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泥龜( Kinosternon scorpioides albogulare)是蠍澤泥龜的一個亞種,和紅面泥龜(同為蠍澤亞種)外形非常相似,在早期市場上都被當作紅面出售,我最早的一隻白喉泥龜就是以紅面泥龜的名義輸入的。
白喉泥龜廣泛的分布於中美洲地區的沼澤,河流,湖泊中。和其他中美洲種類一樣,每年秋冬季會下數窩蛋,持續數月(原產地是在雨季末到旱季初下蛋)。白喉泥龜和紅面泥龜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條:
1. 白喉泥龜眼後一般會有兩條黑色細條紋,而紅面泥龜眼後是一道紅色的粗條紋。
幼體白喉和幼體紅面:
成體白喉和成體紅面:
注意白喉眼後的兩條黑線,特徵很明顯
2. 白喉泥龜成體腹甲的腹盾和股盾之間的韌帶略呈弧形,而紅面泥龜成體腹甲的腹盾和股盾連接是一條直線。如下圖,第一張是紅面的腹甲,第二張是白喉的腹甲,注意韌帶的不同。
3.白喉泥龜的成體更大,背上的三條稜會更明顯
拋開這些區別,不論紅面泥龜還是白喉泥龜,在適當的人工環境飼養下,都會呈現出美麗的色彩,以下以我飼養的一隻白喉泥龜為例,談一談泥龜類的飼養和發色。
剛到家的時候,整個頭還是黃黃的,一點也不紅,那是在06年,當時普遍的觀點是餵河蝦或者草蝦,能夠讓龜的顏色變得更紅。同時通過白色的容器,來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於是,在小龜初步適應環境以後,就移入白色整理箱飼養,餵食河蝦。此時正值冬季,飼養容器在房間內加溫,所以很少能接觸到陽光。經過一段時間白色容器飼養後,它的頭色明顯變得更紅了,同時頭上的黑色花紋也愈發不明顯。
用了白色箱子以後,黑色素是會逐步減少的,可以看到頭上的黑紋已經越來越淡,但是沒有適當的陽光,紅色也不能發揮到極致。接下來的夏天,繼續白環境飼養,此時有條件接觸充足的陽光,經過一個夏季太陽光的洗禮,紅色變得更深更豔麗了,當然黑色素也會多一些,黑色的頭紋也更鮮明,對比度更高了。背甲也逐漸呈現出橘黃色。
總的來說,紅面,白喉,白唇這些泥龜類的發色還是很容易的,充足的光線配上合適的環境,豐富的食物就可以很漂亮。充足的太陽光不僅可以增加底色的鮮豔度,也會加深頭部的黑色紋路,而白色環境起到讓頭部黑色素減少,使背甲顏色更淡的效果。如果當時這隻白喉換成黑色底色的環境,可能會有更驚豔的頭部紋路發展出來,大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以及個體本身的體色來選擇不同的環境和光線的多寡,培養出符合自己審美的個體,無論是純色不夾雜紋路,還是顏色與紋路的結合,都可以發展的很漂亮。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同時買兩隻用不同底色環境飼養,假以時日對比它們的變化,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呢.From:玩爬的蔥蔥
Author:蔥蔥
Editor :rlyl
📖延伸閱讀:
以薩爾文蛋龜為例,談談蛋龜發色.
一種龜 ,可以有兩種樣子,介紹兩種不同表現的巨頭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