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解讀呼氣末二氧化碳波形

2020-12-05 圍術論壇

呼氣末CO2濃度或分壓(PETCO2)的監測可反映肺通氣,還可反映肺血流。在無明顯心肺疾患且V/Q比值正常時。PETCO2可反映動脈血二氧化碳(PaCO2)。使用呼吸機及麻醉時,根據PETCO2測量來調節通氣量,保持PETCO2接近術前水平。其波形還可確定氣管導管是否在氣道內。而對於正在進行機械通氣者,如發生了漏氣、導管扭曲、氣管阻塞等故障時,可立即出現PETCO2數字及形態改變和報警,幫助醫生及時發現和處理。

PETCO2圖形解讀

1、 正常PETCO2波形

A:基線:吸氣基線,應處於零位,呼氣的開始部分為氣道內死腔氣,基本上不含CO2。B: 呼氣上升支,較陡直,為肺泡氣和死腔氣混合氣體。C: α角的改變指肺泡氣。D:曲線部分代表了平均肺泡氣體濃度。E:PETCO2值。正常為38 mmHg。F:β角代表切換成吸入周期的一部分。G:吸氣部分曲線顯示了快速減少的CO2濃度。

2、有一個非零基線的PETCO2波形,常見於機械故障或存在機械死腔。

3、PETCO2波形在肺泡氣階段出現缺失表明氣胸。陰影區域代表正常PETCO2波形。

4、氣管插管的成年人CO2波形(上)和食管插管CO2波形(下)。

5、氣管插管新生兒CO2波形(前)和食管插管CO2波形(後)。

6、先天性心臟內分流的新生兒CO2波形。

7、陰影區為正常的CO2波形急性變化,氣管導管在右主支氣管。CO2波形越來越被使用於確定鼻飼或口服管位置不當。

8、胸部按壓患者的CO2描記圖。箭頭所示變化是由於胸外心臟按壓引起的,可用於快速評價胸外按壓的有效性。

9、心肺連續復甦階段的CO2波形,(A)處代表回歸自然循環。箭頭處表明碳酸氫鈉使用後CO2波形。

10、呼吸心臟驟停時的CO2波形。

11、呼氣閥顫動時的CO2波形。

12、患者間歇通氣CO2波形,箭頭表示自發呼吸。

13、CO2波形中的箭頭指向是自然吸氣的效果,沒有觸發呼吸機。

14、直立姿勢呼吸模式。

A:箭頭表示無壓力支持呼氣末CO2波形。

B:同一患者採用20 cmH2O壓力支持後的CO2波形。

15、在強制性的自發呼吸,重複呼吸下,患者處於混亂、快速的呼吸模式,可提示脫機試驗失敗。

16、患者體位變化時的CO2波形變化。左:仰臥位。中:右側臥位。右:左側臥位。

17、正常新生兒CO2波形。

18、(a)(b)分別代表表面活性劑使用前後的CO2波形。

19、肺炎新生兒的CO2波形。

20、大血管畸形新生兒的CO2波形。

21、CO2容積曲線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無CO2的排出容積。第二階段:從CO2排出的氣體向早期肺泡轉變。第三階段:一直上升的斜率出現平臺時,表明CO2上升緩慢。

22、第二階段的斜率變化,分別是呼氣末正壓處於0、3、6、9和12 cmH2O。

23、在第二階段的斜率變小代表肺血流量減少。

24、第一天患者由於急性支氣管痙攣造成CO2波形變化,第五天返回到正常。

25、凹形的CO2波形與肥胖有關。

26、凹形的CO2波形與氣道阻力增加有關。

27、容積形的CO2波形和肺栓塞相關。外推曲線(A)是15%的總肺容量(TLC)。

來源:中國呼吸治療

圍術期醫學論壇(zhwsyxlt)

