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少年成長必讀的一本書,告訴你什麼是苦難和救贖

2021-01-12 作家谷潘教寫作

《追風箏的人》,阿富汗作家(美國籍)卡勒德胡賽尼2003年以英文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追風箏的人》中文譯本,32開,326頁,22.6萬字,譯者李繼宏。作者將該書題獻給「所有阿富汗的孩子」。

很難將滿天飛舞的風箏和阿富汗這個國家聯繫在一起。在我們的印象中,阿富汗硝煙瀰漫。先是蘇聯軍隊入侵,接著是塔利班的殘暴統治及「基地」殘餘、地方軍閥、反政府勢力及毒品泛濫。20餘年內戰使阿富汗基本生活設施遭受極大破壞,道路受損,電力奇缺,物價上漲,生活必需品匱乏。

因為得不到人道保護,阿富汗兒童的生存狀況尤其令人擔憂,安全、健康、溫飽、教育都無法保障,還有很嚴重的童婚問題:8—-16歲的女孩嫁給可以做父親甚至是祖父的男人,婚後遭虐待和毆打,有些兒童因為害怕婚後遭受虐待,在結婚之前就自殺了……

小說《追風箏的人》卻首先為我們還原了一個雖然因為不同種族之間的摩擦略顯緊張,但總的來說還是溫馨閒適的阿富汗社會,那是在上世紀70年代。

小說主人公阿米爾出身上流社會,父親經商積德,母親早喪。他過著和平安定的生活,和他家僕人阿里的孩子哈桑情同手足。每年的鬥風箏大會,是他們展示才能和獲得大人讚賞的盛大節日。這一次,勇敢、忠誠的哈桑幫助他贏得了鬥風箏大戰,並為他追回他們贏來風箏。「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去追風箏前對阿米爾說的話,也是他最後一次露出自信的微笑。

不幸的是,回來的路上,哈桑遇到了普什圖族暴徒阿塞夫一夥的襲擊。阿米爾眼睜睜地看著哈桑被殘忍地強姦,卻始終沒有勇氣走上去救他。回家後,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卑慚愧,每天面對哈桑讓他內心備受煎熬,為了自己眼不見為淨,他誣陷哈桑偷了他的手錶,讓父親趕走哈桑父子。明明是莫須有,哈桑仍然一口承認自己偷表。阿米爾父親願意原諒他們,但哈桑父子仍然堅持離開。

兩人的友誼就此切斷。

隨後,戰爭局勢惡化,阿米爾隨父親移民美國,帶著深深的負罪感,走過了讀書、喪父、結婚的人生歷程。

2000年,熟知內情的父親的合伙人拉辛汗(也是阿米爾的忘年交)在過世前從巴基斯坦打電話給阿米爾,鼓勵他回阿富汗尋找哈桑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平復自己多年的負罪感——「來吧。這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已經是功成名就的知名作家阿米爾鼓起勇氣,毅然從舊金山回到那個滿目蒼夷和塔利班殘暴統治下的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那個印記了他和哈桑兩個人之間的一點一滴的城市,勇敢地邁出了走向救贖之路的第一步。

但情況非常殘忍:他一向崇拜的父親和拉辛汗向他撒了謊,哈桑原來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哈桑及妻子死於塔利班的殘暴之下,他的孩子索拉博下落不明。經歷了不可預料的重重危機,阿米爾終於在暴徒阿塞夫手中找到淪為男寵的哈桑的孩子索拉博,他們共同經歷了生死考驗——為從暴徒手中要回孩子,阿米爾被打得幾乎死去,是孩子救了他;因為收養手續的問題,為了不再回到孤兒院,不再落入魔掌被凌辱,孩子絕望地用刀片割腕自殺……

最後,阿米爾帶著遭受重創的孩子回到美國。在一次阿富汗人的聚會上,阿米爾像少年時代那樣放起了風箏,喚醒了這個沒有童年的孩子臉上的一絲轉瞬即逝的微笑……「為你,千千萬萬遍!」這也是他在心裡對哈桑的孩子索拉博說的。

恩典與救贖,勾勒出生命的圓滿循環。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小說營造的情感氛圍,把我們牢牢地引入這個殘忍而美麗的故事,深陷在故事所蘊含的秘密和傷痕中。小說沒有虛矯贅文,沒有無病呻吟,只有對祖國的愛與對造成它今日滄桑的恨。

