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前沿:用資訊理論解釋動植物間的軍備競賽

2020-07-10 集智俱樂部


Science前沿:用資訊理論解釋動植物間的軍備競賽

導語

在植物與植食性昆蟲組成的生態系統中,不同物種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 彼此適應,形成了一個相互影響的協同適應系統。近期Sicence的一項研究從氣味信息的角度,討論動植物協同進化中的軍備競賽,對研究生態網絡內部的交流機制很有啟發。同期的一篇相關評論文章對該話題進行了全新解答,本文是該評論文章的編譯。


Science前沿:用資訊理論解釋動植物間的軍備競賽

論文題目: Using information theory to decode network coevolution 論文地址: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7/1315


1. 生態系統中的信息軍備競賽

漫步於森林,你會看到五彩的蝴蝶幼蟲,一邊在葉子上爬行,一邊大快朵頤。然而在這看似「和諧」的現象背後,卻存在著包含真真假假信息的大規模「軍備競賽」。植物和昆蟲作為這場競賽的主力隊員,通過釋放化學物質作為信息素,從而影響彼此的行為、生理活動乃至生長發育過程。對於用來調控這場軍備競賽的化學物質、以及這些物質的作用機制,一直是生態與進化學領域中的研究熱點。最近發表在Science中的一篇文章利用信息學理論,對該問題做出了全新的解答。

Science前沿:用資訊理論解釋動植物間的軍備競賽

圖1:該研究框架示意圖

圖中左邊描述了植物和昆蟲相互交互的網絡,植物通過減少信息素的不確定性,使昆蟲只為這種植物授粉,從而提升自己的適應性;右邊描述了植物和食草動物,通過信息素交互的網絡,此時,植物需要讓動物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是可以被食用的,從而提升自己的適應性得分。該研究通過隨機增加或減少信息素的種類,並根據該改變能否提高適應性,來模擬進化過程。

2. 資訊理論如何被用於生態網絡

自從1950年克勞德·香農(Claude Elwood Shannon)提出資訊理論以來,很多學者探討了信息在進化和生態中起的作用[1,2]。然而,對於信息如何具體發揮作用,尤其是如何將其整合到在進化的框架下的問題,由於數據的缺少,以及缺乏能夠將信息和適應度映射起來的方法,目前仍知之甚少[3]。

Science前沿:用資訊理論解釋動植物間的軍備競賽

圖2: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資訊理論及數字通信時代的奠基人。掃碼可閱讀集智百科詞條,了解更多信息

該文基於植物用於生長發育的次級代謝產物,將植物和昆蟲(AP),和植物和自身釋放的信息素(PV)這兩個二分網絡結合了起來。前者描述了植物與植食性昆蟲的對應關係,而後者描述了植物與自身釋放化學物質類型的對應關係。該文在位於墨西哥的Chamela-Cuixmala自然保護區內熱帶森林中,採集鱗翅目昆蟲的幼蟲以及對應宿主植物的葉片,通過野外調查與室內實驗相結合的方式,闡明自然生態群落中植物與植食性昆蟲間的「軍備競賽」過程。


Science前沿:用資訊理論解釋動植物間的軍備競賽

圖3:本研究用到的數據示意圖

上圖描述了本研究用到數據,圖A是植物和食草動物相互作用,縱軸每一列為一種食草動物,橫軸每一行為一種植物,標黑的點代表該動物以該植物為食;圖B為植物和釋放的信息素(揮發性有機物,VOC)相關關係矩陣,橫軸為植物,縱軸為信息素,標黑的點代表代表當前該植物釋放該信息素;將圖A和圖B的矩陣相乘,得到代表食草動物和信息素對應的適應性函數熱圖,圖中點的顏色的深淺,代表在特定食草動物出現時,植物釋放特定信息素的頻率。

然而,該文構建AP和PV中交流管道的方式,和香農提出的傳統方式有顯著不同。傳統的方法是,假設信息的發送方和接收方試圖在包含噪音的網絡中發送信息,例如莫斯電報碼;每一個信號,都有一定概率被接收者誤解。在這種方法中,資訊理論的很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如何最優化傳輸的信號,以提高交流效率的。

3. 模型如何反映交流中的不對稱性

在自然生態系統中,交流是不對稱的,例如食草動物在取食植物的過程中,交流雙方的利益是相互衝突的。食草動物需要識別出哪種植物可以食用,而植物需要避免讓自己成為食物。該研究的目標,是通過將這兩個網絡信息層面的描述,用一個簡單的共進化模型,解決為植物和食草動物定義進化適應度的問題。

