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大戰戛然而止 全民微博時代決然遠去
爭奪了4年的「微博大戰」在這個秋天戛然而止。網易、騰訊、搜狐用關閉和轉型來告別自身經營的尷尬,聯姻阿里的新浪微博,躊躇滿志地在微博商業化道路上越走越遠。戰果已經揭曉,一家獨大的新浪微博正在對微信推廣說不,雖未明確表態的搜狐微博也已是明日黃花。屬於新浪微博的時代雖已開始,但全民微博的時代卻已遠去。
「跟隨者」未能後來居上
「網易微博將與網易LOFTER合併,不再單獨運營。截至本月底完整遷移用戶的微博內容和用戶關係。」11月初,網易宣布關閉微博業務新聞,並引發了一向擅長「神評論」的網易網友的唏噓緬懷,但「不意外」、「不關心」,或許是更多人的反應。
今年7月,騰訊內部也傳出撤銷騰訊微博事業部的消息。10月27日,騰訊正式宣布將騰訊網與騰訊微博團隊進行整合。
在微博的全盛時代,無論是搜狐還是網易,都曾堅定地表示要把自家的微博做成行業第一。網易CEO丁磊曾親自掛帥網易微博,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有這種信心可以比新浪做得好。」而如今,網易微博已經找不到丁磊的ID。
當新浪微博用戶數突破5000萬的時候,搜狐CEO張朝陽拍板決定,微博業務今後投入上不封頂,並利用明星資源為搜狐微博造勢,以此走出一條和新浪微博不相同的競爭道路。但「跟隨者」的命運未能後來居上,即使張朝陽仍然對微博業務的未來持樂觀態度。張朝陽的上一條微博停留在2014年3月3日,是為搜狐視頻與騰訊視頻合併闢謠。
商業模式局限性難突破
騰訊整合、網易關閉、搜狐選擇「半放棄」,四員大將已隕兩將,新浪微博則在今年3月27日更名為「微博」,並於一個月後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之後的微博動作連連,無論是世界盃期間的話題營銷,還是借勢媒體平臺力推粉絲經濟,都成功吸引了年輕一代的關注。但上市之後的微博顯然面臨更大的盈利壓力,其現有商業模式的局限性也被分析師詬病。
新浪微博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淨營收841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8%,廣告和營銷營收654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0%。與此同時,新浪微博已連續3個季度淨虧損,前三季度一共虧損6800萬美元。
25日晚,微博發布通知:禁止進行微信公眾帳號推廣,違者將面臨禁言和封號的可能。網際網路分析師劉興亮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除了平臺競爭的因素,微博封殺微信公眾號的原因還在於新浪微博商業化的尷尬。目前新浪微博收入來源依舊單一,短期內很難看到除廣告外更有效的商業模式。
微博市場已到衰退期
CNNIC的年度報告指出,2013年有22.8%的網民減少了對微博的使用。截至2014年6月,微博用戶量為2.75億,網民使用率比2013年12月下降1.9%,微博和社交網站成為用戶使用率下降的兩款產品。近幾年來,新浪微博團隊人員也頻繁變動,11月中旬,新浪微博曾經的核心人物陳彤離職加入小米。
獨立網際網路分析師洪波表示,包括新浪微博在內的微博行業都亟待商業化突破。微博生硬的商業化、廣告營銷導致用戶體驗下降。在盈利模式上,新浪缺乏商業化發展的技術儲備,損害了用戶的體驗。「微博市場已經到了衰退期,給用戶帶來的價值在縮水。」
晨報記者 韓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