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2020年全球市場經歷了冰與火的考驗,在極端疫情衝擊後,一場前所未有大放水洶湧而至。
如果要為今年的市場進行一個總結,可以說是資金洪流下的一場極致抱團盛宴。
全球200萬億大放水
疫情之下,全球都爭先恐後祭出了放水大旗,這雖然不是最優解,但卻成了最方便最暴力的答案。
美銀美林估測,此次全球貨幣大放水已經達到210萬億元,而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疫情之下全年社融增加近40萬億元,雖然較海外國家比較克制,但比起12年前的「4萬億刺激」,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金錢永不眠,疫情仍在蔓延,實體經濟復甦遲緩背景下,資金向何處去成了一個問題,買什麼是年內最優選擇也成了投資者年底的top concern。
放出去的水看似靜悄悄,卻在多個資產端掀起了驚濤巨浪。
金融界《財經天眼》盤點,比特幣、人民幣、美股科技巨頭、A股三朵金花(白酒等消費、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都成了這場大放水中的頂級資產。
新「避險王」比特幣暴漲216%
作為避險新秀,比特幣正在掩蓋黃金的光芒,近幾個月的市場表現更是可以用「癲狂」來形容。
日前,比特幣一度創出了超過24000美元(約合15.7萬人民幣)的歷史高價,年內漲幅超216%。
尤其是最近幾天,由於機構的海量湧入,比特幣繼續水漲船高。
年內最有名的比特幣大本營便是灰度基金,冠有「幣圈最大明莊」之稱的灰度,僅在12月15日至18日,資產管理總規模就從130億美元增加到155億美元,主要加倉比特幣。而且由於數年如一日的對比特幣買買買,導致其操作也成了散戶購買的風向標。
一組數據顯示,灰度基金自2013年以來,收益高達61倍,比特幣成為了暴漲的核心驅動力。
如今,大放水的歷史大背景下,避險如比特幣遭瘋狂搶購,背後都是人性與金錢的博弈,也是資金實打實的選擇。
而一貫的「避險之王」黃金瘋狂了一段時間後,顯得後勁不足。《財經天眼》顯示,相較比特幣的2倍收益,黃金年內漲幅僅為23%,不過放在歷史水平看,這已經是黃金年度較高的收益水平了。
TFAANG?50%老牌勢力和6倍新秀
不用說,美國毫無節制的放水下,以「FAANG」即Facebook (NASDAQ:FB)、亞馬遜 (NASDAQ:AMZN)、蘋果 (NASDAQ:AAPL)、奈飛 (NASDAQ:NFLX)、谷歌母公司Alphabet (NASDAQ:GOOGL)為代表的美股科技巨頭同樣也是大贏家,納斯達克指數接連被頂出新高。
疫情危機的肆虐,美國科技巨頭們無論是數位化、線上化還是科技感都全球領先,作為全球核心資產,股價自然一路飆升。其中蘋果年內漲幅76%、亞馬遜漲幅73%,奈飛漲幅63%,臉書漲幅33%,谷歌漲幅30%,平均漲幅50%左右。
不過,老牌科技股們卻遠遠被新秀特斯拉甩下了車。
今年,特斯拉全年飆漲676%,成為毋庸置疑的美股神話,或許FAANG也應該改改叫法了。
A股最強賽道:白酒、新能源
作為全球率先走出疫情陰影,經濟率先復甦的國家,中國資產的表現也非常精彩。選對了股票,牛市每天都過,在美股是這樣,A股也是這樣。
從結構上來看,年內最牛的就是兩撥。一撥是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為代表的「新」時代;一撥是以醬香、濃香為代表的老「白酒科技」。New money 和Old money的碰撞,是信仰在碰撞。
無論下注哪只,都是盆滿缽滿。數據顯示,白酒指數年內漲幅達到137%;新能源指數漲幅超82%。
賽道的火爆仍在繼續。
看看日前高瓴的操作和市場的選擇就知道了,敢於在高位用158億砸向隆基股份,背後的信仰無需贅言;而恰好就在同一天,另一隻新能源賽道龍頭寧德時代歷史性「超越」中國石油,演繹寧德時代的時代,更是給資本市場開了一場新局。
7000億剛立頭,市場已經開始思忖寧德時代能否年內一舉突破萬億了。
買到白酒的股票也享受著「科技」的估值,天天過牛市,2.4萬億的茅臺穩坐A股「一哥」,「白酒+」成了每天的主力上漲組合,沒買到白酒的只能感嘆一句「白酒不講股德,基金經理耗子尾汁」。就連興全的最牛基金經理謝治宇都後悔稱,在白酒板塊犯過錯,對於行業的韌性認知不足…
資產的抱團在魔幻的2020年可謂演進的愈發極致。
人民幣亮了!萬億外資「買中國」
人民幣可以說是今年主權貨幣領域年內「最靚的仔」。
從數據來看,美元在3月疫情高峰期時達到頂峰,自那以後就步入跌勢,美元指數從9月的低點跌到了201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下跌的催化劑來自美聯儲決定降息至0-0.25%,使得美債收益率失去長期以來相對於歐洲和日本的優勢。
而人民幣則自6月開啟升值,美元兌人民幣從7.18升至6.52,漲幅約為6%,升值背後一方面是中國疫情控制最好,經濟恢復最快;另一方面則是美元大跌造成的被動升值。
今年不少場合都會時不時聽到專家放出「買中國」的言論,這也不是說說而已,11月中國首次發行負利率主權債券,遭到歐洲人瘋搶!
據英國《金融時報》來說,今年外資「下注中國」斥資萬億。其中,2020年前11個月,外資持有的中國政府債券增加超過人民幣9000億元,而通過滬/深港通淨買入的中國股票則高達1700億元。
有專家進行了這樣一組數據的測算,如一位投資者從美國信用市場以近乎零利率的成本借得一筆資金,轉手購買中國的國債,無風險利差高達3%。如果購買時機合適,加上人民幣升值的收益,總收益率可以達到10%+。在全球低利率、資產荒的背景下,10%對於大資金而言可以說是非常可觀的一筆收益了。
而倘若他們是用來購買人民幣相關資產如上述的熱門股票,今年收益也同樣不錯。大類指數來看,創業板綜年內漲幅達44%,深成指達33%,而上證指數稍微弱一些,為10%。
2021大宗商品牛市?
2020即將結束,大牛們輝煌了一年,2021年又該買什麼?
從宏觀來看,大放水之後,貨幣政策的邊際收斂已成共識,股市估值偏高,債市不確定性仍存,目前最值得期待的或許就是明年大宗商品的走勢。
可以看出,在年底大宗商品就已經提前開始了一波「衝浪」。
招商證券喊出,接下來是大宗商品的九年牛市。
在美聯儲無限量量化寬鬆的推動下,美元將進入一個近9年的弱勢周期,而歷史來看,美元與大宗商品價格間存在「蹺蹺板」效應預示了大宗商品價格高點或將逐級抬升。
對岸的聲音同樣嘹亮。
高盛統計,1972年以來,標普高盛商品指數/標普500指數這一比率要比任何時候都低。「我們或許即將進入新一輪大宗商品牛市,而本輪或將堪比本世紀頭十年由中國需求推動經濟繁榮,和上世紀70年代的油價飆升。」高盛稱,大宗商品有望「從全球再通脹主題中受益」。
周期輪迴的拐點可能又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