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農民可肩扛數百斤,為何現今無法完成,是否人類開始退化?

2020-08-30 導師老媽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人最難得的不是在某一領域獲得別人所不能獲得的成就,最難的是在享譽盛名時能大方承認自己不是完人,自己也有缺點。

當一個人在某一方面達到一定的成就,成為名人,擁有眾多追捧者,他就會漸漸被「神話化」,在別人看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無瑕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會連他本人也覺得自己完美無瑕。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小缺陷,因此一個在別人看來完美的人承認自己有缺點是一件值得敬佩的事。

文學界的莫言在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徹底享譽國內外,成為了許多文學家和文學愛好者的偶像。但這樣一個享譽國內外的文學家卻並沒有認為自己完美無缺,反而十分正視自己的缺點並願意將自己的缺點展露於人前。

莫言愛好書法,但是他在書法上並沒有文學上那麼大的天賦。在書法上,他敢於正視自己的缺陷,成為了書法界自黑的第一人,還曾經放言「我寫的不是書法,莫讓我的字髒了您眼睛。」

享譽文壇的作家

莫言出生於東北,是地地道道地北方人,從小他就十分喜歡看一些「閒書。莫言的童年時期過得並不是很如意,在小學五年級時,十年動蕩爆發,莫言只能輟學,在農村勞動了十年之久。

十年動蕩使得莫言沒有書可以看,才上到小學五年級的莫言對於知識的渴望無比強烈,像是久旱的嬌豔花朵渴望甘霖的滋潤。這種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一直鞭策著莫言,沒有書看的日子裡,他翻開了《新華字典》,識記著裡面的生字。

後來,莫言在無意之中得到一本《中國通史簡編》,這本書伴隨著莫言度過了十年動蕩的歲月,後來他離開家鄉時,這本書也一直陪伴著他。

1976年,莫言加入了中國解放軍,開啟了他的軍旅生涯。在部隊中,莫言擔任過不同的職務,其中有一個職務就是圖書管理員,這對於喜歡看書的莫言來說簡直就是一個驚喜。

在擔任圖書管理員的時間裡,莫言看了一千多冊文學書籍,還看了不少政治歷史方面的書籍,這為他之後成為一名作家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莫言成名並不是依靠一個諾貝爾獎,事實上,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他就已經成為了國內外著名的作家了。

1985年,莫言憑藉著《透明的紅蘿蔔》一文一舉成名,成為文壇的一顆閃閃發光的新星,自此,他便開啟了自己在文壇上不斷獲獎的榮譽之路。

1992年,莫言的《爆炸》在美國出版,這是他第一部英譯作品,這也意味著他開始走向國際,這在中國文壇是極大的榮譽。

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諾貝爾文學獎不再是中國人可望不可及的獎項,莫言的這一成就更激勵了中國許多作家。

書法界自黑第一人

莫言在寫作之餘有一個小小的愛好——書法。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莫言只能算是書法愛好者,並不是書法家。莫言自己也有寫過一些書法作品,甚至還開辦過自己的書法展,他並沒有稱自己開的展為書法展,而是稱「墨跡展」。

莫言認為,自己寫的東西並不能稱之為書法,只能算得上是閒暇之餘的塗鴉作品,自己沒有資格說它是書法。即使莫言已經謙虛至此,網上依然有一些不太友善的言論。

莫言幽默地稱自己的墨跡唯一的價值就是給人們在茶餘飯後提供一些可以批判的東西,有部分網友認為莫言這樣的說法是對自己的毛筆字有準確定位的一種說法,屬於有「自知之明」的一種說法,但他們覺得,既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字寫得不好,為什麼非要寫毛筆字呢?

對於這樣的疑惑,莫言在自己的墨跡展自序之中給出了回答,他表示,寫字就像研究別的東西一樣,是會使人上癮的,哪怕知道自己的字實在是獻醜,可當寫字已經成為了一種「癮」,便再也難以戒掉了。由此可見,莫言是真心實意喜愛寫字的。

人類總是會下意識將自己好的、為人稱道的一面展示出來,對於自己薄弱的領域總是會不由自主掩蓋,因此許多人又疑惑為什麼莫言還要將自己寫得並不好的墨跡展示出來,既然是自己喜歡的,自己閒暇之餘用來自娛自樂不是很好嗎?

