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可利用唾液來檢測血糖

2021-01-09 電子產品世界

  近日,科學家開發出一種針對糖尿病患者的新型傳感器,這種新型傳感器可以利用唾液而不是血液,來檢測血糖水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5973.htm

  Brown大學科學家們創造了新的傳感器,成功地使用人工唾液測試其測量糖濃度的功效。新的傳感器由光源、金屬以及一個當暴露於血糖,會改變顏色的特殊酶組成。

  眾所周知,糖尿病患者需要通過刺破手指採血來檢查血糖,並且每天需要重複多次。因此,研究人員正在尋找另一種測試血糖的可能性,結果發現唾液是可以用於測量血糖的另一種體液。

  但是該傳感器目前無法得到廣泛使用,因為美國FDA批准過程將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必須確認這個裝置如何可以準確用於檢測人類血糖,尤其對於那些大吃大喝的患者,因為這些患者唾液中含有大量物質,這很可能會汙染測試樣品,影響測試結果。

  研究結果發表在Nanophotonics雜誌上。新型傳感器採用一種光源和金屬表面,其中金屬表面能干擾光擊中(接觸)樣品的方向,光「讀取」特異性酶如何對唾液存在的糖作出反應,以測量樣品中糖的濃度。

  研究人員利用人工唾液測試了該傳感器,看看它如何工作(人工唾液沒有實際唾液中的潛在混合物,例如口腔中食品或飲料會改變測試結果)。結果發現該傳感器能夠檢測血糖水平,並且精確度很好。

  Palmore說,下一步是使該設備便於攜帶,還需要利用真正的唾液測試傳感器,同時找到便宜的光源。此外在測試唾液樣品前,還需要某種衝洗劑洗漱測試者的口腔。比如漱口劑就可以去除口腔殘留食物或其他可能影響血糖讀數的汙染物。

