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韓國一家餐廳內空調氣流遠距離傳播COVID-19的證據

2020-12-11 cnBeta

據外媒BGR報導,一項新研究證明,即使兩個人遵循目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制定的社交距離準則,空氣傳播的新冠病毒也有可能在兩個人之間傳播。這項特殊的研究來自韓國,強調了一個案例,其中一名青少年在與一名COVID-19患者在同一家餐廳中只呆了五分鐘就被感染了。兩人的座位相距超過20英尺(6米)。

研究人員利用GPS和信用卡數據繪製了該學生在感染前幾天的行蹤,因為她與她所在地區的任何已知病例都沒有其他接觸。閉路電視錄像則顯示,是房間的氣流導致了感染。

一名學生在與一名感染者在同一家餐廳呆了五分鐘後感染了COVID-19。他們之間有20英尺的距離,這遠遠超過CDC和其他健康專家建議作為安全距離的6英尺(1.8米)。該準則並沒有考慮到各種可能影響現實生活的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件事特別導致COVID-19在如此長的距離內傳播。

洛杉磯時報》的一篇報導稱,每當Lee Ju-hyung博士在餐廳用餐時,他都會用風速計來檢查空氣流動情況。因為Lee的團隊進行了一項實驗,證明一個人即使與生病的人相隔20多英尺的座位,也可能被感染。他們將研究結果發表在《韓國醫學科學雜誌》上。

這項研究進一步證明,空氣傳播是一個巨大的風險,因為攜帶病毒的唾液微小顆粒可以傳播到比6英尺遠的地方。中國在大流行早期的類似研究表明,空調可以幫助病毒在餐館和其他室內空間傳播。

「『A』必須在短短5分鐘內獲得大量劑量,由較大的氣溶膠提供,可能大約50微米,」Linsey Marr告訴《洛杉磯時報》。「如果你有強大的氣流,大氣溶膠或小液滴在該灰色區域重疊,可以將疾病傳播到一或兩米(3.3至6.6英尺)以上的地方。」 Marr是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研究空氣中病毒的傳播。她指的是學生 "A",只用了5分鐘就被感染了。

"A"是全州的一名高中生,她在6月17日的新冠檢測中呈陽性。但當時該市已經有兩個月沒有病例報告,所以科學家們感到很疑惑。這名女生已經好幾周沒有出過遠門,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或家裡。接觸追蹤者求助於「疫情調查支持系統」,這是韓國的一個數字平臺,調查人員可以在短短10分鐘內獲取感染者的智慧型手機位置數據和信用卡數據。

GPS數據告訴他們,A的路線與來自不同城市和省份的已知新冠確診病例的路線有過重疊。上門推銷的女推銷員 "B "在6月12日訪問了全州,並與A在餐廳裡呆了僅僅5分鐘。該女子並沒有告訴接觸追蹤者她到過全州,她的公司與餐廳在同一棟樓裡開了80人的會議。

Lee和他的團隊隨後查看了當天的閉路電視錄像,看到兩人從未相互交談,甚至沒有接觸過相同的表面。Lee確定天花板上的空調裝置在工作,然後他的團隊重新創造了讓液滴和氣溶膠傳播的條件。上圖與研究報告一起發布,顯示了各個餐廳顧客的坐姿、訪問時間,以及空調空氣的方向和速度。並不是餐廳裡的每個人都被感染了,但有些人也和A一樣,從B處感染了病毒。

「不可思議的是,儘管坐在很遠的地方,但氣流還是順著牆壁而下,形成了一個風谷。沿著那條線的人都被感染了。」Lee說。「我們的結論是這是一種飛沫傳播,並超越6.6英尺。」

沒有參與研究的Marr推測,小液滴或大氣溶膠要麼落在A的臉上,要麼被吸入。「在餐廳堂食是在大流行中最危險的事情之一,」她說。「即使有距離,正如這項研究和其他研究所顯示的那樣,距離是不夠的。」