莫言表示,自己將墨跡展示出來,主要有兩點原因。一個原因是,在大家的批判聲中,也許他可以尋求到進步。另一個原因卻是引人發笑,莫言說自己展示出自己的墨跡的第二個原因是如果自己能遇到幾個誇獎他的言論,可以滿足一下父親的虛榮心。這說法讓人啼笑皆非。

莫言在墨跡展的自序中就很清晰的表示了自己墨跡的不好,雖說他所用的語言與文字並不是那麼一本正經,但這種幽默詼諧的風格更讓人記憶深刻。

儘管在自序之中,莫言已經用了幽默的方式宣告了自己字寫得不好這一事實,但他的墨跡展開辦之後,網絡上依然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

有人認為以莫言的身份地位卻寫出這樣的字實在是不應該,也有人認為他不該將墨跡拿出來,種種言論各有各的看法,在網絡上談論了許久。對於這一件事,筆者也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愛好不等於精通

其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工作之餘,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一种放松。對於莫言來說,寫作是他的愛好之一,但寫作更是他的工作,在不寫作的時候,書法就是他的另一大愛好,既然是愛好,自然就不一定要精通。

其二,莫言在文壇的地位已經是許多人不可企及的地位了,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必須寫得一手好的毛筆字,人無完人,不是說他在某一方面擁有別人沒有的天賦他就一定要在別的領域擁有同等的天賦。

其三,莫言在開墨跡展時就言明,自己寫的東西並不能稱為書法,將它勉強稱為毛筆字也只是對書法界前輩們的尊重,但寫成這樣自己也感到萬分慚愧。因此,網絡上展開的關於「莫言的字究竟是不是書法」這樣的討論實際上是沒有必要的討論。

最後,沒有人規定不能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展示給別人看,莫言墨跡展展示的是自己的業餘愛好,也沒有人要求每個人都必須看他的墨跡,不喜歡的人完全可以保持緘默。

莫言是一個活在教科書中的人物,我們知道他的存在,知道他的作品,知道他曾經獲得的榮譽,在許多熱愛文學的人心中,「莫言」這兩個字就是他們追逐的目標,是鞭策他們向前的動力。但莫言生活中如何,我們其實並不知道。

莫言在生活中,想必也是一個豁達的人。

他敢於將自己的缺陷暴露於眾人面前,敢於告訴所有人「我並不是樣樣精通」,敢於將自己不能稱之為書法的墨跡展示出來,這足以說明他是一個豁達的人。他還用幽默詼諧的方式自黑,可見他一定是個樂觀的人。

