯了一步。從此,哈桑成為了他的魔魅,在不經意間,讓他遍體鱗傷。可是如果面對這種境遇的是我們自己呢?我們會做怎樣的選擇呢?是視而不見,還是選擇不顧一切。我相信,有很多人會跟阿米爾一樣。儘管知道那個是和自己朝夕相處的,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的人。
三、政權更迭,過往埋葬,他們死生不見
戰火紛飛的歲月,炮火連天,人們四處奔逃。他再也沒有機會去見他了。幾經周轉,幾次生死,新的國土,新的一切,他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新婚妻子。「對我來說,美國是個埋葬過去的地方,對爸爸來說,這是個哀悼過去的地方」,阿米爾在美國得到了重生,父親在美國回憶著曾經,想著哈桑,想著那個與他相處了幾十年的阿里。後來父親因病去世,他成為了著名作家,完成了幼時的夢想。直到收到了拉辛汗的消息。他依舊經過內心的掙扎,他想逃離過去,還有不得不沉浸在過去。
他最終還是決定去找拉辛汗,在童年時光,給與他很多溫暖與肯定的人,也是父親的好朋友。真相總會浮出水面,謊言終究會被拆穿。當他知道父親也是一個盜竊賊時,當他知道父親隱瞞了真相,當他知道哈桑其實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事,他難以接受。
他接受不了父親的形象,也接受不了原來他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謊言中。但是當他知道父親的高尚的靈魂,一直在承受著煎熬,為了贖罪,父親建立恤孤院,竭盡所能幫助他人,他最終贏得了世人的尊重,他完成了救贖。
他拿著拉辛汗給他的照片,回憶過曾經的一切,想著哈桑和他妻子的慘死。甚至午夜夢回,看到了哈桑,那個對他說「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哈桑,直到死去,還在守護著曾經的家。
阿米爾知道他也需要為自己的過錯買單,儘管知道前路漫漫,直到家園正經受戰火的摧殘。他要為自己贖罪,他要救贖自己的靈魂,他必須找到哈桑的兒子索拉博。
一個人一生中總會犯錯,人無完人,只是是知錯能改,還是將錯就錯,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事情。阿米爾懂得為錯誤買單,我們是否也有勇氣更正自己的錯誤呢?
四、阿富汗有很多兒童,但沒有童年
「重返喀布爾,猶如去拜訪一個多年未遇的老朋友。卻發現,他潦倒悽慘,發現他無家可歸、身無分文」。曾經的一切都不復存在,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曾經賣風箏的老人不見了,到處都是炮彈爆炸後,留下的印記,到處是戰爭留下了創傷,到處都是斷壁殘垣。衣不蔽體的兒童在奔跑,滿臉風霜的老人在乞討,而多數的父親,早已經化為了一抔黃土。
他必須找到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他憤怒,他恐懼,但是他必須前行。他知道,在這個國家,人命不值錢,更別提一直承受著種族歧視的哈扎拉人。當他得知恤孤院的院長買賣孩子時,他氣得想殺人。可是,另一方面他也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二百多個兒童,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沒有用的,隨時都有可能餓死。落敗的房子,到處是老鼠。
當他面對殺人不眨眼的惡魔時,才知道原來命運的齒輪從不曾停歇,他就是阿塞夫,那個罪魁禍首,那個傷害哈桑的人。索拉博站到了他的面前,他的彈弓打的跟哈桑一樣準,一樣了不起。
最終他以慘重的代價帶走了索拉博,索拉博打瞎了阿塞夫的一隻眼睛。他想到了過去,哈桑曾經為了保護他,說過的一句話:獨眼龍阿塞夫。他感到一直糾纏自己、啃噬自己的毒蛇,終於不見了。
他一想到索拉博曾經遭受的折磨,聽他的哭訴,聽他說自己髒,自己傷害了人,看他像個受驚的小動物般那樣的恐懼,每天不停的洗澡,洗很長時間的澡,他心疼極了,他說:「親愛的索拉博,這個世界有壞人。有時壞人壞的很徹底,有時你不得不反抗他們。」
小的時候,我們總背誦「人之初,性本善」,長大後才明白,什麼是惡,什麼是善,什麼是棄惡從善,也終於明白人之初,並不一定就本善。
五、自我救贖,微笑治癒一切
「它只是一個微笑,沒有別的了。它沒有讓所有事情恢復正常。它沒有讓任何事情恢復正常。只是一個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樹林中的一片葉子,在驚鳥的飛起中晃動著」。
哈桑追風箏很厲害,索拉博追風箏也很厲害。他曾經自閉過,自殺過,不過慶幸,一切都過去了。他們經歷過風雨的洗滌,迎來了彩虹,綻放了微笑。阿米爾最終完成了他的救贖,他做到了。一個國家也最終完成了救贖,迎來了新生。笑有成百上千種,哭有成千上百種,但只有發自內心的笑和哭,才最有感染力。
我們是否也曾經這樣過?拼盡了全力,付出了心血,最終才換來了那一抹會心的笑,才能追到那盞翱翔天際的風箏。我們都曾經做錯過事情,我們都曾經有過背叛,但是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完成救贖,獲得新生。這部貼近生活,貼近人性的著作,存在的意義三兩語無法描述,只有翻閱過,思考過,才能真正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