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諾貝爾化學獎的道可道與非常道

2020-12-08 光明網

  張田勘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時45分,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今年該獎項的獲得者是美國的弗朗西絲·阿諾德(Frances H. Arnoid)、美國的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的格雷戈裡·溫特(Sir Gregory P. Winter)。

  女性獲此獎項非常少見,這次的阿諾德就給人們帶來了驚喜,她也是諾貝爾化學獎歷史上的第五位女性得主,這是諾貝爾獎歷史上的一種突破。但20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更大的意義在於,充分體現了化學學科或其他學科的「道」與「非常道」。

  化學學科的主要內容當然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但是,對於化學的研究又並非只是局限於化學之道,而是可以用其他方式和技術來研究,如藉助生物學和物理學的方法與內容,這種「非常道」的研究內容和方式決定了在一些時候,化學的成果需要以另外的方式來表達和體現,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就是如此。

  諾貝爾獎委員會認為,今年的化學獎得主受到進化力量的啟發,並且利用了相同的原理——基因改變和選擇能獲得破解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阿諾德在1993年進行了第一次酶的定向進化,此後,她改進了現在用於開發新型催化劑的常規方法。因此,阿諾德被譽為「定向進化」方法的先驅。史密斯和溫特爵士則是在「多肽和抗體噬菌體展示技術」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

  把生物的定向進化方式用於解決化學之道只是「非常道」之一,更大的「非常道」是阿諾德本人甚至既不沾邊生物,又與化學扯不上關係。她以前大學本科專業是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只是在上碩士研究生的時候才轉向蛋白質工程研究。在生物與化學交叉學科領域,阿諾德還另闢蹊徑,不走別人的常路——利用遺傳密碼進行蛋白質工程改造,而是利用定向進化的方法研究蛋白質,從而獲得按「常道」難以獲得的成果。

  諾貝爾化學獎的「非常道」更是體現在中國人對其改名為「理綜」,這不是玩笑而是事實,因為不止是生物和物理插手化學,就連沒有諾貝爾獎名分的數學也要從化學那裡分得一杯羹。

  美國物理學家瓦爾特·科恩(Walter Kohn)和美國西北大學的數學家約翰·波普爾(John Pople)就獲得了199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前者以密度泛函理論的數學方法來處理原子間構成化學鍵的理論,使得化學中的許多計算得以實現;波普爾則系統完整地建立了量子化學方法學,並應用於化學的各個分支。他們用數學方法來研究化學使得化學不再是純實驗的科學,從而開闢了化學的疆域。

  此外,生物學是最多地搶了化學地盤的學科,從1990年以來,有16次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生物學方面的成就。物理學則是第二多地「入侵」化學領域的學科,從1900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的名單中,有13次頒給了物理學家。

  當然,從「道可道」的角度看,諾貝爾化學獎還是以化學的內容和化學家為主,從1901年至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0次,獲獎者達180位,除去以上的生物、物理和數學搶奪化學獎外,大部分還是化學內容和化學家獲獎。

  以本學科為主才會有「道可道」,結合和藉助其他學科,才會有「非常道」,最終也會產生「名可名,非常名」的成果。交叉學科不僅會帶來新的科學理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會帶來學科的廣闊發展和巨大成就,造福於人類社會。所以,化學和化學家不應當懼怕這一學科成為「理綜」,綜合和藉助其他學科的力量往往會讓化學走得更遠,獲得的成果更大!

[責編:肖春芳]

