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立法機關審議刑法修正案草案:公民受教育的憲法權利不容侵害

2020-11-29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 記者王亦君)6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分組審議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針對近期引發社會強烈關注的多起「冒名頂替上學」問題,多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建議,刑法修改中應規定相應罪名,加重懲處力度,維護社會底線和公平。

現有法律不足以懲處性質惡劣的「冒名頂替上學」

鄭功成委員說,現行法律中,刑法發出的信號最強烈、對社會的影響最顯著,受到刑法制裁的行為,都被社會公認為是不可為的,刑法的寬嚴度決定了社會對犯罪行為的認知程度。

「草案有很大進步,但對社會關切回應得還不太夠,對社會高度關注的『高考冒名頂替』應當納入刑法制裁範疇。」鄭功成說,近期媒體披露山東出現多起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這在過去是要「砍腦袋」的,因為這種行為破壞了最底線的公平公正,是嚴重的犯罪行為,這種危害對於受害人而言無可挽回,不是施害人道歉就可以解決,也不是對給予施害者一些行政處罰就能了結,應該通過刑法予以制裁。

「建議將高考舞弊特別是類似於山東出現的冒名頂替現象納入刑法修正案、加重懲治力度,只有納入刑法制裁,才能讓高考風清氣正,讓底層成員有向上流動的順暢通道,樹立社會大眾對公平公正的信心。」鄭功成表示。

多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對鄭功成委員的建議表示贊同。

劉季幸委員表示,構成犯罪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徵是社會危害性,竊取、詐騙別人的錢財構成犯罪,像這種竊取他人入學資格,無異於竊取了他人的發展前程,竊取了他人家庭子女通過學習奮鬥改變家庭和個人命運的機會,比詐騙竊取他人錢財行為的犯罪危害性大得多,這類犯罪嚴重違背了公序良俗、嚴重踐踏道德底線、嚴重侵犯當事人的權益,嚴重侵害我國考試制度特別是高考制度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高考作弊已經入刑,這種竊取別人入學資格的行為,其危害性遠遠大於高考作弊行為。建議對這個問題專題研究,對冒名頂替入學的行為,性質、後果嚴重的,應當入刑,予以打擊。現行刑法沒有冒名頂替的罪名,有濫用職權罪、有受賄罪、行賄罪,用這些罪名也可以打擊此類行為,但是這些罪名不足以反映冒名頂替入學行為的本質特徵,不足以對冒名頂替入學的不法分子起到警示作用。」劉季幸委員建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巍指出,現行刑法中可以懲治冒名頂替上學或者與其有關的大概有10個左右的罪名,比如玩忽職守罪、濫用職權罪、徇私舞弊罪、行賄罪、受賄罪、詐騙罪、偽造國家公文印章罪、組織考試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試題答案罪,還有包庇罪、偽證罪以及刑法修正案(九)增加的代替考試罪等等,但是處罰的基本全都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是讓別人替考的人,對「冒名頂替者」刑法上沒有相應的處罰。

公民受教育的憲法權利受侵害 建議增設「冒名頂替上學作弊罪」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張業遂表示,刑法在2015年修改時,曾針對當時比較突出的考試作弊問題增加了規定:「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規定了兩個新的罪名:一個是「非法出售、提供試題、答案罪」;一個是「代替考試罪」。新的規定寫進刑法後,高考作弊案件近幾年明顯減少,可見刑法懲戒的作用非常大。

張業遂分析說,考慮到2015年修改刑法主要解決的是考試作弊問題,冒名頂替上學問題比考試作弊更嚴重,建議在現在刑法中增加一個罪名,即「冒名頂替上學作弊罪」,可以規定為:「盜用他人證書、身份,冒名頂替上學、工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徐顯明說,以假冒手段侵害公民受教育權的事例之所以泛濫,與司法對公民受教育權保護不利有關,而司法的不作為,又與立法上的根據不足有關。因之,建議此次刑法修改增加「侵害公民受教育權罪」。

他進一步指出,該罪侵害了公民的憲法權利、教育公平制度、公民的姓名權等人格權。對該罪的處罰,可以最終的受益者即入學者為主犯,其餘為從犯,既可減少打擊面,又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該罪的設立,可從根本上解決此類問題。

