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平方度:斯巴魯天文望遠鏡 Hyper Suprime 相機首批觀測數據發布

2020-12-02 cnBeta

用到了全球最大天文望遠鏡的一個項目,有望揭開宇宙深空的更多秘密。藉助夏威夷毛納基山天文臺上的斯巴魯天文望遠鏡的 Hyper Suprime 相機(HSC),某團隊剛剛發布他們在過去 18 個月裡採集到的首批圖像和數據。在 61.5 個夜晚裡,該相機將目光鎖定在了 108 平方度的星空,以捕捉不到當前宇宙 10% 不到的光線。項目領導人、來自日本國家天文臺的科學家 Satoshi Miyazaki 表示:項目始於 2014 年,而 HSC 可以捕捉廣角和高解析度圖像。

由紅、綠、紅外波段組合而成的彩色圖像(斯巴魯天文望遠鏡拍攝的宇宙一角)

Satoshi Miyazaki 稱,他們相信這些數據會結出許多激動人心的天文結果,比如探索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本性、我們所在太陽系的小行星、以及宇宙早期的星系等。目前團隊正在準備發表大量基於這些數據的科學論文。

雖然 HSC 不及哈勃超深空探索項目那樣的高度,但這並不是該研究的本意。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學習的 Michael Strauss 表示:「我們的探究已經很深,儘管沒有達到哈勃那樣的深度,但覆蓋了更大塊的星空」。

室女座的一個巨大星系團,畫面中心區域可見許多強大的「引力透鏡」。

他解釋到:「哈勃深空探索項目僅覆蓋了很小的平方角,而我們剛發布的數據則超過了 100 平方度(且 1 平方度裡就有 3600 平方角)。即便是最大的單次觀測(COSMOS survey),前者也只覆蓋了 2 平方度,且深度不及我們」。

觀測有三個層級,分別是廣(Wide)、深(Wide)、超深空(UltraDeep)。廣域觀測將覆蓋 1400 平方度(約合 7000 個全月區域),深空觀測覆蓋 26 平方度,而超深空則是 3.5 平方度。

[編譯自:Cnet]