在十年動蕩期間,莫言憑著自己對知識的渴望獲取了許多知識,最後成為知名作家,他是一個堅定的人,哪怕艱難險阻,他也不會放棄自己喜歡的事物,這樣的精神是許多人缺乏的。

希望每一個胸有抱負的人在遇到困難之時都能堅定不移,不輕言放棄。

相關焦點

  • 上世紀農民可肩扛數百斤,為何如今不行,逆向進化難道真的存在?
    一說到農民這個形象的時候,大家腦海中想像出的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樣子,並且現在可以看到很多從前農民的資料,上世紀的農民似乎個個都可以肩扛數百斤,為何如今不行了呢?難道說傳說中的逆向進化真的存在嗎?>逆向進化可以靠字面意思來理解,實際上就是指那些反進化論的動物進化現象,只不過這個命題其實在現在還是比較複雜的,並沒有什麼實際上的證據可以來證明這個問題,而農民的力氣變小
  • 70年代農村人能肩扛400斤,為何現在人卻不行?專家:人類在進化
    70年代農村人能肩扛400斤,為何現在人卻不行?專家:人類在進化女蝸造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這些中西方的傳說,都是我們人類對於自身的探索,在這個階段,因為人類不理解生命的誕生,便將其視為世間最奇妙的事,還賦予了它很多神話和幻化色彩。
  • 人類退化了?80年代農村人肩扛400斤,為何現在人不行了
    有人覺得,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農村人肩挑400斤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可現在的農村人卻沒有誰能幹得了這種重活,這是不是意味著人類退化了呢?可現在的人卻不一樣,農村裡的那些小年輕們,別說是讓他們挑400多斤的擔子,就算是讓他們去挑200斤,哪怕是100斤,恐怕這些人也幹不了。
  • 之前的人可扛數百斤,現在卻不行,是人類開始退化了還是?
    之前的人可扛數百斤,現在卻不行,是人類開始退化了還是?關於人類的起源,祖先們在不了解生物進化的情況下,國內外倒是非常一致的認為人類是一位更高級的存在創造出來的。然而到了近現代後,科學家的研究表示 ,人類並不是像神話故事裡描寫的那樣憑空被創造出來的,而是從某個物種進化來的。
  • 人類在進化還是退化:90年代農民肩扛400斤,為何現代人卻不行了
    但是也隨著科技的越來越發達,民間逐漸出現一些現象使深信進化論的人們開始懷疑自己的種族在「退化」。 原因就是因為在一些資料中記載,80年代、90年代的人可以肩抗400多斤的重物健步如飛,而到了如今的現代人卻是短短幾十斤都會氣喘籲籲。說起來也是十分有道理的,畢竟這麼大的差距擺在眼前。
  • 以前中國農民能挑300斤擔子,現在年輕人50斤都難,人類在退化?
    現在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想回到農村養老,在自家的庭院裡種上一兩畝蔬菜,既能鍛鍊身體,還能呼吸到農村新鮮的空氣,過上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真正的「歸園田居」,那麼,問題來了,參加農業勞動,是否能真的能鍛鍊身體呢?
  • 人類的進化還是退化:上世紀80年代農村地區的人為什麼不能扛4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人認為我們是在不斷進化,但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在我國早期的農村人,可以攜帶幾百斤的物品,而現在卻很少有人能做到,那麼人類是進化還是退化?我們應該知道,即使是現在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也不多,特別是對一些在工地上的工作的人來說,他們的付出不比以前的農民少,但要搬幾百公斤重的東西也不容易,主要原因是許多人在機械設備普及之後的物理消耗不是很大即使他們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他們也很少一次承受過多的重量,自然,他們長期扛不動幾百斤的貨物,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類是退化的,因為隨著現代教育
  • 如今的人類在退化?40年前農村人能抗300斤,為何現在年輕人不行
    地球上面所有的生物都是在不斷進化的,現在雖然整個生態已經出現了破壞,但是大部分的生物也是使著生存才能活到了今天,而淨化也是不斷的伴隨著生物的發展,不同的生物會進化出來不同的特徵,因為環境在不斷的變化,所以不同的生物只能通過不斷的進化來適應變化的環境,不過人們發現人體現在已經沒有淨化的痕跡,甚至還有退化的徵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個小如櫻桃,單株可結果250個,1斤賣8元,為何敢種的農民不多?
    摘要:畝產達1萬斤,市場8元1斤,卻被質疑是轉基因,農民不願種,為啥 文/農夫也瘋狂 草長鶯飛的三月份就要來了,這些天筆者的家鄉這邊的天氣比較好,村民都是在農田裡面忙碌,因為村裡的農民一直都是種植一些蔬菜瓜果作為收入來源,而這個時候就要開始播種蔬菜育苗了。
  • 上世紀60年代,人類就登上了月球,為何至今無法登上火星?