作者輕筆淡描,以精煉的篇章,細膩勾勒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

這是一對阿富汗朋友的故事,那麼的真誠,那麼的悲傷,可是最終卻帶給我們希望。

這也是一個關於文化的不可思議的故事。種族之間和國際間的衝突是那麼的尖銳和不可調和,「它所講述的主題——罪行、友誼、寬恕、失去以及對於彌補過失的欲望,都可以和你的切身經歷聯繫起來,可以讓你成為比想像中更好的那個人。這不是專屬於阿富汗的主題,而是有關人性之旅的,無論什麼樣的種族、文化和宗教背景,都能接受它。」(作者胡賽尼語)

的確,在民族衝突和國際矛盾的大背景下,關於救贖的中心話題以及與自我搏鬥的過程,讓這部小說變得經典而且美妙。

值得一提的是,中譯本的翻譯語言也樸實、流利、曉暢而富有韻味,娓娓道來的敘述口吻,極具親切感、滄桑感和音樂感。這樣的語言,我們聽得明白,也能領受它的奧妙。小說中有許多「真正讓人盪氣迴腸」的經典片段或名言,已經被我一筆一划虔誠地抄錄到閱讀筆記裡:

「為你,千千萬萬遍!」

「成為被注目而不僅僅被看到,被聆聽而不僅僅被聽到。」

「罪行只有一種,那就是盜竊。當你殺害一個人,你偷走一條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為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子女的父親。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你偷走公平的權利。……沒有比盜竊更十惡不赦的事情了。要是有人拿走不屬於他的東西,一條性命也好,一塊饢餅也好,我都會唾棄他。」

「在阿富汗,有很多兒童,卻沒有童年。」

「當罪惡導致善行,那就是最大的救贖。」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不管那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去追。」

「畢竟生活並非印度電影。阿富汗人總喜歡說:生活總會繼續。他們不關心開始或結束,成功或失敗,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顧像遊牧部落那樣風塵僕僕地緩緩前進。」

……

正如著名作家伊莎貝拉阿連德所說:「這本小說太令人震撼,很長一段時日,讓我所讀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學與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題,都交織在這部驚世之作裡:愛、恐懼、愧疚、贖罪……」

《追風箏的人》問世後大獲成功,成為國際文壇最大黑馬,獲得各項新人獎,並蟬聯亞馬遜排行榜131周之久,全球熱銷800萬冊,創下出版奇蹟。胡賽尼本人更因小說的巨大影響力,於2006年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促進難民救援工作。

