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演化的力量!2018諾貝爾化學獎該怎麼解讀?

2021-02-15 藥明康德

▎藥明康德/報導


北京時間今日下午,諾貝爾基金會宣布將20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Frances H. Arnold教授、George P. Smith教授、以及Gregory P. Winter爵士,以表彰他們成功駕馭演化的力量,造福人類。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自生命於37億年前誕生以來,熱泉、深海、沙漠,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被不同的生物所填滿。而這一切離不開演化的巨大力量。

對於重要生命分子蛋白質來說,演化也同樣重要。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的就是三位從演化中汲取靈感的科學家。演化的本質在於遺傳物質的改變與選擇,這些科學家們使用這一原則,開發出了造福人類的多種蛋白質。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Frances H. Arnold教授是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獲獎人之一,她於1993年首次進行了酶的定向演化。酶是蛋白質的一種,通常用於催化化學反應。在那之後,她將常規用於開發新催化劑的方式進行了精簡。通過Arnold教授精簡後生產的酶可以用來以更環保的方式製造化學物質,如製造藥物等,同時也可以用來為運輸部門生產更為環保的可再生燃料。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George P. Smith教授和Gregory P. Winter爵士共同分享了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另一部分。1985年,George P. Smith教授開創了一種叫作「噬菌體展示」的方法,作為一種感染細菌的病毒,噬菌體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演化出新的蛋白質。

而通過這一方法,Gregory Winter爵士完成了抗體的定向演化,並以此生產出新的藥物。以此完成開發的第一個藥物阿達木單抗於2002年獲批,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銀屑病和炎症性腸病。此後,「噬菌體展示」還產生了可以中和毒素、抵抗自身免疫疾病和治癒轉移性癌症的多種抗體。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我們再次祝賀這三名科學家!他們做出的科學發現,在化工、材料、以及醫藥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今日授予他們的諾貝爾化學獎,也是對其成就的最好認可!

本文題圖:Photo by Adam Baker, 'Nobel Prize Medal in Chemistry' CC BY 4.0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tbaker/8459286843), via Flickr

參考資料:

[1]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8, Retrieved October 3, 2018, from https://old.nobelprize.org/che-press.pdf?_ga=2.113620743.1836739108.1538374144-2094905494.1533319135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文章底部留言;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相關焦點

