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小花岸邊開?小心是福壽螺產卵 有三大危害

2020-11-25 東方網

  

  遠遠看,你可能會以為它們是生長在河岸邊的粉色美麗小花。其實,它們是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福壽螺產下的卵。昨天,記者跟隨市民姜先生來到閔行浦江鎮聯躍路、三魯公路附近一處水域,在水邊發現不少福壽螺的卵塊。此前,青浦、奉賢等地也發現過福壽螺及其卵塊。

  位於上海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的調查顯示,福壽螺在青浦水域已成功越冬,對於福壽螺的擴張應引起關注。

  閔行現數萬個福壽螺卵

  在市民姜先生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閔行浦江鎮聯躍路靠近三魯公路一林地裡,林地中有一處水域,並不大。稍仔細一看,就可以看到岸邊有多處粉紅色團狀物,再湊近看,可以看清是某種動物產下的卵。

  姜先生對野生動物有所研究。他介紹,這是福壽螺在晚上產下的卵,而眼下正是福壽螺的產卵季。

  這處水域被稱為老鹽鐵塘。記者沿著岸邊走了一圈,粗略估計有超過30處卵塊。姜先生說,他們前幾天晚上來調查過,此處400多米長的岸線,僅產於岸邊枯枝、水草、石板上的卵塊就超過180個,每個卵塊估摸有三五百個卵,也就是說,這裡總計有數萬個卵。在離河岸20釐米距離以內的淺水中,還看到了活動的福壽螺38隻,其中正在交配的4對、正在產卵的9隻。

  「在近岸水域發現的福壽螺均為螺殼長度5釐米以上的大個體,最大的超過8釐米,所以我們懷疑這批福壽螺是人為投放的,可能是放生的。」姜先生表示。

  除了老鹽鐵塘這處水域,在聯躍路北側另一處水域也發現有福壽螺及卵塊。

  福壽螺被發現在滬越冬

  不僅僅是閔行的這處水域,青浦、奉賢等地的水域這幾年也陸續發現了福壽螺及其產下的卵。

  2016年10月,市民康女士在金澤鎮一處菱角田裡發現了不少福壽螺產下的卵,「有資料說,福壽螺在溫度5℃以下的水域裡就不能正常過冬而死亡,但當年的冬季特別冷,有寒潮,本來以為福壽螺都凍死了,現在看來它們成功越冬了」。此後,熱心環境保護的市民志願者於2017年8月和2018年1月隨訪了金澤河道及湖泊,發現福壽螺在當地擴散得更加廣泛。

  奉賢區也於2017年9月報告在南橋鎮新橫涇港河岸發現大量福壽螺卵塊。

  姜先生認為,這次在浦江鎮的河道、池塘內發現福壽螺集中產卵,說明該入侵物種在上海的擴散進一步加劇。

  福壽螺的危害

  1福壽螺是入侵物種

  據悉,福壽螺的老家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1981年作為高蛋白食物被引入廣東後因口味不佳等原因,被養殖戶大量丟棄或是作為飼料,它們很快從農田擴散到天然溼地,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

  每年3-11月為福壽螺的繁殖季節,每隻雌螺可年產卵萬粒左右,繁殖量驚人。福壽螺喜熱、怕光、怕波浪,因此它們通常在炎熱的天氣下大量繁殖,於夜間產卵,並且多在淺水、波浪小的水域。不過,福壽螺也有一個弱點,在溫度低的情況無法存活,所以有種說法,認為福壽螺只會在長江以南地區生存。

  福壽螺與田螺長得比較像,但稍仔細辨別,可以看出區別。田螺的口比較小,「屁股」比較小,殼上的條紋比較多,肉為青褐色,而福壽螺的外殼比較光滑,「屁股」較短,肉的顏色淺一些。

  2福壽螺危害生態及農業

  據介紹,福壽螺屬於雜食性螺,但以植物性飼料為主,主食各種水生植物、陸生草類和瓜果蔬菜,如水草、菜葉、菜葉等,也食人工投餵的糠餅粕類飼料及下腳料等。

  福壽螺進入天然水體後,它對生態的破壞主要是和生態系統內的水生生物爭奪生存空間、食物,使本地水生物種的種類和數量減少,甚至瀕危或滅絕。而且,福壽螺對農業生產的危害也很大。水稻、茭白、菱角等的嫩葉、嫩莖都是它們的美食。