相關焦點

  • 好書分享,《追風箏的人》,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
    因為往事會自己爬上來哈嘍大家好,小編又來推書了,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好書分享,《追風箏的人》,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本書的話,小編推薦您去看看。喜歡的話可以點點關注。下面小編就來談談看了這本書之後的感受吧!一起來看看。你可曾見過戰爭?可曾見過滿目的瘡痍?你可曾流亡?遠走在異國他鄉?
  • 《追風箏的人》: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今天知行君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它的名字叫《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ussein)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講述了一個富家少年和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看這本書的同時,知行君摘抄了一些經典句子,和大家分享。
  • 這是十年來,唯一讓我流淚的書|《追風箏的人》
    他和哈桑瘋狂的抱在一起慶祝,但很快哈桑明白過來,他飛快的向那隻象徵著榮譽的斷了線的風箏追過去,奔到拐角,他回過頭,雙手攏在嘴邊,對著阿米爾喊出了那句讓無數人動容的話:為你,千千萬萬遍。阿賽夫,一個仇視哈拉扎人的富家小子,多次欺負哈桑的混蛋,領著幾個手下,將追到風箏的哈桑堵到街角,要搶走風箏,哈桑誓死不從,要為阿米爾帶回這隻無上榮耀的風箏。
  • 《追風箏的人》:世間最深情的話就是這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說起童年,每個人心中想到的形容詞肯定都是:天真浪漫、童言稚語、五彩繽紛······童年的時光,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刀光劍影,總是那麼令人懷念。可是,有那麼一些人,總是因為童年的一些錯誤,被噩夢纏身,不得解脫。在人性的本質和救贖之間,徘徊不定,在後悔和自我安慰下,一點一點的前行。《追風箏的人》,這部由卡勒德·胡賽尼著的小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丟失的自我與二十年的救贖《追風箏的人》讀後感一
    他們一起長大,坐在樹上用彈弓打鄰居院裡的果樹,為莊園裡一堵新砌的牆命名,一起爬到山上摘石榴吃……阿米爾為哈桑講述書中的故事,哈桑為阿米爾闖的禍背黑鍋。無數次,哈桑對他的少爺說:「為了你,千千萬萬遍!」因為,阿米爾小時候學會說話叫出口的第一個詞是「爸爸」,而哈桑叫出口的第一個詞是「阿米爾」!
  • 不如讀書吧:每日一本好書推薦《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是一部恢宏的文學作品,講述了父與子之間的親情、友誼和背叛的故事。這個令人難忘也令人心碎的故事說的是一對富有的男孩和他父親家僕之間的一段友情,一段似乎不太可能發生的友情。以一個正在遭遇滅頂之災的國家作為故事的背景《追風箏的人》一書可謂匠心獨運,這個故事講到了讀書的力量,背叛的代價,救贖的可能,也講到了父親對兒子產生的力量,他們的愛他們的犧牲還有他們的謊言。《追風箏的人》講述了一個涉及家庭、感情和友情的波瀾壯闊的故事,他的主題緊緊當代史實,那就是過去30年阿富汗慘絕人寰的血淚史。
  • 《追風箏的人》讀書有感
    2003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追風箏的人》。曾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約翰·斯坦貝克文學獎等多個獎項,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二、內容簡介阿米爾生於1963年喀布爾的一個富裕家庭。哈桑是一個特別忠實,正直,一心只為阿米爾少爺著想的人。阿米爾是出色的「風箏鬥士」,哈桑也是傑出的「風箏追逐者」。1973年穆罕默德·達烏德·汗等發動政變,在阿富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阿米爾父子又遷到美國舊金山灣區的費利蒙居住。在聖何塞的跳蚤市場認識了同樣來自阿富汗的一個將軍塔赫裡的女兒索拉雅,並和她結婚。
  • 讀書推薦:《追風箏的人》濃濃的情感淺淺的文字無盡的眼淚
    讀書推薦:《追風箏的人》濃濃的情感淺淺的文字無盡的眼淚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一本由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創作的救贖小說《追風箏的人》,這是一本記史類小說,描寫了一段阿富汗戰爭前其樂融融的景象,也描寫了戰爭隊阿富汗的毀壞
  • 讀書筆記 |《追風箏的人》:也許,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風箏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我知道它已經很多年,也在同學或朋友的書架上見到過很多次,但每次在我選書的時候我都會跳過它,怕自己會讀不下去。這本書像是一本自述,一個來自於爺爺奶奶口述給你的故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是想到爺爺給我講他從小到大的故事時那種感覺:娓娓道來,不緊不慢,細節詳細。還像劇本,不需要修改就可以拿來拍電視劇/電影,場景、對話、人物的形象......一應俱全。
  • 人生必讀的十本書
