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術向代數的發展---一道小學四年級數學題有感

2020-11-29 STEAM新數學自媒體

周末輔導孩子數學作業,發現一道題目,如下:

已知有甲和乙兩自然數,甲和乙之差為207,當把甲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後,甲乙相等,求甲和乙分別是多少?

對於這道題,相信大家都會解,解法多樣,有算術的方法,也有代數的方法。在這裡我主要是想通過這道題,從思維的角度分享一下算術向代數的發展。

算術與代數是數學最古老的分支,它們作為數學的基礎內容又是中小學數學學習中的重要內容。算術的發展演變,符號的誕生以及算術向代數的發展,表現了數學思維方式中數量形式和內容之間的變化與發展。

一.算術與數學符號的數量性思維

算術的主要內容是有關自然數,分數和小數的性質及相關的四則運算。算術的形成是人類在認識現實世界數量關係上邁出的重要一步,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有了算術這個工具,人類才開始從數量的意義來思考世界。

數字符號,運算符號作為一種特定的數學形式,或者說作為最基礎的數學符號,經過了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不間斷的創造過程。世界上對古代文明做出重大貢獻的民族都為這中特定的數量符號做出過貢獻。

現今應用的阿拉伯數字1,2,3,4,5,。。。始於印度,後來傳入阿拉伯,最後傳入歐洲。0的符號比1到9這九個符號的產生還要晚得多。由此可見,作為表示數量關係的符號,作為人類數量化思維的最初語言,數學符號的問世表明了人類數量化思維的歷史過程。

數量符號脫離了事物原有屬性,是一種抽象化,數量化的符號,人們運用這些形式進行數量化的表示,並且運用這些符號進行數量化的思維,這是算術為人類數學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

今天孩子們都可以很容易掌握的數量運算和數字符號,卻經歷了漫長的形成過程。世界上原本沒有符號,但後來的數字符號和由此而來的四則運算符號都是我們人類思維的創造。

只是由於算術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使人們並不感到自然數的抽象性,但是作為算術的內容與形式所包含的數量思維意義是不能忽視的。

算術理論的發展雖然為人類早期的社會解決了許多的問題,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暴露了出來。算術的思維方式,是以現有的具體的,已知的數字符號進行思維表述的,這種數量關係依靠的是具體的,已知的,確切的數字符號,不允許有不可知的數量符號參與運算。這樣一來,運用算術方法解決問題時,首先根據要解決的數量問題,收集整理各種已知的數量,並依據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列出這些具體數據的算數式,然後通過加減乘除的四則運算求出算是的結果。許多古老的應用問題,如行程問題,工程問題,流水問題,分配問題等,都是應用這種數量化的思維方式表示。

算術解題的思維方式的關鍵,是把已知的數量符號運用加減乘除連接起來,建立起解決問題的數學算式。這種思維方式對於具有比較簡單數量關係的問題,列出相應算式並不難,但對複雜數量關係的實際問題,要按算術解題思維方式求解,往往難度很大。對於一些含有多個未知量的實際問題,要想通過算術的思維方式,由已知數量把算是列出求解,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

算術的思維方式,無論是在中國古代,還是在古希臘都曾經相當輝煌過。現代數論的許多問題都是源於古希臘時的算術理論,這些都充分表明了算術思維方式在當時產生的積極作用。算術思維方式對已知數的依賴和對未知數的排斥,說明這種特定的數學符號形式與運算形式已經跟不上不斷發展的數學內容。數學內容的發展要突破算術思維方式的局限。

二.算術向代數的發展

代數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中最關鍵的思想是,把未知量作為一個同已知量有相同意義的數量符號同已知量一起組成關係式,並按等量關係由等號相連列出方程,然後通過方程的恆等變換或同解變換等求出未知量的數值。

代數的思維方式有兩點比算術優越。

第一,代數的思維方式把未知數看作是同已知數一樣可參與運算的數學符號,未知數作為一個特定的數學符號在等式中有著與已知數相同的意義。

第二,代數的思維方式對相等有更靈活的認識,解方程中強調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上一方程與下一方程並不一定相同。例如。3X+5=2X+6得到X=1,只能說明兩方程同解而並非相等。在算術中,一個算式的多步演算中,每步都要保持相等關係。

算術向代數的發展,使數學思維的範圍擴大了。未知數已經作為一個抽象的符號進入了數學思維。思維方式的擴展,帶來了數學內容的擴大,代數運算具有了算術所不具有的靈活性和普遍性。許多算術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代數中可以很容易的得到解決。

