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方程過去不是很被人關注,但是現在小學五年級老師們會用大量的時間關注這個問題,一個是因為這個內容屬於五年級上學期重要的知識點;另一個原因是這個內容對於學生理解數學的本質,建立抽象思維有一個質的變化。
英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寫的代數教科書——《普通算術》中有這樣一段話:「要解答一個問題,如果裡面包含著數量間的抽象關係,只要把題目從日常的語言譯為代數的語言就行了。」
每一道例題就是一種小學階段重要的考點,這些內容貼近生活。其實對於現在這個階段的娃來說並不算難點,甚至比之前學習解方程的時候還要簡單多。但是有時候孩子們還是會感受到困難重重的原因是:等量關係式(全中文表達),這個要求很多學生其實對老師們的微詞是很多的。但是這個內容用等量關係式來表示就是為了讓各位同學通過語言文字的表述,讓大家不斷地用腦洞去填補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知識重構過程。
當然這個部分的內容中,本身讓我學會的其實就是如何去運用方程思維在不同的場景中進行切換思考。這些內容的含金量不在當下,更多地是為初中學習打下一個堅實基礎。同時希望大家多去配合咱們的老師在日常孩子的學習中去抓緊時間提煉這些要點。
大家看看例題4的內容,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內容中很多龜鶴問題(雞兔同籠)、兩桶油、相鄰偶數、年齡這些問題都是要關注的重點,現在我們一起看一下,這些當年讓我們學習的時候用好幾個課時去學習的內容,什麼線段圖、假設法、列表、比例法在方程的運用下,顯得是不是格外的簡單,雖然計算起來會麻煩點,但是單純從列式子的角度,並不算太複雜。
五年級作為一個承接小學階段學習的基礎,這裡孩子們需要做的是掌握簡易方程的重要性,並且能夠用等量關係式的表達讓自己的整個頭腦充實起來。
當然,我隨手畫的插畫只是希望給各位一個引子。小學學習畢竟和初中高中有所區別。小學生的世界中,如果我們多一些參與,多一些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去表達,講真是不是會更加有效果一些,因為我也是一直在嘗試,如何才能讓自己適應不同階段的孩子特點,讓自己儘可能用每個階段孩子的特質去思考問題。
數學學習如果只是計算、方程、畫圖、推理、得高分以外,我們其實可以讓他成為一份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不同於改錯本和思維導圖。學會在小學階段的自主學習和習慣的養成,將會對初中的學習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網絡上的信息很多,相關的書籍也很多,曾經我遇到一位爸爸,孩子讀五年級,家裡的爺爺奶奶都是教師退休,爸爸在外地工作。現在他每天利用網絡平臺,自己花時間陪著孩子學習進行督促。說實話態度是非常棒的,孩子每晚學習數學可以到晚上11到12點,沒錯,小學五年級。父親會給孩子適當地添加一些計算意外的數學思維訓練。
我也在想,如果是我,我該怎麼做?我想我會給孩子自主閱讀材料的時間,什麼材料先從教材開始,教科書始終是一本最有價值的素材,既貼近學生,又複合小學階段考試的基本要求。
分享出去,一鍵三連關注我,專注於陪孩子成長的數學老師,教書匠老王,兩個娃的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