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9月25日)一早,中國又迎來一大捷報。據外媒最新報導,國際三大指數機構之一的富時羅素正式宣布,將中國國債納入其旗艦產品富時世界政府債券指數(WGBI)中。至此,全球三大債券指數都已收納中國。
去年4月份,中國債券就已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今年一季度又被納入摩根大通的旗艦指數,如今又正式「入富」。受到這一利好消息的提振,亞洲早盤離岸人民幣強勁拉升。
事實上,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債券市場,中國能被納入富時羅素這個「萬億美元俱樂部」,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外媒指出,中國債市規模高達16萬億美元,其中約有1.5萬億美元將被納入該指數,納入過程的實施細節將於明年3月揭曉。
據華爾街知名投行高盛估計,在加入WGBI之後,大約將有1400億美元(約合9560億元人民幣)將流入中國債市。官方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境外機構持有的在岸債券規模為2.8萬億元人民幣,而「入富」之後,這一數字也將大幅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納入三大國際指數的債券,都是以人民幣計價的。因此,與國際指數接軌,除了有助於提高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為海外投資者提供更便捷的投資渠道、吸引更多資金的流入,而且更有助於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另外,由於美國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美聯儲不得不通過「印鈔」來支持經濟。然而,這種做法卻將損害海外投資者的利益,因此美債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今年7月份美債就遭到了207億美元(約合1406億元人民幣)的拋售。
在這一背景下,外資對中國國債的興趣正在上升,全球最大的純中國國債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此前已於新加坡掛牌。外媒指出,投資者正在零利率時代尋求避險資產,而中國債券「入富」後,很可能會成為避險界新寵。
文 | 陸爍宜 題 | 黃紫鎵 圖 | 饒建寧 審 | 黃紫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