加強教育公平的刑法保護力度 增設「盜用、冒用他人信息罪」

從定罪的可行性上來說,杜玉波委員建議,刑法修改中增加一條規定,加大對篡改、盜用他人身份信息犯罪的預防懲治,加強教育公平的刑法保護。目前對於冒名頂替案件的處理,大多數僅以民法為依據進行賠償和解,有些是在賠償的同時,對主要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或黨內處分,缺乏在刑法層面的預防和處罰措施。但高考錄取舞弊、冒名頂替的社會危害性完全不亞於考試作弊,這是對受害者一生教育前途的實質毀損,是對政府公信力的嚴重破壞,是對社會道德底線的公然挑戰。

「刑法中一直缺一個罪名,即『盜用、冒用他人身份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於志剛指出,相關行為不斷觸動公眾的神經,長期以來一直按照打擊伴隨性犯罪行為的方式解決。比如偽造變造身份證、偽造變造公文證件印章罪,盜用、冒用他人身份上大學,還有冒用他人臉部圖像製作一些淫穢視頻,冒用政治人物發表一些涉及社會安全穩定的消息,以及冒用金融界人發布有關金融期貨市場消息等等。「這種現象都與冒用、盜用他人身份有直接關係。」

於志剛表示,按照打擊伴隨性犯罪行為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恐怕不是長久之計,他建議刑法修改中視情增設盜用、冒用他人身份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王晨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摘要)
    二是嚴格依法按程序推進憲法修改。憲法第六十四條對憲法修改作出了明確規定。在黨中央領導下,通過歷次憲法修改實踐,已經形成了符合憲法精神、行之有效的修憲工作程序和機制。先形成《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草案)》,經黨中央全會審議和通過;再依法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和通過。
  • 張明楷:憲法與刑法的循環解釋
    一方面,法治國家的主要目標就是要保護公民個人自由不受國家權力的侵害。對個人自由領域的合法幹預只能是根據法律進行的幹預:亦即,只有當所有的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受制於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並且只能根據法律才對個人自由領域進行幹預的時候,一個國家才可以稱為法治國家。不難看出,法治國家的主要目標就是實現罪刑法定主義。
  • 重大疫情期間公民權利保障的立法完善
    本文將從立法層面對重大疫情期間的定位、可能侵犯的公民權利、公民權利保障現狀等方面進行分析,並在分析的基礎上就重大疫情期間從立法層面完善公民權利保障問題提出思考意見。大家耳熟能祥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便是憲法關於平等權的規定,平等權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屬於憲法基本權利和自由的範疇。  在重大疫情期間,平等權主要表現為治療機會平等、教育就業平等、行政協助和行政管控權利義務平等。
  • 刑訴法修正案:嚴格審議法條細節保障人權
    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 楊維漢 崔清新 陳菲)27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分組審議了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對草案條款「字斟句酌」,提出了各自修改意見建議,以期這部法律更加完善,能夠充分體現「保障人權」的立法理念。「可以」改為「應當」直接賦予權利修正案草案中對諸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婦女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等幾種情形,規定「可以取保候審」和「可以監視居住」。
  • 從民法典人格權編看我國人格權保障的憲法實施
    自2018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之後,人格權編草案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多次審議,不斷修改完善。人格權編作為民法典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順利出臺,對於落實我國憲法關於人身自由與人格尊嚴的規定,保障公民民事基本權利,切實回應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摘要)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摘要)   第三十二條 憲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為「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 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擬針對浪費者收取廚餘垃圾處理費
    會議聽取了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光權作的關於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等;委員長會議提出了關於提請審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的議案;會議審議了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反有組織犯罪法草案的議案……今後點餐浪費,餐廳或將可以收廚餘垃圾處理費點了一桌菜,剩下一大半,結果全扔了。食客們請注意,今後下館子點餐不要太任性。
  • 2020小學組貴州第五屆學生學憲法講憲法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A、主權 B、領土 C、主權和領空 D、主權和領土完整  17.我國憲法規定的不是公民基本權利有(C )  A.平等權 B.人身自由權利  C.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 D.依法納稅  18.根據我國憲法規定,下列選項中哪一種情況不是公民獲得物質幫助權的條件?
  • 俄憲法修正案要點梳理:現任總統任期「清零」,豁免權更穩固
    俄總統提議的修憲內容包括保證俄聯邦憲法高於國際法、明確國務委員會的地位、擴大國家杜馬權力、賦予聯邦委員會任命最高法院院長權力、禁止割讓國家領土等,其中關於俄羅斯總統的權力和義務的表述最受外界關注。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據3月11日在俄議會兩院通過的修正案三讀草案梳理了其中的重點內容。