完整的研究報告可在此連結上查閱。

相關焦點

  • 研究回顧一起餐廳聚集感染案例:空調或助推飛沫傳播 尚無證據顯示...
    這項研究回顧分析了今年1月在廣州一家使用空調的餐廳發生的一次疫情傳播,涉及在同一個時間段內就餐的3個家庭,共10個人被確診為COVID-19。研究認為在這次傳播鏈中,飛沫傳播是由空調通風引起的,感染的關鍵因素則是氣流的方向。目前,國內多地疫情雖基本平息,但復工、開學、旅行等多項涉及密集人群的活動仍在謹慎中推進。
  • 一名高中生離奇確診,調查結果公布:6米距離5分鐘感染病毒
    韓國全州市在連續2個月未出現新增病例後,一位高中生的意外確診轟動全城,感染途徑十分離奇,誰都不曾想到。洛杉磯時報12月9日發布的一篇名為《5分鐘後在20英尺外被感染:韓國研究表明冠狀病毒在室內傳播》的文章中說道,韓國的一位李博士近幾個月在外就餐都會帶一個小型風速計檢查氣流。6月份時發生一件事讓他的這個防疫措施派上了用場。
  • 韓國研究發現新冠感染極端案例:空調房內隔了6米 待了5分鐘被傳染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韓國研究人員日前通報了一起新冠病毒感染的極端案例——在空調房內保持
  • 韓國研究發現新冠感染極端案例:空調房內隔了6米,待了5分鐘被傳染
    ↑今年8月,韓國坡州一家星巴克發生集體感染,有分析認為系空調所致今年8月,韓國京畿道坡州市一家星巴克店裡發生了大規模集體事件。韓國衛生當局當時推測,該咖啡店天花板上安裝的空調可能是導致病毒擴散的主要原因。而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韓國研究人員日前通報了一起新冠病毒感染的極端案例——在空調房內保持6米以上的距離也會被傳染,哪怕在裡面只待了五分鐘。
  • 人們因冠狀病毒在空氣中傳播而生病,這是重新開放的一個巨大挑戰
    無論是最初的研究還是Reed參與的研究,都沒有測量溫度、溼度、紫外線或汙染對氣溶膠中病毒存活的影響。有證據表明,模擬陽光可以在7分鐘內滅活表面唾液或氣溶膠中90%的SARS-CoV-2病毒。這些研究表明,病毒在室外可以迅速滅活,但在室內傳播的風險仍將存在。
  • Science:揭示紐約市首批確診的COVID-19病例主要來源於歐洲和美國...
    2020年6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對SARS-CoV-2進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美國紐約市首批確診的COVID-19病例主要來源於歐洲和美國其他地方。
  • 德國研究人員發布建議措施,幫助人們避免在室內感染COVID-19
    據外媒BGR報導,德國研究人員分析了新冠病毒通過呼吸道飛沫和氣溶膠傳播的風險,並提出了簡單的手段,幫助人們在室內避免感染COVID-19。研究人員建議,使用專業的N95口罩,結合保持社交距離、注意手部衛生,以及室內空間和公共運輸手段的適當和頻繁通風,可以降低COVID-19的傳播風險。研究人員還指出,使用二氧化碳監測儀、安裝空氣淨化系統、建立新的通風系統,可以提高學校等公共場所和其他可能吸引人群的室內環境的安全性。
  • 研究表明新冠氣溶膠可包含仍存活的病毒,傳播距離遠超6英尺安全距離
    據外媒BGR報導,近日越來越多的確鑿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空氣中的COVID-19傳播是通過感染者在咳嗽、打噴嚏、大喊大叫,甚至只是正常說話時排出的微小飛沫和氣溶膠發生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氣溶膠包括可以感染和在細胞中繁殖的活病毒,它證明病原體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傳播,且傳播的距離比建議的6英尺(1.8米)社交距離遠得多。
  • PNAS:全球證據,紫外線可降低COVID-19的傳播
    PNAS:全球證據,紫外線可降低COVID-19的傳播 2020-12-21 1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伊朗科學家為COVID-19設計新的痰液檢測方法 30秒內可提供結果
    德黑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可以在30秒內返回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的方法。這種方法已經獲得了伊朗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臨時證書,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檢查個人的痰液來尋找病毒的跡象。這種延遲是有一定問題的,因為個人如果接受了檢測,而又要等幾天才有結果,可能會在這期間不知不覺地把病毒傳播給別人。簡單地說,許多衛生專家在一段時間都說,更快的檢測結果將有助於打擊新冠病毒,防止它的傳播。好消息是德黑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檢測痰液,可以立即產生新冠病毒的證據,在大約30秒內。
