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中國天才就是陶哲軒,著名的華裔數學家。這個中國天才智商高達230,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智商才有165,得益於如此高的智商,陶哲軒從小就表現出在學習方面的驚人天賦。
在2歲的時候,父母就驚奇地發現的陶哲軒對數學有著很高的天分,於是在3歲的時候就把他送進了一所私立學校。但很快學校的老師就發現他比那些比他年齡大的學生會的都多,但3歲的陶哲軒雖然智力超群,但完全不知道如何和這些大孩子相處,父母無奈給他退了學,又把他送進了幼兒園。
5歲的時候,陶哲軒進入了一所公立小學,一入學就進入了二年級。這個學校的校長是一名非常開明的校長,他為陶哲軒打造了一套靈活的教育方案,在學校期間,他表現出了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他7歲就開始自學微積分,他的水平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年齡段,於是開明的校長允許他到附近的一所中學去聽數學課。不久,小哲軒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本書,內容是關於用Basic程序計算完全數。
8歲的時候,陶哲軒進入了中學,在這一年他參加了美國高考數學部分的測試,得了760分的高分,滿分是800分。在中學期間他還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他10歲、11歲、12歲連續參加了三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分別獲得了銅牌、銀牌和金牌,他因此成為世界上獲得奧數金牌最年輕的選手,這一紀錄至今沒人打破。
14歲時陶哲軒正式進入弗林德斯大學,16歲獲得該校榮譽理科學位,17歲獲該校碩士學位。也就在這一年,陶哲軒開始留學美國,他進入了美國知名院校普林斯頓大學,21歲博士畢業。
24歲陶哲軒被加利福尼亞大學聘為正教授,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正教授。
24歲,在我們還處於大學剛畢業的時候,陶哲軒已經成為世界頂尖大學的教授,這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人生的巔峰,但這對陶哲軒來說,只是登上了人生的一個小山頂,此後他繼續他開掛的人生。
2006年,他榮獲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獎菲爾茲獎,該獎歷來就有數學諾貝爾獎之稱。在第二十五屆菲爾茲獎的頒獎典禮上,西班牙國王卡洛斯親自將菲爾茲獎頒給了年輕的陶哲軒,這一年他31歲,他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個獲得此殊榮的華裔數學家,而上一次獲得該獎的華人是著名數學家丘成桐。
在登上了數學最頂峰後,陶哲軒依舊在奮鬥,他除了很高的天分外,努力是這個天才的另一個形容詞,陶哲軒有著對數學的一種偏執的熱愛,通常為了解決一個難題,他能幾天不睡覺,不解決問題不撒手,直到問題解決後他才大睡不起。是天分+努力才使他能夠擁有現在的成果。
現在,他被數學界公認為是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算術數論等接近10個重要數學研究領域裡的大師級年輕高手。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數學定理還是用它的名字來命名的,原因是他與本·格林合解決了一個由歐幾裡得提出的與「孿生質數」相關的猜想:一些質數數列間等差,如3、7、11之間,均差4;而數列中下一個數15則不是質數,這個問題堪稱是數學界的懸案,從提出到現在距今已經2300年,無人能解,最後,被陶哲軒成功攻克,這個發現被命名為「格林-陶定理」。
除了有很高的智商外,陶哲軒還有著極高的情商,他一直強調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每天上班下班,在學校他是一名出色的教授,雖然已經功成名就,但他在學校一直很低調,從不張揚,從不浮誇,在課上他是一位好老師,不厭其煩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在課下他同他的學生打成一片,很多學生都喜歡和這個沒有架子的老師在一起討論問題。謙和、反應快、人脈廣,是許多學生對陶哲軒一致的評價。
下班後,陶哲軒就回歸家庭,他家庭非常幸福,妻子是一名韓國人,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在家裡他會給孩子換尿布、陪孩子玩、送孩子上學,是一個溫暖的的奶爸,在一家四口的合影中,陶哲軒總會露出燦爛笑容,依偎著妻兒,而這與一個普通中年男人無異。
正如《紐約時報》記者在撰寫陶哲軒故事的時候所說的那樣:「
陶哲軒最令人羨慕之處,不在於驚人的天賦和出色的成就,而在於坐擁這些天才和成就的同時,也能成長為一個享有健康生活的快樂的「普通人」。
這個世界不缺少天才,他很多天才後來成為傷仲永式的人物,泯然眾矣。還有很多天才雖然日後也很有成就,但因為過早地戴上了各種光環,而在性格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陷,像陶哲軒這樣既有智商,又有情商;既有天分,又健康陽光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而這更多的是得益於他的父母,他的父親是一名兒科醫生,他的母親是一位中學教師,兩人雖然移民澳大利亞,但對陶哲軒的教育還是尊崇的是中國傳統的文化教育,陶哲軒會說廣東話,中國人的很多智慧在陶哲軒身上都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家中有一位叫劉薰宇的人,曾在暨南大學、同濟大學、西南聯大任教,還當過人民教育出版社任副總編輯,而劉薰宇與普通教育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會講故事,比如他講的這個故事。
某個書生娶了一個富家千金,經常被老婆訓。後來這個書生中了狀元當了官,但他的老婆還是經常訓他。他就跟他老婆說,我現在當了官,你怎麼還訓我。他的老婆機智的回答到:「虧你還是狀元,連水漲船高的道理都不懂。你看,如果男人是當官的,生下來的女兒就是千金小姐,男人要是挑大糞的,生下來的女兒就是丫頭。等她嫁人後,如果嫁的男人是大官,她就變成了官太太,如果嫁的是農戶,那麼她就變成了一個農婦。這就是數學上的函數,男人是x,女人是y,y總隨x改變。
一個故事把函數講得生動有趣,這樣的例子在他的書中比比皆是。他一生論著頗豐,深受人們喜愛,很多人正是讀了他的書才喜歡上了數學,其中就有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
楊振寧在一次講學中說道,他在很小的時候,偶然接觸到了一位叫劉薰宇寫的書,看了後他愛不釋手,書非常有趣,通俗易懂,看了他寫的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我才知道什麼是奇偶排列。
我國著名數學家齊民友也非常崇拜劉薰宇,他說他初一時學數學,那時的數學非常難,有很多的四則應用題,後來他看了劉薰宇的作品後,用他書中教的方法做題,非常容易,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從此以後,才逐漸增加了對數學的興趣。
我國著名的畫家豐子愷也很喜歡數學,但他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直到中年後才接觸到的劉薰宇的著作,他說劉薰宇寫一篇,我就讀一篇,他的文章非常有誘惑力,而誘惑我的就是他裡面講的故事,如果我能早點接觸到劉薰宇的作品,我小時候絕對不會忽視這樣一門非常有用的基礎學科,為此,他懊悔不已。後來,他還專門為劉薰宇的著作寫了一個序。
他的著作主要集中在三本書《馬先生談算學》《數學趣味》《數學的園地》,這三本書都非常的有趣,非常適合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和中學生來讀。很多學生讀了後都會愛不釋手,甚至像讀小說一樣讀得津津有味,把數學書語文化,在學語文中讀懂數學,這就是這套書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