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述整個天文系統之前,為了對這個世界有更加宏觀、系統、全面的認知,就讓我們站在自我之外,像靈魂出竅一樣,去大膽想像一下:好比你有特異功能,能夠以上帝視角來觀看人類世界,現在,你處於整個空間遙遠的一點,遠遠地觀望這個空間,具體有多遠呢?若用每秒30萬千米的光速來測算,你所站立的位置,大概需要100萬光年才能到達。這是怎樣的一個概念?要知道,光繞地球七圈半,用時也才不過1秒。
你所在的那個點,如此遙遠,又如此空曠。周圍沒有一絲光亮,完全籠罩在一片密不透風的黑暗中。在那個廣袤孤獨的空間裡,突然,你搜索到一點特殊的存在,它是一片類似於微雲的光亮,儘管它微弱得猶如晨曦,渺小得猶如光斑,但它在黑暗中格外耀眼。你再凝神一看,發現在其他方向,也隱約有類似的光斑,不過那些光斑離我們更加遙遠。現在,我們就來說說你最初看到的那塊光斑,也就是「我們的星系」。
究竟需要多快才能到達那片光亮呢?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你預定在一年內「飛」到那裡,那麼你飛翔的速度要比光速還快100萬倍才行。至少在人類已知科學的基礎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科學告訴我們,光速是世上最快的速度。不過在我們的思維裡,可以假設你正以比光速還要快的速度靠近那個光斑,你會發現,我們越靠近它,它的光亮就越明顯,逐漸蔓延開去,填滿你的視線,將一片漆黑丟在你的身後,將一片光亮呈現在你的面前。
光亮越來越近,你打算朝著其中一顆星星飛去。它並不大,在璀璨光雲裡它是那樣普通,你放緩速度,慢慢朝它靠近。一開始,它微弱的光斑舒展開來,逐漸明亮起來;隨後,它像燭火一樣有些耀眼;然後,它的光芒能投射出影子來;緊接著,那光線竟然能夠照亮書本上細小的字跡;最後,它變得璀璨奪目,光芒耀眼。你繼續朝它飛去,漸漸能感覺來自它的熱量。它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小太陽,啊!正是啊!它正是太陽啊,那個給予我們溫暖和能量,離人類最近的恆星——太陽啊!
你無法丈量這偌大的空間到底有多大,它只用那無邊無際的黑暗作答。即使你以100萬倍光速飛向太陽,但你仍然離它很遠,用人們常說的距離描述,大概有幾十億千米那麼遠吧。而當你在所處的位置看向太陽,你會發現它並不孤獨,因為在它的周圍環繞著8顆星狀光點,那8顆星星遠近不一、大小相異,離太陽最遠的一顆,比離太陽最近的一顆遠上80倍。當然,若你用比自己生命還要長很久的時間去觀察它們,你就會發現,它們都在以自己的速度圍繞太陽運轉,最快的一顆星星,只需要3個月便能轉一圈,而最慢的一顆要165年才能轉完一圈。這8顆星,就是太陽系中的8顆行星。而區分行星與恆星的方法是:恆星本身能發光,而行星本身是黑暗的,只能依靠恆星獲得光亮。
圍繞著太陽的這8顆行星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轉,我們可以想像自己飛向了由近及遠的第三顆行星,就好比一次遠道而來的探訪。我們離它越近,就越能感受到它的光亮,以至於後來,我們看到它懸掛在遠方,猶如現在我們看到的月球一樣,它一半隱在黑暗中,一半被太陽照得閃耀。我們繼續朝它飛去,越來越近,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被逐漸放大,我們可以看到這顆行星表面的許多斑點,隨著我們離它越來越近,哦,那不是斑點,而是陸地和海洋,雖然它們大半部分被雲遮蔽,以至於我們沒辦法看到完整的表面,但是我們還是能看到這顆行星的暗面,除了陸地和海洋,還有許多暗的建築物和耀眼的光點,而這正是我們人類的傑作,它們是不眠不休的城市和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我們朝著它繼續飛去,離那些熟悉的建築物越來越近,直到我們置身其中,雙腳著陸,而此刻,也預示著我們,從廣袤的宇宙中回到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
其實我們在飛行的過程中,經常會隨著距離的變化,發現之前不能被肉眼所看到的星球,它們發出光芒,可是再近一些我們會發現,它們本身並不能發光,只是一些不透明的球體,而地球,正是這些星球中的一個。
若回顧一下這次飛行之旅,你一定會感到妙不可言,因為這讓你看清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漆黑的暗夜裡,那些成千上萬的星星其實都是「太陽」級別的星球,甚至我們可以說,太陽在那些看似渺小的星星中,其實是微不足道的。或許你看到太陽很大,但那只不過是因為你離太陽很近,實際上,在那些渺小如針眼的星星裡,還有很多星星散發出來的光與熱,比太陽高千倍萬倍。
這次太空旅行告一段落,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就是我們所要講述的星辰系統。正如我們朝著地球飛行所看到的一樣,我們越靠近地球,眼中所見的景就越接近我們平時站在地面上所看到的樣子。我們飛過的星辰,都成為地球上所看到的散布天空的星星。實際上,我們站在地球上去看整個天空,與站在某一個遙遠的地點去觀測是有很大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