    一開始,前蘇聯遙遙領先,因為他們先是在1957年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後來在1961年,前蘇聯的太空人也成功進入太空之中。但不甘落後的美國也在暗中努力著,想要趕超前蘇聯,於是阿波羅計劃便應運而生了。1969年,美國太空人成功從地球出發,第一次登上了月球,這也是人類第一次踏上地球之外的其它星球,人類的太空夢也由此被正式點燃。
  • 公交趣味科普丨身穿木棉紅、肩扛五角星,你可知為何?
    公交趣味科普丨身穿木棉紅、肩扛五角星,你可知為何?在廣州我們將每一名公交駕駛員定義為「車長」他們不僅僅是駕駛公交車的「司機師傅」更是「一車之長」在駕駛服務中更要愛車如家、待客如親為乘客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每位公交車長都身穿木棉紅、肩扛五角星
  • 人類先祖能夠圍捕猛獸,為何如今不行,人類是進化還是退化了?
    當然儘管存在的時間不算久,但是人類先祖最開始在非洲大陸上生活得非常困難,在非洲大草原上防禦大多數猛獸的攻擊,甚至慢慢的已經能夠反過來去圍捕猛獸了,這一點放在現在來看是非常難以想像的,那麼人類先祖能夠圍捕猛獸,為何如今不行,人類是進化還是退化了?
  • 氣候變化與高原凍土退化
    氣候變化後,凍土過程和寒區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如多年凍土退化、沙漠化形成、工程環境的破壞、對已有的寒區工程建築物的影響以及對擬建的建築物的影響等。另一方面,多年凍土具有特殊的生態環境地質功能。青海高原凍土屬我國青藏高原凍土大區,是青藏高原上凍土最為發育的地區之一。  現今青藏高原具有的低溫條件,為高原晚新世紀以來及現存多年凍土的形成與保存提供了必要的氣候環境。
  • 不久之後人類將會退化?愛因斯坦為何對此如此篤定?
    而我們人類,便是地球生物鏈進化的最高級生物,也是整個地球的絕對統治者!人類的進化是否已經走到了盡頭?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也無法回答,人類與地球其它生物不同,人類與地球上很多動物相比顯得很「弱小」,但是人類進化出了獨一無二的智慧,憑藉著智慧人類可以戰勝比自己強大很多的對手!因為人類的大腦開發率不足10%,所以科學家們很難預測人類是否已經進化到終極!
  • 人類進化過程中丟失了「丁丁骨」,是退化還是新的繁殖策略?
    這是人類進化中的秘密,很多生物學家都追尋探討過這個問題,但都沒有得出令所有人信服的結論,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何會丟失了「丁丁骨」?還有現今地球上和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黑猩猩,在大約600萬年前它們和人類的祖先分道揚鑣,它們的「丁丁骨」雖然存在,但是已經非常短了,科學家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
  • 畝產5000斤,收購7元每公斤,市場供不應求,為何農民不愛種植?
    摘要:畝產5000斤,收購7元每公斤,市場供不應求,農民卻不愛種植! 文/農夫也瘋狂 今天去集市上趕集,看到有人用拖拉機拉了一車的魔芋在集市上售賣,價格也不便宜,要七八塊錢一斤,但是購買的人不在少數。
  • 肉質鮮美自帶麝香味,三個月長6斤,市場20元1斤,農民可養殖嗎?
    摘要:肉質鮮美自帶麝香味,三個月長6斤,市場20元1斤,農民可養殖嗎? 文/農夫也瘋狂 距離2020年的農曆春節還有幾天的時間了,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忙著為過年做準備,比如製作豆腐、購買年貨、殺雞殺鴨等。
  • 人類已經退化十大生理特徵
    但是對於人類,我們的耳朵卻已經喪失了這部分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黑猩猩和人類一樣,耳部肌肉不發達,耳動能力較弱。2、闌尾  從這張「闌尾的過程」圖片中,現今看來人類看似微不足道的闌尾曾經卻幫助我們的祖先消化過很多富含纖維素的植物。有些科學家認為,現代人的闌尾可能發揮的是一種「安全屋」的作用,也幫助消化,但是那些做過闌尾切除手術的人就會告訴你,闌尾的真正功能或許就是填填外科醫生的腰包罷了。3、半月皺襞
  • 人類為何無法再次登陸月球?美國登月技術已失傳,難道是故意的?
    人類為何無法再次登陸月球?美國登月技術已失傳,難道是故意的?從中國古代就有著對於月亮的幻想,嫦娥是古人認為月亮上居住的神仙,這些傳說無不透露出中國人對月亮的好奇。終於,人類在上世紀60年代就登上了月球,但是讓人疑惑的是,這本該是一個開始,沒想到卻成為了一個結束,因為至此之後就沒有人類能夠登陸月球了,這樣的結束是一個意外還是有意為之?
  • 曾經被人類淘汰的器官,現如今又重新出現,或在慢慢退化?
    1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把一些日常用不到的器官漸漸退化,從而消失在人的身上。比如人類最初是有三隻眼睛,後來它們感覺不美觀,隨即慢慢退化成松果體,松果體的位置便位於我們眉心中間,這也就是為何即使我們閉著眼睛,有尖銳的東西刺向我們,我們也會感覺不適。曾經被人類淘汰的器官,現如今又重新出現,或在慢慢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