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16攝氏度,火箭軍官兵如何把本領練到極致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汽車在蜿蜒的山路上疾馳,凜冽的寒風呼嘯而過,翻過海拔1000多米白雪覆蓋的高山,終於到達群山環繞中的一片野外練兵場。汽車儀錶盤顯示,室外溫度為零下16攝氏度,但火箭軍某基地在這裡進行的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正開展得熱火朝天。

比武場坐落在一處深山坳裡,複雜的地形地貌、惡劣的氣候環境、人為設置的各種實戰化練兵條件,成為官兵淬鍊劍鋒、比武競技的「風水寶地」。2月5日,火箭軍某基地數百名官兵會集到這裡,準備在10多個課目的比武中一決高下。

「咱們一出營門,相互的比拼就開始了」

「你以為到了賽場才算開始比武?其實咱們一出營門,相互的比拼就開始了。」某旅旅長李俊是個急性子,剛進比武場,就懟了對手一句。

對於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來說,行軍就是打仗。參加這次比武的幾個旅團,從四面八方趕來,駐地遠的需要跨省機動上千公裡,汽車、火車交替轉進。

「這一路倒火車、趕汽車,十來個小時就過去了,得比對手少背記多少東西呀。」上火車前,某團警衛營戰士扎配一句玩笑話,讓大家萌生了「車廂備戰」的念頭。

列車疾馳,窗外景色如畫,他們卻沒有心思欣賞。團裡兩名工程師低聲交流著什麼,另外一名操作號手閉目端坐,嘴裡念念有詞。

「他們在默記和相互抽考專業知識,都想趁著這個時間衝刺一下。」團長王文清說。

「長途機動的官兵一路辛苦,近在咫尺的也不輕鬆。」某團官兵駐地距離比武場只有幾公裡,他們不僅要準備比武,還要保障比武。提前3天,比武場地的布置工作就展開了,這個團的官兵一切按照打仗要求實施,動作有一點不規範、操作有一絲多餘,都會被要求「返工」。

團長逯戰軍說:「軍人的每一次任務都是打仗,我們算是東道主,準備項目不計入比武成績,但更要給兄弟部隊展現出一流的訓練水平和訓練作風,沒有上擂臺,比拼卻無處不在!」

常委「第一班」,打響「第一槍」

比武場上寒風呼嘯,滴水成冰。火箭軍某基地領導個個一身迷彩,站在隊伍的排頭。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2018年開訓動員大會上發布的訓令,要求「堅持領導帶頭、以上率下」,這個基地聞令而動、遵令而行。

比武開始前,基地黨委「一班人」宣讀《基地黨委常委「第一班」公開承諾書》,接受官兵監督:「基地黨委常委鄭重承諾,做軍事訓練第一班,當備戰打仗領頭雁,帶頭思戰研戰謀戰。以鮮明的問題導向議訓議戰,以求實的科學精神研究掌握作戰制勝機理……」

「帶頭組訓參訓督訓。堅持抓自身與抓部隊兩手抓兩手硬,大綱規定的課目一項不漏、環節一個不缺、時間一天不少、標準一點不降,確保軍事訓練強項更強、弱項補強。」

基地常委「第一班」首戰出徵,他們來到輕武器射擊場。年輕的裁判一聲令下,將校軍官迅速臥倒、據槍、瞄準、擊發,一聲聲清脆的槍響迴蕩在山谷間。很快,射擊成績便傳來:10環、8環、9環……

天寒地凍,比武場上卻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基地黨委「第一班」完成了精準射擊、手榴彈投擲等比武課目,帶動旅團領導衝鋒上陣,摘金奪銀。

某通信團「第一班」齊上陣,由團長、政委分別駕駛戰車駛入目標區域,快速展開通信設備、架設天線……短短幾分鐘後,相隔百米遠的戰車實現聲音、圖像、視頻等全要素暢通。「這速度、這效果,絲毫不遜色專業骨幹!」機動分隊隊長王浩說。