  相關報導顯示,這幾年,四川、浙江等多地幾乎每年都要開展福壽螺及卵塊清除行動。福壽螺在西湖也大肆橫行,既破壞西湖生態,也破壞西湖景。西湖水域管理處一直在和這種入侵生物做鬥爭,在產卵季,用稻籠等器具,誘使福壽螺爬進籠子裡,或者直接用網兜捕撈。

  3吃福壽螺可感染寄生蟲

  據了解,一隻福壽螺上面可能有多種寄生蟲,少的有3000條,多的達6000條。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寄生蟲就是廣州管圓線蟲,其幼蟲可危害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

  2006年6月,北京多人感染廣州管圓線蟲,起因就是一群食客們在某酒樓食用了未熟透的福壽螺菜餚,當時北京友誼醫院一共收治了81例廣州管圓線蟲病患者,所幸最後無人死亡。此後,廣州等地也陸續報告食用福壽螺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病的情況。

  貝殼類專家何徑告訴記者,如果生吃或食用加熱不徹底的螺肉,極易引起食源性廣州管圓線蟲病,感染此病,線蟲幼蟲會入侵人腦,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嗜酸細胞增多性腦膜炎,症狀有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嚴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福壽螺在上海擴張應引起關注

  2014年初,在接到市民反映情況後,位於上海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曾前往現場進行過調查。2017年冬天,又進行了進一步調查。

  據悉,2017年2月15日,為掌握廣州管圓線蟲病主要傳播媒介福壽螺在青浦金澤鎮地區的越冬存活現狀,該研究所派工作人員赴金澤地區開展了現場分布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放生橋附近河道中沿岸5米採集到10隻福壽螺活體成螺,發現紅色或發白螺卵;在金澤小學附近菜地水溝和小水塘中發現大量福壽螺活體成螺;在農貿市場附近河道沿岸發現大量螺卵,由此可見,福壽螺在青浦已成功越過冬季。

  該研究機構表示,對於福壽螺的擴張應引起關注。

  在2014年初對於金澤地區進行調查時,該研究所曾表示,雖然福壽螺在上海市的分布未見報導,但入侵上海市可能性極高。

  趁著產卵季進行清除,相關部門應及時監測

  記者在現場發現,福壽螺從水中爬出來產卵時需要藉助枯枝、石板等。據此,市民建議,根據福壽螺的繁殖習性和季節,可在有福壽螺活動的水域近岸處臨時插入草捆、樹枝、木板等,待福壽螺晚上爬上去產卵後,將採集到的卵塊和螺刮下來剿滅或進行資源化利用,「趁著這些卵塊還未孵化,當地水務和農業部門應該對附近河道緊急排查,及時組織人力刮除螺卵並滅活,維護河流生態安全和保障農業生產不受外來入侵動物的影響。」

  市民生態志願者還表示,對放生福壽螺等外來入侵動物的行為,除了呼籲公眾自覺抵制以外,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宣傳和執法,減少類似行為對溼地環境的破壞和農業生產的影響。市場管理部門則應該加強宣傳,減少活體福壽螺等通過農貿市場向自然水域擴散的可能。此外,市民還建議,水務部門應該將對福壽螺繁殖情況的監測和清除治理納入河道日常養護的工作範圍,林業部門則應加強對公園水塘等淡水溼地內的福壽螺防治和宣傳;疾控部門也應該介入。