從數學思維的意義上看,數學思維方法的改變,擴大都會帶來數學本身的進步。數學從算術向代數的發展,代表了數學思維方式的改變。這種改變不僅是擴大了算術的應用範圍,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數學思維的改變對整個數學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例如,對二次方程的求解,使人們創造了虛數;對五次以上方程的求解,最終導致了群論的誕生;把代數的思想方法應用於幾何問題上,最終導致了解析幾何的問世。

三.數量化思維的形式於內容

數學具有高度抽象性,這種抽象以形式化為特點。形式化在算術和代數的範疇內就是一種數量的形式,即現實世界真實的數量關係由特定的數字符號,運算符號和關係符號表示出來。

數學的形式化特點,往往使人們把數學看作是一個毫無內容的符號邏輯表達體系,但是實際上這些形式代表了特點的內容。數學的思維方法在算術向代數的發展中,從數量方面揭示了形式所包含的內容。數學的內容在於它反映了事物間的數量變化規律,在算術與代數中形式與內容相比較,內容是積極,活躍的,居第一位,這一點與哲學表述的定義是相同的。正是表示數量關係的活躍,才使數學方法從算術向代數發展。未知量作為同已知量相同意義的內容參與數量關係式的計算,使數學的抽象化數量形式從算術發展到代數。當然,今天我們從思維方法來考察數學的形式與內容時,它已經不再只是表示數量關係的內容,數學思維層面上的模式化構造已進入了數學的內容與形式之中。

對於中小學的數學教育,算術向代數發展的數學思維方式的演變可以帶給我們兩點啟示:

第一,數學的形式與內容中,當我們認識到數學是一種形式的時候,更應注意這種數學形式所反映的內容。無論是對象符號(如1,2,3,......,∏,a,b,c等),數學運算符號(+,-,×,÷等),還是數學關係符號(=,<,>等)都具有與特定內容的相關性。如果中小學生只認得抽象符號而不理解或不會運用數學符號,那麼抽象的符號就失去了在數學思維中的語言符號作用了。

第二,數學的形式都與具體內容相關,尤其是算術與代數的學習,更應注重內容與形式的結合。從思維發展過程來說,從算術思維向代數思維的過渡,是中小學生必然經歷的一個過程。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過分追求算術思維的難度不僅對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數學愛好不利,而且對進一步代數思維的發展也無必要。

在數學教育的意義上,明確和理解算術向代數發展的思維規律,還可以使我們的教育理念有所改變。作為數學的歷史,作為人類的數學思維發展過程,算術思維曾在歷史上經歷過相當長的實踐,並留下了由相當難度的習題。過分追求算術思維的難度(目前在國內有廣泛市場的中小學奧數競賽就有此傾向),常常不自覺的違背了算術向代數發展的思維規律。有學者批評:現在國內熱衷的中小學數學競賽,就太過於強調技巧。其實我們的學生從中學開始就應該接受多方面的知識薰陶,讓孩子多看名人傳記,培養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

從數學教育的意義上分析,算術向代數的數學思維發展,可以成為算術難題代數化的一個表現形式。由算術的繁難到代數的簡化可以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好奇,而不是用繁難的技巧使學生的好奇心受挫折。

