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代數式是一個比較常見,又比較重要的數學概念。這篇小文,主要與同學們和家長們分享代數式的概念理解,及解題方法。
在數學學習中,其實許多地方用運用到代數式,比如,一個三角形的底邊長為a,高為b+1,那麼,它的面積就可以用代數式來表示,即:a(b+1)。再如,當學到梯形的相關知識時,梯形高可以表示為h,上、下底分別表示為a和b,那麼,梯形面積就是:(a +b)h。還有,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單價問題,如大米的單價是每千克3.20元,食油的單價是每千克8.40元,買a千克大米和b千克食油的總價就可以表示為:(3.20a + 8.40b)元。
列代數式這一知識點,是學習這部分內容時的重難點,又是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基礎,所以呀,同學們,學好這一部分內容的關鍵,就是正確理解數量關係及實際問題中各種量之間的關係。
首先,我們要分清和、差、積、商與大、小、多、少、倍、幾分之幾等概念的意義,以及他們所表示數量之間的關係,運算符號和括號的使用方法,還有,就是如何用它們表示數量關係的式子。其次,我們在把文字語言敘述的數量關系列成代數式時,要能夠按語言敘述先讀先寫,後讀後寫。當條件的敘述順序與運算順序一致時,就直接按敘述順序書寫代數式。第三點,就是通過對比分析,要能夠分清對易混淆的語言敘述所表示的數量關係的不同之處。例如,「a、b兩數差的平方」與「a與b兩數平方的差」,就是不同的!還有,一定要注意兩種數學語言的結合,強調每個代數式都有符號語言和文字語言。
學好了代數式,就可以應用代數式知識解決問題了,靈活地運用代數式,可以解決許多實際的數學問題。通過具體解題的過程,同學們最好自己總結運用代數式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以獲得運用概念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列代數式的時候要注意習題中「大、小、多、少、和、差、積、商、倍、分」等關鍵詞的意義,理清運算順序。學習較好的同學,可以根據小學已經學過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時間、速度與距離,工作效率、工作總量與工作時間等數量關係,練習列出代數式,從而完成知識遷移。同時呢,還要能夠進行整理分化,加深對代數式概念的理解,並通過對比題型,認識到代數式解題的優勢,實現深刻領會運用代數式概念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要點。
接下來,我們就總結一下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直接代入計算,這種計算方法一般計算量較大、繁瑣,不易求得結果;第二種是先化簡整理成比較簡單的形式,再代入計算,這種方法要求有較高的綜合能力,需要一定的解題技巧。
舉例來說明吧,看下題:
上圖這道題呢,在解題時,先要弄清楚分母的特徵,是「對等性」,再結合所給出的abc=1,最後,就得到了結果。
再看下題:
根據已知條件,發現利用倒數,能夠更快求出結果,因此,代入倒數,很快就求出了計算的結果。
最後,小結一下,同學們在學習這部分數學知識時,一定要大膽運用多種計算方法,開動腦筋,進行嘗試,這樣,就能夠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