相關焦點

  • 福壽螺岸邊大量產卵咋辦?專家:掃到河裡活活淹死
    湖塘街道跨湖苑小區44幢旁邊有條河名為堰下江,記者看到在堰下江兩邊的石坎上掛著許多菜花狀的物質,綿延數十米。湊近仔細看,這一團團的東西是由密密麻麻的一粒一粒的小圓球組成的,看上去像粉紅色的桑葚。跨湖苑小區居民魏百樵表示,他在河邊散步時發現的,開始他以為是蠟燭油,後來看看不是,還弄了根棒來戳了下,前年這個時候,只有兩三堆,去年開始多了一點,今年這麼長的地方都滿了。
  • 福壽螺的發生危害及防治方法
    福壽螺主要危害水稻、蔬菜、茨實、慈菇、紫雲英和甘薯等作物。福壽螺每年4~6月和8~10月是產卵和孵化高峰期,也是成螺和高齡幼螺集中危害的盛期。其危害水稻,主要是吞食稻葉,造成少苗缺株,需多次補苗,秧田和分櫱期稻株一般受害率為4%~7%左右,高的達13%~15%;對蔬菜、慈菇、紫雲英等的危害率一般為4%~5%,高的達10%~15%,局部田塊可達30%以上。
  • 福壽螺很可怕?海寧農經局今天發通知了 真相在這裡
    說它既有寄生蟲危害、又嚴重影響水環境,有的小夥伴一見到它和粉色的卵就心驚肉跳!福壽螺最適宜生長水溫為25~32℃,水溫低於5℃就不能存活,所以在北方地區很難自然過冬,而在南方地區就表現出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而且它繁殖速度很快,一年可產卵20~40次,每次含卵200~1000粒,年產卵量3~5萬粒,因此迅速擴散於河湖與田野。福壽螺適宜在清新的淺水中生活,喜清不喜髒。我市這幾年河道水質有顯著改善,更加利於福壽螺生長繁殖。
  • 外來物種福壽螺入侵洱海 大理「地毯式」除螺
    圖為洱海沿岸木樁上的福壽螺卵。 黃小桐 攝中新網大理7月11日電 (胡遠航 黃小桐)福壽螺入侵洱海的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記者11日走訪洱海發現,沿岸蘆葦、木樁、石塊上,都能找到一簇簇粉色顆粒狀的福壽螺卵。
  • 入侵物種危害環境觸目驚心
    可是最近有細心的朋友發現,在湖邊背光水域處,原本的水稻田裡和亭亭玉立的荷花杆上爬滿了粉紅色的「小卵塊」。那麼,這些粉紅色的「小卵塊」到底是什麼呢?這些密密麻麻的粉色圓球,經查,確實是福壽螺產的卵。岸邊驚險大量的福壽螺卵
  • 柯橋河岸邊粉紅色小花狀的東西是福壽螺卵 這種螺不能吃!含有寄生蟲
    最近,李女士在柯巖街道鑑水人家小區附近的河邊發現大量粉紅色不明物體,顏色鮮豔,遠遠看著有點像紅蠟燭油,又像一朵朵小花。和鄰居們交流後,她才得知這種長相酷似「蠟燭油」的小圓球其實是福壽螺卵。「我們已經接到不少電話了,都是來諮詢、反映福壽螺的情況。」區疾控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福壽螺是一種危害性的外來物種,不能食用,希望大家抓住現在這個物理清除福壽螺卵的好時期。」近日,區疾控中心已在全區展開排查,目前已發現大部分鎮街都出現了福壽螺和福壽螺卵。記者了解到,福壽螺又名大瓶螺,屬於淡水貝類軟體生物。
  • 養福壽螺萃取蝦紅素? 陳菊鼓勵部屬堅決反對
    福壽螺繁殖能力超強,一個月能產1000至1200百粒卵,卵粒疊覆成葡萄串狀,連稻稈也到處都是,防治相當困難。東南網5月24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危害全臺30多年的福壽螺,目前有生技業者為從螺卵萃取蝦紅素,鼓吹農民契養,高雄市長陳菊也心動,前天公開鼓勵花農兼養福壽螺增加收入,市府農業局昨天疾呼「萬萬不可!」
  • 福壽螺都被大家拿去賺錢了,怪不得越來越少了
    福壽螺到底遭遇了什麼?等到大家辛辛苦苦的去吃飯的時候,我就發現我們飯桌上面,有一大盤油炸福壽螺。也有養殖戶把福壽螺曬乾打碎,混入到各種飼料裡面,為飼料增加蛋白質。也增加產量。人們有意識的消滅福壽螺由於福壽螺在產卵的時候,都會產在岸邊,或者農田裡的植物上面,而且是一坨一坨粉紅色的。
  • 雜草堆裡的「小藍莓」能開出美麗的粉色小花,還是泡酒的好野果