相關焦點

  • 一道小學數學題,家長和老師又吵翻了
    近日,一道小學數學題在家長群裡引發熱議,題目看著很簡單,大家卻有不同的答案。這事發生在大連的一個小學家長群裡,到底是怎樣的一道題呢?這一數學題也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在小學階段,應該儘量把抽象的算式放在現實生活場景中,運算順序也應結合現實的具體問題來學習,當一個算式賦予了現實的意義,學生們才能明白為什麼這樣算,為什麼要用這個順序算。大連教育學院小學數學教研員表示:小學階段學習的都是簡易方程,不處理未知數是除數或減數的情形,這樣的方程,在初中階段一般會寫成分式方程,幾乎沒有這種寫法。
  • 小學四年級數學題,難倒家長:研究一晚上做不出來
    在論壇上看到一位家長發的帖子,表示自己是四年級學生家長,遇到一道數學題,特別難,結果研究了一晚上了,都不知道怎麼解答,求同學們支招。先來看看是一道什麼樣的數學題吧:這道數學題是一道價格問題:學校買回排球和籃球共8個,買籃球比買排球多花了40元,排球和籃球各買了幾個?題目也給出了兩種球的單價:排球單價70元,籃球單價50元。那麼,這道數學題的解題思路是什麼呢?
  • 一道小學數學題,不僅「打垮」了小學生,還讓網友也爭論起來
    近日,有家長稱自己家五年級的孩子,非常愛好數學。但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他卻被一道小學數學題徹底「打垮」了,鑽進牛角尖裡出不來了。為此,這名小學生變得非常消極,所以他們不得不在網上向當地教育局發起了求助,想請工作人員幫忙把他從牛角尖裡拉出來。
  • 3道小學六年級幾何數學題,愁壞了家長,看到答案,直接哭了
    長期以來,從小學到大學,校園裡都盤踞著一股神秘的力量,那就是被學生們供在神龕、奉若神明,但又唯恐避之不及的三大主課之一的數學。小學的四則運算、中學的代數幾何、大學的微積分……一本本記錄著神秘符號的四四方方的冊子,總能在以措不及防的時刻,成功的成為學生補考的必備科目。
  • 小學二年級兩道數學題引發爭議,老師改錯了嗎
    論壇上看了一個小學二年級的數學問題,題目很簡單,但是不可思議的是,這樣一道小學數學問題,竟然引發了網友的爭辯,並為此爭成一團,先來看原來的問題!這個數學題很簡單,買四架飛機要多少錢?求總價的數學問題,告訴了單價和數量的兩個條件,如果用乘法計算的話就能得到答案。
  • 算術、詩歌、拼音+英語 小學招生面試難倒萌娃
    原標題:算術、詩歌、拼音+英語 小學招生面試難倒萌娃    近段時間,東莞18所高收費民辦學校陸續進行了小學一年級招生據部分家長反映,學校的面談考題中,有考拼音讀漢字的,也有考算術應用,還有考英文單詞……這樣的考題讓「準小學生」們都暈了。   對此,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教育局要求民辦小學嚴禁筆試,面試則不能涉及小學知識例如寫字算術等。
  • 奧數題難倒西方網民 實為國內一道小學五年級奧數題
    新加坡數學題的中文版 新加坡一道為十五六歲學生設計的奧數題被人放上網,不料惹得西方國家網民絞盡腦汁爭相答題。許多人驚呼,新加坡孩子竟然要做這麼難的數學題啊! 全球網民踴躍答題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網民普遍震驚,而一些亞洲國家網民則相對淡定。對這一現象,不少人表示:只能呵呵!
  • 小學一年級數學題,985大學生都不會,網友:感覺智商被侮辱了
    小學一年級數學題,985大學生都不會,網友:感覺智商被侮辱了自從做了大人以後,你會發現社會裡很多東西都能讓你懷疑人生。畢竟現實就是那麼殘酷,往往在遇到一個問題時,你用盡畢生20多年所學,依舊得不到一個答案,那種心態崩塌的速度,風馳電掣。
  • 一道數學題 怎麼讓全世界都瘋了?
    「謝麗爾的生日」讓西方網民討論不休,紐約時報、BBC等百餘知名媒體跟進報導,而這不過是一道考新加坡15歲學生的數學題。風靡世界的數學題新加坡媒體人江堅文肯定沒想到,自己的「隨手拍」會讓全世界媒體撓頭。
  • 小學生數學題「8÷2(2+2)=?」1還是16?...
    小學生數學題「8÷2(2+2)=?」1還是16?...近日,國外社交媒體上一道數學題「8÷2(2+2)=?」引發爭議。熱心網友們分成了兩個陣營,一方堅持答案為1,一方堅持答案為16,有網友還認為是方法不同,兩種答案都正確,你咋看?網友:@迪杜章涵嫣:1,先乘除後加減,但有括號的先從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依次計算。@月涼粽子:16,有括號的先算括號裡面的算式,同級運算從左往右計算。
  • 乍一看這道小學四年級的數學題,要設四個未知數,原來可以口算
    現在小學數學相比較早版本出題要靈活得很多。不但要會計算,同時還要考慮到現實情況,比如下面這道三年級的數學題。怎麼買票花錢最少?圖片來自網絡看一道小學六年級的數學題:有這樣四個自然數相加和等於50, 如果使第一個數加4,使第二個數減4,使第三個數乘
  • 4道二年級數學題,家長:太難了!有會做的嗎?
