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追逐著天才的普通人

2021-01-09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習那點兒歪門邪道,ID:youxiaoyu009】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你是否也曾因自己的天賦不足而感到過悲傷和無助?在過去半年的時間裡,我曾在後臺收到過許多這樣的求助。

努力了卻依舊沒什麼改觀,拼命學也還是學不會,字裡行間流露著辛酸與無奈。事實上,出現這種情況是非常正常的。很多因素都會導致這樣的問題,大部分因素我都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過了,但我們很難繞過一個問題,那便是天賦。

同樣一道數學題,有人看一眼,很快就能解出來。而有些人來來回回做上兩三遍,也還是搞不清楚解題思路;有人英語單詞看都不看,考試從來不下130,有人把3500背上兩遍,也難逃六七十分的魔咒。

最直觀的來說,同樣花上三年時間,有人能考上清華北大,而我的極限就是華師大了。我很清楚我自己能力的天花板,這中間的差距,並不是資源和努力可以彌補的。

雖然看不見,但才能的確是一堵高牆,橫貫在我們身前。我也曾感到過,這種由才能帶來的絕望感。因此我清楚地了解,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事情。有些事情,真的是拼盡全力也未必能做好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最好的選擇其實是直接放棄,換一個自己擅長的東西來做。可是,很遺憾,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的權利,逃不了的時候,也要學會直面問題。

有這樣一段熱評:「人會長大三次,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

我覺得說得很好,無能為力並不代表著就要放任自流,自暴自棄。我們做不到最好,也可以做到差不多。然後用自己擅長的東西,把差距給彌補回來。正如我這邊文章的題目,我們都是追逐著天才的普通人。這就是我在高三時,對自己的定位。毫無疑問,我是一個普通人,因此我不必同天才去競爭,我只需要拼命追逐的他們,儘量讓自己離他們近一些,再近一些。把這層心態擺平之後,我瞬間感覺心中的壓力減輕了不少,整個人比起前兩年來說也積極了不少。

當然,心態雖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方法和策略。

對於一件自己並不擅長的事,最關鍵的就是要打好基礎,把最基本的,最簡單的部分完成。因為難的東西是用來拉分的,而簡單的東西卻不是,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大家都能做得有模有樣。

第二點,還是思考,思考是很重要的東西。之前有同學問我,需不需要模仿成績好的同學方法。我只能說,不加以思考的模仿,只能仿其形,不能仿其神。有天賦的人會依靠本能行動,但是沒有天賦的人,缺乏這種本能,只能依靠思考來彌補。同時也要學會觸類旁通,尋找學科之間的聯繫,利用這些聯繫來學習。比如人文地理和歷史政治之間的聯繫。

第三點,掌握套路。這點是我從學畫的經歷中套用到考試中的。參加過美術聯考和校考的同學可能會知道,考試是需要背稿的,因為現場創作的時間根本來不及,而很多考試都是默寫。所以大部分考試都是要套稿的。而文綜的多數大題,其本質也是考察書本的知識點。因此準備模板和套路會很有用,所以在考試前我自己整理了一堆模板。

套路化的思維,是應對不擅長學科最優解,省時省力。缺點也很明顯,拿不到高分,做不到最好。但這部分的差距,我可以利用其它我擅長的東西彌補回來。

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儘量選擇自己擅長的事情來做會比較好。但其實不管在哪一行,你總會遇到自己天賦帶來的天花板。此時,請一定要明白,我們都是追逐著天才的普通人,不要拿自己和天才去比較,只要不停地去追逐著他們,盡力讓自己離他們近一些,再近一些,總會有那麼一兩次,你也能擊敗天才。