根據該模型的規則,研究模擬了影響這兩個二分網絡交互的基因突變情況。在模擬中隨機選擇一個植物-釋放信息素(揮發性有機物)的配對,按照一定概率,增加或去除這樣的連接,由此增加或降低信息素的可能性組合。通過熵,計算該信息素在動物識別時的不確定性,計算該植物的適應性得分。如果適應性得分高於之前,那麼則接受該信息素對信號庫的擴充。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交流網絡是通過降低噪音,以提高交流通道的效率;而在該模型中,一種植物釋放信息素,是為了提高交流時的變化性,從而使捕食者更加迷惑。在資訊理論的框架下,即提高食草動物選擇植物的不確定性。

同樣的進化過程,之後被用於植物和昆蟲的網絡。植物和昆蟲的連接,根據相反的適應度評價方式,被增加到網絡中,或從網絡中被刪除。在該例中,植物要降低信息素的可能範圍,從而減少不確定性,以確保授粉。

由此,適應度(fitness measure)可以通過資訊理論中的另一種熵來定義,它描述了昆蟲基於植物-信息素網絡矩陣,決定專門針對一種植物授粉而得到的對植物的改進的程度。而這反映了兩個網絡間的信息傳遞。因此,優化中的兩個約束條件必須被同時滿足:植物產生信息素和昆蟲的專業分工。

4. 模型預測準確地反映了真實情況

在該模型下,本研究從每組兩兩的元素(植物與食草動物,植物與昆蟲)的交互中,計算了一組基於資訊理論式的指標。研究者將分析擴展由絕對概率擴展到條件概率,例如某種昆蟲能夠識別出某種植物的概率。這一系列的概率,被用來估計編碼的效率,以及解碼的策略。

Science前沿:用資訊理論解釋動植物間的軍備競賽

圖4:模型預測和實際結果的對比

上圖展示了通過模擬,不同數量的信息素(橫軸)及其對應的互信息熵(縱軸),左圖代表植物通過信息素吸引昆蟲,稱為編碼;右圖代表食草動物通過信息素決定可否食用該植物,稱為解碼;圖中虛線代表真實場景中信息素的個數,可以看出,兩幅圖中,真實數量和模擬展示的剛剛能夠最大化互信息的數量是一致的。

由網絡模型預測得出的數據,和包括食草植物和植物之間密集網絡,以及昆蟲專業授粉集合中的實地真實數據擬合的很好。上述結果和初始條件無關,適用於稀疏及稠密的交互網絡。上述發現說明,植物釋放的化學信息素,在植物和食草動物,以及植物和昆蟲之間的共演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4]

5. 該建模框架的擴展性應用場景

生物個體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物質與能量,而存儲在生物體DNA中的信息,以及個體之間的信息傳遞,則是驅動生物學發展的關鍵[5]。

在生態學中,資訊理論能針對能量轉移網絡[6],以及植物授粉者網絡[7],給出可驗證的預測。該研究提供的理論框架,將協同進化(coevolution)動力學和網絡結構聯繫在了一起。該框架可以應用在和植物共生的微生物所產生的化學信息素上[8],以及與多種真菌,植物,以及微生物共生的植物根部的研究中[9]。

在更廣的視野上,該研究提出的形式化的對網絡協同進化的研究,可以幫助形成生態系統中經由協同進化學習的理論[10]。進一步來看,語言進化中不同需求形成的張力,和本研究的昆蟲植物之間相互作用有類似之處,都需要最小化交流的成本,並產生能夠解釋語言普遍組織規律的統計分布[11]。

參考文獻:

[1]. M. I. O』Connor et al., Front. Ecol. Evol. 7, 219 (2019).

[2]. C. E. Shannon, W. Weaver,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Univ. of Illinois Press, 1949).

[3]. M. C. Donaldson-Matasci, C. T. Bergstrom, M. Lachmann,Oikos 119, 219 (2010).

[4]. I. T. Baldwin, Curr. Biol. 20, R392 (2010).

[5]. M. van Baalen, Interface Focus 3, 20130030 (2013).

[6]. R. E. Ulanowicz, Entropy 21, 949 (2019).

[7]. N. Blüthgen et al., Curr. Biol. 17, 341 (2007).

[8]. V. Bitas, H.-S. Kim, J. W. Bennett, S. Kang, Mol. Plant Microbe Interact. 26, 835 (2013).

[9]. V. Venturi, C. Keel, Trends Plant Sci. 21, 187 (2016).

[10]. D. A. Power et al., Biol. Direct10, 69 (2015).

[11]. B. Corominas-Murtra, J. Fortuny, R. V. Solé, Phys. Rev. E83, 036115 (2011).