相關焦點

  • 保護性單肺通氣患者不同呼氣末正壓下通氣血流比例失調與呼吸力學...
    應用呼氣末正壓(PEEP)可以改善通氣側肺的肺內分流。然而,目前的研究結果是存在矛盾的,有些研究顯示PEEP可以持續改善氧合,而有些則認為其對患者氧合無益甚至會惡化氧合。這種矛盾的部分原因可能在於不同研究中PEEP和潮氣量(VT)之間相互影響的不同。事實上,此前的研究中,OLV期間使用的VT在6-10ml/kg之間。
  • 體檢時C14 呼氣試驗檢查幽門螺旋桿菌解讀
    ◆ ◆ ◆ ◆ ◆ C13 或C14 尿素呼氣試驗檢查報告解讀 1、體檢時C13 或 C14 呼氣試驗的原理 是什麼呢?
  • 慢阻肺為什麼會二氧化碳瀦留?如何解決?
    慢阻肺發展至II型呼吸衰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慢阻肺二期時,往往會出現二氧化碳瀦留問題,引發高碳酸血症,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二氧化碳瀦留,如何解決呢?為什麼會出現二氧化碳瀦留?正常人呼吸,是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而慢阻肺患者由於呼吸功能逐漸減弱,已經難以正常呼氣和吸氣,無法順利排出二氧化碳,導致二氧化碳堆積在體內。長期以往可能會導致高碳酸血症,而高碳酸血症是導致慢阻肺急性發作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如果不重視二氧化碳瀦留問題,對慢阻肺的病情發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 「呼氣試驗」:幽門螺桿菌診斷的「金標準」
    「人性化關懷」的醫學診療技術需求發展起來的「呼氣試驗」技術,基本完美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什麼是「呼氣試驗」?        受檢者服用碳13或碳14標記的尿素,幽門螺桿菌分泌的特徵性的尿素酶會將此尿素分解,產生的碳13或碳14標記的二氧化碳並經血液循環後從肺部呼出,收集受檢者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並在高靈敏的儀器上進行檢測,如果檢測到碳13或碳14標記的二氧化碳就可判斷受檢者胃部存在幽門螺桿菌。
  • 碳14呼氣試驗,你了解嗎?
    那麼,如何檢測幽門螺桿菌呢?臨床除了化驗血以外,最常用的是胃鏡下黏膜活檢的快速尿素酶試驗和14C或13C尿素呼氣試驗。(2) 靜坐25分鐘後,受試者直接向集氣瓶內呼氣,患者呼氣後集氣瓶中的液體由粉紅色變成無色為止,或者患者持續呼氣時間已經達到3分鐘後即可停止呼氣。(3) 向集氣瓶中加入4.5ml稀釋閃爍液後,加蓋旋緊,置於液閃儀中進行檢測。
  • 如何解讀肺功能報告?5個步驟教會你!
    日前,在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2020年會(CACP 2020)上,江蘇省人民醫院的孫培莉教授就解讀肺功能報告時出現的問題作了細緻的講解,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孫教授報告中的精彩內容。01肺功能報告如何解讀當臨床醫師拿到一份肺功能報告的時候,應該採用什麼步驟進行解讀呢?
  • 《我的世界手遊》末影箱有什麼用 手把手教你搬家神器末影箱怎麼製作
    《我的世界手遊》末影箱有什麼用 手把手教你搬家神器末影箱怎麼製作時間:2019-10-18 15:57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的世界手遊》末影箱有什麼用 手把手教你搬家神器末影箱怎麼製作 末影箱是我的世界手遊中的一種特殊箱子,因為其特性也被譽為搬家神器。
  • 體檢查幽門螺桿菌,呼氣試驗和抽血哪個更好?醫生告訴你該怎麼選
    抽血檢查就介紹到這裡,我們再看看呼氣檢查怎麼樣。 呼氣檢查查的又是什麼?血清學檢查查的是抗體,而呼氣檢查查的其實是幽門螺桿菌分解尿素產生的二氧化碳。幽門螺桿菌有一項能力,就是它的尿素酶可以分解尿素生存氨氣和二氧化碳(有人說幽門螺桿菌的人有口臭,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 如何測試示波器的波形捕獲率
    相對於採樣率、存儲深度等由硬體特性決定的指標,刷新率完全是由處理器處理方式決定的,合理的數據處理方式可以得到更高的刷新率,接下來我們就手把手教大家測量示波器的刷新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拿起手中的示波器測一下。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示波器刷新率(也叫波形捕獲率)的概念。
