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則】破釜沉舟:巨鹿之戰,項羽是如何打贏的

2020-12-04 蘇蘇看歷史

破釜沉舟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

「破釜沉舟」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中的巨鹿之戰,這個成語也可以說是項羽本身的專屬名詞了,至今中國歷史上除了項羽還沒有其他將領成功做到過。

那麼項羽是如何打贏這場戰爭的呢?難道真的如歷史課本所講的那樣:項羽憑藉一股勇氣,破釜沉舟、不留後路靠著一股兇狠之勁,以少勝多擊敗了秦軍?

深入巨鹿之戰的細節中,不難發現,項羽除了這股兇狠勇氣外,戰術運用上可是非常厲害的,項羽之所以能打贏這場戰役,也並不是僅僅憑藉自己的五萬軍隊,而是調動了所有反秦盟軍。

巨鹿之戰中,並不是項羽和章邯、王離的秦軍獨自作戰的,戰場中主要有這幾隻軍隊。

秦軍:主將章邯的二十萬軍隊,負責運送糧草;副將王離的二十萬軍隊,主要負責圍攻巨鹿。

諸侯聯軍:趙歇、張耳的趙軍在巨鹿城中堅守城池,陳餘收聚常山殘軍數萬餘人,臧荼率領燕軍和張敖帶領的代軍,這三隻軍隊都在巨鹿以北,齊軍援軍在巨鹿以東。宋義、項羽率領的楚軍在巨鹿以南。

這樣看,從軍隊數量上說,諸侯聯軍和秦軍是不相上下的。還有一個細節就是,項羽殺宋義時,楚軍已經到達巨鹿之南的安陽四十六天了。這個細節說明秦軍此時包圍巨鹿至少兩個月,也側面反映出諸侯聯軍正面已經可以抵抗住秦軍,兩個月的攻防戰雙方也已經精疲力盡了。

所以項羽殺宋義,渡河選擇的時機非常好,直接為這一潭死水的戰役中注入了鮮活的力量。而且項羽冒死渡河之前,並不是毫無顧忌,只憑藉一腔勇氣。而是先派英布和蒲將軍作為先遣部隊,渡河進行試探攻擊,在先頭部隊穩住陣腳後,項羽才率領大軍度過黃河,並且破釜沉舟,一鼓作氣拿下秦軍運糧甬道。

從這裡看出,項羽也並沒有急予率軍進攻王離主力軍隊,而是切斷王離和章邯之間的甬道。這種戰術雖然將自己陷入兩軍夾擊之中,但只要把這個運糧甬道掐斷,秦軍的戰略主動將徹底喪失,只要自己能扛得住秦軍的進攻,其他諸侯軍也不傻,必然會把握住這個戰機,然後一舉拿下秦軍。這說明項羽並不是一介莽夫,他明白憑藉自己的五萬軍隊,很難以少勝多擊敗秦軍主力,所以要聯合其他諸侯軍才行,但此時諸侯軍已經被打怕了,如果不是必勝之機,那麼肯定不會主動出兵進攻秦軍的。

項羽在對戰術和戰局的把握太到位了,主動出擊掐斷甬道。王離不僅要防備諸侯聯軍的反擊,而且還要派軍奪取甬道,當然分身乏術了,所以當項羽安排英布攔住章邯的援軍,自己以守待攻,成為甕中之鱉的王離,就急了。王離主動進攻九戰九敗後,其它諸侯聯軍見果然抓住機會,群起而攻之,於是秦軍大敗,王離被俘。秦國另一隻由章邯率領的軍隊又因為秦國丞相趙高步步緊逼,不得已投降於項羽。