在機關幹部作戰標圖現場,100多名機關幹部頂著刺骨的寒風,耐心地在地圖上標繪;輕武器射擊、手榴彈投擲,甚至武裝5公裡越野的賽場上都能看見旅團常委的身影。

「原以為常委比武只是鼓舞士氣,沒想到竟然是『真刀真槍』的比拼。」常委帶頭立即在比武場上引發「蝴蝶效應」,官兵們卯足勁頭兒為榮譽而戰。

「高手對決,練到極致才是王道」

2月5日,對某團戰士邵磊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天。

在全防護演練的比武場上,邵磊和他的班長高曉園同臺競技,他以0.9秒的微弱優勢戰勝了班長。「最後衝刺的時候,兩條腿像灌了鉛似的,但我知道班長一定在我後面,就咬牙堅持到最後。」邵磊回憶說。

邵磊入伍時就聽說班長高曉園曾拿過安徽省自由搏擊季軍,身體素質在全團數一數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他主動申請到高曉園班裡,點名要挑戰班長。

「你在前進,對手也沒有睡覺,所以必須超常付出。」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邵磊終於在半個月前全團選拔賽10公裡越野課目中,第一次戰勝了高曉園,緊接著又在基地的比武中戰勝了班長。

「高手對決,練到極致才是王道。」這是邵磊的獲獎感言,也是無數官兵的「練兵心得」。

某旅班長陳猛在選拔賽中就敗給了「徒弟」扎如兵,連參加基地比武的機會都沒有,但他卻主動來當「啦啦隊員」。看到「徒弟」在比武場上接連取得好成績,陳猛欣慰地說:「『徒弟』這麼出色,我這個『師父』臉上也有光。」

把專業學到極致、把本領練到極致、把裝備用到極致,這是火箭軍部隊的練兵法則。眼前的比武場上,運輸分隊的競爭異常激烈。常規課目比拼中,近40名司機要駕駛龐大的特裝車展開移庫、倒庫、S型彎道、雙邊橋等基礎課目,筆者發現雙邊橋課目中,橋面設置比常規考核窄了近四分之一。司機趙舒宇平穩駛過之後,雙手汗津津的。

有人開玩笑說:「有這麼難嗎?」趙舒宇把大眼睛一瞪:「這個課目好比在鐵軌上開車,你說難不難,技術不過硬,連上都上不去。」

不曾想,駕駛員們剛通過基礎課目考核,又遇裁判組「刁難」——他們在現場設置穿越沾染地帶、敵襲隱蔽偽裝等特情,不僅考驗駕駛員的駕駛技能,還要檢驗他們的應急處突能力。

與驚心動魄、場面震撼的運輸分隊比武不同的是,飛彈專業技術比武現場顯得有些安靜,某旅「飛彈通」周俊在比武前一天感冒發燒了,走起路來搖搖晃晃,戰友們都勸他放棄比賽,但周俊說:「比武就是打仗,生病就不比武,哪還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

吃了退燒藥後,周俊上場從容不迫地完成默畫流程圖、技術考卷筆試、現場提問抽點作答等課目,他的執著感染了身邊戰友,最終,該旅選手包攬此項比武前三名。

「榮譽不提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

經過一天「激戰」,比武落下帷幕。夜幕中,一場復盤檢討式總結又開始了。

據了解,該基地按照先個體比拼、後單元較量、再整體比武的步驟,全年區分4個階段開展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勝負成敗都只是暫時的,大家的目標就是下一次創造輝煌。

走進某團常委會議室,「一班人」正圍繞當天比武場上出現的問題召開專題議訓會,雖然拿下了首長機關比武團體第一名,但是在全防護操作、手榴彈投擲兩個課目上卻「全軍覆沒」。團長張鶺說:「榮譽不提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我們要從這次比武中吸取教訓,自上而下掀起新一輪練兵熱潮。」

「在戰場救護課目中因左臂固定不牢扣分,失去晉級決賽資格,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盲目求快不求穩」「防護狀態下射擊出現兩個4環,說明平時訓練不夠紮實,下一步針對該課目進行專項補差……」一些營連會議室裡,比武官兵圍坐在一起,針對比武中出現的問題人人檢討、人人反思,當場擬定固強補弱計劃。

登錄基地政工網,首頁上已經設置了「練兵比武」新專欄,常委軍事訓練責任清單、挑應戰帖、比武現場照片以及視頻等內容一一在線,這些內容無疑成為激發官兵練兵熱情的「新手段」。

