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四大天師外,道教還有哪幾位天師?

2021-01-09 道教文摘

昨天咱們一起聊過道教四大天師,今天小道士我再為朋友們整理下道教還有哪幾位高道也被稱為天師。

關於天師的定義,前面推文中已經解釋,就不再囉嗦,進入正題。

除四大天師外,漫長的道教歷史上還有幾位也被稱為天師的高道,分別有寇謙之寇天師、陸修靜陸天師、葉法善葉天師和杜光庭杜天師等。

千百年來,道士數量並不多,可謂是人群中的少數派,而這幾位天師,就更是少數派中的鳳毛麟角和吉光片羽了。

寇謙之天師

字輔真,北魏著名道士,道教改革家,上谷昌平(今屬北京)人。

道教自張道陵天師於東漢正式創立後,發展的同時也出現諸多不利因素,鑑於當時道教的魚龍混雜及現狀,著名道士寇謙之率先打出清整、改革道教的旗幟。

他在時任政府一把手太武帝的大力支持下,採取了一系列革新和改造。

經過寇謙之天師改革和整頓後的北方道教,煥發了新機,信教人數激增,形成道風日盛的局面。

也正由於寇謙之對道教的革新和改造,為道教能在隋唐時期達到鼎盛奠定了有利的基礎和影響,寇謙之也因此成為道教發展史上「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之一,後世道教徒尊稱其為「寇天師」。

寇天師弟子們籌建的玄空閣

今名懸空寺

陸修靜天師

陸修靜,字元德,吳興東遷人。三國吳丞相陸凱後裔,家世為南朝高門著姓。

陸修靜以士族身分皈依道門,精研道書,窮究奧旨,道風遠播。居廬山簡寂觀修道期間,皇帝、太后等顯貴都登門問道,並執門徒之禮。

(陸天師塑像)

陸修靜所撰齋科,被後世視為齋儀之範模。時至今日,道教常行的金籙、黃籙、玉籙齋會,三日齋醮,七日齋醮,一時行道,九時行道等儀格,在陸修靜時就已具雛型。

陸修靜天師是改革、整頓天師道,與寇謙之天師並稱的一時瑜亮,同樣被尊為天師。

(陸天師確立道教經典三洞四輔結構)

葉法善天師

葉法善,字道元,一字太素,隋大業十二年(616年)出生於道士世家。

古籍記載,葉真人先後於青城趙元陽,受遁甲步元之術;從白馬山三神人處接受「太上密旨」;又向趙元陽、韋善俊學習劾鬼本事,從豫章的萬法師處「求辟穀、導引、胎息、煉丹之訣」學會道家氣功,從蒙山羽士處修得「三五盟威正一之法」…

(葉法善天師塑像)

在習得一身本領後,葉真人努力踐行道教的教義要旨,利用學得的陰陽、卜辭、符架與醫術,積極為百姓治病祛邪,也因高超的法術和醫技而聲名遠播。

據《舊唐書》記載,葉法善「少傳符籙,尤能厭劾鬼神」。正因其道法高超,被當時政府授予了銀青光祿大夫,鴻臚卿,越國公等官職爵位,更被尊為天師。

(傳說葉天師帶唐明皇遊月宮)

杜光庭天師

杜光庭,字聖賓,號東瀛子,縉雲人。

唐懿宗時,至天台山修道,晚年隱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頗多,有《道德真經廣聖義》、《道門科範大全集》、《廣成集》、《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青城山記》、《武夷山記》、《西湖古蹟事實》等,古代著名傳奇小說《虯髯客傳》相傳也系他所作。

杜光庭注重對道教教義、齋醮科範、修道方術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對後世道教影響很大,為唐末五代時期的著名高道,曾獲賜紫衣加官爵,被喻為「扶宗立教,海內一人」,又被封為國師,賜號傳真天師。杜光庭天師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發展的重要開拓者。

杜天師晚年隱居青城(戴敦邦先生畫)

以上,便是除了道教四大天師外,其他幾位天師的簡單描述,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翻閱經典收集諸位天師傳略,更加詳細了解。