    關於人生必讀的書,其實是見仁見智,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在這推薦十本,都是非常好的書,沒看過的條友們有時間可以看一下。(排名不分先後)1、活著《活著》餘華作品,講述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
  • 可以讀書|《追風箏的人》只要你能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
    《追風箏的人》。雖然距離看這本書已經過去了幾年,但初讀它時的震撼和感動還是恍然如昨。《追風箏的人》問世於2003年,由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所作,是美國2005年排名第三的暢銷書,全球銷量突破4000萬冊。對於書籍這樣感性的東西,數字的證明不免顯得過於生硬。
  • 《追風箏的人》:人性是鏡子,看清別人,看透自己
    世界名著《追風箏的人》,被各行各業的人推崇,便是揭示人性的力作。它講述了一對少年好友,因為一次變故,主人公阿米爾最終走向心靈救贖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脆弱和虛偽、痛苦和救贖。透過這種救贖,人生的一個真相也讓人頓悟:人性,是面鏡子。這面鏡子,能照見不同的自己,照見真實的你我。
  • 重慶中學生2019年度書單發布 這十本書新年必讀
    >本書是一個孩子如何在困境和希望中長大的故事,而我們,在經過了無數歡樂、哀愁、恩怨、挫折、沮喪、寂寞、謊言、猜疑的大人們,也能在這裡看到始終存在於自己內心的那個人——那個兒童。傅雷家書》被稱為「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被稱為「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是可以使我們更好提高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更值得父母和孩子讀一讀。
  • 《大地之燈》:這本書告訴我們,對待苦難,我們都有一顆包容之心
    《大地之燈》:這本書告訴我們,對待苦難,我們都有一顆包容之心我從來不相信一個十九歲的少女能夠寫出什麼大格局的書籍,但是我錯了。看了《大地之燈》這個十九歲的少女讓我刮目相看。每一個人都想要長生,但是長生是不可能的,古代多少帝王為了能夠長生,做出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事情萬物千般好,只是生命到的長度是有限的。《大地之燈》這本書寫成的時候,作者七堇年才剛剛十九歲。一個不能成事的年紀,儘管如此,七堇年讓我們看見了自己是一個有著大格局的作者。
  • 當一個人擁有了成長型思維,苦難對他來說只是人生的一個片段而已
    他用自己的堅強意志為自己和他的兒子贏得了繼續生活下去的底氣和信心。他沒有被苦難打到,他戰勝了苦難。那麼我們每個人在遇到苦難的時候又該如何去做呢?最近,在家裡空閒時間比較多,所以我又重讀了史鐵生先生的《我與地壇》這本書。第二次讀這本書,很明顯跟以往有不同的收穫。在這一次的閱讀過程中,讀出了史鐵生先生對於苦難的更深刻的理解。
  • 通遼市圖書館舉辦「諾敏西迪讀書會」——《追風箏的人》讀書分享會
    2020年11月14日下午,「諾敏西迪讀書會」——《追風箏的人》讀書分享會在通遼市圖書館四樓培訓室如期舉行。本期分享的書目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代表作——《追風箏的人》。科爾沁書蟲蒙古語讀書群負責人套格斯、通遼市科爾沁蒙古族中學教師吉蘇力格作為閱讀書目推薦人與通遼市科爾沁蒙古族中學高二(3)班50餘名同學共同分享閱讀心得。分享會中,同學們暢談閱讀感悟和受益影響,或深情、或慷慨、或質樸地討論閱讀心得,分享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長以及美好享受。
  • 豆瓣高分推薦,年輕人必讀的10本書!你讀過嗎?
    結合豆瓣TOP100高分書籍和知乎萬贊回答推薦書籍,書香君為你精選了年輕人必讀的10本書。每一本都值得你認真咀嚼,它們最終將會內化為你人格的一部分,並對你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01《如何閱讀一本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和領悟。
  • 傳承啟示:新時代的少年必讀國學
    這一走,造成了崔琦與父母的永別。後來他到香港、美國,成了世界名人。談到這裡,楊瀾問崔琦:「你12歲那年,如果你不外出讀書,結果會怎麼樣?」看到這裡,我猜想:崔琦一定會這樣回答:「我永遠成不了名,也許現在還在河南農村種地。」可是錯了!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如果我不出來,三年困難時期我的父母就不會死。」崔琦後悔得流下了眼淚。
  • 《萬物不可思議:拉魯斯少年百科》一本書帶孩子見識世界!
    此外,這本書還會告訴你,不只陸地上的動物和候鳥會遷徙,海洋裡的動物們也如是。澳大利亞的紅蟹、美洲龍蝦、三文魚,為了產卵,為了生長,為了生存,它們無懼無畏、堅韌不拔,甚至組織有序,未嘗不也是對孩子的一場生命教育,以及面對人生艱難的潛移默化的應對引導。而這些也許就是行萬裡路前,須讀萬卷書的意義。而讀什麼書,對於不同年齡段或人生階段的人都是不一樣的。
  • 外媒推薦成功創業者必讀的11本書
    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推薦了11本創業者必讀書籍,這些書籍涉及資金籌措、企業營銷、創新等各個方面。以下是BusinessInsider推薦的11本創業者必讀書:作者在本書中用有趣、幽默的語言闡述了他為廣告和營銷人員設計的提高呈現效果的工具,並列舉了很多知名廣告人講述的關於最佳(或最糟糕)呈現的故事。讀者將學會如何完善個人的呈現風格,如何組織強有力的呈現,如何利用簡單之美,如何與聽眾建立聯繫,如何有效地排練,最重要的是,如何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