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不執著財經
社科院說中國人口到2028年出現負增長,已經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而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因為我國人口出生率一直處於下滑趨勢,新生兒出生人數從2017年的1723萬,到2019年下滑至1100萬。即使放開了二胎政策也沒有止跌的跡象。如果這種勢頭繼續下去,而未來老年人口離世越來越多,那我國人口出現負增長也在意料之中。
可能很多人認為,中國人口在2028年出現負增長是好事情,因為現在我國人口14億,比非洲大陸人口10億,還要多出不少,中國人口數量在若干年後出現下降不是更好嗎?但是,人口專家們卻並不這麼認為,從表面上看,我國擁有14億人口,在數量上並不少,但是人口結構卻不合理,大量的人口集中在40、50、60、70後,而90後、00後、10後的人口是越來越少,也就是說,我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長此以往,將會帶來以下幾大隱患:
首先,中國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後,養老金將會入不敷出。目前,國內有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5億,到2030年將會達到5億人。目前我國養老金收支相抵,略有盈餘,主要是國家財政部撥款。而隨著老年人口越來越多,養老金出現缺口在所難免。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過去3.28個在崗職工贍養1個老人,現在是2.65個職工贍養1個老人,將來可能會是1.8個在職職工贍養1個老人。所以,年輕人越來越少主要是擔憂,未來養老金缺口的問題。
再者,未來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年輕人口越來越少,對國內經濟長遠發展也極為不利。因為老年人口的消費能力有限,而年輕人才是消費的主力軍,如果年輕人口越來越少,會帶來社會消費能力的衰弱。現在的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日本人口長期處於負增長,年輕人口越來越少,消費能力越來越弱,導致日本經濟長期處於通縮狀態,長期停滯不前。所以,年輕人口越來越少,社會消費能力也會大幅衰退。
再次,人口紅利盡失,很多崗位招聘不到年輕人。未來大量老年人口要退休,年輕人卻越來越少,很多崗位空出來沒人做,勞動力缺乏會使一個國家的經濟長期處於衰退之中,所以,年輕人不能太少,要保持一定的數量才行。當然,有人會提出,將來科學越來越發達,我們完全可以用智慧機器人來替代空出來的工作崗位。但是,智慧機器人只能做比較粗的工作,而高精度的生產製造,以及現代服務業,機器人是無法取代人類的。從長遠來看,我國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反而是印度的人口紅利期在到來。
最後,專家估計到203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達5億人,屆時養老問題該怎麼辦?我們要準備大量的養老院,要有大量的護工,要有大量的老年人用品的生產廠家,以及醫藥保健企業等。現在,只有少數政府辦的養老院,這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養老院,將來養老院的護工的需求量會很大。顯然,中國並沒有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的準備。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未雨綢繆先要布局養老產業,否則就為時已晚了。
社科院說到2028年中國人口就會在達到14.42億之後,出現負增長,自此之後,中國人口將會逐步減少,再過幾十年後,人口數量會降至7-8億,從表面上看,人口減少的確是好事,但實際上,新生兒人口減少甚至負增長,將會帶來消費能力減弱、養老金缺口放大、人口紅利的消失、老年護理需求驟增等弊端。所以,要在合理的年齡結構下,人口數量減少是才是好事,而在結構嚴重失衡的情況下出現人口負增長,並不會給社會和經濟帶來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