與參加比武的官兵檢討反思同步,通過視頻連線觀看現場直播的營區其他官兵,也在比武結束後展開「復盤式」大討論,對照自身「短板」自查自糾,制訂整改方案。

對於火箭軍某基地的官兵來說,第一階段的激烈比拼已經落下帷幕,全新的較量即將開始。(李永飛、朱偉、廖丹陽)

相關焦點

  • 零下40攝氏度的冰與火之「練」
    天還未亮,「中國最冷小鎮」呼中的氣溫已達零下40攝氏度左右,嘹亮的口號、整齊的步伐劃破清晨的寧靜。6時10分到6時40分,黑龍江省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地區支隊呼中大隊40餘名指戰員準時出操,熱身、跑步、做伏地挺身……通過「火熱」的基礎性體能訓練,做好冬季體能儲備。
  • 此地年平均溫度零下16攝氏度,這裡的人平均壽命卻超過百歲,為何
    這裡最低溫度達到零下71.2攝氏度,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沒有保暖措施,在幾分鐘的時間裡人就能被凍僵。這裡的晝夜溫差巨大,在最熱的時候氣溫可以達到16攝氏度,整年的平均氣溫為零下的16攝氏度,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這裡人還要正常工作學習。這裡一年中最多只有兩個月是比較溫暖的,因為路面常年結冰,這裡很少有車輛出行,孩子們上學也都是走著去的。
  • 零下八十攝氏度,水以液態形式存在
    來源:科技日報零下八十攝氏度,水以液態形式存在有助解釋極端環境下水的異常特性科技日報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首次對超冷水進行測量後發現,在零下80攝氏度的極低溫度下,水以液態形式存在,且由兩種液體混合而成。
  • 零下八十攝氏度,水以液態形式存在
    圖片來源:PNNL官網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首次對超冷水進行測量後發現,在零下80攝氏度的極低溫度下,水以液態形式存在,且由兩種液體混合而成。
  • 18歲「電影控」零下十幾攝氏度跟陳凱歌拍電影
    去年冬天,他進入知名導演陳凱歌的劇組,跑到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北方參與新片拍攝。今年,他被美國頂尖的電影學院錄取。    牛語    總不能從18歲開始,就把未來50年都定下來了。還是要去嘗試一下!    金程寬採訪視頻    詳見南都APP深圳大件事。
  • 生剝蛇、跳火障、PK男兵……「特戰玫瑰」的訓練畫風,你想看嗎
    ▲武裝5公裡 ▲制服男兵 把特戰元素融入到魔鬼周的每一個細節,突出特種作戰思維,狠到極致、苦到極致,才能練強心態、練硬本領。
  • 天問一號4個「大翅膀」暗藏玄機:能扛住零下110攝氏度超低溫
    天問一號已經升空,開啟了中國探索太陽系行星的大門,本文將解釋我們探索太陽系的關鍵技術之一:砷化鎵深空電源,如何在天問一號上使用。天問一號巡視器有4個「大翅膀」,能扛住零下110攝氏度超低溫,這是在火星上行駛的生存之道。
  • 零下八十攝氏度,水以液態形式存在   圖片來源:PNNL官網
    圖片來源:PNNL官網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首次對超冷水進行測量後發現,在零下80攝氏度的極低溫度下,水以液態形式存在,且由兩種液體混合而成。
  • 絕對零度如何確定為零下273.15攝氏度?
    簡單來說,通過理論和實驗,可以得到絕對零度約為零下273.15攝氏度。至於這個結果是怎麼得到的,先來簡單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絕對零度的概念。粒子的熱運動會讓物體產生溫度,所以溫度在本質上其實是用於度量粒子的熱運動劇烈程度。
  •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 監測到零下44.5攝氏度極低氣溫
    新華社電(記者 馬曉成)記者從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獲悉,12月27日當地監測到零下44.5攝氏度極低氣溫,這是今年入冬以來當地氣溫的最低值
  • 零下三十攝氏度,開飛!