相關焦點

  • 美英科學家獲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新聞—科學網
    生命向熱泉、深海和乾旱的沙漠擴散,而這均因為進化解決了諸多化學問題。生命的化學工具——蛋白質得到優化、改變和更新,從而創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多樣性。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受到進化力量的啟發,並且利用了相同的原理——基因改變和選擇來開發能破解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
  • 2018諾貝爾化學獎該怎麼解讀?
    20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Frances H.Arnold教授是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獲獎人之一,她於1993年首次進行了酶的定向演化。酶是蛋白質的一種,通常用於催化化學反應。在那之後,她將常規用於開發新催化劑的方式進行了精簡。通過Arnold教授精簡後生產的酶可以用來以更環保的方式製造化學物質,如製造藥物等,同時也可以用來為運輸部門生產更為環保的可再生燃料。
  • 三位美英科學家分享2018諾貝爾化學獎 一半獎金給她
    來源:中國基金報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運用了進化的理論,並在他們的實驗室裡進一步推進了它。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正是受到了進化力量的啟發,他們使用相同的原理來開發蛋白質以解決人類的化學問題,這些原理便是遺傳變化和遺傳選擇。
  • 道可道,非常道——從準晶體到自我意識的硬難題
    吳建永  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系兩年前,當我聽到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丹尼爾• 舍特曼獨得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事讓很多人奇怪。現代科學越來越依靠團隊作戰,一個人獨領風騷的發現很少了。一般得諾獎的項目常常是幾個大團隊競爭,甚至同時在頂級雜誌上發表。相比之下舍特曼是個單幹戶,他在電鏡下發現準晶體的時候很多人不信,原始文章艱難奮鬥了兩年才得以發表。
  • 解讀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操縱微觀世界進化能力的突破
    新華網上海12月9日電(蘆俊文) 8日,由上海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的「解讀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操縱微觀世界進化能力的突破」活動在滬開講。
  • 美英三位化學家獲2018諾貝爾化學獎 被譽能駕馭進化
    Arnold因為在「酶的定向進化」領域的貢獻,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一半獎金。美國生物化學家George P. Smith和英國生物化學家Gregory P.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都受到進化的力量的啟發,並利用相同的原理——基因改變和選擇,來開發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今年三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共同的特點就是在試管中模擬自然進化。Arnold教授更多是關於酶的進化,而噬菌體展示更多著力於抗體。」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林章凜教授說。Frances H.
  • 定向進化憑什麼拿下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另一半同時授予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格雷格·溫特(Gregory P. Winter)爵士,以獎勵他們在各自領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 諾獎大預測: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會頒給誰?
    諾貝爾獎儼然成為了科研界的狂歡,其中將於北京時間10月9日(周三)17:45分公布的「最正統」的諾貝爾化學獎尤甚。初識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著名科學家艾爾費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自1901年起開始頒發。最開始只設立了物理、化學、生理和醫學、文學與和平五種。1969年瑞典銀行用諾貝爾的名義捐了一筆款,增設了經濟學獎。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出爐了
    (原標題: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法加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獲獎)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50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Arthur Ashkin, 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諾貝爾化學獎頒出 這次又跨界了
    資料圖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3日中午11時46分(北京時間17時46分),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宣布:20看起來似乎沒有關聯,但其實他們的發現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正如諾貝爾官網上所說「他們利用了進化的力量」,並使用相同的原理「遺傳變化和選擇」來開發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這位女科學家是個傳奇皇家科學院在宣布今年諾獎化學獎獲獎者後,連線了弗朗西斯·阿諾德教授,這位美國女科學家是諾獎118年歷史上第五位女性化學獎得主。
  • 諾貝爾化學獎近5年得主
    諾貝爾化學獎近5年得主 澎湃新聞 2020-10-07 17:08 來源:澎湃新聞
  • 昱見|諾貝爾化學獎為啥總是「不務正業」
    諾貝爾化學獎素有「諾貝爾理綜獎」的外號,自設立以來,曾多次頒發給生物、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物理等領域的科學家。明明有生理學獎和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為什麼老要這麼「跨行打劫」呢?這就要說到近代科學史上的一段趣談了。
  • 百年諾貝爾化學獎:97歲獲獎最勵志,獨享才是常態!今晚,諾貝爾化學獎花落誰家?
    (資料圖片)63個諾貝爾化學獎為一人獨享。63 2323個諾貝爾化學獎為兩位科學家分享。2525個諾貝爾化學獎為三位科學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密蘇裡大學科學家喬治·史密斯和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實驗室格雷格·保羅·溫特。
  • 諾貝爾化學獎今揭曉 身邊的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中新網10月9日電(劉丹憶)每年10月初,世界的鎂光燈都會聚集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今天,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將在這裡揭曉。諾貝爾獎作為一種特殊的榮譽,是給科學家多年辛苦鑽研的巨大肯定。諾貝爾化學獎雖然聽上去「高冷」,但實際上它離我們並不遠,很多研究成果都在悄然改變著日常生活。
  • CRISPR 斬獲諾貝爾化學獎!兩位女科學家獲獎
    在化學領域的另一端,物理化學,包括化學熱力學和動力學,佔主導地位, 14 個獎項,但理論化學也有 6 個獎項。化學結構是另一個有 8 個獎項的大領域,包括方法發展獎以及確定大型生物分子或分子複合物的結構獎。工業化學在 1931 年首次被認可(Bergius, Bosch),但最近的許多基礎貢獻獎都與工業應用相近,例如聚合物化學。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預測:鋰電池之父有望獲獎
    值得一提的是,以遺產設立該獎項,發明了硝化甘油炸藥的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傑出的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不「化學」根據維基百科列出的1900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的名單,統計發現,其中有17次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生物學方面的成就。比如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在冷凍電子顯微鏡術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三位生物物理學家。
  • 2020諾貝爾化學獎——兩位女得主性
    (瑞典語:Nobelpriset i kemi)是根據阿佛烈·諾貝爾的遺囑於1895年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學院從1901年開始負責頒發,以表彰「在化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1]。。
  • 2018諾貝爾三大獎,都被生物學帶著節奏走
    阿利森和本庶佑獲得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在於兩位科學家通過研究提出了一種與主流思潮不同的治療癌症的新思路。因此,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實是獎勵科學家的觀念創新和創新成果。再說阿什金、莫柔和史翠克蘭獲得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在雷射物理學領域獲得成果,這與生物有一毛錢的關係嗎?當然有!
  • 昱見|諾貝爾化學獎為啥總是「不務正業」
    諾貝爾化學獎明明有生理學獎和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為什麼老要這麼「跨行打劫」呢?這就要說到近代科學史上的一段趣談了。想當初,如今地位尷尬的諾貝爾化學獎在諾貝爾諸多獎項中原本是老大哥的地位:由於諾貝爾本人就是研究炸藥聞名的化學家,研究者們普遍認為化學獎和文學獎(諾貝爾同時還是業餘文學家)應當是他一開始就考慮設立的獎項。諾貝爾當時這樣考慮也是有其道理的。
  •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了單抗篩選的生物技術,利好哪些醫藥公司?
    要聞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了單抗篩選的生物技術,利好哪些醫藥公司?2018年10月5日 11:28:01 雪球 本文來源於雪球網,作者為雪球號@牛氓的勝利。文中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10月3日,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一半被授予Frances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