  • 實驗室通風空調氣流控制設計的CFD應用
    正文:從暖通空調的專業角度考慮,封閉空間氣流控制的目的:一是為保證空間內人員的安全,需要維持可接受的氧氣濃度並稀釋和去除二氧化碳及其它汙染物;二是為營造可以接受的受控制地熱環境。實驗室領域氣流組織要求最嚴格的當屬潔淨室和恆溫恆溼室,其中潔淨室氣流組織設計的原則包括:淨化空調的末端高效過濾器送風氣流應以最短的距離,不受汙染的直接送到工作區,並且儘可能覆蓋工作區,使汙染物在擴散之前就被攜帶到迴風或排風口;儘量減少渦流,避免把工作區之外的汙染物帶入工作區;儘量控制上升氣流的產生,防止灰塵的二次飛揚;工作區的氣流力求均勻,滿足生產工藝、節能及衛生要求。
  • 積極發現與管理病例:遏制COVID-19大流行的關鍵措施
    各項工作都強調落實的及時性,醫院須在2小時內報告確診/疑似病例,實驗室須在12小時內報告檢測結果,各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須在24小時內完成病例初步流行病學調查。通過研究模型估計,如果沒有實施這些圍堵措施,中國COVID-19患者數將增加67倍。
  • 床旁診斷系統在COVID-19中的應用現狀—最新外文文獻翻譯
    這是國內IVD領域下首款POCT產品,也揭示了POCT技術在新冠防控和檢測方面巨大的應用前景。在感染COVID-19病毒後的幾天至幾周內會產生2-5種抗體。抗體反應的強度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年齡,營養狀況,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某些藥物或其他感染情況(如抑制免疫系統的HIV)。在一些患有COVID-19的人中,抗體反應較弱,較晚或沒有。大多數患者僅在症狀發作後的第二周才產生抗體反應。
  •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4:52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Reed AC Siemieniuk團隊對covid-19的藥物治療進行了生活系統回顧和網絡薈萃分析
  • NASA超級計算機助力COVID-19研究
    ARDS是COVID-19的一種併發症,是由於肺部積液太多,沒有足夠的氧氣進入血液和器官的一種現象。ARDS患者通常需要呼吸機的幫助才能呼吸。那些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應用於太空生物學變化研究的NASA研究人員正在探索這類遺傳變異。
  • 美國COVID-19疫苗研究最新進展
    疫苗臨床試驗中期結果前景良好: 獨立的數據和安全監控委員會(DSMB)負責監督研究性COVID-19疫苗mRNA-1273的三期試驗,該委員會於2020年11月15日審查了試驗數據,並與試驗監督小組分享了其中期分析。
  • 科學家揭示Wnt信號遠距離傳遞的機制
    科學家揭示Wnt信號遠距離傳遞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3 16:07:09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Jean-Paul Vincent和牛津大學E.
  • 梅奧診所新研究:口罩在預防COVID-19傳播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梅奧診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任何一種口罩對預防新冠病毒傳播都至關重要。研究人員用人體模型證明了口罩的有效性,並在不同距離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發現,口罩與社交距離相結合,可以顯著降低一個人在接觸感染者時感染COVID-19的風險。
  • 梅奧診所新研究:口罩在預防COVID-19傳播方面發揮著 「關鍵」作用
    梅奧診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任何一種口罩對預防新冠病毒傳播都至關重要。研究人員用人體模型證明了口罩的有效性,並在不同距離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發現,口罩與社交距離相結合,可以顯著降低一個人在接觸感染者時感染COVID-19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