相關焦點

  • 中國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發布首批巡天光譜數據研究成果
    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可以幫助您。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9日在位於和河北省承德市的興隆觀測站宣布,使用中國自主創新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中外科學家取得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興隆觀測站距離中國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公元1231年-1316年)的家鄉河北邢臺約570公裡。
  • 郭守敬望遠鏡觀測數據對外發布—新聞—科學網
    記者今天(9月16日)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已將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巡天觀測所獲得的數據對外公布,供國內用戶和國外合作者使用。
  • 用頂級(專業)天文望遠鏡觀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1974年,一架105釐米的施密特望遠鏡被建造完成,其視場角寬達9度(焦點面520mm),並在東京大學木曾天文觀測臺對宇宙進行觀測。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感光度較高的CCD取代了相片底片,成為了天文攝影的主流傳感器。由於傳感器的落後,這臺望遠鏡特有的廣闊視角已不能很好地應用於科研活動前沿,因此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 科學家發布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覆蓋兩萬平方度的天空
    1月1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北京—亞利桑那巡天(BASS)團隊和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國際合作項目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該宇宙二維天圖覆蓋了兩萬平方度的天空,約佔全天球面積的一半,容納了10萬億數碼像素,包含了20億個天體。
  • 史上最大宇宙二維天圖發布 數據技術為天文研究加速
    史上最大宇宙二維天圖發布 數據技術為天文研究加速 2021-01-14 18:46:34 來源:央廣網 作者:苑菁菁 責任編輯:苑菁菁
  • 西華師大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天文望遠鏡成功投用
    C平臺上,由西華師範大學與國家天文臺合作的天文望遠鏡通過調試正式啟用,並成功得到首幅科學圖像。「科學圖像證明了冷湖賽什騰天文臺址具備世界一流的視寧度,非常令人振奮!」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西華師範大學物理與空間科學學院天文系主任鄧李才興奮地說,將儘快藉助該天文望遠鏡開展天文觀測與科學數據搜集,同時未來也會有更多的西華師大學子前往該觀測基地進行實習與見習。
  • 中國天文學會發布首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學會官方網站向社會發布試用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中文推薦譯名。據悉,這些譯名已經過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  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是中國天文學會及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下屬的專門負責天文學名詞術語定名與審定的專門工作委員會,多年來致力於為公眾提供準確可靠的天文學術語和中文譯名。  自17世紀望遠鏡發明後,天文學家即對火星進行長期觀測,對其表面明暗各異的反照率特徵進行了系統命名。1919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成立後,承擔起行星地名的命名和仲裁工作。
  • 視頻丨全球70臺望遠鏡如何觀測中子星併合的「宇宙焰火」
    你可能已經被 LIGO 發布大事件刷屏了。在昨天大事件解密之前,我就已經拿到了 LIGO/Virgo 引力波天文臺和他們的天文觀測合作者聯合撰寫的論文,其中詳細列舉了在8月17日引力波事件發生後,全球數十臺望遠鏡是如何「瘋狂追捧」引力波源的。
  • 天文知識——望遠鏡
    之前說了不少的天文知識,那麼我們平時用肉眼觀測畢竟是有限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藉助於望遠鏡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做天文觀測時都會用到哪些望遠鏡,它們是怎麼分類的,望遠鏡的參數應該怎麼去看。先說一下分類,我們日常用於天文觀測的望遠鏡有兩大類:雙筒望遠鏡和天文望遠鏡。一、雙筒望遠鏡雙筒望遠鏡大部分人都見過,所以很難把它和天文觀測聯繫到一起。
  • 中國天文學會發布首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學會官方網站向社會發布試用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中文推薦譯名。據悉,這些譯名已經過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是中國天文學會及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下屬的專門負責天文學名詞術語定名與審定的專門工作委員會,多年來致力於為公眾提供準確可靠的天文學術語和中文譯名。自17世紀望遠鏡發明後,天文學家即對火星進行長期觀測,對其表面明暗各異的反照率特徵進行了系統命名。1919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成立後,承擔起行星地名的命名和仲裁工作。
  • 火山頂上的宇宙觀測:超靈敏相機助望遠鏡「看透」宇宙星際
    火山頂上的宇宙觀測:超靈敏相機助望遠鏡「看透」宇宙星際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6-10-26 10:18 來源:澎湃新聞
  • 全球天文哨兵,我國的引力波暴天文預警衛星能幹啥?
    你可能要說,既然極目衛星能進行如此多種類的高能天文現象觀測,為何偏偏要以「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作為重點命名?還把名字拉得那麼長……說來話長,我們要從一次天文學事件說起,在很久很久以前……嗯?…啊…在三年多以前,即2017年8月17日,費米伽瑪射線空間望遠鏡監測到一次伽馬射線短暴,持續時間大約2秒,這一事件被編號為GRB170817A。
  • 科普,天文望遠鏡的新突破——水銀鏡面望遠鏡
    那是不是還有可以變形的天文望遠鏡?答案:是的。今天就要給大家介紹一臺可以流動的天文望遠鏡——「水銀鏡面望遠鏡」,它是如何工作的?又有什麼樣的優點和缺點?它能給天文學的未來帶來哪些不可思議的突破?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所有的天文望遠鏡都是類似於一個碗狀的原因了。
  • 想不想使用國家天文望遠鏡進行觀測?現在就有機會!
    最近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發布了兩次光學天文望遠鏡觀測時間申請的通知:中科院兩米級光學天文望遠鏡時間的申請,興隆站小望遠鏡觀測時間的申請。簡介一下:上敘的兩米級光學天文望遠鏡是指國家天文臺在興隆站的口徑2.16米望遠鏡,還有雲南天文臺麗江觀測基地口徑2.4米的望遠鏡。值得一提的是:這兩臺光學天文望遠鏡都是國內最大口徑的通用型光學天文望遠鏡。
  • 追日問天|看科研望遠鏡如何觀測太陽
    今年6月21日的日環食期間,我們向大家介紹了手機如何拍太陽,以及更加專業的相機和望遠鏡如何拍太陽的方法
  • 天文愛好者觀測拍攝日偏食
    廉江學子到廉江櫻花公園觀測和拍攝日偏食。 (學校供圖)6月21日下午,天文奇觀——「超級日環食」在環食帶上精彩上演。雖然湛江此次不在環食帶上,只能看到日偏食,但仍然有眾多天文愛好者提前準備好瞭望遠鏡、專業相機等設備,興致勃勃地觀測和拍攝日偏食。當天下午,廉江市第三中學校團委組織該校科技小組和攝影社20名學生,到廉江櫻花公園觀測和拍攝日偏食。
  • 天文望遠鏡
    此望遠鏡將安裝在夏威夷的莫納克亞,從1991年開始,預計9年完成。  大天區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  這是我國正在興建中的一架有效通光口徑為4米、焦距為20米、視場達20平方度的中星儀式的反射施密特望遠鏡。它的技術特色是:  1.
  • 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中新社西寧12月21日電 (孫睿)「通過我們多方調試,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且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標誌著這個臺址可以承載中國天文觀測設備未來的發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鄧李才21日對中新社記者說。
  • 我國天文望遠鏡巡天新發現:銀河系比以前認為的更大!
    已圓滿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並取得了一批高顯示度的亮點成果。▲視頻:郭守敬望遠鏡發布光譜巡天重大成果經過五年觀測,LAMOST一期巡天共發布光譜901萬條,是世界上其它巡天項目發布光譜數總和的1.8倍。利用LAMOST數據,天文學家在搜尋奇異天體、給銀河系重新畫像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 中國天文學會發布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學會官方網站向社會發布試用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中文推薦譯名。據悉,這些譯名已經過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 為助力火星探測任務,服務社會公眾,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多領域專家力量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截至2020年7月15日已公布的除環形山以外的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全部譯為中文,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動提供便利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