  • 解讀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操縱微觀世界進化能力的突破
    新華網上海12月9日電(蘆俊文) 8日,由上海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的「解讀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操縱微觀世界進化能力的突破」活動在滬開講。
  • 三位美英科學家分享2018諾貝爾化學獎 一半獎金給她
    當地時間10月3日上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時45分)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今年該獎項的獲得者是美國的Frances H. Arnold, 美國的Goerge P. Smith, 和英國的George P.Winter 。Frances H.
  • 美英三位化學家獲2018諾貝爾化學獎 被譽能駕馭進化
    Arnold因為在「酶的定向進化」領域的貢獻,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一半獎金。美國生物化學家George P. Smith和英國生物化學家Gregory P.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該獎項授予三位生物化學家,他們分別是美國的Frances H. Arnold(女)、美國的George P. Smith和英國的Gregory P. Winter爵士,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進化」及「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領域的貢獻。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都受到進化的力量的啟發,並利用相同的原理——基因改變和選擇,來開發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
  • 諾貝爾化學獎頒出 這次又跨界了
    看起來似乎沒有關聯,但其實他們的發現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正如諾貝爾官網上所說「他們利用了進化的力量」,並使用相同的原理「遺傳變化和選擇」來開發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這位女科學家是個傳奇皇家科學院在宣布今年諾獎化學獎獲獎者後,連線了弗朗西斯·阿諾德教授,這位美國女科學家是諾獎118年歷史上第五位女性化學獎得主。
  • 2018諾貝爾化學獎的道可道與非常道
    張田勘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時45分,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今年該獎項的獲得者是美國的弗朗西絲·阿諾德(Frances H. Arnoid)、美國的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的格雷戈裡·溫特(Sir Gregory P. Winter)。
  • 聚焦諾獎|2018諾貝爾化學獎——酶的定向演化與噬菌體呈現技術
    2018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得主。獎項的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表彰她實現了酶的定向演化;另一半授予給美國科學家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溫特(Gregory P. Winter),表彰他們實現了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呈現技術。
  • 用進化的力量解決化學問題——解讀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成果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3日電科普:用進化的力量解決化學問題——解讀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成果  新華社記者 張家偉 付一鳴  地球的生命經過長期進化最終獲得強大的適應力,散布於各種嚴酷環境,包括熱溫泉、深海以及沙漠等。
  • 科普:用進化的力量解決化學問題——解讀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成果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3日電科普:用進化的力量解決化學問題——解讀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成果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付一鳴地球的生命經過長期進化最終獲得強大的適應力,散布於各種嚴酷環境,包括熱溫泉、深海以及沙漠等
  • 美英科學家獲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新聞—科學網
    當地時間10月3日上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時45分)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今年該獎項的獲得者是美國的弗朗西絲·阿諾德(Frances H. Arnoid)、美國的喬治·史密斯(George P.
  • 解讀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關注雷射物理學領域創新發展
    新華網上海11月29日電(李浩)昨日,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的「解讀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活動在上海啟動。
  •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了單抗篩選的生物技術,利好哪些醫藥公司?
    要聞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了單抗篩選的生物技術,利好哪些醫藥公司?2018年10月5日 11:28:01 雪球 本文來源於雪球網,作者為雪球號@牛氓的勝利。文中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10月3日,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一半被授予Frances H.
  • 諾貝爾化學獎:他們進用了進化的力量
    其實看起來似乎沒能關聯,但三位獲獎者的發現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正如諾貝爾官網上所說「他們利用了進化的力量」——他們受到進化力量的啟發,並使用相同的原理「遺傳變化和選擇」來開發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皇家科學院在宣布獲獎者後,連線了弗朗西斯·阿諾德。可是,似乎是線路出了問題,我們無緣聽到這位女科學家激動的聲音。
  • 宇宙是如何起源與演化的? 上海科普大講壇解讀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宙是如何起源與演化的?上海科普大講壇解讀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9-10-26 23:58:00來源:央廣網
  • 科普:讓光成為奇蹟工具——解讀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成果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2日電科普:讓光成為奇蹟工具——解讀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成果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付一鳴隨著人類的研發和技術應用走入更高階段,我們往往要不斷地「鑽牛角尖」,比如在實驗室中觀測並分析極其微小的病毒
  • 解讀2013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新聞—科學網
  • 定向進化憑什麼拿下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另一半同時授予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格雷格·溫特(Gregory P. Winter)爵士,以獎勵他們在各自領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 諾獎大預測: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會頒給誰?
    諾貝爾獎儼然成為了科研界的狂歡,其中將於北京時間10月9日(周三)17:45分公布的「最正統」的諾貝爾化學獎尤甚。初識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著名科學家艾爾費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自1901年起開始頒發。最開始只設立了物理、化學、生理和醫學、文學與和平五種。1969年瑞典銀行用諾貝爾的名義捐了一筆款,增設了經濟學獎。
  • 2020諾貝爾化學獎——兩位女得主性
    (瑞典語:Nobelpriset i kemi)是根據阿佛烈·諾貝爾的遺囑於1895年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學院從1901年開始負責頒發,以表彰「在化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1]。。
  • 進化的力量:2018諾貝爾化學獎聚焦「蛋白質」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弗朗西斯·阿諾德、美國密蘇裡大學的喬治·史密斯以及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格雷戈裡在諾貝爾化學獎的獲獎名單上,有一位中國人,一位美籍華裔。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出爐了
    (原標題: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法加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獲獎)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50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Arthur Ashkin, 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