相關焦點

  • 普通人與天才的區別,普通人看到「玄學」,天才卻看到科學
    尼古拉特斯拉絕對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發明家之一,他在有生之年的發明創造多到讓普通人難以想像的地步,並且至今還在被人類廣泛使用,比如交流電、無線電、X光機等等等等這樣的情況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可能會覺得那就是預知夢,又或者是心有靈犀。但特斯拉想的卻是從科學的角度解釋這個現象。他記得他的一位好朋友威廉克魯克爵士,也就是發現輻射質的那位,曾經對他說過,人類的腦電波在調至高頻時是可以通過心靈感應進行交流的。
  • 《歡樂好聲音》——即使我們很平凡,也能夠追逐自己的夢想
    《歡樂好聲音》一經上映,就吸粉無數,無數人在這場音樂盛宴中被感動,被深深震撼,也仿佛從各位主角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即使我們很平凡,也能在平凡中追逐自己的夢想。,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從來都沒有放棄,每個參加的居民也都沒有放棄!
  • 樊登力推學習法:刻意練習讓普通人也可能成為「天才」
    一提到莫扎特,大家都說他是「天才」「神童」。莫扎特6歲開始作曲,8歲寫出第1部交響曲, 12歲創作了第一部歌劇。莫扎特還有一項不得了的技能,他聽到某種樂器演奏出來的調子時,馬上能準確分辨出是哪個音調。大家都說莫扎特是天才。他的輝煌履歷似乎就是天選之子。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我們稍微了解莫扎特的家庭,或許我們會改變觀點。
  • 中科大少年班:像天才的普通人
    少年班都是天才嗎?他們年齡這麼小,能夠生活自理嗎?除了好奇外,質疑聲依然存在,少年班會不會揠苗助長。在各種聲音的包裹下,少年班學院則在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平和的環境,而這裡的學生也認為,自己並不是天才,頂多是像天才的普通人。
  • 揭曉:天才才會有的特徵,你有嗎?你是想做天才還是想做普通人
    相信每個人都期望自己是與眾不同的,希望自己在一些方面是天才,擁有別人所不能及的才能,但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與眾不同呢!原來,天才都有這些特徵。洞察力天才的洞察力要比普通人高很多,怎麼判斷自己的洞察力高於常人呢?
  • 「天才」與普通人的差距不在於智商,而在於思維
    有沒有天才?我相信是有的但我也相信大部分人生下來都只是一個普通人但往往有人漸漸變成了「天才」1每次看完《最強大腦》《了不起的孩子》等節目,我都感覺自己的智商被碾壓,更讓我驚訝的是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初中生都已經開始展現其強大的思維能力
  • 天才與凡人距離,我們和愛因斯坦差在哪裡?
    人們都不由感嘆:如果這世上多幾個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人類文明的未來也許可以提前到來。也許是在這種思想的驅動下,有人對愛因斯坦的大腦動起了心思。1955年,就在愛因斯坦去世後不久,負責其遺體解剖的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教授,將他的大腦帶出,逃過了被火化的命運。
  • 都在說「普通人」,但誰是普通人?
    由快手推出的《自己的英雄》更是聚焦於「普通人」,在片尾快手紅人冬泳怪鴿就為「普通人」做了一段鏗鏘有力的代言:「我們是世間的塵埃,卻是自己的英雄」,「不要冷漠地走入普通人,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我們不妨問自己一句:我是「普通人」其中的一員嗎?好像是,好像又並不是。
  • 天才與凡人距離,我們和愛因斯坦到底差在哪裡
    人們都不由感嘆:如果這世上多幾個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人類文明的未來也許可以提前到來。也許是在這種思想的驅動下,有人對愛因斯坦的大腦動起了心思。1955年,就在愛因斯坦去世後不久,負責其遺體解剖的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教授,將他的大腦帶出,逃過了被火化的命運。
  • 大腦受損後卻獲得意外天賦,難道我們每個人都是「天才」?
    大腦是個很神秘的東西,它關乎著每個人的潛能,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每個人可能都是天才。毫不誇張的說,他似乎從一個普通人,一夜之間直接就變成了一個天才!我們的大腦是由數十億個神經細胞組成的集合,這些神經細胞協同工作,幫助我們擁有了思想和感知。但目前,人類也只是了解了大腦的基本原理。除了這些,幾乎所有的東西都還很神秘。就像當涉及到我們的思想、情緒、意識時,大腦是如何幫助我們擁有這些感受的?真的還沒有一個完美的回答。
  • 我們是天才,我們忘記了我們是天才.那就是為什麼少數人統治了世界!
