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中的傳感器:新型AI傳感器可幫助尋找新的星球

2020-11-02 傳感器專家網

  雪梨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傳感器——光子波前傳感器,可以抵消恆星的閃爍,使其更容易觀察可能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

  新的 「光子波前傳感器 」由該大學物理學院的一個團隊開發,可以準確測量地球大氣層造成的失真量,從而可以通過望遠鏡的光學系統每秒修正數千次。

  雪梨天體光子儀器實驗室的巴納比-諾裡斯博士說,這是用一種被稱為光子燈籠的先進光轉換器來實現的,它與神經網絡相連,在望遠鏡形成圖像的同一點處理信號。

  「這意味著它對目前大型天文臺使用的其他波前傳感器所看不到的扭曲類型很敏感,」諾裡斯在一份聲明中說。

  圍繞太陽以外的恆星運行的行星,被稱為系外行星,目前通過測量這些行星阻擋了來自其太陽系中心恆星的部分光線所造成的星光的規律性跌落來識別。

  "在地球上觀測時,真的很難將恆星的'閃爍'與行星造成的光照俯衝分開。"諾裡斯說。

  雖然在過去20年裡,利用測量光傾角等間接方法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但只有少數行星從地球上直接成像,這限制了獲得這些外星世界的信息量。

  通過新的波前傳感器,該大學希望能夠對系外行星進行更直接的觀測,它將其比作從墨爾本觀看雪梨持有的1角硬幣。

  "大多數對系外行星的觀測都來自於軌道望遠鏡,比如NASA的克卜勒。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發明,開啟從地面觀測系外行星的復興。"

  波前傳感器將安裝在日本國家天文臺在夏威夷莫納克亞山頂運營的8.2米的斯巴魯望遠鏡上--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學望遠鏡之一。

  「這無疑是一種非常創新的方法,與所有現有的方法非常不同,」來自斯巴魯望遠鏡和亞利桑那大學的Olivier Guyon教授說。

  "它有可能解決現有技術的幾個主要限制。

  "我們目前正與雪梨大學團隊合作,爭取在斯巴魯與SCExAO一起測試這一概念,SCExAO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自適應光學系統之一。"