相關焦點

  • 道教四大天師,除了張天師,知道另外三個的都算道教入門了
    佛教有四大菩薩、四大天王,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也有四大天師之說,那麼這四大天師是誰呢?作為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張天師為一般大眾所熟知,但是另外三大天師,知道的一定是對道教有相對了解的人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這四大天師。
  • 中國道教神話中的「四大天師」和「四大元帥」,你知道指的誰嗎?
    眾所周知,在道教神話中不僅出現了許多獨立存在的神仙,還有很多組合類的神仙,比如三清六御、八仙、北極四聖等等。獨立存在的先不提,我們先來說說組合類的吧,不過今天的組合不是三清,也不是六御,更不是八仙,而是傳說中的「四大天師」和「四大靈官」。
  • 這樣讀「水滸」更有趣之從天師說起
    摘要:首創「天師」,白日飛升可成神;世居龍虎,嗣漢天師代代傳;誤走妖魔,水滸故事從此傳。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關於天師的說法,最早應該是東漢張道陵發明的。張道陵是西漢開國功臣張良的後代,是道教裡的「稱祖級」人物,他在巴蜀創立「正一道」教派,自稱天師。傳說張道陵得到太上老君親自傳授秘法,道法高強,擁有降妖伏魔的本領。更神奇的是他在123歲的時候,在四川蒼溪縣境內的靈臺山白日飛升,成為神仙中人。由於張道陵是第一代天師,所以他的徒子徒孫尊稱他為「老祖天師」或「祖天師」。
  • 道教宗派:三皇派、幹君派、清水道、李家道、北天師道、南天師道
    《道學傳》中還有清水道法師王濮陽以清水濯足治足疾,澆樹使棗樹復生之事,據說晉文帝即曾師事王濮陽。 李家道 李家道是道教早期派別之一,是魏晉時活動於江南地區的一個道派。李家道的創始人是蜀人李寬。葛洪《抱樸子·道德》記載,吳孫權時,蜀中李阿,穴居不食,善以顏色佔吉兇險,號稱800歲公,後不知所在。
  • 太上老君在天師教中是怎麼從排名第一,掉到第三的
    太上老君在三清中,位於元始天尊右側,按道教左為尊的次序,太上老君在三清中是排第三的。但是有一點很奇怪,要知道,張道陵在青城山成立五鬥米教時,最先供奉的就是太上老君,而且太上老君也比元始天尊要出現早得多。問題來了,既然是以太上老君為尊,為什麼在天師教中,太上老君還是排在第三呢?
  • 宋代天師家的「雷法」
    本文摘自龍虎山道教公眾號,作者為玄珠 ,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雷法,可以招雷電、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澇旱等。起於北宋,興盛於南宋、金、元時期。
  • 龍虎山天師道祖師爺張道陵的生平簡介,張道陵人物事跡!
    漢順帝時永壽元年在鶴鳴山創建正一盟威道,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自稱「三天法師正一真人」,並纂道書24篇。漢桓帝時在四川蒼溪縣境的靈臺山(又名天柱山)飛升,傳說時年123歲,道教稱為「祖天師」。傳說第1代天師張道陵跟太上老君學道得老君親授,得天獨厚,道法高強。祖天師所創道派,稱正一盟威道,簡稱正一道。
  • 道教中威鎮道門的「四大元帥」分別是哪幾位?其中有華光大帝
    四大元帥和四大靈官第一位都天大靈官王靈官元帥王靈官在明代也是一位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攝毒。王靈官全稱「先天首將赤心護道三五火車王天君威靈顯化天尊」。相傳今河南鹿邑縣前尹王人。靈官是道教最崇奉的護法尊神。道教有五百靈官的說法,王靈官是五百靈官之首,稱號為「都天大靈官」。明代享受國家祭祀的一位重要道教神仙。
  • 我國四大道教名山
    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城西十五公裡處,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歷史上有「黃山白嶽甲江南」之稱。與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並稱中國道教四大名山;齊雲山還與陝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蕩魔大帝、五嶽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 齊雲山道教以全真派為主,尊老子為始祖,以《道德真經》為依據,供奉的是真武大帝。
  • 《一人之下》老天師下山滅全性,「天師一巴掌」成計量單位?
    在《一人之下》第二季結束後,番外篇「天師下山」終於播出。回想當初全性攻入龍虎山,田老被龔慶一針斃命,老天師得知田老被殺,雖然心裡憋著一股火,但始終未動,不過在這段時間裡天師一直都在籌劃,而這一次老天師下山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憑一己之力掃平整個全性,同時引出龔慶,表面上老天師是為田老報仇,實則是了解得知秘密的龔慶。起初,因為龔慶隱藏的很深根本無法輕易找到,為了將其引出老天師自然要從全性一眾下手。