    論壇上看到幾道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家長在輔導的時候,搖頭不會,詢問:太難了!有會做的嗎?什麼樣的數學題,難住了家長呢?數形結合,一直是小學數學裡的重點,而且之前的文章裡,也提到了一年級的立體圖形很難,那麼,現在我們再來看二年級的圖形題,同樣很難!看上題,用兩組圖形,拼成一個新圖形後,要沿著虛線,將組合圖形的上部分給砍掉!砍下來以後,得到的截面圖,是怎樣的呢?
  • 一道讓人糾結的小學四年級數學判斷題,x=0是方程嗎?
    x=0是方程嗎前兩天小李給他四年級的孩子做網上買的一套試卷,其中有一道判斷題:x=0是方程。在小學階段一開始所學的是最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也就是說一個等式中只有一個未知數。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b=0,或ax=b,(a、b均為常數,且a≠0)。未知數的係數是1的時候,我們會把1省略不寫。通常情況下方程是需要大家去解的,也就是說需要通過移項,合併同類項,最後把未知數的係數變成1。
  • 一道小學四年級的數學題,補充除法算式,適合喜歡挑戰的同學
    下面幾道小學四、五年級的數學題,就需要將大量的知識點靈活綜合運用才能解決。數學課上老師將寫有數字1~9的九張卡片,發給甲、乙、丙三名學生,每人拿三張。甲說:「我的三張卡片上的數字恰好是等差數列」。乙說:「我的也是等差數列」。丙說:「只有我的不是等差數列」。如果他們所說的都是真話,那麼丙手中拿的三張卡片數字和最小是多少?此時這三張卡片上的數字分別是多少?
  • 六年級數學:代數計算題專項訓練,有弱點的學生,拿去練習一下!
    數學這門學科對於不少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只要數學成績好,最後的總成績肯定也就不會太差。而且一直要到高中,我們都會學習到數學,因此在小學階段提前打好學習基礎也是非常重要的。「數與代數」是義務階段最基本的課程內容之一,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建立良好的數感,形成初步的代數思想,是進一步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重要前提。小學階段是從數的認識和數的運算開始的,「數與代數」的內容貫穿小學階段的始終。
  • 日本小學二年級數學題!要用到微積分、三角函數?網友:太難了
    導讀:日本小學二年級數學題!要用到微積分、三角函數?網友:太難了很慶幸您來閱讀這篇文章,小編一直努力在第一時間為大家獻上精彩的資訊!世界上最好的相遇,就是感恩您點開了這篇文章,希望您能喜歡!日本小學二年級的題目竟然考倒一大票人。一名網友在PTT分享了一題數學題,只是加減的計算而已,卻讓不少網友苦思許久,還有網友搬出微積分和三角函數解題,不禁令人感嘆日本小學的題目是不是太難了,也引出神人網友超詳細解析。
  • 五年級數學,簡易方程其實就是「將日常語言變成代數語言即可」
    簡易方程過去不是很被人關注,但是現在小學五年級老師們會用大量的時間關注這個問題,一個是因為這個內容屬於五年級上學期重要的知識點;另一個原因是這個內容對於學生理解數學的本質,建立抽象思維有一個質的變化。英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寫的代數教科書——《普通算術》中有這樣一段話:「要解答一個問題,如果裡面包含著數量間的抽象關係,只要把題目從日常的語言譯為代數的語言就行了。」每一道例題就是一種小學階段重要的考點,這些內容貼近生活。其實對於現在這個階段的娃來說並不算難點,甚至比之前學習解方程的時候還要簡單多。
  • 小學二年級數學題,一幢樓房高80(),填分米還是米更合適
    填合適的單位(圖片來自網絡)記得有一位老師是這麼說的:一道題即便是算出來的答案是算對,但是忘記帶單位,那麼也是要扣1分的。一題扣1分,如果說10題那就扣了10分,那麼你與年級前50名基本無緣了。小學階段學了不少的單位,比如最常見的長度單位、質量單位以及時間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等等。不同類別的單位之間是無法進行比較大小的。比如說1米與1千克是無法比較大小的。即便是同一類單位,為了比較大小,也是需要把單位換算成統一的。有時一道題目中給的單位不同,這種在應用題中往往也是小陷阱,記得計算時要換算成相同單位。
  • 小學三年級數學題,只記住正方形面積公式遠遠不夠,這種題型特殊
    小學三年級數學題,只記住正方形面積公式遠遠不夠,這種題型特殊 原標題:小學三年級數學題,只記住正方形面積公式遠遠不夠,這種題型特殊
  • 清華教授不會孫子奧數題,這道「小學數學題」難倒家長,你會嗎?
    為鍛鍊學生的數學能力,近年來學校出的數學題越來越刁鑽,有時候父母都不會,這不就有這樣一道數學題,難倒了一眾家長。一道「小學數學題」難倒眾家長,一本畢業的都算錯曾經本科學校的同學,近日在家長群裡發了這樣一道題,如下圖所示,大家都是同一所一本學校畢業的,且都以為人父母,生孩子早一點的,孩子也都上小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