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習那點兒歪門邪道,ID:youxiaoyu009】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你是否也曾因自己的天賦不足而感到過悲傷和無助?在過去半年的時間裡,我曾在後臺收到過許多這樣的求助。
努力了卻依舊沒什麼改觀,拼命學也還是學不會,字裡行間流露著辛酸與無奈。事實上,出現這種情況是非常正常的。很多因素都會導致這樣的問題,大部分因素我都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過了,但我們很難繞過一個問題,那便是天賦。
同樣一道數學題,有人看一眼,很快就能解出來。而有些人來來回回做上兩三遍,也還是搞不清楚解題思路;有人英語單詞看都不看,考試從來不下130,有人把3500背上兩遍,也難逃六七十分的魔咒。
最直觀的來說,同樣花上三年時間,有人能考上清華北大,而我的極限就是華師大了。我很清楚我自己能力的天花板,這中間的差距,並不是資源和努力可以彌補的。
雖然看不見,但才能的確是一堵高牆,橫貫在我們身前。我也曾感到過,這種由才能帶來的絕望感。因此我清楚地了解,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事情。有些事情,真的是拼盡全力也未必能做好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最好的選擇其實是直接放棄,換一個自己擅長的東西來做。可是,很遺憾,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的權利,逃不了的時候,也要學會直面問題。
有這樣一段熱評:「人會長大三次,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
我覺得說得很好,無能為力並不代表著就要放任自流,自暴自棄。我們做不到最好,也可以做到差不多。然後用自己擅長的東西,把差距給彌補回來。正如我這邊文章的題目,我們都是追逐著天才的普通人。這就是我在高三時,對自己的定位。毫無疑問,我是一個普通人,因此我不必同天才去競爭,我只需要拼命追逐的他們,儘量讓自己離他們近一些,再近一些。把這層心態擺平之後,我瞬間感覺心中的壓力減輕了不少,整個人比起前兩年來說也積極了不少。
當然,心態雖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方法和策略。
對於一件自己並不擅長的事,最關鍵的就是要打好基礎,把最基本的,最簡單的部分完成。因為難的東西是用來拉分的,而簡單的東西卻不是,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大家都能做得有模有樣。
第二點,還是思考,思考是很重要的東西。之前有同學問我,需不需要模仿成績好的同學方法。我只能說,不加以思考的模仿,只能仿其形,不能仿其神。有天賦的人會依靠本能行動,但是沒有天賦的人,缺乏這種本能,只能依靠思考來彌補。同時也要學會觸類旁通,尋找學科之間的聯繫,利用這些聯繫來學習。比如人文地理和歷史政治之間的聯繫。
第三點,掌握套路。這點是我從學畫的經歷中套用到考試中的。參加過美術聯考和校考的同學可能會知道,考試是需要背稿的,因為現場創作的時間根本來不及,而很多考試都是默寫。所以大部分考試都是要套稿的。而文綜的多數大題,其本質也是考察書本的知識點。因此準備模板和套路會很有用,所以在考試前我自己整理了一堆模板。
套路化的思維,是應對不擅長學科最優解,省時省力。缺點也很明顯,拿不到高分,做不到最好。但這部分的差距,我可以利用其它我擅長的東西彌補回來。
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儘量選擇自己擅長的事情來做會比較好。但其實不管在哪一行,你總會遇到自己天賦帶來的天花板。此時,請一定要明白,我們都是追逐著天才的普通人,不要拿自己和天才去比較,只要不停地去追逐著他們,盡力讓自己離他們近一些,再近一些,總會有那麼一兩次,你也能擊敗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