傳感器相關文章:傳感器工作原理

風速傳感器相關文章:風速傳感器原理

相關焦點

  • 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對汗液、淚液及唾液...
    這款設備通過了FDA認證,可在1小時內對間質液中的葡萄糖進行6次無創監測,持續工作超過12小時。 因為間質液成分直接從毛細血管內皮擴散,間質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與血糖密切相關。利用裝在皮膚上的葡萄糖生物傳感器可以很容易地測定從ISF中提取的葡萄糖。
  • 利用尿液唾液自我檢測愛滋病
    據新華社電我國企業生產的利用尿液和唾液作為標本,進行愛滋病檢測的新試劑已經面世。新試劑使用方便,有望進入家庭成為人們自我檢測的手段。但由於其準確率相對較低,現階段還無法取代利用血液作為標本的主要臨床篩查手段。  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專家王佑春教授,日前在宜昌舉行的愛滋病高層論壇上說,我國已有4家企業生產這種新試劑。
  • 新方法利用唾液快速檢測愛滋病病毒感染
    新華社華盛頓1月22日電(記者周舟 林小春)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檢測愛滋病病毒感染的新方法,有望通過唾液快速、準確地檢測感染。由於感染初期血液中的抗體數量較多,最常見的愛滋病病毒感染檢測方法是檢測血液樣本中的病毒抗體,而非病毒本身。
  • 日本發現傳遞糖與人工甜味劑味道差異的傳感器和神經,有望用於血糖控制及查清嗜糖機制
    日本九州大學五感應用器件研究開發中心的安松啟子特任副教授(現任東京齒科大學短期大學教授)與該中心的二之宮裕三特聘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這些現象的根源在於舌頭的味覺細胞中有葡萄糖傳感器,並且存在與該細胞聯動傳遞味道的神經。
  • 唾液有什麼功效?
    【1】清潔口腔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唾液是十分寶貴的液體營養物質,每天每人可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分泌型免疫球A和溶菌素能殺滅口腔中的某些細菌,還能中和口腔內某些細菌產生的酸,從而保持口腔清潔。
  • 生物傳感器賦能智慧未來:隨時隨地監控健康
    國際生物傳感器競賽 SensUs 將生物傳感器定義為一種用於診斷或監測的小型儀器,可以快速和簡單地測定體液(如血液)中的特定分子。通常生物傳感器結構緊湊,通過分子檢測裝置和傳感器獲得可測量的信號。法國 Chronolife 公司正在與 Servier 公司合作,開發一款帶有多個傳感器的智能T恤,它可以測量 6 個生理參數,並通過手機應用程式來監測慢性病患者的狀態。總部位於瑞士的初創公司 Biofourmis 目前正在開發一種可穿戴監測平臺,可同時測量多達 22 個健康參數。
  • 生物傳感器賦能智慧未來:隨時隨地監控健康
    法國 Chronolife 公司正在與 Servier 公司合作,開發一款帶有多個傳感器的智能T恤,它可以測量 6 個生理參數,並通過手機應用程式來監測慢性病患者的狀態。總部位於瑞士的初創公司 Biofourmis 目前正在開發一種可穿戴監測平臺,可同時測量多達 22 個健康參數。
  • 利用透光率的可穿戴式應變傳感器可檢測身體細微動作
    利用透光率的可穿戴式應變傳感器可檢測身體細微動作這項技術顯示出潛在的潛力,可以檢測出人體的細微動作並實時監控醫療保健應用中的身體姿勢。韓國大田韓國高級科學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基於調製碳納米管(CNT)嵌入的彈性體的光透射率開發了一種可穿戴應變傳感器。該傳感器能夠對物理信號進行靈敏,穩定和連續的測量。可穿戴式應變傳感器必須具有高靈敏度,柔韌性和可拉伸性以及低成本。特別是用於健康監測的那些也應與長期穩定的性能聯繫在一起,並在環境上穩定。
  • 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前途無量
    研究人員投入了大量努力來開發可穿戴生物傳感器。通過將生物識別元件集成到傳感器上,可穿戴生物傳感器迅速從報告中的概念驗證轉換為實物,體現了該領域巨大的發展潛力。基於糖尿病管理的巨大市場前景,微創血糖監測設備是可穿戴生物傳感器中最受人關注的方向之一,也是最接近商業化的方向之一。
  • 迅速的唾液HIV檢測將成為愛滋病檢測新標準
    根據一項McGill 大學健康中心的新研究指出,一種方便、容易使用且迅速的HIV 測試,將可能成為愛滋病檢測的新標準。     這項研究證實, OraQuick HIV1/2抗體快速檢測試劑,可用於檢測病人唾液標本中的HIV2抗體。現在它可在現場檢測唾液、指血、靜脈血、血漿標本中的HIV1及HIV2抗體。只需要20分鐘就可以得到檢測結果。
