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人最難得的不是在某一領域獲得別人所不能獲得的成就,最難的是在享譽盛名時能大方承認自己不是完人,自己也有缺點。
當一個人在某一方面達到一定的成就,成為名人,擁有眾多追捧者,他就會漸漸被「神話化」,在別人看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無瑕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會連他本人也覺得自己完美無瑕。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小缺陷,因此一個在別人看來完美的人承認自己有缺點是一件值得敬佩的事。
文學界的莫言在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徹底享譽國內外,成為了許多文學家和文學愛好者的偶像。但這樣一個享譽國內外的文學家卻並沒有認為自己完美無缺,反而十分正視自己的缺點並願意將自己的缺點展露於人前。
莫言愛好書法,但是他在書法上並沒有文學上那麼大的天賦。在書法上,他敢於正視自己的缺陷,成為了書法界自黑的第一人,還曾經放言「我寫的不是書法,莫讓我的字髒了您眼睛。」
莫言出生於東北,是地地道道地北方人,從小他就十分喜歡看一些「閒書。莫言的童年時期過得並不是很如意,在小學五年級時,十年動蕩爆發,莫言只能輟學,在農村勞動了十年之久。
十年動蕩使得莫言沒有書可以看,才上到小學五年級的莫言對於知識的渴望無比強烈,像是久旱的嬌豔花朵渴望甘霖的滋潤。這種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一直鞭策著莫言,沒有書看的日子裡,他翻開了《新華字典》,識記著裡面的生字。
後來,莫言在無意之中得到一本《中國通史簡編》,這本書伴隨著莫言度過了十年動蕩的歲月,後來他離開家鄉時,這本書也一直陪伴著他。
1976年,莫言加入了中國解放軍,開啟了他的軍旅生涯。在部隊中,莫言擔任過不同的職務,其中有一個職務就是圖書管理員,這對於喜歡看書的莫言來說簡直就是一個驚喜。
在擔任圖書管理員的時間裡,莫言看了一千多冊文學書籍,還看了不少政治歷史方面的書籍,這為他之後成為一名作家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莫言成名並不是依靠一個諾貝爾獎,事實上,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他就已經成為了國內外著名的作家了。
1985年,莫言憑藉著《透明的紅蘿蔔》一文一舉成名,成為文壇的一顆閃閃發光的新星,自此,他便開啟了自己在文壇上不斷獲獎的榮譽之路。
1992年,莫言的《爆炸》在美國出版,這是他第一部英譯作品,這也意味著他開始走向國際,這在中國文壇是極大的榮譽。
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諾貝爾文學獎不再是中國人可望不可及的獎項,莫言的這一成就更激勵了中國許多作家。
莫言在寫作之餘有一個小小的愛好——書法。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莫言只能算是書法愛好者,並不是書法家。莫言自己也有寫過一些書法作品,甚至還開辦過自己的書法展,他並沒有稱自己開的展為書法展,而是稱「墨跡展」。
莫言認為,自己寫的東西並不能稱之為書法,只能算得上是閒暇之餘的塗鴉作品,自己沒有資格說它是書法。即使莫言已經謙虛至此,網上依然有一些不太友善的言論。
莫言幽默地稱自己的墨跡唯一的價值就是給人們在茶餘飯後提供一些可以批判的東西,有部分網友認為莫言這樣的說法是對自己的毛筆字有準確定位的一種說法,屬於有「自知之明」的一種說法,但他們覺得,既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字寫得不好,為什麼非要寫毛筆字呢?
對於這樣的疑惑,莫言在自己的墨跡展自序之中給出了回答,他表示,寫字就像研究別的東西一樣,是會使人上癮的,哪怕知道自己的字實在是獻醜,可當寫字已經成為了一種「癮」,便再也難以戒掉了。由此可見,莫言是真心實意喜愛寫字的。
人類總是會下意識將自己好的、為人稱道的一面展示出來,對於自己薄弱的領域總是會不由自主掩蓋,因此許多人又疑惑為什麼莫言還要將自己寫得並不好的墨跡展示出來,既然是自己喜歡的,自己閒暇之餘用來自娛自樂不是很好嗎?
莫言表示,自己將墨跡展示出來,主要有兩點原因。一個原因是,在大家的批判聲中,也許他可以尋求到進步。另一個原因卻是引人發笑,莫言說自己展示出自己的墨跡的第二個原因是如果自己能遇到幾個誇獎他的言論,可以滿足一下父親的虛榮心。這說法讓人啼笑皆非。
莫言在墨跡展的自序中就很清晰的表示了自己墨跡的不好,雖說他所用的語言與文字並不是那麼一本正經,但這種幽默詼諧的風格更讓人記憶深刻。
儘管在自序之中,莫言已經用了幽默的方式宣告了自己字寫得不好這一事實,但他的墨跡展開辦之後,網絡上依然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
有人認為以莫言的身份地位卻寫出這樣的字實在是不應該,也有人認為他不該將墨跡拿出來,種種言論各有各的看法,在網絡上談論了許久。對於這一件事,筆者也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其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工作之餘,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一种放松。對於莫言來說,寫作是他的愛好之一,但寫作更是他的工作,在不寫作的時候,書法就是他的另一大愛好,既然是愛好,自然就不一定要精通。
其二,莫言在文壇的地位已經是許多人不可企及的地位了,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必須寫得一手好的毛筆字,人無完人,不是說他在某一方面擁有別人沒有的天賦他就一定要在別的領域擁有同等的天賦。
其三,莫言在開墨跡展時就言明,自己寫的東西並不能稱為書法,將它勉強稱為毛筆字也只是對書法界前輩們的尊重,但寫成這樣自己也感到萬分慚愧。因此,網絡上展開的關於「莫言的字究竟是不是書法」這樣的討論實際上是沒有必要的討論。
最後,沒有人規定不能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展示給別人看,莫言墨跡展展示的是自己的業餘愛好,也沒有人要求每個人都必須看他的墨跡,不喜歡的人完全可以保持緘默。
莫言是一個活在教科書中的人物,我們知道他的存在,知道他的作品,知道他曾經獲得的榮譽,在許多熱愛文學的人心中,「莫言」這兩個字就是他們追逐的目標,是鞭策他們向前的動力。但莫言生活中如何,我們其實並不知道。
莫言在生活中,想必也是一個豁達的人。
他敢於將自己的缺陷暴露於眾人面前,敢於告訴所有人「我並不是樣樣精通」,敢於將自己不能稱之為書法的墨跡展示出來,這足以說明他是一個豁達的人。他還用幽默詼諧的方式自黑,可見他一定是個樂觀的人。
在十年動蕩期間,莫言憑著自己對知識的渴望獲取了許多知識,最後成為知名作家,他是一個堅定的人,哪怕艱難險阻,他也不會放棄自己喜歡的事物,這樣的精神是許多人缺乏的。
希望每一個胸有抱負的人在遇到困難之時都能堅定不移,不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