編譯:郭瑞東

審校:彭蒔嘉、李周園、曾祥軒

編輯:張希妍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生態環境中植物-草食動物間如何實現化學交流
    研究揭示生態環境中植物-草食動物間如何實現化學交流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9 19:09:52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Pengjuan Zu團隊發現,信息競賽解釋了生態環境中植物
  • 外交部回應澳美研製高超音速飛彈:沒興趣與別國開展軍備競賽
    華春瑩表示,近年來,美國帶頭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直接導致此類武器軍備競賽的勢頭加劇,嚴重影響全球的戰略穩定。澳大利亞緊緊追隨美國的步伐,依仗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俄羅斯威脅論」為自己擴張武備找藉口,給地區乃至世界的安全增加了不穩定的因素,中方對此表示關切。
  • 沉迷軍備競賽,侵蝕世界和平根基——美國威脅全球安全「七宗罪」之三
    美國自己沉迷軍備競賽,拒不履行軍控義務,在裁軍與國際安全領域倒行逆施,卻倒打一耙,一遍遍地玩「賊喊捉賊」之類的把戲,實在荒唐可笑。最近,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列舉美國在裁軍與國際安全領域倒行逆施的十個事實,可謂一針見血:痴迷窮兵黷武、重拾冷戰思維、奉行單邊主義、謀求自我鬆綁、大搞政治操弄、打破戰略平衡、阻擋生物軍控、遲滯化武銷毀、推動星球大戰、構建黑客帝國。
  • 勃列日涅夫大搞軍備競賽有哪些影響?蘇聯崩潰禍根正在於此!
    但是冷戰真正的高潮卻是發生在勃列日涅夫時期,美蘇雙方展開的軍備競賽令人咋舌。這場從地球爭到宇宙的大賽,對蘇聯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惡劣影響!裡根星球大戰計劃軍備競賽讓蘇聯經濟的發展與變革進入了一個死胡同。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軍備競賽讓蘇聯把所有先進的研究成果都投入在軍事工業中,而軍工集團的權勢、影響不斷擴大,鞏固了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卻又使蘇聯經濟體制的改革處處受制。
  • 石正麗新研究:病毒與宿主間有進化軍備競賽 需持續監控蝙蝠
    原標題:石正麗新研究:病毒與宿主間有進化軍備競賽,需持續監控蝙蝠石正麗等中國科學家發現:進化的「軍備競賽」(arms race)塑造了病毒及其受體的多樣性。鑑定涉及種間傳播的關鍵殘基對於預測潛在的病原體、了解病毒如何從野生動物向人類躍遷,非常重要。
  • 晶片戰爭2020:軍備競賽跨入百億美元俱樂部
    本文首發於作者同名雪球專欄一個大時代來臨前我們往往一無所知你看著你所熟知的這一切看著舊時代的背影漸行將遠滿以為還會再見然而一個轉彎就是永別 2020年的這一場疫情這個世界改變了很多一季度經濟停擺晶片行業也做不到獨善其身收入下滑產線大量空置變化很快就發生了沒有一點點徵兆晶片行業的需求在二季度突然就有了起色到了三季度產能利用率已經到了近乎100%根據11月份最新的調研信息顯示當前世界主要的晶片代工廠臺積電
  • X-Y染色體的「軍備競賽」
    這種X-Y染色體的「軍備競賽」已在小鼠身上得到證實:在配子形成過程中,Y染色體的基因重複賦予它額外優勢。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剔除了Y染色體的重複序列。結果表明,若沒有這些重複基因,精子細胞中的X染色體就會多於Y染色體,後代的性別比例也會向女性傾斜。Hughes認為,這種競爭是自私的,因為性別比例失衡對物種而言不是好事。
  • 中俄向聯合國提交防太空軍備競賽草案 俄斥美阻攔條約討論
    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導 俄媒稱,俄羅斯和中國將不首先在太空部署武器決議草案提交聯合國大會審查,該草案旨在防止太空軍備競賽。俄羅斯外交部軍備控制和不擴散司副司長弗拉基米爾·葉爾馬科夫17日在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會議上發言時呼籲所有國家支持該倡議。
  • 計算美學前沿速遞:用資訊理論「重新發現」風景畫藝術史
    原創 郭瑞東、劉培源 集智俱樂部集智斑圖頂刊論文速遞欄目,收錄來自Nature、Science等頂刊的最新論文,包括複雜系統、網絡科學、計算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前沿進展。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了解最新頂刊研究成果。
  • Science:自然選擇怎樣影響有機體的適應能力和進化