於是,巨鹿之戰終於落下帷幕,項羽並不僅僅有一腔熱血,破釜沉舟不計後果,他運用極其高超的戰術水平和對戰局精準的把控,才能最終反敗為勝成就霸業。

相關焦點

  • 巨鹿之戰: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項羽的破釜沉舟是戰役的關鍵因素
    在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很多,而其中就有項羽的成名之戰——巨鹿之戰。這一戰不僅使項羽威名大震,在其叔父項梁死後迅速成長起來,填補了項梁留下的權力真空,而且也成為秦末農民戰爭在軍事形勢上的最大轉折點。正是從巨鹿之戰開始,義軍在軍事上才取得了對秦軍的優勢,戰場主動權轉到了反秦義軍一方。
  • 項羽憑藉著《巨鹿之戰》,一戰成名,成為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
    項羽 劇照項羽憑藉著破釜沉舟的勇氣一舉殲滅秦國精銳部隊,《巨鹿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乃至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後人提起巨鹿之戰,覺得勇氣是項羽戰勝強大秦軍的關鍵。然而此役並非如此簡單,在這場生死存亡的戰役中,項羽展現出了他爐火純青的兵家智慧以及高瞻遠矚的個人魅力!那麼巨鹿之戰的來龍去脈又是什麼呢?項羽獲勝的關鍵又在哪呢?
  • 古代史上以少勝多的四大戰爭排行榜,項羽指揮的巨鹿之戰排第三!
    第四名:牧野之戰牧野之戰堪稱古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當年武王伐紂,打到了朝歌,紂王驚嚇之餘集合了王宮裡面所有的部隊和戰俘一共七十萬人,而武王當時不過十萬。怎麼看都是以卵擊石,但戰場上戰績瞬息萬變。因紂王殘暴不仁,士兵在戰場上紛紛倒戈,武王在雙方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完成逆轉,取得勝利。第三名: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大家肯定都聽過。
  • 西楚霸王項羽在巨鹿之戰,為何能擊敗秦軍兩大主力?
    喜歡看歷史的小夥伴,是否都是被那裡面的權謀鬥爭所吸引呢,更令人稱讚的是裡面描寫到的戰役,每場戰役看不到最後你都不會知道誰會是贏家,作戰雙方也是各有各的奇招,不要以為你人多地勢好你就一定會贏,我們有的是辦法對付你。
  • 古代精彩戰役之一,項羽打下的巨鹿之戰,也建立了他的統治地位
    古代精彩戰役之一,項羽打下的巨鹿之戰,也建立了他的統治地位大家都知道一個名將,那就是項羽。一說起項羽,我不知道在大家的心目中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但是他在我的心目中,雖然是一個最後的失敗者,不過同樣也不失為一個英雄。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與項羽有關的成語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與項羽有關的成語,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與項羽有關的成語,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
  • 失去了叔叔的項羽自力更生,巨鹿之戰贏的一點都不輕鬆!
    這個新趙國也挺有意思,它的都城也建立在邯鄲,一切是有模有樣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實在是不經打。章邯帶兵殺過去之後,沒用多久就攻下了邯鄲城,新趙王沒辦法,只好率領下屬殘軍逃到巨鹿。章邯那是趕盡殺絕的主啊,他也帶領四十萬大軍追到巨鹿,那意思就是要斬草除根。
  • 歷史上的關羽和呂布聯手,對陣項羽和英布,誰勝誰負結局會如何
    說到秦末時期的猛將,首屈一指的當屬於項羽和英布,這兩個都是勇戰派的傑出代表,項羽作為秦末時期作戰最勇猛的將領,基本上是無敵的,無論是巨鹿之戰,還是彭城之戰,一生大小七十餘戰,無一敗績,除了垓下之戰,項羽就是無敵的存在,而英布作為項羽曾經的手下,也是以勇猛善戰著稱的,巨鹿之戰的前鋒就是英布打的,那可是絕對的硬仗,但是英布打贏了。
  • 垓下之戰,韓信和項羽其實打了個平分秋色,二人軍事水平未見高低
    韓信和項羽,一個兵仙,一個戰神。 韓信用木罌魏,用背水一戰、拔旗易幟滅趙,用沙囊斬龍且。項羽用破釜沉舟大破掃滅六國的秦軍,用三萬鐵騎打垮劉邦五十多萬聯軍。兩人的軍事造詣威震天下、震古爍今。二人有幸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而且在最重要的垓下之戰中,兩人終於有機會一較高下。
  • 巨鹿之戰看似以少勝多,你可知道掩埋在盛名之下的真相是什麼?
    歷史上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以這樣的形式贏得勝利的戰役——巨鹿之戰。那麼我們先看一下是哪個國家的將士跟誰打的?一邊是項羽戰隊他帶領著5萬楚兵和秦國的40萬大軍戰鬥。很多人要說了,相差這麼多的人怎麼可能會打得過呢,但項羽還真贏了,那麼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我們剛剛所說的秦國40萬大軍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王離所帶領的15萬將士。還有一部分就是章邯所帶領的25萬將士,楚軍這邊是項羽帶隊。一開始其實是王離在包圍著他們,可是再怎麼樣5萬將士也抵擋不住15萬,這懸差了10萬呢!