  據雪梨天體光學儀器實驗室主任Segrio Leon-Saval副教授介紹,該波前傳感器還可用於天文學以外的一系列應用。

  「它可以應用於光通信、遙感、體內成像以及任何其他涉及通過水、血液或空氣等湍流或渾濁介質接收或傳輸精確波面的領域,」Leon-Saval說。

近日,深耕行業20餘年的傳感器專家網,最新成立了一個傳感器行業專業社群——【傳感器智匯圈】,.您可添加傳感器專家網WX號(15012882502)來跟我們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新型多巴胺傳感器可以幫助解開大腦化學奧秘
    近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健康分校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名為「dLight1」的基於螢光蛋白的生物傳感器。這一種高特異性傳感器可檢測多巴胺,即神經元釋放的一種可向其他神經細胞發送信號的化學分子。與先進的顯微鏡結合使用時,dLight1可提供高解析度,實時成像的活體動物多巴胺時空釋放特徵。
  • 新型傳感器助力醫療可穿戴設備
    打開APP 新型傳感器助力醫療可穿戴設備 瑞爾特傳感器之家 發表於 2020-11-23 11:48:35   2、日本研發膏藥式腦電波醫療傳感器   日本大阪大學的科研團隊於2016年8月17日宣布,他們成功研發出如同「降溫貼」一般,可以貼在額頭上使用的膏藥式腦電波傳感器,能夠幫助人們實時觀察大腦狀態。   實驗證實,這款膏藥式腦電波傳感器能夠對睡眠中的腦電波進行無線測量,精確水平與大型醫療設備基本持平。
  • 富士通新型雷達傳感器可集成到傳感器中監測人體跌倒
    日前,富士通推出FWM7RAZ01,這是一款3通道,24GHz都卜勒雷達傳感器,具有較寬的速度檢測範圍和較高的幹擾容限。即使沒有高頻RF電子專業知識,該模塊和評估套件也有助於開發和評估各種非接觸式運動感應產品,還可以集成到傳感器中的應用包括人體生命體徵和跌倒監測,結構和機械運動檢測,機器維護等。
  • 傳感器熱點:新型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血清素水平
    傳感新品 【新型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血清素水平】 本月,一個研究團隊宣布,他們創造了一種傳感器,具有 "在恐懼調節、社會互動和睡眠/清醒過渡期間檢測自由行為小鼠的血清素釋放 "的能力。
  • 新型生物傳感器:可實時監測「器官晶片」中的含氧量!
    導讀近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一種新型生物傳感器,在「器官晶片」系統中實時監測含氧量,使該系統能更加近似地模仿真實器官的功能。晶片器官是一種更迅速、有效的方法,可用於替代動物實驗。它不僅能較為真實地反映出人體狀況,而且節約了藥物研發成本,縮短了測試時間,降低了風險。
  • 紅外傳感器的發展趨勢及在溫度傳感器等行業中的應用
    因此,簡單地說,紅外線傳感器是利用紅外線為介質來進行數據處理的一種傳感器。紅外傳感器大致有兩種,即透射型紅外傳感器和反射型紅外傳感器。當需要檢測物體之間的任何運動時,可以使用透射型紅外傳感器。它被放置在物體之間,當物體之間通過某些物體時,透射傳感器會檢測到該活動並告知該活動。在反射型傳感器中,當反射傳感器前面有東西時,它將檢測到該活動以及有關該活動的信息。
  • 傳感器可利用唾液來檢測血糖
    新型傳感器採用一種光源和金屬表面,其中金屬表面能干擾光擊中(接觸)樣品的方向,光「讀取」特異性酶如何對唾液存在的糖作出反應,以測量樣品中糖的濃度。  研究人員利用人工唾液測試了該傳感器,看看它如何工作(人工唾液沒有實際唾液中的潛在混合物,例如口腔中食品或飲料會改變測試結果)。結果發現該傳感器能夠檢測血糖水平,並且精確度很好。
  • 松下推新型傳感器 可探測黑暗中、遠距離的小物體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本松下公司(Panasonic Corp)研發了一種深度圖像傳感器(range image sensor),可在黑暗中拍攝250米遠,10釐米物體的圖像。
  • 可延展皮膚傳感器 幫助VR獲得現實觸感
    虛擬實境技術,如果無法實現觸覺的感受,那麼還不能完全實現「現實」的稱謂,不過現在這項技術迎來了改進的契機,據國外媒體11月16日報導,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型可拉伸皮膚傳感器,它使用光纖來提供觸覺感受。
  • 可穿戴式傳感器幫助不能說話的ALS患者交流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為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的人創造了一種新的可穿戴傳感器。許多患病的人逐漸失去了控制肌肉的能力,經常失去說話的能力。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可拉伸的、類似皮膚的裝置,可以附著在患者的臉上,可以測量抽搐或微笑等小動作。使用這樣的傳感器,患者將能夠傳達各種情感,包括 "我愛你 "或 "我餓了"。他們可以通過設備測量和解釋的小動作來傳達這樣的情感。麻省理工學院的傳感器很薄,可以用化妝品隱藏起來,與任何膚色相匹配,使其謹慎。
  • 科學家打造出可實時監測地下砷含量的新型傳感器
    然而現在,一種新型的生物傳感器可以幫助我們消除這種劇毒化學元素的危險,通過跟植物的合作其可以實時監測這種化學元素在地下環境中的含量。據了解,這項新研究的重點是改變植物組織內部的動態變化,因為砷是從土壤中吸收的,植物則是從土壤中提取分析物並通過根系運輸它們。
  • 可同時測量大氣中氣溶膠和二氧化氮含量的新型傳感器
    近日,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與精細機械研究所Gao Xiaoming教授課題組設計並製造了一種基於光聲光譜的傳感器,可同時測量氣溶膠和二氧化氮(NO2)。大氣中的氣溶膠和二氧化氮是空氣中的主要汙染物,而氣溶膠吸收特性的在線測量仍面臨許多挑戰。
  • 傳感器熱點:新型超薄傳感器,讓智能隱形眼鏡走向現實
    傳感新品 【新型超薄傳感器,讓智能隱形眼鏡走向現實】 研究人員使用新的製造工藝開發了多功能超薄傳感器,這為智能隱形眼鏡的生產鋪平道路。該傳感器由薩裡大學、哈佛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的研究團隊共同開發。
  • 空氣中的有毒氣體知多少?納米傳感器可監測了
    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1月6日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學院的Huanyu Cheng教授團隊近期在《分析化學趨勢》雜誌中發布了一篇關於氣體探測可伸縮傳感器的綜述論文。  Cheng等在文中表示:研究人員對納米材料和傳感器設計方法的新認識或將推動可伸縮氣體傳感器的開發,使其更好地用於健康指標和環境有毒氣體的監測。
  • 艾邁斯推出新型位置傳感器 加速汽車行業電氣化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高性能傳感器解決方案供應商ams(艾邁斯)推出了新的位置傳感器AS5147U和AS5247U,以降低系統成本、提高汽車安全關鍵功能(如動力轉向、主動阻尼控制和制動)的電氣化水平,從而打造更安全、更智能、更環保的車輛車。
  • 澳研製傳感器有望幫助地基望遠鏡發現系外行星
    新華社雪梨10月26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日前發表公報說,該校科研團隊將人工智慧技術與光子器件相結合,研製出一種新型「光子波前傳感器」。通過對恆星「閃爍」現象的修正,該傳感器有望幫助地基望遠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下稱系外行星)。
  • 兆億微波商城:可以用於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等離子體生物傳感器!
    2019年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病毒性肺炎在全世界開始蔓延,直到現在形勢依舊嚴峻。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尋找新的方法來對抗病毒。通過研究疫苗來防止疾病的傳播,或者更有效的檢測和診斷方法來判斷某人是否感染了冠狀病毒。
  • 傳感器熱點:Vishay發布新型汽車級接近傳感器,解析度高達20μm
    【MIT研發出新型NMR傳感器,可檢測脂肪肝等疾病】 當前,沒有簡單的方法來診斷脂肪肝或肝纖維化。但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現在已經開發了一種基於核磁共振(NMR)的診斷工具,可用於檢測這兩種情況。
  • 傳感器熱點:高通發布新型3D聲波指紋傳感器,速度提高50%
    早在2019年,該公司就發布了第一代傳感器,並在三星多款旗艦手機的顯示屏內指紋識別中使用,包括三星Galaxy S10,Note 10,S20和Note 20系列。但是,用戶對第一代傳感器最大的批評是激活尺寸以及傳感器的識別速度,這在高通公司第二代3D聲波傳感器中得到了解決——由於二代增強的技術和聲學效果(超聲波),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 揚州大學研製新型生物傳感器簡介和其應用
    近日,記者從揚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獲悉,師生們正在研製一種新型的檢測手段,成本較低,效率卻大大增加。如檢測人體骨髓瘤,從樣品採集到注入、檢測和醫療分析等整個過程,耗時20分鐘左右即可。現階段,這項成果已可以檢測骨髓瘤、肝炎等疾病的標誌物,也可用於檢測瘦肉精和農藥殘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