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洪水、颱風、強降雨,陸續影響長江、淮河、太湖乃至黃河流域及北方地區,造成大量人員受災…8月13日,應急管理部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今年洪澇災害已造成6346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789.6億元。對於災情以及災後復原面臨的挑戰,全球蟲害防制專家能多潔提醒:此刻應立即關注災後鼠患及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爆發風險!
對此,能多潔技術總監魏懿進一步分享到:"暴雨以及洪澇導致的室內外積水,可能已經迫使大量鼠類逃竄至人類活動區域,甚至產生大量死鼠,造成鼠患及出血熱等鼠傳疾病風險。同時,積水中容易孳生大量蚊子幼蟲。以現在的氣溫,這些蚊子幼蟲可以在1-2周內快速成長為成蟲。若不及時控制,很可能出現蚊子爆發,提升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傳播風險!"
無獨有偶,國內近期關於鼠疫與登革熱的報導不斷。可見這些疾病在我國始終存在傳播的可能,其自然宿主也正潛伏在人們身邊。如果因災後應對不當引發聚集性的爆發,便將是雪上加霜。為此,及時採取必要措施應對災後鼠患與蚊子孳生,已經刻不容緩。
對於災後鼠患,能多潔提出四大應急措施,可幫助受災群眾科學應對:
1、聽從指揮,減少接觸!!!
一般,應急管理部門會在洪水退去後,對受災地區組織消毒與清理,以降低"大災過後有大疫"的風險。為此,當地民眾應儘量在官方處理之後,再前往受災地區收拾物品。或謹遵官方指導,務必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科學有序的協助清理。
2、發現死鼠,不要親自處理!
洪水可能已經導致大量鼠類死亡。待洪水退去後,室外地面、甚至室內都有可能出現鼠類屍體。它們可能已經開始腐爛,非常危險!如果情況嚴重或數量較多,應立即聯繫專業人員來處理,不要自行解決!
3、發現活鼠,請勿隨意驅趕!
洪澇經常迫使鼠類成群躲在某處。如果發現活鼠,且不確定周圍是否還有更多鼠類,則不可擅自驅趕,以避免鼠類受驚嚇後成群逃竄,與人體發生密切接觸,造成疾病風險。此時,依舊可以聯繫專業人員來處理,更加安全!
4、未見鼠類,及時封堵與檢查!
如果尚未發現鼠類,也不可掉以輕心。此時應立即對鼠類可入侵的通道、縫隙進行有效封堵。同時,聯繫專業人員檢查管道、線槽等隱秘地帶是否有鼠類藏匿或活動跡象。徹底排查後,在建築物內外建立鼠類防線,做好日常防護。
而對於室內外積水以及蚊子孳生隱患,能多潔亦指出三大防制重點:
1、排盡大型積水,做好滅幼與成蚊處理!
在疏通管道,排放大型積水的同時,應當及時關注到那些難以短期清除積水的地方。這些地方可能已經成為了蚊子幼蟲的發育基地。此刻,應立即對水體周邊環境進行勘查,及時對水體進行蚊子滅幼處理,並對周圍環境進行蚊子成蟲的滅治,以降低蚊子爆發的風險。
2、消除小型積水,減少蚊子孳生!
除了大型積水,一些小型積水也不可遺漏。例如,清除空調冷凝水、室外排水溝積水、植物葉腋及帆布或覆蓋物中的積水等。同時,也應從根源降低積水的形成。例如,儘快處置那些容易產生積水的物品,例如閒置在室外的容器、設施、建築材料等。
3、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蚊子叮咬!
當白天在綠化中或夜晚在室外等戶外環境活動時,可穿淺色的長衣、長褲,同時亦可塗抹防蚊驅避劑,可減少蚊子的叮咬。
此外,如果周圍並無積水,卻經常出現蚊子叮咬或看到大量成蚊,則可以檢查附近地面窨井、汙水井等是否完全蓋上,並封堵井蓋破損的孔洞及周邊縫隙。避免蚊子在下水道繁殖後,通過這些孔洞處飛出叮咬人類。
最後,不論是應對災後鼠患還是蚊子爆發,大眾都應注意到:當災害發生時,人們能做的遠不只是被動應對,還有許多主動防禦以及日常維護,這些都是持續守護公共衛生與大眾健康的關鍵。願大家齊心做好日常防制,共同降低鼠傳疾病與蟲媒傳染病傳播風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