  • 人大在立法中要發揮主導作用
    還要修改行政複議法,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研究修訂行政監察法。三是推進社會領域立法。制定社會矯正法、反家庭暴力法、中醫藥法、慈善事業法,修改食品安全法、紅十字會法,還要通過刑法修正案(九)。這體現了全國人大常委會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要求,人大在立法中要發揮主導作用,綜合性的、全局性的、基礎性的法律由人大有關部門起草,提請審議。   從多方面防止部門利益法律化   法制日報北京3月9日訊 記者陳麗平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鄭淑娜今天在記者會上說,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從多方面防止部門利益法律化。
  • 憲法課堂 | 你應該了解的憲法知識
    如我國現行憲法第六十四條規定:「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法律、法規的創製程序相對於憲法的創製程序而言就比較簡單。制定法律、法規或者解釋法律、法規的,一般是由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專門的立法機關或者是享有立法職權的國家機關、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法規時享有較大程度的立法自由裁量權。
  • 【憲法宣傳周】憲法法律知識測試題庫,請聽題!
    A.軍事機關 B.人民檢察院C.監察委員會 D.人民政府29.根據我國憲法規定,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 )的權利。( )A、休息權的主體是全體公民B、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C、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遭受搶劫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D、勞動、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49.以( )為根本遵循,完善黨內法規,健全制度保障,構建起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國家版權局局長    石宗源        我受國務院的委託,現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作說明。因此,國務院於1998年11月28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以下簡稱原議案)。
  • 中國規範立法權力邊界促「良法善治」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蔡敏 徐揚 劉斐)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在此間審議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如獲通過,這將是立法法自2000年頒布以來的首次修正。其中涉及的立法權力劃分和規範的內容備受矚目。
  • 頂格處罰60萬成過去式,刑法修正案通過:欺詐發行最高15年刑期...
    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十一)(下稱「修正案」),並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正案明確將保薦人作為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和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的犯罪主體,適用該罪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對於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人員在證券發行、重大資產交易活動中出具虛假證明文件、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明確適用更高一檔的刑期,最高可判處10年有期徒刑。與證券法修訂保持有效銜接。
  • 2018年憲法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大全 2018憲法知識競賽題庫答案大全
    A.欽定憲法大綱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C.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D.重大信條十九條6.將「生態文明」寫入我國憲法的是( )。A.1993年憲法修正案B. 1999年憲法修正案C.2004年憲法修正案D.2018年憲法修正案7.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普法進行時】你應該了解的憲法知識
    如我國現行憲法第六十四條規定:「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法律、法規的創製程序相對於憲法的創製程序而言就比較簡單。制定法律、法規或者解釋法律、法規的,一般是由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專門的立法機關或者是享有立法職權的國家機關、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法規時享有較大程度的立法自由裁量權。
  • 關於憲法規定的我國政治制度及其特點和優勢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為了體現和保證憲法的根本法和最高法地位,憲法對憲法的修改、解釋和監督實施,作了不同一般法律的特別規定,以保證憲法的至上地位不受損害。1982年憲法修改過程中,有人提出,應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放在「國家機構」之前。當時研究,是先有公民的權利,然後根據公民的授權產生國家機構,還是先有國家機構來規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特別是聯繫到前三部憲法,都是把「國家機構」放在前面,因而這就成了一個難以決斷的問題。為此,當時請示小平同志。小平同志認為,還是要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擺在「國家機構」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