    雪後初霽,氣溫低至零下30攝氏度。駐訓在這裡的空軍西安飛行學院某旅,組織新飛行員展開編隊飛行課目訓練,在嚴寒氣象條件下錘鍊新飛行員技戰術能力。筆者了解到,四機編隊飛行時,每架飛機都要保持規定的距離、間隔和高度差,飛行員的操縱必須做到精確、精細、精準。可以說,這種要求既是苛刻的,也是完美的。同時,對飛行員的心理素質和飛行技能更是一種錘鍊。完成最後一批課目訓練任務,戰機在雪海冰原中的跑道上陸續返航著陸。
  • 能承受零下70攝氏度溫度的雅庫天馬
    2020-11-25 19:16:33 來源: 虎娘們 舉報
  • 「新華網獨家連線」零下30攝氏度的極寒天氣下,黑河是如何戰疫的
    視頻:零下30攝氏度的極寒天氣下,黑河是如何戰疫的?新華網史峻誠 製作新華網哈爾濱1月12日電(顏秉光 郭梁越)在最低氣溫零下30攝氏度的天氣下,黑龍江省黑河市的醫護人員是如何克服極寒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堅守在戰疫一線的?
  • 科學家測量宇宙溫度:零下270.27攝氏度
    科學家測量宇宙溫度:零下270.27攝氏度  據國外媒體報導,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天文學和空間科學的首席科學家羅伯特·布勞恩博士認為已經探測到宇宙的冷卻過程,這是他迄今研究中進行的最為精確的測量,探測到宇宙在過去的137.7億年中是怎麼冷卻下來的。
  • 溫度可無限提高,最低溫度卻只能到零下273.15攝氏度
    溫度可以無限提高,最低溫度卻只能到零下273.15攝氏度每天我們燒水喝水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水溫到了100攝氏度才可以喝,要不然就會因為,水不乾淨而拉肚子,一般來講,我們見過的最高的溫度也就是100攝氏度,對我國南方很多人來講,他們到了冬天,遇到了最低的溫度也就零下五六度,但是你知道宇宙中最低的溫度是多少嗎?
  • 零下272攝氏度 天文學家捕捉到宇宙中最冷的角落
    回力棒星雲內部充滿著灰塵和電離氣體,目前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回力棒星雲或許是宇宙中最寒冷的地方,溫度僅有零下272攝氏度,這是天文學家通過阿塔卡馬大型毫米
  • 零下93.2攝氏度 南極測出地球最低溫
    據英國廣播公司12月9日報導,科研人員測量到南極一處溫度為零下93.2攝氏度,創造地球上的低溫記錄。 科學家於2010年8月10日測得零下93.2攝氏度的最低溫,打破了俄羅斯沃斯託克南極考察站1983年測得的零下89.2攝氏度的低溫記錄。
  • 全球最冷小鎮:極限低溫零下71攝氏度,看看他們是如何生存的?
    全球最冷小鎮:極限低溫零下71攝氏度,看看他們是如何生存的?說到中國最冷的地方,大多數人會想到的是我國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內容將不僅是我國最美的城市,經緯度也十分的高,每年一到冬天,黑龍江的氣溫有點下降的十分迅速,一夜之間變成了座冰雪王國,但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卻不是很冷的,而是位於俄羅斯的一個小村落奧伊米亞康踏歷史最低溫度曾經達到美容下71攝氏度,這裡的居民終年生活在冰天雪地裏海裡打撈上來的魚,剛出水面,成了冰塊兒,他們門窗都要整5到6層。
  • 不為人知的德軍二戰前軍官培養,合格的軍官跟坦克一樣重要
    而到了二戰前夕,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經驗總結,在德國國防部部隊局於1933年由路德維希·貝克大將、維爾納·馮·弗裡奇大將和奧託·馮·施蒂爾普納格爾步兵上將三位主筆撰寫的《作戰指揮》一書中,開篇就明確了指揮官應該具備的特質:「指揮一支軍隊及其下屬軍隊,要求指揮官具有清晰視野、極具遠見的判斷力,能夠做出獨立和果斷的決定,並堅定不移、積極的加以執行…從某種意義上講,
  • 北半球創紀錄最低氣溫公布 零下69.6攝氏度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9月24日發表了題為《氣候科學家在格陵蘭島發現新的創紀錄低溫》的報導,在北半球有史以來最炎熱的夏天過後,深入分析氣候記錄資料的聯合國研究人員有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發現:1991年12月22日,格陵蘭島冰蓋上的一個偏遠氣象站錄得零下93.3華氏度(約合零下69.6攝氏度)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