  • MOS管GS波形中的振蕩應該如何消除
    打開APP MOS管GS波形中的振蕩應該如何消除 發表於 2019-09-08 09:59:07 對於咱們電源工程師來講,我們很多時候都在看波形,看輸入波形,MOS開關波形,電流波形,輸出二極體波形,晶片波形,MOS管的GS波形,我們拿開關GS波形為例來聊一下GS的波形。
  • 呼氣試驗結果越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就越重?在線醫生請別亂說
    不過常聽有人說碳13/14呼氣試驗的檢查數值越高就證明體內HP越多,患胃癌的機率就越大,甚至有些在線問診的醫生也會這樣跟患者交代。今天吳醫生就針對這個謠傳來闢辟謠。對結果的錯誤解讀容易引起恐慌因為HP致病的廣泛性,在體檢中心的套餐項目中,HP的檢測慢慢地成為了標配。常見的檢查方法為碳13或碳14呼氣試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吹氣」。
  • 大牛工程師教你如何玩轉示波器!
    大牛工程師教你如何玩轉示波器! 佚名 發表於 2014-12-25 09:36:38   本文作者是一位長期在一線使用示波器的有經驗的電源工程師。
  • 闢謠丨碳14呼氣試驗數值越高感染越重?醫生:二者不呈正比例關係
    對結果的錯誤解讀容易引起恐慌因為HP致病的廣泛性,在體檢中心的套餐項目中,HP的檢測慢慢地成為了標配。常見的檢查方法為碳13或碳14呼氣試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吹氣」。不過雖然大家都知道了檢測HP的重要性,卻不太了解這個檢查結果的解讀,甚至是一些非消化專業的醫生也會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解釋。
  • 碳14呼氣檢測你知道嗎?
    那麼,如何檢測幽門螺桿菌呢?臨床除了化驗血以外,最常用的是胃鏡下黏膜活檢的快速尿素酶試驗和14C(碳十四)呼氣試驗。快速尿素酶試驗具有侵入性、創傷性和交叉感染的危險,且準確率只有70%~85%;而14C呼氣試驗則具有無痛、無創、快速簡便、無交叉感染的優點,準確率達95%以上,在臨床上已被廣泛推廣應用。Hp可產生高活性的尿素酶。
  • 呂梁市中醫院功能科-「輕鬆呼氣,快速檢測」幽門螺旋桿菌檢測(C14)
    我院在體檢中採用了國際上公認的幽門螺桿菌檢查「金標準」----C14呼氣試驗。這一試驗是利用幽門螺桿菌可產生高活性的尿素酶這一特徵,當病人服用C14標記的尿素後,如患者的胃內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胃中的尿素酶可將尿素分解為氨和C14標記的二氧化碳(CO2)。
  • 二氧化碳曾導致末次冰期地球氣溫陡升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 英國科學家最近發現,在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裡,地球氣溫多次急劇上升的事件,可能是大氣二氧化碳含量達到臨界值導致的末次冰期發生在約11萬年前至1.2萬年前,其間發生過多次冷暖交替的氣候振蕩。在氣候變暖階段,北半球高緯度地區氣溫在短短幾十年裡急劇上升了15攝氏度。此前科學界一般認為,這是由大量淡水突然灌入北大西洋造成的。英國加的夫大學研究人員用氣候模型分析冰川期各種物理因素的作用後發現,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會使部分海域海水升溫,促使中美洲一帶季風增強。
  • 檢測幽門螺旋桿菌,到底選C-13還是C-14呼氣試驗?告訴你答案
    其中,同位素標記的尿素呼氣試驗以其非侵入、無痛苦以及高準確率的優勢,成為目前公認的診斷幽門螺桿菌(Hp)感染及評估治療效果的良好手段。目前醫院提供的呼氣試驗普遍使用C-14或者C-13這兩種同位素。那麼這兩種試驗各有什麼不同?哪種檢查結果好呢?小編帶您科普一下。
  • 雙語:不斷增加的二氧化碳濃度如何讓你走向疾病?
    該結論源自周二在PLOS Medicin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論文,其作者在文末分析指出,最好的應對措施或許是減少碳排放量而非採取公共衛生舉措。該雜誌還研究了此種風險應該如何得到緩解。   為回答這一問題,研究人員選用了我們已獲取的關於二氧化碳濃度和作物營養物質的數據,將其用于衡量未來二氧化碳濃度,並預計截至2050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將從400ppm升至550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