  • 如果巨鹿之戰的秦軍將領換成白起,歷史會改變嗎?
    有人說可能性為零,白起不會給項羽機會。另外,覺得這時候的秦軍不一樣了其實是種誤區,才短短十來年,秦軍還是當初那隻鐵軍。巨鹿之戰中仍然有極多參與過統一戰爭的秦軍老兵。有人說秦軍只會比以前更強,因為在一年多時間裡,章邯的秦軍連續打了多次大戰,戰鬥強度和頻率遠遠超過任何時期的秦軍,實戰鍛鍊出來的戰鬥力大大激增,相反王離的秦軍由於沒有經歷這一年多高強度作戰,一上來一敗劉邦於成武,二敗項羽於巨鹿,還沒適應兩下就完了。
  • 巨鹿之戰章邯戰敗之謎:是隊友太坑?秦軍無能?還是敵軍太狡猾?
    以章邯之軍功,絕不可能屈居王離之下;以王離之身份,亦絕不可能屈居章邯之下;再說王離打了趙國這麼久,眼看勝利在望,豈肯輕易把這個功勞分給章邯?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各行其是,王離負責圍城打援,章邯負責供應後勤與阻擊楚軍。
  • 章邯巨鹿之戰敗給項羽,而後死心塌地追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要知道,秦二世的時候橫徵暴斂,天下混亂,百姓苦不堪言,諸侯四起,可不僅僅只有陳勝吳廣這支農民起義的軍隊,還要加上沛縣的混混劉邦,會稽起兵的項梁,在這些聯軍幾十萬的兵力打到函谷關的危急時候,是章邯率軍出徵,先是打敗周文的軍隊,後面又破了齊楚聯軍,更是在定陶殺了楚軍的統帥項梁。
  • 2021江蘇省考解題技巧:類比推理背後的成語小故事
    快和江蘇公務員考試網來看一下下面的這個例題:   【例題】破釜沉舟:項羽   A.樂不思蜀 劉備   B.精忠報國 嶽飛   C.臥薪嘗膽 夫差   D.紙上談兵 趙奢   【答案】B   乍一看這個題目
  •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上的那些滅國之戰,一戰定生死!
    一、巨鹿之戰巨鹿之戰,中國歷史上經典戰役之一,也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秦二世二年,天下群雄起義,秦朝軍隊奔波於消滅叛軍的途中。九月,秦軍將領率二十萬大軍圍困趙王歇與巨鹿城,趙王被困,只得求助於楚王。楚王派宋義與項羽率領幾萬士兵解圍。
  • 大秦王朝為何巨鹿之戰就被打的土崩瓦解,曾經的百萬雄師哪去了?
    其中最大的功勞莫過於大秦麾下的虎狼之師,可為何這支令六國諸侯膽寒的虎狼之師,卻抵擋不住項羽的攻勢,瞬間讓不可一世秦王朝土崩瓦解?在秦朝的制度下,在和平年代,農民從事農耕,一旦戰事爆發,這些農民都會成為戰場上的精兵,這一切都歸功於秦朝的軍功制度。據史料統計,秦朝加上各邊防的軍隊,其數量不下百萬之眾。
  • 劉邦贏項羽純屬運氣?27人打敗數千騎兵,又該怎麼解釋!
    從總體實力上來看,劉邦根本比不上項羽,因此有人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劉邦戰勝項羽純屬運氣,在玄乎一點說,天命難違,項羽敗給了命運!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劉邦最後取勝,有哪些決定因素呢!劉邦贏項羽純屬運氣,這一種說法,要從兩者最後一戰說起。
  • 楚漢垓下之戰到底是誰贏了?劉邦並非最後贏家!
    彭城之戰,漢軍超過50萬,看來人很多,但我們要看誰是指揮者。超過半百萬的軍隊是由漢,魏,韓和投降的秦軍組成的聯盟。說他們是一支軍隊,但直言不諱是烏合之眾罷了。得出這樣結論的原因是什麼?他們已經在巨鹿之戰中出場過一次。當時,章邯率領的軍隊只是在驪山服役的犯罪分子和苦力。這樣一支臨時派遣的隊伍讓他們是如此的害怕以至於他們不敢打仗,更不用說他們後來面對強大的楚軍?
  • 劉邦項羽的加減法,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令敵人越來越少,己方越來越多
    英布在陳勝起義時就參加了反秦鬥爭,後追隨項梁、項羽,巨鹿之戰中,英布率軍充當先鋒隊,立下汗馬功勞。巨鹿之戰後,項羽令英布坑殺秦降卒二十萬,說明英布曾是項羽的鐵桿嫡系。項羽主宰天下,封英布為九江王,項羽還密令英布殺頂頭上司義帝。項羽對英布是信賴和重用的,可以說英布是項羽的鐵哥們。後項羽攻齊地的田榮,令英布參戰,英布藉口生病不去。當項羽在齊地同田榮激戰時,劉邦乘機抄了項羽的老窩彭城(今江蘇徐州市)。
  • 鴻門宴,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
    楚國分兵兩路,北路軍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六萬救趙;西路軍以劉邦為主將,進攻關中。楚懷王與雙方約定誰先入關者為關中王。隨後項羽殺死逗留不前的宋義,奪取軍權,領兵北上。在巨鹿之戰中破釜沉舟,身先士卒,九戰九捷,大破秦軍主力。此戰之後,秦軍投降,諸候畏服,項羽被擁戴為諸候聯軍上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