    一切都只是個選擇。我總是聽到人們說「哦,我別無選擇,夥計,我不得不那麼做」事實是,我們從來都是有選擇的。我們有我們喜歡的選擇,也有我們不喜歡的選擇,但是我們從來都是有選擇的。無關乎你是個普通人,無關乎普通的男男女女,一草一木,空氣昆蟲,造物中的任何事,任何地方。但是這個星球上數十億的人們都認為自己是普通平凡的,所以他們過著普通平凡的生活。然而他們都是非凡特別的,他們都是等待展露的天才。只不過是個選擇,只不過是個一念之轉。
  • 打開「大腦開關」,我們每個人都是天才
    米勒在自己的實驗室裡對72名因各種原因使大腦受過損傷的病人進行研究,發現了一個規律:一旦人的右顳下受過傷,就有可能變成某個領域的天才。比如,一名9歲的男孩在部分大腦受損後竟成了一名天才的力學專家;還有一位56歲的工程師,大腦右半球皮質的部分神經元因病受到損傷後卻激發了繪畫天分,成了一位大畫家。
  • 愛因斯坦是公認的天才,智商165,為何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瘋子?
    要知道,這樣一個在人類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理論,竟是愛因斯坦26歲時發現的,其智商更是達到了165,天才一詞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不過,對於這樣一位世界名人,我們似乎很少聽說過有關他子女的故事。
  • 科學家發現大腦隱藏模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天才」
    相信很多人都曾夢想自己是一個天才、學霸,以此超越同齡人,考個好大學,有個好工作,然後成為人生贏家。這種願望和最終想要達到的目的,雖然過於膚淺卻已耗盡所有人的一生。  而所謂天才,並非只是學識、才智上的天賦異稟,或許有許多其他隱蔽模式在促成他們的偉大與成功。
  • AlphaGo之父戴密斯·哈薩比斯:是天才,也是生活裡的普通人
    哈薩比斯早年的這些經歷,不管是西洋棋還是編程,哪一項單獨拿出來都是別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成就,但於他而言不過都是輕舉輕放。這不得不讓人感慨天才確實不同凡響、有才任性,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因為他前面所走的每一步都和他日後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息息相關。
  • 《神探夏洛克》:為何我們總是喜歡那些性格怪異的超級天才?
    天才一直都是我們對那些智慧超乎於尋常之人做出的驚訝評價。例如:賈伯斯,扎克伯格以及我們最喜愛的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比起那些遠在高層的神秘人物,這位虛構的名偵探則將他的性格赤裸地曝光在了我們的視線裡。
  • 中國天才智商世界排名第二,八歲高考760分,現在甘願淪為普通人
    這名中國天才就是陶哲軒,著名的華裔數學家。這個中國天才智商高達230,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智商才有165,得益於如此高的智商,陶哲軒從小就表現出在學習方面的驚人天賦。在2歲的時候,父母就驚奇地發現的陶哲軒對數學有著很高的天分,於是在3歲的時候就把他送進了一所私立學校。
  • 牛頓、林肯、邱吉爾這些天才名人竟都患有精神病!
    有人說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這話是由依據的,有研究稱,音樂家、畫家、舞蹈家和作家的精神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25%,想想好可怕,突然覺得做一個普通人挺好的!法國著名作家普魯斯特就說過這麼句話:「所有傑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
  • 天才男孩12歲被NASA僱用,15歲成物理學博士,如今自願淪為普通人
    而對於那些在智力測試中獲得高分的人,人們一般會稱之為高智商者,或者說,天才。歷史上許多的天才,都擁有著高超的智商,例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智商更是達到了200。然而在韓國,有一位天才男孩,他在斯坦福-比奈智商測試中的分數,達到了210分,這個分數也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當中。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他們眼中的世界,其實是我們想不到的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擁有著不同的思維。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在不同的人眼裡是不同的。我們往往容易將一類特殊群體剔除在討論之外——精神病人及各種患有心理疾病的特殊群體。他們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或許違背了科學的客觀事實,但是不可否認,他們眼裡總能看到些不一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