  • 水滸中兩位天師:一位鎮住108位魔王,一位祈禳瘟疫,都有何來歷
    是歷代天師傳人中的第20代天師!所以從年代上考證,很可能是他!不過且慢,據《水滸傳》中的主持所言,除了年代外,還給出過輩分,「經八九代祖師,誓不敢開」。若再從這個信息來判斷,就對不上號了。因為宋仁宗時期,有過兩位天師,分別是第25代和第26代天師。
  • 歲末回首:虛靖天師「道詩」三首,說盡修行各般滋味
    #沁園春[宋]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急急修行,細算人生,能有幾時?道教歷代祖師大德皆強調積功累德的重要性,是為成道的基礎,如呂祖:「三千功滿好歸去,休與時人說洞天」,乃因吾人歷劫多生以來,惡業繁多,已經形成了習慣,甚至成為了本能,所以行善助人做功德,根本目的是為了約束自己的行為和起心動念,改正自己的習慣,是一個自我淨化的過程。難道君不聞《文昌帝君陰騭文》開篇就說:「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
  • 道教常識:道士的稱謂都有哪些?
    真人是需要有很高的境界的,可以洞悉世界的本源,能達到道教要求的天人合一。縱觀道教的歷史,能有真人稱號的寥寥無幾,像大家熟悉的張三丰被稱為張真人,著名的「四大真人」,分別為通玄真人、衝虛真人、南華真人和洞靈真人。
  • 二十四治:上應天文中合節氣的道教地理觀
    隨著天師道由西蜀向其他地方的遷徙,二十四治的組織形態與活動方式,也傳播到中國的南北各地。「二十四治」理論得到了寇謙之和陸修靜的整改。到唐代,「治」逐漸演變成了後世道教的宮觀組織,而「二十四治」的天文地理知識,則成為了道教獨特的宗教地理觀。
  • 道教四大醫藥之神,人人醫術超群,保生大帝的名字很多人不會讀
    道教,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鬥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
  • 道教:農曆二月十五日,恭賀道祖太上老君聖誕!
    農曆二月十五,是道教道祖太上老君的聖誕之日。東漢中葉,張道陵天師創立的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主要依託,奉《道德經》為聖經,尊太上老君為道祖,並且結合了原始的鬼神崇拜發展而來。太上老君的神話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有出現老君的神仙形象。
  • 道教中的神仙不一樣,「神」和「仙」誰的地位更高?
    很多人提到「神仙」這個詞的時候,會不經意間將神和仙視為一個概念,但是,在道教中,神和仙之間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並且,基於神和仙概念的不同,還嚴重影響到了外來文化在中文語境中的翻譯情況。那麼,「神」和「仙」之間的概念有什麼不同,並且,這二者誰的地位更高?這一切,還要各位看官聽小編慢慢道來。
  • 揭密道教中神秘驅邪解厄的法術「步鬥,雷法和抉乩」
    根據《道法會元》的記載,天師世家早期的法術體系已經跟後世的雷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天師一系的符篆科儀法術,被稱為「籲天事帝之科」,這一法術體系在道門中被認為是太上老君創造,祖天師張道陵發揚光大,後經由歷代天師和道教理論家的逐漸完善,符篆派的法術廣為流行並被人們所接受。
  • 道教所說的白日飛升,究竟是飛到天上的哪個地方?
    道教以仙道貴生作為基本教義,修道者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可以長生久視、白日飛升。縱觀整個道教的發展及神話傳說,裡面記載了許多仙真經過艱苦修行,最終證道成真,飛升仙界。張道陵天師夢中得到太上老君親授道法,還有諸品經籙、斬邪劍及玉印,最後功德圓滿,與弟子王長、趙升白日飛升;許遜天師在未得道之前乃是旌陽的縣令,他在任職期間勤政愛民,斬蛟龍除邪魔,深受百姓的愛戴,最後白日飛升;唐朝女道士謝自然更是在萬眾矚目之下白日飛升,她的事跡還被史書記載……白日飛升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修道者修煉得道之後,白晝飛升天界,成為仙真。
  • 一人之下:天師下山為何殺龔慶而放呂良?八奇技傳人的身份救了他
    眾所周知,老天師張之維是異人界中當之無愧的戰力「天花板」,在天師下山篇中,以一人之力單挑整個全性,即使十佬出面也無濟於事,這一戰最終以全性代掌門龔慶身死而告終。而和龔慶一起毒害田晉中的呂良,卻平安無事的回到了呂家村,那麼老天師為何只殺龔慶而放過了呂良呢?原來是因為呂良八奇技傳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