    經典的達爾文進化論認為自然選擇引起生物適應性變化,進而發生進化,而這項研究則認為適應和選擇可能是同步進行的。Leo | 作者劉培源 | 審校鄧一雪 | 編輯自然選擇的傑作隨處可見——松果球表面的油脂是為了抵禦鳥類和嚙齒類動進化而來的;長頸鹿的脖子為其提供了覓食高處食物的優勢。
  • 保羅·斯查瑞:人工智慧「軍備競賽」的真正危險是什麼
    政府確實是希望系統能平穩運行,但是「軍備競賽」的大環境卻讓一些人只顧得了眼前卻管不了將來。即使其他國家實際上並沒有實現人工智慧系統的重大突破,但是認為他們的技術正在突飛猛進的猜測,卻足以促使另外一些國家投身「競賽」。如果某國政府部署了未經測試的人工智慧武器系統或依靠有故障的人工智慧系統來發起網絡攻擊,可能會對所有參與其中的人與國家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 西媒渲染亞太國家面臨軍備競賽 稱2020年中國軍費將超西歐國家總和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016年將成為全球擴軍『新十年』的開端」,12日,世界知名的軍事信息公司簡氏防務發布最新報告斷言。該報告稱,除了美國將長期保持軍費開支第一外,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新崛起大國在未來10年將推動全球軍費強勁增長,其中中國軍費開支到2020年將達2330億美元,比2010 年增加一倍,超過所有西歐國家總和。
  • 美太空軍成立部隊負責太空「軌道戰」,太空軍備競賽悄然開始
    專家分析:一輪針對太空的軍備競賽已悄然開始 上文提到,現在世界多個國家的軍事力量爭相進入太空領域,可以說,新一輪針對太空的軍備競賽已經悄然開始,這樣的軍備競賽會對當前以及今後的世界局勢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 2020年6月19日Science期刊精華
    3.Science:新研究首次確定麻疹病毒的起源,從而為探究COVID-19起源提供信息doi:10.1126/science.aba9411; doi:10.1126/science.abc574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比利時、美國和法國的研究人員解決了麻疹首次出現的時間這個有爭議的問題,發現它可能與大城市的崛起有關。
  • 「統一資訊理論」難道是「外星人」理論?
    不僅要問,「統一資訊理論」難道是「外星人」理論?2016年,由中科院和中國航天第十二研究院主辦的紀念錢學森同志誕辰105周年活動的信息理論研討會上,王江火演講了統一資訊理論的基本理論,但是最後的結果居然是被主持人宣布不予置評。
  • 英國50年來首次試射地面火箭,也將加入太空軍備競賽?
    隨著現在各國之間的太空軍備競賽愈演愈烈,英國也不甘示弱想要加入。最近,英國進行了50年來的第一次地面火箭試驗。
  • 上海幼升小調查:為了邁進5%階層的「軍備競賽」
    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之後,學校急需改革,尤其是作為改革前沿的上海,大家都對下一代教育有著急迫的需求。但在公立學校中進行的教育改革,難以突破「鐵板一塊」的狀態。「萬一將來有用呢」或者「至少不會有啥壞處吧」,成為很多家長選擇的邏輯。有的家長坦承,現在所做的一切,即便將來沒有用,至少讓自己不後悔。一位教育學者說,在小升初問題上,家長遇到的是一個「無解的焦慮」,因為沒有人能說清楚現在所做的事與10年後的狀態之間的因果關係。這時,理性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 熱帶雨林的動植物特徵
    按照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原理,地理環境不同,氣候不同,孕育的動植物特徵也差異巨大,下面給大家羅列雨林的生物特徵:1、植被特徵①種類組成特別豐富。成功的物種生存繁衍,是因為它們能更好地獲得、利用資源。植物和植食動物之間的「軍備競賽」驅動了演化。
  • 美成立專門部隊負責太空「軌道戰」 專家分析: 一輪太空軍備競賽已...
    專家分析:一輪針對太空的軍備競賽已悄然開始上文提到,現在世界多個國家的軍事力量爭相進入太空領域,可以說,新一輪針對太空的軍備競賽已經悄然開始,這樣的軍備競賽會對當前以及今後的世界局勢將產生怎樣的影響?美國率先成立太空軍 挑動太空軍事化01:17軍事專家 王明亮:我們說這種太空軍備競賽或者太空爭奪的話,它跟國際格局、大國競爭是密切相關的。當年出現太空軍備就是美蘇冷戰。那麼現在我們說又出現了大國競爭這種格局。它跟現在我們正在看到的太空軍事化的這樣一種升級發展趨勢,它是緊密結合在一塊的。
  • 美國全面挑起與大國的軍備競賽,未來世界沒有最亂,只有更亂
    因為,川普終結中東戰爭的前提,就是全面啟動對中俄的軍備競賽。幾乎就在川普宣布「努力終結美國在中東的戰爭」的同時,據《環球時報》最新報導稱,美國陸軍裝備司令部司令佩爾納將軍,周二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陸軍目前正在歐洲和亞太地區建立新的大型倉庫,可以放置更多的軍事裝備和其他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