  • 科學網—「螢光」也能測血糖
    所以,近年來,科學家們把目光投向了「非酶」的血糖檢測方法。而其中一個方向,就是用螢光探針製備出新型血糖傳感器。 FRET 效應由德國物理化學家西奧多·福斯特提出,它利用了一種螢光物質發出的螢光,來激發另一種螢光物質,從而實現了螢光的「傳遞」。這個效應想要發生,就必須要求兩種螢光物質在空間距離上足夠接近,通常認為在1~10納米範圍內。
  • 「跨界」生物傳感器來川尋合作
    「跨界」生物傳感器來川尋合作     能查病變,能監測空氣,還能買火車票□本報記者 張舒  一張名片大小的卡片,貼在皮膚上,可檢測十來種人體病變,監控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標
  • 血糖?FRET技術新進展了解一下
    此外,血液的成分很複雜,現有的檢測方法很容易就受到除血糖外其他成分的幹擾。比如,血氧含量、血液酸鹼值及服用藥物等多種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檢測的結果。所以,近年來,科學家們把目光投向了「非酶」的血糖檢測方法。而其中一個方向,就是用螢光探針製備出新型血糖傳感器。
  • 科學家開發生物晶片傳感器 可快速檢測H1N1病毒
    左起:廖新萌、林遠、張弓 加拿大溫尼伯科學家正在致力於開發一種可攜式的低成本儀器——生物晶片傳感器該設備能夠迅速檢測出某人是否攜帶或感染H1N1病毒。 近日,這項研究贏得了當地的一項創意競賽及5000加元獎金。據研究者稱,生物晶片傳感器能讓非醫務人員在一小時內檢測出流感病毒,並且每次檢測僅需10加元。而使用目前的技術,這樣的檢測需要花費好幾百加元。
  • 美國用唾液就能檢測新冠的真相
    如果咽拭子中都沒有足夠病毒可被檢出的話,唾液的又怎麼可能呢? 2、所謂「準確率達到100%」,那是因為唾液樣本採集僅限於有症狀的患者;而在感染初期病毒載量較低的時候,咽拭子樣本則可以更早地檢出。 2、唾液檢測並沒有想像中「高大上」,實際上這是醫療資源不足的無奈之舉,旨在緩解美國檢測難的困境,而並非「黑科技」。
  • 唾液試劑正式面市 20分鐘即可檢測愛滋(圖)
    唾液試劑正式面市 20分鐘即可檢測愛滋(圖)推薦閱讀 日前,這種通過唾液檢測愛滋的產品在成都部分藥房正式面對公眾銷售。  據了解,這種叫做「優聯口腔黏膜滲出液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2)抗體檢測試劑盒」的愛滋檢測產品使用非常簡單:只需用口腔拭子擦拭上下齦溝提取出齦溝液,並充分溶入到稀釋液管中,然後通過試紙條放入稀釋液管中觀察,根據試紙條的「表現」來進行判斷:如果試紙條上出現一條紅線,則檢測為陰性;如果出現兩條紅線,則為陽性。
  • 傳感器的崛起歷程及行業發展現狀
    2014年初,谷歌宣布,正在研發一款血糖監測隱形眼鏡,通過使用微型血糖傳感器和無線發送器,依靠對人的眼淚分析就能監測出體內血糖濃度,可讓患者擺脫對血糖儀的依賴。英特爾公司也宣布耗資1億美元收購Basis Science公司,該公司的傳感器技術可以監測心率、血流量和散熱量。 9月初,芬蘭赫爾辛基的睡眠傳感器公司Beddit宣布最新一輪融資獲800萬美元。
  • Science子刊:利用智慧型手機超靈敏定量檢測唾液中的新冠病毒
    2020年12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一種基於唾液的可攜式智慧型手機平臺為COVID-19測試提供了一種超靈敏但易於使用的方法,它可以在15分鐘內給出測試結果,而無需進行當前金標準所需的資源密集型實驗室測試。該方法在12名COVID-19感染者和6名健康對照者中進行了測試。
  • 基於人體介電譜的射頻無創血糖傳感器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微創中心副研究員聶澤東團隊設計出基於高場約束的表面等離子體傳感器以實現無創血糖的監測。基於人體介電譜特性的射頻無創血糖傳感器具有體積小、成本低和抗幹擾等優點,可方便集成在穿戴式設備上,實現連續的無創血糖監測。傳統的射頻血糖測量方法主要是基於貼片天線或採用有洩露波輻射的傳感器,該測量方法會導致輻射損耗;傳感器傳播的能量場未受到足夠限制,無法產生一個不受周圍電磁幹擾的高能束流,導致測量結果易受環境電磁幹擾,從而產生不確定性。
  • 福建物構所基於稀土納米螢光探針實現唾液腫瘤標誌物即時檢測
    早期準確、靈敏地檢測腫瘤標誌物對於降低其死亡率十分重要。人體唾液中含有幾十種生物標誌物,包括蛋白質、核酸、電解質和激素等,可提供有關口腔和全身健康狀況的重要信息,因此唾液檢測在癌症早期診斷中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