    雜草堆裡的「小藍莓」能開出美麗的粉色小花,還是泡酒的好野果過去農村裡有很多野果都是農民可以用來泡酒的野果,但是對於一些不識貨的農民來說,有些野果見了就鋤掉。今天小優要說的這一種野果,名字叫做桃金孃。同樣的植物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除了叫做桃金孃之外,還有叫做捻子。圖中這一種野果過去常常被認為是野藍莓,它都是生長在雜草堆裡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見過呢?朋友們看到圖中這一種野果就是桃金孃了,它的花朵非常的好看。不僅有白色的花朵,還有粉色的花朵,想必有很多城裡朋友都是沒有見過這一種野果。
  • 福壽螺並不是給人吃的,人工繁殖技術,成螺飼養及幼螺培育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福壽螺,這種螺類跟田螺十分的相似,但是切忌,它有「毒」不能給人類吃,福壽螺的身上有著一種叫做廣州管圓線蟲的寄生蟲。廣州管圓線蟲可破壞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腦膜腦炎,引起頭痛發熱、頸部強硬等症狀,重者痴呆死亡。以前因食用未煮熟的福壽螺而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的病例時有發生。
  • 湖南福壽螺泛濫 危害60萬畝稻田損失2800萬元
    生物鏈一物降一物 稻鴨養得少湖南福壽螺成災  湖南日報9月9日訊 我省再次拉響外來生物入侵警報,這一次是福壽螺。記者今天從省農業環保站獲悉,因稻鴨養得少,福壽螺危害郴州60萬畝稻田,造成糧食減產2000萬公斤,經濟損失達2800餘萬元。
  • 這種東西千萬別誤食,一隻最多可有6000條寄生蟲
    穆小姐看到螺的頭部上面有一圈圈的螺旋紋,覺得可能是福壽螺。小編找到杭州餘杭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鑑定,因為視頻的角度,無法判斷是不是福壽螺,但是這段時間確實是福壽螺繁殖期。據統計,一隻福壽螺中含有寄生蟲少的有3000條,多的達6000條。(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微博)一、查外觀田螺屁股像寶塔,很尖很立體;福壽螺屁股很扁平稍短些。基本上只是最好也最直觀的辨認方法了。
  • 紅色「桑葚」爬滿湖塘堰下江兩岸 水產技術人員說,這是福壽螺產的...
    紅色「桑葚」原是福壽螺產的卵湖塘街道跨湖苑小區44幢旁邊有條河名為堰下江,記者看到在堰下江兩邊的石坎上掛著許多菜花狀的物質,綿延數十米。湊近仔細看,這一團團的東西是由密密麻麻的一粒一粒的小圓球組成的,看上去像粉紅色的桑葚。「開始我以為是蠟燭油,後來看看不是,我弄了根棒來戳了下,前年還只有兩三堆,去年開始多了一點,今年都長滿了。」
  • 福壽螺:每個帶寄生蟲數千條,1年繁殖30萬(組圖)
    其實,福壽螺不僅給食品安全帶來威脅,也使農作物受到很大危害。近段時間暴雨頻頻光顧廣西,從而南寧、防城港、柳州、北海、玉林、崇左、欽州等地的稻田福壽螺泛濫成災,發生面積達到250萬畝;在南寧市橫縣大垌六軛村,村民們在田間、水溝裡抓捕福壽螺,不到十分鐘就撿了一桶。  小小福壽螺為何竟有如此大的「殺傷力」?
  • 戴南興姜河驚現大量福壽螺卵!
    戴南興姜河驚現大量福壽螺卵,據了解福壽螺也是水生生物的「殺手」。它的繁殖能力極強,每隻雌螺可年產卵萬粒左右,大大侵佔了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間。與此同時,福壽螺的糞便還會對水體造成汙染,大量福壽螺存活的水域,其水體質量下降,必將對其他水生生物造成負面影響另外,因進食福壽螺而導致頭痛發熱甚至死亡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 被誤解的白色小花——廣翅蠟蟬
    夏季是一個充分感受大自然造物奇特的季節,樹木枝葉上開著一些「白色的小花」,遠看像一朵朵蒲公英
  • 這種「螺」大面積爆發,一隻藏有6000條寄生蟲!
    近日,一位來自浙江市民稱,他給兒子在河邊抓魚,結果一網下去撈上來兩個東西,還蠕動產下粉色的小東西。殖高峰期,福壽螺繁殖能力很強,一年可產卵20-40次,年產卵量3-5萬粒,可以迅速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