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年輕人該不該存錢」。有些人會覺得,自己還很年輕,錢可以慢慢賺,但及時行樂很重要。想想,我們是不是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某個產品很喜歡,現在即使手頭緊,也要買了再說,過後有錢了可能就再也找不回這份喜歡了。事實上,這種消費觀是非常不理性的,我們來看看年輕人存錢與不存錢的區別有多大呢?
1、買房。有存錢習慣的人會比較容易攢下首付款,錢會越攢越多,在工作上也會幹勁十足,視野會放得更遠更寬。不存錢的人,他們的錢基本上都是不知不覺就花沒了,除了日常的娛樂消費、還信用卡、各種小貸款之外,剩餘的可能只夠一點生活費了,首付款更是遙遙無期,關注點都是放在日常生活瑣事當中。
2、健康。有存錢習慣的人一般都會比較注重健康。他們除了買社保外、還會購買相應的商業保險,畢竟這可以轉移很大的財務風險,多餘的本金可以用於投資其他方面。而不存錢的人很少會有這種意識,如果突發疾病或意外,存款本就不多的他們,除了向親朋好友借錢外,更多的就是信用卡、花唄、借唄等渠道了,這種做法會大大增加自己的負債。
3、感情。現在的年輕人談戀愛,都追求浪漫、時尚。今天去西餐廳、明天去西藏玩、後天出國遊,情人節、520、雙方的生日、紀念日等等,哪一個不要金錢來鋪墊的。如果你是男生,沒有存夠錢,談一段感情,就能把自己壓榨玩,或者成全了浪漫的愛情,卻讓自己壓力備生;如果你是女生,你好意思每次都讓對方請吃請喝送禮物,不回禮嗎?
4、工作。有存款的人,如果目前的工作幹得不開心,很壓抑,那麼他們完全可以瀟灑走人,出去浪夠了再回來找工作。如果沒有存款的話,你敢辭職嗎?裸辭後房租怎麼辦?各種生活開銷哪裡來?可能幾個月都找不到工作又該怎麼辦等等,那就只能憋屈地幹下去了,畢竟自己目前沒有資本可以隨時炒老闆魷魚。
5、父母。有存款的人能提前讓父母過上安享晚年的好生活,或者說不用父母為自己擔憂,只要他們過得好、過得開心就行,不用年齡大了,還得出去工作,這些都是基於父母身體健康的前提下。事實上,父母年紀越大,身體的老毛病就越多,經常這不舒服,那不舒服,需要看病吃藥,這些都還算比較小的開支。老人家的身體很容易出大毛病的,如果平時沒好好養護的話。如果作為子女的你,這時候卻是囊中羞澀,拿不出錢來,那種處境想想就覺得難受,你還會覺得年輕人不該存錢嗎
還有很多利弊在這裡就不再敘述,大家也都知道的,可能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但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明天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所以,存錢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沒有錢,你就萬萬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